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么重視小寒節(jié)氣
小寒意味著還沒有到寒冷的極點,它與大寒是相對存在的。小寒節(jié)氣后養(yǎng)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那么古人為什么重視小寒節(jié)氣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在冬季六個節(jié)氣中,古人似乎更在意小寒節(jié)氣,有“小寒勝大寒”、“小寒大冷人馬安”等說法。古人認為,如果小寒物候反常即非好兆。先秦古籍《逸周書·時訓解》稱:“雁不北向,民不懷主;鵲不始巢,國不寧;雉不始雊,國大水?!?/p>
小寒與大寒一樣,在節(jié)氣到來當天,喜陰不喜晴,要冷不要暖。農諺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小寒大寒不冷,小暑大暑不熱”。這兩句諺語,在闡明“小寒”、“大寒”與“小暑”、“大暑”的對應關系后,也點出了冬夏兩者之間在氣候上的聯(lián)系,即冬天雨雪少,明年夏天雨水少,往往有旱災,即所謂“小寒無雨,小暑必旱”;如果冬天不冷,那明年夏天就不會太熱,害蟲多,農作物成熟度低,往往歉收。相反,第二年年景會不錯,“小寒節(jié)日霧,來年五谷富”。
這些諺語都是古人對氣候長期預測“歲卜”得來的經驗之談。類似的還有“季卜”,如“小寒寒,驚蟄暖”、“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蒙蒙雨,雨水驚蟄凍死秧”、“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等。
而小寒與大寒之間,也有氣候上的對應關系,諺稱“小寒不寒寒大寒”。類似說法還有:“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些諺語,意在提醒人們注意早做準備,防凍防災,可見小寒在農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意小寒,還因為這個節(ji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小寒到了,寒冬臘月也就來了,此時古人特別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會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滿身,牛到大寒草滿欄?!?/p>
小寒節(jié)氣還要講究養(yǎng)生與食補。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冬卷”中稱:“季冬之月,天地閉塞,陽潛陰施,萬物伏藏,去凍就溫,勿泄皮膚大汗,以助胃氣?!庇址Q:“勿甚溫暖,勿犯大雪?!?/p>
小寒天氣最冷,與小暑時講究“伏”一樣,古人一般不會選擇外出。對應的字是“焐”,如“焐在家里”、“焐被窩”,講究一個“藏”字,具體的外在現象就是“冬閑”。同時,也不會選擇做易出汗的劇烈運動。
對于在外打拼的游子,小寒則是“思歸節(jié)”。小寒首候“雁北鄉(xiāng)”,試想大雁都知道回歸了,作為人子是不是更應該“回家看看”呢?所以,在外打拼的古人一般到了小寒就要收拾行囊準備動身返鄉(xiāng),即俗話說的“小寒大寒,殺豬過年”。因為小寒一到,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就不遠了。
山藥
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還有國外文獻報道,山藥可以有效防止前列腺增生。
豌豆
豌豆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非常豐富。豌豆中的銅有利于寶寶的造血功能,幫助骨骼和大腦發(fā)育;鉻有利于糖和脂肪的代謝,能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功能。豌豆中所含的膽堿、蛋氨酸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豌豆鮮品所含的維生素c,在所有鮮豆中更是名列榜首,我們在冬季的時候經常吃豌豆,那么就可以幫助大家補充大量的營養(yǎng)素了,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是很好處的了,而且豌豆在冬季的時候也是比較常見的哦。
茼蒿
茼蒿是一種營養(yǎng)成分比較全面的蔬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以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質。其胡蘿卜素的含量也比較高,是黃瓜、茄子等蔬菜的1.5~30倍。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fā)油,有助于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欲。豐富的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在冬季的時候對于我們的腸胃來說是很有好處的了,可以幫助我們在冬季的時候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毒素,是朋友們不能錯過的了哦。
茄子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纖維中所含的皂草甙,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茄子中含有龍葵素,對癌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是可以幫助我們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了,是我們不能錯過的哦。
蘿卜
蘿卜的營養(yǎng)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于鈣的吸收。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除。
烏梅麥冬茶
冬季腸胃火旺表現出來的最直接的癥狀就是口苦口干、大便干結,造成排便困難,出現便秘癥狀。想要改善胃火旺造成的便秘,不妨沖泡一杯麥冬茶飲用。麥冬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其味道甜淡,可緩解腸燥便秘。
桂花茶
中醫(yī)認為,桂花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古人說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很多胃病患者到了冬季就會出現冷痛的感覺,這個時候喝點桂花茶,就能夠很好的緩解癥狀。桂花茶還有抑制抑郁的作用。
玫瑰普洱茶
氣溫低,寒氣重,人的陽氣漸弱,抵抗力下降。尤其女性或是脾胃虛弱的人,整個冬天都是手足冰冷。小編建議大家需要喝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的發(fā)酵茶。
參棗茶
能補助氣分,并能補益血分。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熱。
生姜黃芪紅棗茶
氣血雙補、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古人為什么重視小寒節(jié)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