初中生的酸堿教案
問題結(jié)構(gòu)是構(gòu)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jié)構(gòu)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跡”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后再層層深入。一起看看初中生的酸堿教案!歡迎查閱!
初中生的酸堿教案1
酸和堿
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教學目標
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nóng)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難點: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中和反應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實驗準備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至紅色剛好褪色。
蒸發(fā)實驗所得溶液結(jié)晶。
相關的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問題結(jié)構(gòu)
引導性材料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前準備的有關焦裕祿主要事跡的材料;介紹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紀錄片)。
問題1:從上面的材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問題2:能否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要利用到哪個知識點?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學們在討論回答上面的問題后,教師做簡要的評價,然后請學生閱讀課本第60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3:課文中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4:你還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哪些應用了中和反應的實例?它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問題5:你能寫出本課題中關于怎樣處理工廠廢水的反應原理嗎?
問題6: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想過對誰提出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擬訂一份調(diào)查報告給有關部門,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況和改進的方案。
點評:問題結(jié)構(gòu)是構(gòu)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jié)構(gòu)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跡”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后再層層深入。問題結(jié)構(gòu)在抓住知識屬性的基礎上,針對中和反應的應用,采用層層遞進的形式不斷深入,不斷變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實質(zhì),這一過程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強化了過程方法目標,點撥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板塊: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廁潔精洗廁所里的污垢
引入課題 探究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匯報、交流
活動與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離子,與堿中的什么離子相互作用。學生猜測、討論、分組實驗、總結(jié)
用課件演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zhì)(驗證猜想與結(jié)論)
實踐與應用 “酸雨”導致土壤酸化;用洗潔精清洗廚具
實踐與應用 設計實驗:皮蛋有澀味,如何驗證它呈酸性還是堿性,在食用前可如何處理并完成該實驗
第三板塊:教學范例
我們已經(jīng)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調(diào)節(jié)土壤的酸堿性。
②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zhì),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④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堿性物質(zhì)(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痛癢。
我們還應知道
提出問題:
酸有哪些性質(zhì)?堿有哪些性質(zhì)?它們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反應?
猜想:
我猜想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的反應有: 。
實驗探究 收集證據(jù):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1.取10 mL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試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鹽酸,邊滴加邊攪拌至顏色剛好為無色。
3.蒸發(fā)反應后的溶液。
小結(jié):
1.酸與堿反應的實質(zhì)──中和反應。
2.鹽的定義。
知識小結(jié) 酸和堿能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物是鹽和水。
我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
猜想依據(jù)設計實驗驗證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1
2
我們怎樣應用
①解釋“向土壤中灑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廠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質(zhì)最合適?
③皮蛋味澀,如何做可除去澀味,親自動手試試看。
④被蚊蟲叮咬處腫成大包,這是蚊蟲在人的皮膚內(nèi)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可涂一些堿性物質(zhì)(如NH3?H2O)的藥水,可減輕痛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⑤醋可以將熱水瓶膽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說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時,為什么要少吃蘋果(或酸性食物)較好?涼胃后醫(yī)生建議吃的藥丸,請想一想主要藥物的化學性質(zhì)是酸性還是堿性?治療胃病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⑦上網(wǎng)收集有關中和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資料?!踅虒W設計
我們的感受
學完本節(jié),我的收獲是: 。
我的啟示是: 。
我的發(fā)現(xiàn)是: 。
初中生的酸堿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50-51頁的有關內(nèi)容,完成下列問題: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zhì)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jié)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3.用指示劑驗證NaCl、Na2CO3、NH4Cl這三種鹽的酸堿性,通過這幾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教師點撥】
1.酸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zhì)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zhì)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chǎn)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1)取幾種同學們準備的植物花瓣或果實(如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浸泡;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初中生的酸堿教案3
一、溶液的酸堿性
1.一種溶液顯酸性、中性還是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在一定溫度下,水溶液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積為常數(shù)。只要知道溶液中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就可以計算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或氫離子)的濃度,并據(jù)此判斷酸堿性。例如室溫下測得某溶液中的c(H+)為1.0×10-5mol?L-1,根據(jù)KW=c(H+)?c(OH-)=1.0×10-14mol2?L-2可求得該酸溶液中c(OH-)=1.0×10-9mol?L-1 。
2.酸性溶液:c(H+)>c(OH-),c(H+)越大,酸性越強;
中性溶液:c(H+)=c(OH-);
堿性溶液:c(H+)
二、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1.溶液pH的定義
(1)由于用c(H+)及c(OH-)來表示溶液的酸堿性有時數(shù)值非常小,使用很不方便。
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用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pH)來表示溶液的酸堿性。pH與氫離子濃度的關系式為pH=-lg_c(H+)。
(2)pH值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在25 ℃時,純水中c(H+)=c(OH-)=10-7mol?L-1,所以在25 ℃時,pH=7時,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相等,溶液顯中性。pH>7時,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小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溶液顯堿性,且pH越大,溶液中c(OH-)越大,溶液的堿性越強。pH<7時,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溶液顯酸性,且pH越小,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強。
2.強酸與強酸(或強堿與強堿)混合溶液pH的計算
(1)強酸與強酸混合液的pH
強酸 Ⅰ:c1(酸),V1(酸)――→電離n1(H+)=c1(H+)?V1,
強酸 Ⅱ:c2(酸),V2(酸)――→電離n2(H+)=c2(H+)?V2,
?V混=V1+V2 n混(H+)=c1(H+)?V1+c2(H+)?V2?c混(H+)=c1?H+??V1+c2?H+??V2V1+V2?pH。
(2)強堿與強堿混合液的pH
強堿Ⅰ:c1(堿),V1(堿)――→電離n1(OH-)=c1(OH-)?V1
強堿Ⅱ:c2(堿),V2(堿)――→電離n2(OH-)=c2(OH-)?V2
?V混=V1+V2 n混(OH-)=c1(OH-)?V1+c2(OH-)?V2
?c混(OH-)=c1?OH-??V1+c2?OH-??V2V1+V2,再求c(H+)=KWc?OH-??pH。
三、溶液pH的測定方法
1.酸堿指示劑
酸堿指示劑一般是弱有機酸或弱有機堿,它們的顏色變化是在一定的pH范圍內(nèi)發(fā)生的,因此可以用這些指示劑粗略測出pH范圍,但不能準確測定pH。
常用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顏色變化如下表:
指示劑 甲基橙 石蕊 酚酞
變色范圍pH 3.1~4.4 5~8 8.2~10.0
溶液顏色 紅、橙、黃 紅、紫、藍 無色、粉紅、紅
2.pH試紙
粗略地測定溶液的pH可用pH試紙。pH試紙的使用方法是:取一小塊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或表面皿上),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試紙的中部,變色穩(wěn)定后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定溶液的pH。
3.pH計
通過儀器pH計來精確測定溶液的pH。
知識點一 溶液的酸堿性
1.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
A.含H+的溶液 B.能使酚酞顯無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c(OH-)
答案 D
解析 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故A錯。酚酞顯無色的溶液,其pH<8,該溶液可能顯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堿性,B錯。以純水在100℃為例,KW=1.0×10-12mol2?L-2,c(H+)=1×10-6mol?L-1,pH=6,但溶液為中性,故pH<7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堿性。
2.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有多種方法。下列溶液中,一定呈堿性的是( )
A.能夠使甲基橙呈現(xiàn)黃色的溶液
B.溶液的pH>7
C.溶液中:c(H+)
D.溶液中:c(H+)>1×10-7 mol?L-1
答案 C
解析 溶液酸堿性最本質(zhì)的判斷標準是看H+和OH-濃度的相對大小,只有當c(H+)>c(OH-)時,溶液才呈酸性;當c(H+)=c(OH-)時,溶液呈中性;當c(H+)4.4時呈現(xiàn)黃色。所以,使甲基橙呈現(xiàn)黃色的溶液不一定顯堿性。溶液的pH與溫度有關,常溫下pH>7的溶液一定顯堿性,但在不是常溫的情況下就不一定了。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強酸、強堿以等物質(zhì)的量反應所得到的溶液
D.非電解質(zhì)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
答案 B
知識點二 pH值計算
4.常溫下,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1×10-11 mol?L-1,則該溶液的pH可能是( )
A.4 B.7 C.8 D.11
答案 D
解析 由題意知由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1×10-11 mol?L-1<1×10-7 mol?L-1,抑制了水的電離,可能是酸,也可能是堿,若是酸,c(H+)=1×10-3 mol?L-1,pH=3,若是堿,c(OH-)=1×10-3 mol?L-1,pH=11。
5.25℃時,若pH=a的10體積某強酸溶液與pH=b的1體積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之前該強酸的pH與強堿的pH之間應滿足的關系( )
A.a+b=14 B.a+b=13 C.a+b=15 D.a+b=7
答案 C
解析 酸中n(H+)=10-a×10,堿中n(OH-)=10-1410-b×1=10-14+b,根據(jù)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n(H+)=n(OH-),即10-a×10=10-14+b,所以a+b=15。
知識點三 pH的測定方法
6.下列試紙中,在測溶液的性質(zhì)時,預先不能用蒸餾水潤濕的是( )
A.石蕊試紙 B.醋酸鉛試紙 C.KI淀粉試紙 D.pH試紙
答案 D
解析 pH試紙測溶液的酸堿性時是定量測定,加水潤濕后會導致溶液的濃度降低,使測得的pH產(chǎn)生偏差,所以不能潤濕。
7.有一學生甲在實驗室測某溶液的pH,實驗時,他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然后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試樣進行檢測。學生乙對學生甲的操作的評價為:操作錯誤,測定結(jié)果一定有誤差。學生丙對學生甲的操作的評價為:操作錯誤,但測定結(jié)果不一定有誤差。
(1)你支持________(填“乙”或“丙”)同學的觀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此法分別測定c(H+)相等的鹽酸和醋酸溶液的pH,誤差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從下列試劑中選擇實驗所需的物品,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區(qū)分0.1 mol?L-1的硫酸和0.01 mol?L-1的硫酸。若能,簡述操作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紫色石蕊試液?、诜犹囈骸、奂谆仍囈?/p>
④蒸餾水 ⑤BaCl2溶液 ⑥pH試紙
答案 (1)丙 當溶液呈中性時,則不產(chǎn)生誤差;否則將產(chǎn)生誤差
(2)鹽酸 在稀釋過程中,醋酸繼續(xù)電離產(chǎn)生H+,使得溶液中c(H+)較鹽酸溶液中c(H+)大,誤差較小
(3)能 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兩種溶液點在兩張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其pH,pH較大的為0.01 mol?L-1的硫酸
解析 本題考查pH試紙的使用,pH試紙使用不能用蒸餾水潤濕,若潤濕相當于對待測液稀釋。對于不同性質(zhì)的溶液造成的影響不同:若溶液為中性,則測得結(jié)果無誤差;若為酸性,測得結(jié)果偏大;若為堿性,測得結(jié)果偏小。
練基礎落實
1.用pH試紙測定某無色溶液的pH時,規(guī)范的操作是( )
A.將pH試紙放入溶液中,觀察其顏色變化,跟標準比色卡比較
B.將溶液倒在pH試紙上跟標準比色卡比較
C.用干燥的潔凈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試紙上,跟標準比色卡比較
D.在試管內(nèi)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試紙放在管口,觀察顏色,跟標準比色卡比較
答案 C
2.常溫下,pH=11的X、Y兩種堿溶液各1 mL,分別稀釋至100 mL,其pH與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Y兩種堿溶液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一定相等
B.稀釋后,X溶液的堿性比Y溶液的堿性強
C.分別完全中和X、Y這兩種堿溶液時,消耗同濃度鹽酸的體積V(X)>V(Y)
D.若9
答案 D
3.在常溫下,將pH=8的NaOH溶液與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8.3 B.8.7 C.9 D.9.7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有關混合溶液pH的計算。有關稀溶液混合,總體積近似等于兩種溶液體積之和。強堿溶液混合,應按c(OH-)計算:c混(OH-)=(1×10-6 mol?L-1+1×10-4 mol?L-1)/2=5.05×10-5 mol?L-1,c混(H+)=KW/c(OH-)≈2×10-10 mol?L-1,pH=9.7。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無論是純水,還是酸性、堿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溫下,其c(H+)×c(OH-)=1×10-14 mol2?L-2
B.c(H+)等于1×10-7 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濃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來表示其酸性的強弱
答案 A
解析 KW=c(H+)?c(OH-) ,且KW只與溫度有關,所以,在常溫下,純水,酸性、堿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W=1×10-14mol2?L-2;在溫度不確定時,中性溶液里的c(H+)不一定等于1×10-7 mol?L-1;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電離程度比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電離程度小,所以,0.2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當c(H+)或c(OH-)大于1 mol?L-1時,用pH表示溶液的酸堿性就不簡便了,所以,當c(H+)或c(OH-)大于1 mol?L-1時,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堿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來表示。
練方法技巧
5.pH=3的兩種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別取50 mL加入足量的鎂粉,充分反應后,收集到H2的體積分別為V(HX)和V(HY),若V(HX)>V(HY),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X可能是強酸
B.HY一定是強酸
C.HX的酸性強于HY的酸性
D.反應開始時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解答該題應注意以下三點:(1)強酸完全電離,弱酸部分電離。(2)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的濃度大,等體積時,其物質(zhì)的量多。(3)產(chǎn)生H2的速率取決于c(H+)的大小。本題考查了強、弱酸的判斷及溶液酸性大小的比較。據(jù)題意,Mg粉足量,酸不足,應根據(jù)酸的物質(zhì)的量來計算H2的體積,由V(HX)>V(HY),知pH相等時,HX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比HY的大,即HX是比HY弱的弱酸,而無法判斷HY是強酸還是弱酸,故A、B、C錯誤;D項,反應開始時的速率取決于c(H+),因為開始時c(H+)相等,故D項正確。
6.某溫度下,相同pH值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平衡pH值隨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是( )
A.Ⅱ為鹽酸稀釋時的pH值變化曲線
B.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強
C.a點KW的數(shù)值比c點KW的數(shù)值大
D.b點酸的總濃度大于a點酸的總濃度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了強酸和弱酸的稀釋規(guī)律,解題時要注意弱酸在稀釋時還會繼續(xù)電離。pH相同的鹽酸(強酸)和醋酸(弱酸),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時,因醋酸在稀釋時仍不斷地電離,故鹽酸的pH增大的多,故曲線Ⅰ代表鹽酸稀釋時pH的變化曲線,A錯誤;不斷加水稀釋時,溶液中c(H+)不斷減小,導電性減弱,B正確;因為KW僅僅是溫度的函數(shù),因為是在相同的溫度下,故a點KW與c點KW的數(shù)值相同,C錯誤;因鹽酸和醋酸的pH相同,則c(醋酸)>c(鹽酸),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由于醋酸存在電離平衡,故仍有c(醋酸)>c(鹽酸),D錯誤。
練綜合拓展
7.已知水在25 ℃和95 ℃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右圖所示:
(1)則25 ℃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________(填“A”或“B”),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時,將pH=9的NaOH溶液與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__________。
(3)95 ℃時,若100體積pH1=a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pH2=b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1與強堿的pH2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曲線B對應溫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請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溫度低時,電離程度小,c(H+)、c(OH-)小
(2)10∶1 (3)a+b=14或pH1+pH2=14
(4)曲線B對應95 ℃,此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mol2?L-2,HA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還剩余較多的HA分子,可繼續(xù)電離出H+,使溶液pH=5
解析 本題的關鍵是搞清楚溫度對水的電離平衡、水的離子積和溶液pH的影響。
(1)當溫度升高時,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也增大,水中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都增大,水的pH也增大,但溶液仍然呈中性。因此結(jié)合圖象中A、B曲線變化情況及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可以判斷,25 ℃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A,理由為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
(2)25 ℃時所得混合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即酸堿恰好中和,即n(OH-)=n(H+),則V(NaOH)?10-5 mol?L-1=V(H2SO4)?10-4 mol?L-1,得V(NaOH)∶V(H2SO4)=10∶1。
(3)要注意的是95 ℃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mol2?L-2,即c(H+)?c(OH-)=10-12mol2?L-2,即:等體積強酸、強堿反應至中性時pH(酸)+pH(堿)=12。根據(jù)95 ℃時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2=b的某強堿溶液中c(OH-)=10b-12;有100×10-a=1×10b-12,即:10-a+2=10b-12,所以,有以下關系:a+b=14或pH1+pH2=14。
(4)在曲線B對應溫度下,因pH(酸)+pH(堿)=12,可得酸堿兩溶液中c(H+)=c(OH-),若是強酸、強堿,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應呈中性;現(xiàn)混合溶液的pH=5,即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酸性,說明H+與OH-完全反應后又有新的H+產(chǎn)生,即酸過量,所以說酸HA是弱酸。
8.(1)pH=2的某酸稀釋100倍,pH________4,pH=12的某堿稀釋100倍,pH________10。
(2)室溫時,將pH=5的H2SO4溶液稀釋10倍,c(H+)∶c(SO2-4)=________,將稀釋后的溶液再稀釋100倍,c(H+)∶c(SO2-4)=________。
(3)
MOH和ROH兩種一元堿的溶液分別加水稀釋時,pH變化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MOH是一種弱堿
B.在x點,MOH完全電離
C.在x點,c(M+)=c(R+)
D.稀釋前ROH溶液中c(OH-)是MOH溶液中c(OH-)的10倍
答案 (1)≤ ≥ (2)2∶1 20∶1 (3)B
解析 (1)若某酸為強酸,則pH=4,若為弱酸,則pH<4;同理,對pH=12的某堿稀釋100倍,pH≥10。
(2)pH=5的H2SO4稀釋10倍,c(H+)和c(SO2-4)同等倍數(shù)減小,所以c(H+)∶c(SO2-4)=2∶1,若將稀釋后的溶液再稀釋100倍,其pH≈7,而c(SO2-4)=5×10-7102=5×10-9 mol?L-1,所以c(H+)∶c(SO2-4)=10-7∶5×10-9=20∶1。
(3)由圖知,稀釋100倍后ROH的pH變化為2,為強堿,MOH的pH變化為1,為弱堿;x點時ROH與MOH的c(OH-)相等,故c(M+)與c(R+)相等;稀釋前ROH的c(OH-)=0.1 mol?L-1,MOH的c(OH-)=0.01 mol?L-1,故D項正確;MOH為弱堿,在任何點都不能完全電離,B項錯誤。
第2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
[目標要求] 1.理解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堿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關酸堿中和滴定的誤差分析。
酸堿中和滴定
1.酸堿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叫做酸堿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元酸與n′元堿恰好完全中和時:nc酸V酸=n′c堿V堿。如果用A代表一元酸,用B代表一元堿,可以利用下列關系式來計算未知堿(或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cB=cAVAVB。
2.酸堿中和滴定的關鍵:準確測定參加反應的兩種溶液的體積,以及準確判斷中和反應是否恰好進行完全。
3.酸堿中和滴定實驗
實驗儀器:pH計、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錐形瓶、燒杯、滴定管夾、量筒、鐵架臺。
實驗藥品:標準液、待測液、指示劑。
實驗步驟:
(1)查:檢查兩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餾水洗滌兩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裝的酸堿潤洗2~3遍;
(3)盛、調(diào):分別將酸、堿溶液注入酸、堿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處,并將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夾上,然后趕走滴定管內(nèi)部氣泡,調(diào)節(jié)滴定管中液面高度處于某一刻度,并記下讀數(shù)。
(4)?。簭膲A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 mL氫氧化鈉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試液,將錐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襯一張白紙。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錐形瓶瓶頸,邊滴入鹽酸,邊不斷搖動錐形瓶,眼睛始終注意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變化。
(6)記:當看到加一滴鹽酸時,錐形瓶中溶液紅色突變?yōu)闊o色時,停止滴定,且半分鐘內(nèi)不恢復原來的顏色,準確記下鹽酸讀數(shù),并準確求得滴定用去的鹽酸體積。
(7)算:整理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根據(jù)cB=cAVAVB計算。
二、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中和滴定實驗中,產(chǎn)生誤差的途徑主要有操作不當,讀數(shù)不準等,分析誤差要根據(jù)計算式分析,c待測=c標準?V標準V待測,當用標準酸溶液滴定待測堿溶液時,c標準、V待測均為定值,c待測的大小取決于V標準的大小。
下列為不正確操作導致的實驗結(jié)果偏差:
(1)儀器洗滌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潤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誤用待測液潤洗(偏高);③堿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潤洗(偏低);④錐形瓶水洗后,用待測液潤洗(偏高)。
(2)量器讀數(shù)
①滴定前俯視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視(偏高);
②
滴定前仰視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視(偏低)如圖所示;
③滴定完畢后,立即讀數(shù),半分鐘后顏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當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過程中氣泡變小(偏高);③滴定過程中,振蕩錐形瓶時,不小心將溶液濺出(偏低);④滴定過程中,錐形瓶內(nèi)加少量蒸餾水(無影響);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劑進行滴定時,溶液由橙色變紅色時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溶液由黃色變橙色,5 s后又褪去(偏低)。
知識點一 酸堿中和滴定
1.一只規(guī)格為a mL的滴定管,其尖嘴部分充滿溶液,管內(nèi)液面在m mL處,當液面降到n mL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流出溶液的體積為(m-n) mL
B.流出溶液的體積為(n-m) mL
C.管內(nèi)溶液體積等于(a-n) mL
D.管內(nèi)溶液體積多于n mL
答案 B
解析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越向下刻度越大,所以流出液體的體積為(n-m) mL;刻度線以下及尖嘴部分均充有溶液,所以管內(nèi)溶液體積大于(a-n) mL。
2.某學生用已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鹽酸來測定未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時,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1)用標準的鹽酸滴定待測的NaOH溶液時,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搖動錐形瓶,眼睛注視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鹽酸后,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并______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測NaOH溶液的濃度數(shù)值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標準鹽酸潤洗就直接注入標準鹽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沒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D.讀取鹽酸體積時,開始仰視讀數(shù),滴定結(jié)束時俯視讀數(shù)
(3)若滴定開始和結(jié)束時,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圖所示,則起始讀數(shù)為________mL,終點讀數(shù)為________mL,所用鹽酸溶液的體積為________mL。
(4)某學生根據(jù)3次實驗分別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滴定次數(shù)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 0.100 0 mol?L-1鹽酸的體積/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體積/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依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列式計算該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答案 (1)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在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2)D (3)0.00 26.10 26.10
(4)V=26.11 mL+26.09 mL2=26.10 mL,c(NaOH)=0.100 0 mol?L-1×26.10 mL25.00 mL=0.104 4 mol?L-1
解析 在求c(NaOH)和進行誤差分析時應依據(jù)公式:c(NaOH)=c?HCl??V[?HCl?aq]V[?NaOH?aq]。欲求c(NaOH),須先求V[(HCl)aq]再代入公式;進行誤差分析時,要考慮實際操作對每一個量即V[(HCl)aq]和V[(NaOH)aq]的影響,進而影響c(NaOH)。
(1)考查酸堿中和滴定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
(2)考查由于不正確操作引起的誤差分析。滴定管未用標準鹽酸潤洗,內(nèi)壁附著一層水,可將加入的鹽酸稀釋,消耗相同量的堿,所需鹽酸的體積偏大,結(jié)果偏高;用堿式滴定管取出的待測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一旦確定,倒入錐形瓶后,水的加入不影響OH-的物質(zhì)的量,也就不影響結(jié)果;若排出氣泡,液面會下降,故讀取V酸偏大,結(jié)果偏高;正確讀數(shù)(虛線部分)和錯誤讀數(shù)(實線部分)如圖所示。
(3)讀數(shù)時,以凹液面的最低點為基準。
(4)先算出耗用標準酸液的平均值
V=26.11 mL+26.09 mL2=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舍去)。c(NaOH)=0.1000 mol?L-1×26.10 mL25.00 mL=0.104 4 mol?L-1。
知識點二 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
3.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待測濃度的堿溶液時,下列操作中會引起堿溶液濃度的測定值偏大的是( )
A.錐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過程中濺出
B.滴定管裝液后尖嘴部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C.指示劑變色15 s后又恢復為原來的顏色便停止滴定
D.錐形瓶用蒸餾水沖洗后未用待測液潤洗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c(B)=c?A??V?A?V?B?判斷,A項中,V(B)的實際量減少,導致V(A)減少,測定值偏小;B項使液體充滿氣泡,導致V(A)增大,測定值偏大;C項未到滴定終點,偏小;D項,不影響測定結(jié)果。
4.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NaOH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時(NaOH放在錐形瓶內(nèi),鹽酸放在滴定管中)。用A.偏高;B.偏低;C.無影響;D.無法判斷,填寫下列各項操作會給實驗造成的誤差。
(1)稱量固體NaOH時,未調(diào)節(jié)天平的零點( )
(2)將NaOH放入錐形瓶中加水溶解時,加入水的體積不準確( )
(3)滴定管裝入鹽酸前未用鹽酸洗( )
(4)開始滴定時,滴定管尖端處有氣泡,滴定完畢氣泡排出( )
(5)滴定前未將液面調(diào)至刻度線“0”或“0”以下,結(jié)束時初讀數(shù)按0計算( )
(6)在滴定過程中活塞處漏液( )
(7)搖動錐形瓶時,因用力過猛,使少量溶液濺出( )
(8)滴定前讀數(shù)時仰視,滴定完畢讀數(shù)時俯視( )
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A (8)A
解析 (1)稱量固體NaOH時,未調(diào)節(jié)天平零點,不能確定稱量結(jié)果是偏大還是偏小,故選D。(2)錐形瓶內(nèi)是否含水或加多少水并不影響NaOH與HCl的中和反應。(3)滴定管中裝鹽酸前未潤洗相當于將待測液稀釋了,導致測定結(jié)果偏低。(4)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無氣泡,相當于待測液比實際用量多了,導致結(jié)果偏低。(5)讀出的數(shù)據(jù)比實際值小,導致結(jié)果偏大。(6)滴定過程中漏液使讀出的待測液的體積比實際消耗量多,導致結(jié)果偏低。(7)搖動錐形瓶時,用力過猛,使少量液體濺出,致使一部分NaOH未被中和,消耗待測液體積減小,使測定結(jié)果偏高。(8)讀出的數(shù)據(jù)比實際值偏小,使結(jié)果偏高。
練基礎落實
1.酸堿恰好完全中和時( )
A.酸與堿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現(xiàn)中性
C.酸與堿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D.酸所能提供的H+與堿所能提供的OH-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
答案 D
2.用鹽酸滴定NaOH溶液的實驗中,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滴定到終點時,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
A.由黃色變?yōu)榧t色 B.由黃色變?yōu)槌壬?/p>
C.由橙色變?yōu)榧t色 D.由紅色變?yōu)槌壬?/p>
答案 B
3.用標準鹽酸測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下列操作導致結(jié)果偏低的是( )
①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測液潤洗2~3次
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③滴定前仰視讀數(shù),滴定后平視讀數(shù)
④搖動錐形瓶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⑤滴定時,錐形瓶里加入少量蒸餾水稀釋溶液
A.③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僦邢喈斢谙蝈F形瓶中事先加入了一部分NaOH,會多耗用鹽酸,導致結(jié)果偏高;②中氣泡體積充當了標準鹽酸,導致V(HCl)偏大,結(jié)果偏高;③中滴定前仰視使V(HCl)初偏大,則ΔV(HCl)=V(HCl)末-V(HCl)初偏小,結(jié)果偏低;④中使NaOH濺出,則使V(HCl)偏小,結(jié)果偏低;⑤對結(jié)果無影響,綜合分析,選D。
4.下列指示劑的選擇不正確的是( )
(已知:I2+2Na2S2O3) 2NaI+Na2S4O6
標準溶液 待測溶液 指示劑
A HCl NaOH 甲基橙
B NaOH HCl 酚酞
C I2 Na2S2O3 淀粉
D KMnO4 Na2SO3 酚酞
答案 D
解析 強酸與強堿滴定時,甲基橙或酚酞均可以,但一般強酸滴定強堿時用甲基橙,反之用酚酞,A、B均正確;據(jù)I2遇淀粉變藍可檢驗I2,C正確;D項中KMnO4本身有顏色,無需再用其他指示劑,D不正確。
5.下列儀器中使用前不需要檢驗是否漏水的是( )
A.滴定管 B.分液漏斗 C.過濾漏斗 D.容量瓶
答案 C
6.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鹽酸,如果達到滴定終點時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體積約為0.05 mL)繼續(xù)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pH是( )
A.4 B.7.2 C.10 D.11.3
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以酸堿中和滴定為素材設計的題目,涉及到溶液中OH-、H+、pH的計算,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的鹽酸,滴定到終點時溶液呈中性。多加1滴NaOH溶液(1滴溶液體積為0.05 mL),加水至50 mL,此時溶液中
c(OH-)=0.1 mol?L-1×0.05 mL50 mL=1×10-4 mol?L-1
c(H+)=1.0×10-14c?OH-?=1.0×10-141×10-4=1×10-10 mol?L-1
pH=10即選項C正確。
練方法技巧
7.下列實驗操作不會引起誤差的是( )
A.酸堿中和滴定時,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B.酸堿中和滴定時,用沖洗干凈的滴定管盛裝標準溶液
C.用NaOH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溶液時,選用酚酞作指示劑,實驗時不小心多加了幾滴
D.用標準鹽酸測定未知濃度NaOH結(jié)束實驗時,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開始實驗時無氣泡
答案 C
解析 A:錐形瓶一定不要用待測液潤洗,否則使待測液的量偏大,消耗標準液的體積偏大從而使所測濃度偏大。
B:沖洗干凈的滴定管無論是盛裝標準溶液,還是量取待測溶液,都必須用待裝溶液潤洗2~3次,否則會使標準溶液或待測溶液比原來溶液的濃度偏小,影響結(jié)果。
C:在滴定過程中,指示劑略多加了幾滴,一般不影響實驗結(jié)果,因為指示劑不會改變反應過程中酸和堿的物質(zhì)的量。
D:開始實驗時酸式滴定管中無氣泡,結(jié)束實驗時有氣泡,會導致所讀取的V(HCl)偏小,依據(jù)V(HCl)?c(HCl)=V(NaOH)?c(NaOH),使所測的c(NaOH)偏小。
8.用1.0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某濃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體積關系變化如圖所示,則原H2SO4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和完全反應后溶液的大致體積是( )
A.1.0 mol?L-1,20 mL B.0.5 mol?L-1,40 mL
C.0.5 mol?L-1,80 mL D.1.0 mol?L-1,80 mL
答案 C
解析 滴定前稀H2SO4的pH=0,c(H+)=1.0 mol?L-1,則c(H2SO4)=0.5 mol?L-1,當pH=7時V(NaOH)=40 mL,通過計算原硫酸溶液的體積為40 mL。本題考查中和滴定曲線,關鍵是把握滴定終點,pH=7恰好完全反應,即n(H+)=n(OH-)。
練綜合拓展
9.氧化還原滴定實驗與中和滴定類似(用已知濃度的氧化劑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還原劑溶液或反之)。
現(xiàn)有0.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和未知濃度的無色NaHSO3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是2MnO-4+5HSO-3+H+===2Mn2++5SO2-4+3H2O
填空完成問題:
(1)該滴定實驗所需儀器有下列中的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50 mL) B.堿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錐形瓶 E.鐵架臺 F.滴定管夾 G.燒杯 H.白紙 I.膠頭滴管 J.漏斗
(2)不用________(酸、堿)式滴定管盛放高錳酸鉀溶液。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何種指示劑,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視KMnO4液面,刻度為a mL,滴定后俯視液面刻度為b mL,則(b-a) mL比實際消耗KMnO4溶液體積______(多、少)。根據(jù)(b-a)mL計算得到的待測濃度,比實際濃度______(大、小)。
答案 (1)A、B、D、E、F、G、H
(2)堿 KMnO4溶液能把橡膠管氧化
(3)不用指示劑,因為KMnO4被還原劑還原成Mn2+,紫紅色褪去,所以不需要指示劑
(4)少 小
解析 (1)(2)酸性KMnO4具有強氧化劑,要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取用待測NaHSO3溶液要用堿式滴定管,再根據(jù)滴定所需的儀器可選出正確答案。
(3)酸性KMnO4被還原為Mn2+后由紫色變?yōu)闊o色。
(4)俯視讀得的數(shù)值偏小。
初中生的酸堿教案相關文章:
上一篇:初中生的乙醇教案
下一篇:初中氧化還原反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