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案優(yōu)秀范文
詩詞是的語言藝術(shù)。詩詞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好的內(nèi)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案優(yōu)秀范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來欣賞詠月詩詞。
2、聯(lián)想《水調(diào)歌頭》抒寫的情境,理解該詞主題。
3、體味《水調(diào)歌頭》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1、通過誦讀欣賞詠月詩詞。
2、理解該詞的主題。
教學難點:1、《水調(diào)歌頭》抒寫的情境,理解該詞主題。
2、《水調(diào)歌頭》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許多詩人以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你能背一些詠月的詩詞嗎?(預習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蘇軾也在中秋明月下對酒當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詠月名篇——《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蘇軾,走進他的詞。(出示課題、作者)
學生簡介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詞是豪放派的代表,如《浪淘沙·赤壁懷古》《浣溪沙》。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為“三蘇”。 (預習6)
二、課堂互動探究
㈠、一讀課文,字正腔圓,讀準字音。(預習2)
闕(què) 乘(chéng)瓊(qióng ) 不勝(shèng)(舊讀shēng)
轉(zhuǎn)(zhuǎn)綺(qǐ) 嬋娟(chán juān)
?、妗⒍x課文,有板有眼,讀對節(jié)奏。(預習3)
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jié)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讀課文,咬文嚼字,讀懂詞意。(預習4、5)
1、小序。
(1)重點詞語講解。
達旦:直到天亮。兼懷:并表示懷念。子由:弟弟蘇轍。
(2)指導翻譯。
丙辰中秋節(jié)的晚上,很高興地喝酒,一直喝到天亮,喝得大醉,寫了《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同時用來懷念弟弟子由。
(3)作用: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緣由。中秋詠月兼懷親人(子由)
2、上闋。
(1)重點詞語講解。
幾時:什么時候。把酒:端起酒杯。
宮闕:宮殿。何年:那一年。
乘:駕。歸去:回到天上。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經(jīng)不住。弄:玩弄,欣賞。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2)指導翻譯。
上闋: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xiàn)?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jīng)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
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案優(yōu)秀范文二
東莞市商業(yè)學校公開課教案
授課老師 劉麗梅 科目 語文 班級 時間 課 題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課 型 職稱課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詞的名句和哲理句。
3、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把握理解本詞所表達的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
過
程 一、趣味導入:
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說不喜歡。古代文人更是如此。有人說,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shù)貢粝潞枚唷霸隆弊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乎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千年以前,大文豪蘇軾也在中秋明月下對酒當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詠月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蘇軾,走進他的詞,看看它將圍繞月亮向我們訴說著什么。
簡介作者: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詞是豪放派的代表,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為“三蘇”。
三、誦讀感知:
1、速度要慢,邊讀邊體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腦中浮現(xiàn)。
2、要有節(jié)奏,韻腳讀出延長音。
3、有感情。 教
過
程 四、深入理解:
(一)小序:從序言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1、寫作背景: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時寫的,當時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豐二年被政敵以訕謗新政罪下獄,案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宗親政后又被貶。其時,他和唯一的親人蘇轍(即子由)已經(jīng)七年沒有團聚了。蘇軾兄弟年齡相差兩歲,當年兩人一起離家赴京應考,同中進士,感情很深。蘇轍當時在濟南,相隔千里。時值中秋之夜,詩人把酒問月,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酒酣興濃之際,揮筆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詠月詞。
2、寫作的時間:中秋
3、寫作的緣由:懷子由
4、為何說“兼懷”,除了懷子由以外,還懷什么?
——懷戀親人之情,還有的是懷仕途失意、壯志難酬之情。
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案優(yōu)秀范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詞,把握詩歌內(nèi)容。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詩歌意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詞,把握詩歌內(nèi)容。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行路難(其一)》
【情境導入】
同學們,說起唐詩,不得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贊嘆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倍鸥υ凇讹嬛邪讼筛琛分羞@樣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蓖瑢W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名篇《行路難(其一)》,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
【新課解讀】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
(1)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學生劃出朗讀節(jié)奏,注意朗讀語氣、語調(diào)及重音。學生自由誦讀,全體同學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詩歌。
2.結(jié)合課下注釋,同桌互譯詩句的大意。
明確:金樽裝著的清醇美酒每斗值十千錢,玉盤盛著的美味佳肴價值萬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了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滿了山嶺。
空閑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jīng)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二、深入探究,研讀品析
1.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不能飲,“玉盤珍羞”不能食?
明確: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shè)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濃重的憂郁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肴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詩人悲憤、憂郁。
2.詩中哪些動作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內(nèi)心情感?
學生討論,明確:“?!薄巴丁薄鞍巍薄邦櫋彼膫€前后連續(xù)的動作,反映了李白內(nèi)心的極度抑郁苦悶和感情的跌宕起伏。
3.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的。當時作者的心情非??鄲炓钟?自己受詔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漸現(xiàn)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xù)任用,被賜金放還,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他感到這處境猶如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征意義,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
4.詩中借用歷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討論歸納:借用呂尚垂釣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tǒng)治者所信任和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yè)。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展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5.詩歌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討論歸納:哪怕面前的道路阻礙重重,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xiàn)了他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音。
6.這首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借這首詩歌來表現(xiàn)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描寫人生路上的坎坷,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三、拓展延伸
陶淵明的《飲酒》詩序中說:“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而李白這首《行路難》卻寫了對酒停杯的情境。一個是“既飲”之作,一個是“未飲”之歌,試比較兩首詩抒發(fā)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討論并歸納:《飲酒》抒寫歸隱田園、遠離世俗的寧靜安詳、閑適自得的心境;《行路難》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這兩位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不同,除了他們身世、追求不同外,還有一個大的社會背景問題。陶淵明身處的時代,社會動蕩,民不聊生,雖有濟世情懷卻不能施展;李白身處大唐盛世,社會相對穩(wěn)定,學子人人自奮,期望為國為民有所作為,故仍存積極進取之心。
四、本詩小結(jié)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一個從憤懣中掙脫,洋溢著自信風采的李白。詩人用浪漫的筆法、跳動的韻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請記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逼鋵?行路雖難,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會取得成功。
部編版初中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案優(yōu)秀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