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

康華0 分享 時間:

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如互動式教學、案例分析、情境模擬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篇1

【教學內(nèi)容】

電流的磁效應;探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

【教材分析】

電流的磁效應是學習電磁現(xiàn)象的重要基礎。因此,要盡可能讓學生認識到電流及其周圍的磁場是同時存在而密不可分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在做奧斯特實驗的時候,要讓學生親手做實驗,把小磁針放在直導線附近,通過觀察導線通電時和斷電時小磁針發(fā)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初步認識電與磁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究結(jié)束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師生相互交流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得出安培定則。

【學情分析】

學生已研究了簡單的磁現(xiàn)象,知道了磁體周圍存在磁場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知道磁場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針發(fā)生偏轉(zhuǎn);對條形磁鐵的磁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通電螺線管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并總結(jié)得出簡單的判斷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3)會判斷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或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

2.過程和方法

(1)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

(2)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奧斯特的圖片、事跡介紹,感悟奧斯特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進行科學探索的精神;通過體驗電和磁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樂于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習慣。

【課程資源】

教具準備:電腦平臺、實物投影儀、學生電源、螺線管演示器、小鐵釘、長直導線一根、干電池3節(jié)(帶電池座)、小磁針4個、導線若干、多媒體、鐵屑、紙杯(內(nèi)裝9V電池、小電磁鐵組成的電路)。

學具準備:鐵釘、鉛筆(或木筷)、鐵屑一小包、小磁針四個、長直導線一段、干電池三節(jié)(帶電池座)、塑料圓筒一個、導線若干。(分12個學習小組)

【教學流程圖】

魔術(shù)引入課題──探究奧斯特實驗──介紹奧斯特實驗,對學生進行物理史教育──由現(xiàn)象設疑,如何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學生探究活動:纏繞螺線管──學生探究活動:檢驗螺線管通電后產(chǎn)生磁場──學生探究活動:探究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學生探究活動:探究改變螺線管磁場的方法──師生探討得出安培定則──學生課堂練習知識回顧──布置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實驗興趣和求知欲)

教師: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shù)──紙盒吸鐵,然后提問學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據(jù)是什么?

教師斷開開關,再去接觸鐵屑,由不能吸引鐵屑引起學生思維沖突,此時教師將紙盒打開,讓學生明白,剛才產(chǎn)生的磁可能跟電有關。

二、探究新課,釋疑解惑

(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獲得相關知識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1.探究奧斯特實驗──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

教師提問:我們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磁性呢?

學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鐵屑。利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來檢驗。

教師:一個電池能吸引鐵屑嗎?我們怎樣做才有可能產(chǎn)生磁呢?

學生回答:要有電流……要形成一個電路,電路閉合才有電流。

教師:我們可以設計一個什么樣的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想?

小組討論后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述對該實驗進行演示。

學生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向全班交流。

過渡:其實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早在1820年丹麥偉大的物理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就發(fā)現(xiàn)了電和磁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他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吧!

2.播放奧斯特實驗的操作方法。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

教師提問:看了這個實驗后,大家覺得與我們剛才做的實驗相比,有哪些不同嗎?

視頻中的小磁針偏轉(zhuǎn)的角度那么大,而我們實驗的時候卻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在實驗中利用短路獲得較強的電流來增加磁性。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呢?

設置問題過渡:

人們在生產(chǎn)實踐中把導線彎成各種形狀,發(fā)現(xiàn)把導線繞成一圈一圈的螺線管狀,磁場就會強得多,這樣在生產(chǎn)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們也來制作一個螺線管,怎樣做呢?

3.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探究1:制作螺線管

教師:針對教材內(nèi)容演示螺線管的纏繞方法。

教師提問: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兩個螺線管,為了纏繞方便,請大家一個纏繞在鉛筆上,一個纏繞在鐵釘上,比一比,看誰繞得即快又好。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學生制作螺線管教師巡查,學生展示。(對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勵)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探究2:通電螺線管吸引鐵屑

教師:很好,大部分同學都非常成功地繞好了螺線管,下面請每個小組給螺線管通電,然后去吸引鐵屑,看哪一個螺線管吸引的鐵屑最多。

學生實驗。教師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組討論解決,可以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忙(通過吸引鐵屑的多少讓學生內(nèi)心明了用鐵釘?shù)膶嶋H意義)。

探究3: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分布情況

教師設問:剛才同學們的探究已經(jīng)證實了通電螺線管能產(chǎn)生磁場,它的磁場以前研究的哪種磁體的磁場相似?說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據(jù)。

學生回答。

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它的磁場分布情況呢?(教師播放幻燈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出判定辦法。)

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教材圖示進行實驗并在圓圈中畫出小磁針,把小磁針的N級涂黑。

教師:演示用鐵屑研究螺線管磁場分布的實驗。

教師將用鐵屑做的演示螺線管磁場的分布投影到銀幕上并播放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對比圖,引導學生分析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形狀。即: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探究4: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師提問:如何改變螺線管的極性?

引導學生思考:在電路不變的情況下,將螺線管掉頭,看看螺線管中哪些因素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實驗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教師:我們知道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請大家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我們能否受到某種啟示呢?

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看螞蟻和猴子說的話,小組討論。

教師給予適當提示:如果我們自己沿著電流方向走,北極在哪一邊?你能用右手來概括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嗎?

教師:偉大的物理學家安培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右手上找到了規(guī)律,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他總結(jié)的規(guī)律規(guī)定為安培定則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安培定則: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并教會學生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zhuǎn),拇指指向N極端。出示投影,讓學生熟記安培定則歌。

學生練習:將長直鋁導線纏繞在黑色的膠管上,假設電流從螺線管的左流入右流出,應該怎樣判斷?如果電流從螺線管的右邊流入左邊流出呢?再改變螺線管的纏繞方向試試看?

教師投影,檢驗學生掌握情況。

三、交流小結(jié)、隨堂練習、總結(jié)評估(幫助鞏固知識,讓物理走向應用、走向社會)

1.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哪些新的體會。

2.布置作業(yè):

(1)反饋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2)知識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樓的電動門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門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通電螺線管在生活中的應用。

(3)走進生活:研究牽?;ā⒉硕沟那o纏繞的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觀察葡萄、絲瓜的卷須的纏繞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纯磁c我們研究的磁場與電流方向之間有沒有某種聯(lián)系。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電生磁

一、電流的磁效應

1.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2.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2.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fā)生改變。

3.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zhuǎn),拇指指向N極端。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照相機的構(gòu)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

了解眼睛的構(gòu)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分析怎樣矯正近視眼與遠視眼

嘗試應用已知的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等科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解釋有關現(xiàn)象,獲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主題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規(guī)律、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二、教學要點

1.重點:眼睛成像原理和調(diào)節(jié)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2.難點:眼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三、教學方法:

探究性學習(以啟發(fā)式為主,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知識)

四、教具:

普通照相機;視力表;實物投影儀,小氣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構(gòu)造和成像原理掛圖、投影片;遠視眼及其矯正的掛圖;度數(shù)不同的近視眼鏡、遠視眼鏡;

五、學具:

度數(shù)不同的近視眼、遠視眼鏡(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代替);蠟燭;光具座;凸透鏡;火柴(四人/組)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都有一雙眼睛,你們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過眼睛去觀察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很多同學都喜歡照相,那么照相機(出示)是怎樣給你留下成長的足跡、精彩的瞬間的呢?為了解決你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與照相機、眼睛、眼鏡相關的知識。

三、照相機與眼睛視力的矯正(板書)

(二)展開:

1、實物投影書本照相機,請同學回答出物體可通過鏡頭(凸透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學生)根據(jù)這回憶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并且根據(jù)同學日常經(jīng)驗得出照相規(guī)律:物遠,像則近,像越小;物近,像則遠,像越大。(板書)

2、我們一起來觀察我們眼睛的結(jié)構(gòu),來解決眼睛為什么能看見物體這個問題。

投影片顯示眼睛結(jié)構(gòu)圖,并結(jié)合生物掛圖眼睛成像原理圖,與同學們一起探討、分析,再與照相機比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狀體、角膜等組織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它會聚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相當于智能的光屏),再通過視覺神經(jīng)把信息傳到大腦,從而產(chǎn)生視覺。(放映物理教學參考資料光盤中眼睛成像動畫)

閱讀:電影與視覺暫留(課后請同學做一做)

3、活動1:在黑板上出示視力表,請一位視力好的同學分別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個E字。

(老師設疑:)用凸透鏡使距離不同的物體成像,像(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會不同。而用眼睛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時,在視網(wǎng)膜上都成清晰的像,而眼球大小沒有變化,即像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不變,這不是與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有矛盾嗎?

(學生看書:)眼睛的調(diào)節(jié)(課本P.100)

(學生討論:)是晶狀體在改變形狀和焦距。(老師用氣球模擬)

(老師:)很好,其實眼睛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晶狀體在睫狀體的作用下,改變厚薄,從而改變了眼睛晶狀體的焦距(即調(diào)焦)。請大家用桌面上的幾個凸透鏡和帶來的水透鏡(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實際感受一下晶狀體的厚薄與焦距關系,以及如何調(diào)焦。

(學生活動:)討論出凸透鏡厚焦距短,凸透鏡薄焦距長

(師:)遠眺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較薄,焦距較長,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人便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近觀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較厚,焦距較短,近處物體射來的光又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處的物體。(動畫模擬眼睛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4、學生活動2:請班里所有視力不好的同學分兩次看視力表中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鏡,一次戴上眼鏡)談談有什么感覺(生: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師:)那么常見的視力缺陷有近視(中學生)和遠視(老年人),是怎樣形成的呢?(生討論出:)主要是由于晶狀體的調(diào)節(jié)功能不好引起的。

(師:)很好,我們是怎樣去矯正的呢?這個問題我請你們結(jié)合書本自學并實驗,大家先個人自學兩分鐘,然后用度數(shù)不同的眼鏡(應作好標記,并告訴學生度數(shù)越大焦距越短,光線折射時偏折越多,度數(shù)不同的眼鏡也可以用光具座上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代替。)小組按照實驗活動4.4視力的矯正邊實驗邊討論。

活動3(分組):學生先獨立自學,后小組實驗、討論、填表;教師巡堂指導。)

戴近視鏡1(度數(shù)小的)不戴近視鏡1戴近視鏡2(度數(shù)大的)不戴近視鏡2戴遠視鏡1(度數(shù)小的)不戴遠視鏡1戴遠視鏡2(度數(shù)小的)不戴遠視鏡2

清晰像與透鏡的距離(cm)

相差(cm)

結(jié)論

(作用)

在學生自學和實驗差不多的時候,請學生交流反饋一下活動后的結(jié)果,及時講解并給與提出問題的機會。再用多媒體動畫播放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及其矯正,統(tǒng)一學生的認識: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發(fā)散,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后移,從而將清晰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上;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會聚,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前移,從而將清晰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上。(板書)

(師:)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xiàn)當給凸透鏡(眼睛)戴上和拿下度數(shù)大小不同的鏡片時,兩次成清晰像時光屏移過的距離是一樣的嗎?

(生:)不同,鏡片度數(shù)越大,兩次成清晰像時光屏移過的距離越大,說明光線折射時偏折越多,也說明晶狀體自身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越差,視力越差。

(師:)非常好,我再簡單介紹眼鏡的度數(shù)計算方法(度數(shù)=100/f)f是焦距,單位用米(m)。請同學算一算200度的眼鏡的焦距:f=?(生齊答:0.5m)

(師:)這節(jié)課我們結(jié)合實驗,研究了眼睛和眼鏡的問題,大家學得很投入。我出幾個思考題檢查一下大家,大家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5活動4:教師出示課堂思考題;學生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附后)

6、師生一起作課堂小結(jié)

7、學生活動5:放眼保健操樂曲,請同學邊做操邊回顧和思考本節(jié)知識。

8、課后作業(yè):

1、做書上的視覺暫留小制作:籠中鳥,比比誰做得好。

2、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雙明澈的眼睛?愛護眼睛,遠離近視,是我們健康用眼

主題。請你寫一篇200字的小文章談談近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近視?

3、保護學生的視力,有些地方要求學生用的書籍、資料、練習本不再用白色紙張

而是用特定的淡黃色紙張,請你談談你的感覺,并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4、人類有許多東西是仿照動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來的(即仿生學)。就是利用

眼睛的調(diào)焦特性,人們制造出調(diào)焦照相機和攝像機,請你查閱有關資料談談它們的優(yōu)點。

附課堂練習:

(1)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當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縮小的虛像B、正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縮小的虛像D、倒立縮小的實像

(2)有兩個同學都是近視眼,甲視力0.4,乙視力0.8,他們眼睛的晶狀體有什么不同?他們要矯正視力,佩戴的近視眼鏡有什么不同?眼睛度數(shù)誰高?度數(shù)高說明什么?醫(yī)學上可以采取激光的方法醫(yī)治近視眼,你猜猜這種從物理的角度是做什么?

(3)f=1m的近視眼鏡,它的度數(shù)是多少?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是:初速度方向為水平,只在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

2、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3、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并且這兩個運動互不影響。

4、會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解答有關問題。

二、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推理歸納

四、教學用具:

平拋運動演示儀、多媒體及課件

五、教學過程

引入: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做什么運動,這種運動具有什么特點,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一)平拋運動

1、定義: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考慮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舉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小球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并且我們看見它做的是曲線運動。

分析:平拋運動為什么是曲線運動?(因為物體受到與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拋運動的特點

(1)從受力情況看:

豎直的重力與速度方向有夾角,作曲線運動。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勻速運動,速度為V0。

c.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沒有初速度,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體運動。

總結(jié):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等于g

(二)、實驗驗證:

【演示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A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B球被松開,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xiàn)象:越用力打擊金屬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無論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總是與B球同時落地。

(2)、用課件模擬課本圖5—16的實驗。

結(jié)果分析: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是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響平拋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而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且不受豎直方向的運動的影響。

(3)、利用頻閃照相更精細地研究平拋運動,其照片如課本圖5—17所示

可以看出,兩球在豎直方向上,經(jīng)過相等的時間,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豎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體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過相等的時間前進的距離相同,既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由此說明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是同時、獨立進行的,豎直方向的運動與水平方向的運動互不影響。

(三)、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1、拋出后t秒末的速度

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則水平分速度:Vx=V0

豎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一時刻t的位置坐標

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則水平位移:x=V0t

豎直位移:

合位移:

運用該公式我們可以求得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坐標并找到物體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起來,就得到平拋運動的軌跡,這個軌跡是一條拋物線。

(四)例題分析

例1.如圖(結(jié)合課件),樹枝上的一只松鼠看到一個獵人正用槍對準它,為了逃脫即將來臨的厄運,它想讓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離樹枝的瞬間子彈恰好射出槍口,問松鼠能逃脫厄運嗎?

答:不能。因子彈和松鼠在豎直方向都是自由落體運動,豎直方向的位移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彈的射程內(nèi),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難逃。

例2.一艘敵艦正以V1=12m/s的速度逃跑,飛機在320m高空以V2=105m/s的速度同向追擊。為擊中敵艦,應提前投彈。求飛機投彈時,沿水平方向它與敵艦之間的距離多大?若投彈后飛機仍以原速度飛行,在炸彈擊中敵艦時,飛機與敵艦的位置關系如何?

解:用多媒體模擬題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讓學生對照課本上的例題解答——書寫解題過程。

飛機投彈時,沿水平方向它與敵艦之間的距離位744m,由于飛機和炸彈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彈擊中敵艦時飛機在敵艦正上方。

(五)、課堂練習

1、討論:練習三(1)(2)(3)

2、從高空水平方向飛行的飛機上,每隔1分鐘投一包貨物,則空中下落的許多包貨物和飛機的連線是

A.傾斜直線B.豎直直線C.平滑曲線D.拋物線

【B】

3、平拋一物體,當拋出1秒后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60o角。(g取10m/s2)

(1)求物體的初速度;

(2)物體下落的高度。(答案:v0=10m/sh=15m)

(五)、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

1、什么是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3、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六、課外作業(yè):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篇4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jù)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理解機構(gòu)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2、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小明家最近買了一處新樓房,三樓。想把洗手間、廚房裝修一下,需把沙子運到三樓。請同學們根據(jù)需要,選擇器械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哪個小組選的辦法?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額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學中,用機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板書機械效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機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總表示總功。那么,機械效率應該怎樣表示?

根據(jù)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五)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六)作業(yè)

1、根據(jù)生活中你使用的機械,想想:怎樣提高機械效率?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2、動手動腦學物理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篇5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是學生接觸初中物理的第一節(jié),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學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悟到物理學的美,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jié)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就成為這節(jié)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難點,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我在教學策略上努力實現(xiàn)三個轉(zhuǎn)變: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fā)展轉(zhuǎn)變;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zhuǎn)變;

(3)由重結(jié)果向重過程轉(zhuǎn)變??傊ㄟ^本節(jié)課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熏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2.教學內(nèi)容及教材特點:《聲現(xiàn)象》這一章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生產(chǎn)中豐富多彩的聲現(xiàn)象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和傳播的?聲音有哪些特性?人們是怎樣利用和控制聲音的?本章特別注意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生產(chǎn)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有目的的觀察;

(2)使學生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xiàn)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jù)信息歸納科學規(guī)律;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好與有趣,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營造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嘗試的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并通過學生的探索實驗,培養(yǎng)同學間相互合作、探討交流、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聲音產(chǎn)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因為只有了解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zhì)上理解對它的控制與應用,這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其它內(nèi)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后續(xù)學習的關鍵,是實現(xiàn)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

【教學難點】

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因為僅僅依靠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借助于實驗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認知能力相對薄弱,易于形成難點。

【教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屬于知識探究性教學。本節(jié)課擬采用誘思探究→實驗論證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導控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并通過親自動手及分組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jié),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這些,可以概括為: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目標→自主探索→實驗論證→表達交流→總結(jié)歸納。

【課時安排】

1課時

【實驗器材】:

1.教師演示實驗器材:真空鈴實驗裝置。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鼓、鑼、音叉、共振音叉、懸掛有乒乓球的鐵架臺、發(fā)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白紙、氣球、樹葉、四季潤喉片瓶子等。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

第一組:共振音叉。

第二組:發(fā)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

第三組:長鋼管。

3.多媒體課件

【課堂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聲音的世界里,在我們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令我們心曠神怡,可惡的噪聲卻可能干擾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使我們心情煩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關聲音的知識呢?好,那么就請允許我做一名導游,伴隨同學們來探究聲音知識的寶庫吧!

通過Windows操作系統(tǒng)自帶的媒體播放機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向?qū)W生展示樂曲的波形圖,使學生感到驚奇;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常見的聲音,請學生思考這些聲音都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活躍思維。接下來,再通過聲波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各種各樣的聲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會想到,聲音居然會和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高科技聯(lián)系在一起。目前,美國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經(jīng)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式武器──聲波槍,它可不是普通的槍,因為它發(fā)射的不是子彈,而是一種能量強大的聲波,而且它專門用來襲擊人類,被襲擊者往往會感到胸悶、頭痛、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說機槍大炮來得更光明磊落的話,聲波槍則顯得有些暗箭傷人。為什么呢?因為聲波槍所發(fā)射的聲波不在我們?nèi)硕穆犃Ψ秶?,它看不到、聽不見也摸不著,來去無蹤。不知道同學們聽到這則消息后心里會不會感到緊張?我們暫且不去考慮美國人要拿聲波槍去對付誰,但是,面對可能到來的傷害,我們能夠束手無策嗎?大家有沒有防御聲波槍的好辦法?作為十幾歲的初中生,我們還沒有能力去主動進攻,那么,我們今天就象科學家一樣去探究一下防御聲波槍的好辦法。

這時,便將學生帶入了一個有趣的物理情境。教師接著提示:

《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聲波槍如此厲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聲波?聲波是怎樣產(chǎn)生的?它又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身邊來的?

板書: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

二、實驗探究講解新課(35分鐘)

1.通過探索性活動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7分鐘)

這個活動過程分三個步驟進行:探索性活動──小結(jié)──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動(3分鐘)。

教師向?qū)W生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以后,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們發(fā)出聲音?比比看,誰的發(fā)聲方法多,誰的發(fā)聲方法最有創(chuàng)意。

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

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fā)聲的,你用手指觸摸發(fā)聲的物體時,有什么感覺?

思考:①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②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動: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體發(fā)聲,教師參與討論,適當給予提示或引導。然后請學生代表上臺表演研究結(jié)果,對獨特的發(fā)聲方法表示贊賞和鼓勵。

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喉頭,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

(2)小結(jié)(1分鐘):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jié)物體發(fā)聲的原因,即: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板書: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3)交流(2分鐘):物體的發(fā)聲現(xiàn)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種比較奇特的發(fā)聲方法?

注意:交流有趣的發(fā)聲方法時,如果學生難以調(diào)動,教師可提出有趣的發(fā)聲問題讓學生討論。例如:①動物的發(fā)聲方法:鳥類是怎么發(fā)聲的?蟬是怎么發(fā)聲的?蚊子和蒼蠅發(fā)出的“嗡嗡”聲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②同一物體不同的發(fā)聲方法:怎樣讓一個氣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人體除了聲帶外,還可以怎樣發(fā)音?

(4)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實際,及時鞏固所學知識(1分鐘)。

振動可以發(fā)聲,如果將發(fā)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guī)律去振動,就會產(chǎn)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早期機械唱盤表面的放大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規(guī)則的溝漕,當唱片轉(zhuǎn)動時,唱針隨著劃過的溝漕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xiàn)出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還發(fā)明了用磁帶和激光唱盤記錄聲音的方法。

2.通過類比引出聲波的概念(2分鐘)

教師重復剛才得出的結(jié)論,提出新的問題:振動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是如何向遠處傳播的?通過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水波的形成與傳播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時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水波是怎樣產(chǎn)生的?(水滴使平靜的水面發(fā)生了振動,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個類比,思考一下:振動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可能會以什么形式向遠處傳播?

板書:1.振動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假設,通過分組實驗加以驗證,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35分鐘)

(1)提出問題,激發(fā)思維(4分鐘)

有了上面這些知識,我們現(xiàn)在就來研究一下怎樣防御聲波槍。假如聲波槍所發(fā)出來的聲音正無聲無息地向我們襲來,我們怎樣才能把自己保護起來呢?注意:聲波槍所發(fā)出來的聲音我們?nèi)硕牪坏剑鼌s仍然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教師動員學生大膽猜想: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防御聲波槍?

學生可能提出的辦法有:

①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師評議:聲波槍所發(fā)出的次聲波很特殊,它在傳播的過程中損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難吸收,到現(xiàn)在還沒有攻克。)

②將聲波槍發(fā)出的聲波反射回去(教師評議:把次聲波反射回去或想辦法對它進行干擾,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是,我們這些中學生暫時還沒有能力去進行研究。)

③潛入水中,用水隔住聲波槍發(fā)出的聲波。

④進入真空,用真空隔住聲波槍發(fā)出的聲波。

⑤用固體物質(zhì)隔住聲波槍發(fā)出的聲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設(2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對同學們提出的方法加以分類,區(qū)別對待(前兩種方法盡管偏離了我們的課堂研究方向,教師也要向?qū)W生簡要解答一下,并予以鼓勵,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探究哪些物質(zhì)可以傳播聲音上來,根據(jù)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假設:

假設一:固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二:液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三:氣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四: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分組實驗,驗證假設(5分鐘)

教師提問:同學們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確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辦法來驗證呢?動手實驗。現(xiàn)在我們就分成三組來研究這個問題:第一組驗證固體能否傳播聲音,第二組驗證液體能否傳播聲音,第三組驗證氣體能否傳播聲音。

教師分組發(fā)放實驗器材,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相互協(xié)作,搞好配合。

教師提示:不管我們研究的是哪一個問題,都要盡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擾。例如在驗證固體能否傳播聲音時,要盡量避免液體、氣體影響到我們的實驗;同樣,在驗證液體能否傳播聲音時,要盡量避免固體、氣體對我們實驗的影響。這種研究方法在科學上叫做控制變量法。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相互交流,得出結(jié)論(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請各小組推薦1-2名代表,從三個方面交流實驗感受。(1)你的假設是什么?對不對?(2)你是如何驗證的?(3)你的結(jié)論是什么?同學們在說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辦法,只要能驗證自己的假設就可以了。

學生代表交流驗證過程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并與學生一起總結(jié)出結(jié)論: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zhì)叫介質(zhì)。

板書:3.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

(5)聯(lián)系生活,鞏固新知(5分鐘)

氣體可以傳播聲音。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和動物傳遞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地球上的動物大多數(shù)都具有聽覺。而月球上沒有空氣,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就只能通過無線電交流。

液體也可以傳播聲音。在河邊釣魚的人最怕別人在旁邊追逐打鬧,唐代詩人胡令能的詩《小兒垂綸》中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意思是說:一個小孩兒學大人們釣魚,側(cè)著身子坐在水邊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手,因為害怕驚跑了魚而不敢回答。

固體也能夠傳播聲音。據(jù)說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30多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耳疾,聽力完全喪失,但是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用牙齒咬住木棒的一端,將木棒的另一端頂在鋼琴的鍵盤上感受旋律,繼續(xù)自己的創(chuàng)作。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讓學生感受美妙的旋律。

143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