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五篇

敦武1147 分享 時間:

  本課內(nèi)容是九年級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小節(jié)第一部分《圓錐的認識》。這一部分是在學生掌握了圓和圓柱的相關(guān)知識的基礎(chǔ)之上而安排的內(nèi)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一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并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圓柱的有關(guān)知識。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三、新課

  1、圓錐的認識。

  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等等。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謀題:圓錐

  教師:大家門才認識了圓錐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錐形物體的投影片。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沿著這些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畫線,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

  隨后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線。

  然后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教師指出: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

  然后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同時還要指出:我們所學的圓錐是直圓錐的簡稱。

  接著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圓錐周圍的面,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圓錐有一個曲面。由此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cè)面。(在圖上標出側(cè)面。)

  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然后在圖上標出高。

  教師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問:這條線是圓錐的高嗎?

  指名學生回答后,教師要指出: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

  教師:圓錐的高到底有多少條呢?

  引導學生根據(jù)高的定義,弄清楚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同桌的兩名同學相互指出圓錐的底面、側(cè)面和頂點,注意提醒學生圓錐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結(jié)。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jié)),強調(diào)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nèi)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塊平板來測量。

  教師邊演示邊敘述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讀數(shù)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shù)值。

  4、教學圓錐側(cè)面的展開圖。

  教師:圓錐的側(cè)面是哪一部分?

  教師展示圓錐模型,指名學生說出側(cè)面部分。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圓柱,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后是什么圖形?

  學生回答出圓柱的側(cè)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后,教師設(shè)問:那么,請大家想一想,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留給學生短暫的思考討論時間后,教師指出: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把圓錐模型的側(cè)面展開,使學生看到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展開后還可以再把它合攏,恢復原狀,使學生加深對圓錐側(cè)面的認識。

  四、課堂練習

  1、做“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做練習九的第1題。

  讓學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于圓錐的都可以視為是圓錐。

  3、做練習九的第2題。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二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P23-26的內(nèi)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cè)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jù)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cè)面。(在圖上標出側(cè)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jié)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fā)學生總結(jié)),強調(diào)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nèi)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cè)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jié)

  關(guān)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jīng)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zhuǎn),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動口、動手又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自主學習精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強化

  課件演示:出示一支圓柱形鉛筆。

  教師問:同學們這支鉛筆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說說它具有什么特征嗎?

  生:是圓柱體。它的特征是:圓柱有三個面,有上下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有一個側(cè)面是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圓柱側(cè)面展開是長方形。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

  師:圓柱的特征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幾何形體,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屏幕

  課件:用轉(zhuǎn)筆刀削鉛筆,把削成的筆尖部分(圓錐體)垂直切下來。

  問:這還是圓柱體嗎?被切下來的是什么幾何形體呢?

  生:不是。是圓錐體。

  師揭示課題: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所學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認識》。板書課題

  三、探究體驗。

  1、列舉,提出問題。

  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勞動中,你都看到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你也可以把課下收集的圓錐形物體拿出來給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殼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3:漏斗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4:蓋房子用的鉛錘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

  同學們很善于觀察,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guān)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圓錐的側(cè)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4、我想知道圓錐的體積應(yīng)怎樣計算?

  5、我想知道圓錐的表面積該怎樣計算?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手拿圓錐體模型觀察、想。

  師:把你觀察到的,感覺到的告訴給你小組的同學,小組同學共同探討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深入小組和學生一起進行探討。

  師:哪組愿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

  生匯報:(預設(shè)展示過程)

  A、圓錐的特征。

  ①我們發(fā)現(xiàn)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②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③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cè)面。這個面是曲面。

 ?、軋A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菸覀冞€發(fā)現(xiàn)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圓錐在桌子上滾動時,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總是繞著一點畫圓。

  B、圓錐的高

 ?、傥覀儼l(fā)現(xiàn)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之間的距離。

  ②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我們認為圓錐只有一條高。

 ?、蹐A錐的高是圓錐的底面到頂點的線段的長。

 ?、芪覀冋J為他們說的不準確,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的距離。它應(yīng)該有無數(shù)條高。因為從圓錐的頂點引一條與底面平行的線,這樣就可以作出無數(shù)條高。

  師:同學們對于圓錐的高有幾種不同的看法,誰的說法是正確呢?請同學們小組進行討論。

  生:小組進行討論。

  師:哪些同學同意某某的說法。老師也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請同學們仔細看屏幕。(課件演示圓錐的高)

  師:這條黑色的虛線就是圓錐的高。誰愿意說說圓錐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試說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只有一條高。因為圓錐只有一個頂點和一個底面圓心。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42頁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誰來讀。

  (指名讀、齊讀高的定義)

  師:哪一組還有發(fā)現(xiàn)。

  C、圓錐的側(cè)面展開。

  我們發(fā)現(xiàn)圓錐的側(cè)面展開是扇形。(舉起給同學們看,一名同學把展開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教師用課件演示側(cè)面展開的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拿起圓錐體模型,小組同學互相說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小組互相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師:誰愿意到前面說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兩名學生到前面來說

  3、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圖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老師這有三幅圓錐體實物圖,請同學們看。(課件展示)圓錐的幾何圖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看(課件展示)畫圖時看不見的部分應(yīng)怎樣畫?(課件演示)

  這就是圓錐的幾何圖

  生:用虛線畫。

  師:同學們看黑板這是圓錐的幾何圖。(教師邊說邊揭開貼紙)誰能到前面對照圓錐的幾何圖說說你都學會了有關(guān)圓錐的哪些知識?

  學生到前面說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圓錐是什么樣子的?

  4、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課下大家準備的材料,小組同學共同探究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學生匯報: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測量的,先把圓錐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用三角板豎直地量出圓錐的高

  生2:我們小組的方法和他們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豎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過頂點與直尺垂直。

  生3:我認為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測量準確。因為三角板這樣放在圓錐的頂點上可以與直尺保持垂直,準確地測量出高

  生4:我們是這樣測量的,把圓錐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圓錐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測量出頂點到底面之間的距離。

  生5: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太好,因為這種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圓錐,比如,一個大的小麥堆,能把它倒過來測量它的高嗎?

  生6:我們認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應(yīng)該注意小尺測量時要從“0”刻度開始。

  四、看書質(zhì)疑。

  五、課堂練習

  1、在下面的圖形中找出哪些是圓錐。

  課本練習十二1題

  2、判斷。(打手勢)

  (1)圓錐的側(cè)面是曲面。( )

  (2)圓柱側(cè)面展開是長方形,圓錐側(cè)面展開也是長方形。( )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錐的高。( )

  (4)圓錐的底面是圓形。( )

  3、練習十二2題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

  七、作業(yè)。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個圓錐形,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高,可以兩個人進行合作。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四

  教學內(nèi)容:六年制第十二冊數(shù)學第48—49頁的內(nèi)容,完成第49頁上面的“做一做”和練習十 二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學重難點:圓錐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一個、圓錐的模型一個、CAI課件四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圓柱的有關(guān)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么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后,說出自己的結(jié)果,師肯定:

  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新授

  1?教學圓錐的認識

  〈1〉出示多媒體CAI課件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

  (此處有圖)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圓錐)

  這時利用CAI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此處有圖)

  接著改變不同的方向,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2〉師講解: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邊講邊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圓錐的頂 點”,并標示出來,將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標出“底面”。)請同學們拿出圓錐模型,摸一 摸周圍的面,提問:這個面是一個平面還是曲面?

  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cè)面,同時標出“側(cè)面”讓學生看著圓錐形物體,指出: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用CAI課件演示作高,接著順著母線的方向演示、強調(diào):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3〉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cè)面、頂點、高

  2?小結(jié)

  誰能歸納一下圓錐有什么特征?(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為什么?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nèi)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采用多媒體CAI課件(二)演示

  邊演示,邊講解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shù)值。

  生自己量手中的圓錐學具的高

  4?教學圓錐側(cè)面的展開圖

  設(shè)問:圓柱的側(cè)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圓錐的側(cè)面展開又是什么圖形呢?

  生思考討論后,指名回答

  師:我們通過實驗來看看。

  出示CAI課件(三),一步一步演示:

  (此處有圖)

  使學生認識: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再利用CAI課件將其展開圖合攏,恢復原狀,以加深對圓錐側(cè)面的認識。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49頁“做一做”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二的第2題

  采用CAI課件,拆分組合,指名口答。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么特征?側(cè)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板書設(shè)計

  圓錐的認識

  (此處有圖)

  圓錐的特征:

  底面是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五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cè)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cè)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cè)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guān)系解有關(guān)復雜應(yīng)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guān)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guān)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xiàn)為:學生難于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zhuǎn)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并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lián)系,而想到圓能轉(zhuǎn)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zhuǎn)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么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xiàn)為:對圓柱體的側(cè)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cè)面積的問題,學生轉(zhuǎn)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表面積的計算,由于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xiàn)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cè)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復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借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說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yīng)多結(jié)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jié)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借助于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著實物來說,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于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guān)知識,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jīng)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征、側(cè)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采集:概念辨析題:(1)一只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jié)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于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guān)系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nèi)有8根直徑是50厘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guān)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diào)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guān)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并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guān)系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yīng)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guān)系,能反說、正說、比多少等都能說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說明生活中常說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guān)系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后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guān)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么現(xiàn)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說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于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guān)系的靈活應(yīng)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guān)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yīng)用43頁例2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錐的認識》教案范文五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2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