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觀后感 > 觀后感800字 >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

舒洪0 分享 時間: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5篇

《舌尖上的中國》帶領我們走遍了大江南北,也品嘗了各地的拿手好菜,領略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各種美味在人們的舌尖上盡情跳躍,因為它們是最原始、最淳樸的味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希望能幫到各位。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1

作為一個忠誠的吃貨,不可能在《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如此火爆時無動于衷。當我屁顛屁顛流著哈喇子觀看著那一種.種聞所未聞色味俱佳的美味的同時,流著口水的同時還有淚水。也許我體會到了那比吃更可貴的情感……

無可否認的是,這部紀錄片在“勾人饞蟲”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網(wǎng)友們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國》不知道全中國竟然有那么多聞所未聞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魚頭泡餅、汆烏魚子、黃魚鲞;還有那些聽著就口水吧嗒的菜:臘汁肉夾饃、醉湖蟹、梅菜燒肉……看完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國》,講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國美食,可謂包羅萬象,此片看后必然讓你垂涎三尺,都說民以食為天,想要減肥的朋友們看片要三思哦!至于我,反正沒hold住~~

但是,《舌尖上的中國》給人帶來更多的是感動??粗S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wǎng)里閃閃發(fā)亮,揭開蒸籠冒著白花花的蒸汽的饅頭,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挖藕人吃著用自己雙手挖出的藕的樸素的笑,都讓人激動得想落淚,多可愛的中國!

那是一個令我記憶猶新的片段。從每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開始,老黃每隔三天,會拉著自己家里做的七百個饃饃,騎一個半小時的三輪車,到縣城里去賣。一年中最冷的兩個月,老黃可以賣出15000個黃饃饃,老黃賣的黃饃饃,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饅頭。是陜北人冬天最愛吃的一種主食。上碾,揉面,發(fā)酵……每一個過程都讓人感到溫暖。當老黃趕著驢磨糜子時,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在老黃馱著700個黃饃饃的車子上時,當老黃拼命蹬著車子趕路時,當有人買老黃的黃饃饃時,當老黃自豪地說自家的黃饃饃最好吃時,當老黃賣黃饃饃吆喝時,那笑容,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生活在繁華浮躁的城市中,久違的真誠的笑容!那從片段中流露出的人文關懷與脈脈溫情,令人回味……

《舌尖上的中國》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用具體的人物故事串聯(lián)起的中國各地美食生態(tài),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艱辛的勞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變過程,有方寸間的方桌廚房,也有廣袤的祖國山河……《舌尖上的中國》存在的意義已經(jīng)超越了美食紀錄片,它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原味的中國,帶著土地的氣息和米面的甜香。

這是鹽的味道,風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這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違的味道~~這些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與故土、鄉(xiāng)親、質(zhì)樸、勤儉、堅韌等等情感與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2

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

這幾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不僅吸引無數(shù)觀眾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讓許多人流下感動的淚水。

本來,無論從選題還是從播出時間來看,《舌尖上的中國》都只能算是熒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紅熒屏,帶給我們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從一開始,《舌尖上的中國》就不只是一部關于吃的紀錄片?!翱粗S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wǎng)里閃閃發(fā)亮,揭開蒸籠白花花、冒著蒸汽的饅頭,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睆纳嗉馍系闹袊?,到味蕾中的故鄉(xiāng),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體現(xiàn)了該片的獨特性——“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

看這部充滿溫情的紀錄片,有人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觀后感有人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華到了“愛國主義”的境界,還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輸出”的高度……一部作品為何能在不經(jīng)意間獲得超越話題的巨大影響?

“不是空洞地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藝和生產(chǎn)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一位網(wǎng)友的評價,指出了該片的成功所在:真誠的態(tài)度,真實的力量。反觀當下許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場面……什么都不缺,卻惟獨少了真實;什么都盡心盡力,卻惟獨沒有真誠。

文化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轉型的挑戰(zhàn)、創(chuàng)新的壓力,考驗著每一個文化從業(yè)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陳舊空洞的說辭中打轉;有一些人以種.種束縛為由,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評質(zhì)疑時,歸咎于觀眾的“審美取向”和論者的“外行身份”……作為商業(y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告訴我們,即便是“愛國主義”的宏大主題,也可以充滿細節(jié)與溫情;即便是對外傳播中國形象,也應該展示普通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即便是純粹的商業(yè)類節(jié)目,也可以實現(xiàn)藝術與經(jīng)濟的雙贏。

“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導演陳曉卿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真誠是藝術的第一要義,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這是該片走紅的“秘訣”,也是每個文化創(chuàng)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3

不管是在中餐還是在漢字里的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里,對于“味道”的感知與定義,既起自于飲食,有超越了飲食。也就是說,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味”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包括中國人的心。

和全世界一樣,漢字用“甜”來表達喜悅幸福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類的舌尖能夠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這種味道來源于同一種物質(zhì)——糖。

在不少即將消失的潮汕美食中,有一種甚至讓人在睡夢中還會想念的香甜,它就是糖蔥薄餅。在以前,可以在潮汕地區(qū)的大街小巷看到許多賣糖蔥薄餅的攤檔。每到春天,賣糖蔥薄餅的老伯伯·老奶奶·大叔大媽走街串巷拉著長音吆喝著“糖蔥薄餅~”

在潮汕的一個步行街對面,我曾吃到過一次糖蔥薄餅。做糖餅的是一個看起來年過七旬的老人,他站在攤檔前,在這片不大的地方,一邊熟稔的糖餅,一邊講述著他的故事。從老人口中得知:這門做糖餅的技藝是從他祖上傳下來的,早年他還不愿意學,可是后來家中變故,他又不得不靠著門手藝來維持生計。老人的臉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皺紋,歲月的痕跡在他的臉上彰顯無疑。

他一邊說著,手邊也不停的忙活著。他先在鍋里剛一勺糖,慢慢加熱后白糖變成了焦黃色,之后放在一旁等它冷卻,等到溫度合適后他才趁拉打。拉糖的動作很像北方拉關東糖。他將糖條中間往釘子上一掛,拉長后兩股合在一起往上拉。這樣不斷重復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在糖里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后是制作薄餅,他手里捧著稀面團往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著在鍋上的薄面層卻凝固成餅,于是另一只手將薄餅揭起疊放在旁邊。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的快捷。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

手中吃著入口即化的糖蔥薄餅,能夠品味到一個老人獨自支撐起家庭的那份堅信。

除了甜,還有酸,苦,辣,咸等著我們?nèi)ヂw驗。五味使中國菜的味道千變?nèi)f化,也為中國人在況味和回味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提供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4

舌尖上的中國是美味的,舌尖上的中國也是浪費的。

如今的科技進步飛快;如今的人們生活條件很好;如今的人們在餐桌上浪費也已成了“家常便飯

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舌尖上的浪費”已嚴重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p>

我們先不說現(xiàn)在的浪費情況,先說說以前。經(jīng)常聽爸爸媽媽講他們小時候,經(jīng)常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肉都是只在過年的時候留一只豬,供全家六七口人吃。

‘浪費’在那時幾乎是不存在的,當然了,連自身都無法顧好,何來的浪費呢?

現(xiàn)在,我們就說說如今的社會:三天兩頭吃一次肉,每次還把肥肉挑出來喂狗吃;家里有喜事了,請親戚朋友吃飯,每次都是點一大桌菜,可能這樣顯得自己真的很高興?很有面子?當然了,可以吃完的話,我也無話可說,問題就是在這,不僅吃不完而且剩的很多,并不打包,可能打包丟面子?顯得小氣?

中國,有很多美食你永遠也無法品嘗完,可是按照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很快就會造成糧食短缺問題。到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成了所謂的“遇難人民,誰來幫助我們呢?

即使在以前,人們都很窮科技不發(fā)達,可是人們不會去浪費,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好了科技發(fā)達了,就應該以此為理由去浪費么?不,舌尖上的浪費是我們抵抗,我們向往光盤,所謂的光盤就是把飯菜都吃掉,請客的時候應適量點菜能夠顧光盤是最好的,這就是舌尖上的美。

以上所說的是請客時舌尖上的浪費與美,現(xiàn)在我就想說說食堂里舌尖上的浪費。

在學校,同學們往往都是上了四節(jié)課后,然后再拍一個長龍似的對才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飯菜,然而卻有很多同學把飯菜剩很多,或是把不想吃的食物調(diào)出來,扔一桌子,這就是已經(jīng)不僅僅是浪費不浪費的問題了,還會影響下一位在這里做的同學吃飯的食欲,所以我們同樣是向往光盤,有些實在是不想吃的,完全可以留在碗里,然后倒到桶里,不要大部分都倒掉或扔在桌子上,這是光盤確是浪費到光盤。

我記得中央一套有一段時間在播《舌尖上的中國》,那是在介紹中國各地的美食,那些美食都是即好做又好吃。據(jù)一些調(diào)查表示,很多外國人都喜歡舌尖上的中國,即如今的舌尖上的浪費。希望今后舌尖上的中國只有美食而沒有浪費!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5

在吊足人們胃口之后,CCTV于上周五終于開始播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我因為有事沒趕上首播,今天有點閑暇就迫不及待地在騰訊視頻補看。第一集《腳步》里人物、故事和美食都來自農(nóng)村和底層老百姓,編劇為什么這樣選擇,一種可能因為編劇來自農(nóng)村有強烈的鄉(xiāng)下情節(jié),也可能是因為比較偏愛不經(jīng)繁復處理簡單加工的的食材本初味道,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想,也許后面幾集中會有變化。故曰:名曰中國,實則故鄉(xiāng)!

舌尖上的中國這么受觀眾歡迎,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因為其中的美食美景,更多是因為那些美食是人們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的味道,以及伴隨故鄉(xiāng)味道的親情故事,惹起人們對故鄉(xiāng)的無限眷戀之情。該片就是抓住這一點在撩撥著遠離故土的觀眾的離情,撫慰著他們的別緒,讓人欲罷不能。甚至有人夸張地說是:一邊流口水,一邊流眼淚。故曰:名曰舌尖,實至心頭!

不管怎樣,這一集電視片中還是讓我們看到農(nóng)夫、麥客、漁民和養(yǎng)蜂人的辛苦勤勞和樸實無華,農(nóng)民工和留守兒童分別時的酸楚和遠離后思念,具有遠超出美食之外的寓意。趕場為主顧割麥的麥客們,因為收割機械的競爭也許會成為最后一撥職業(yè)割麥人,這個古老的行業(yè)逐漸會退出歷史舞臺。在機械競爭面前失去賴以掙錢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機會,雖然有些許的悲涼,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這些都是在歌舞升平的春晚類節(jié)目里不大能看得到的。故曰:名曰美食,實關民生!

第一集中印象比較深的另一個情節(jié)是,養(yǎng)蜂人老譚的妻子在他們星夜轉場到下一個放蜂地的時候不無感概地說:“養(yǎng)蜂的樂趣就在于自由,不受人約束,我們就是享受這點自由?!?。養(yǎng)蜂人工作的餐風露宿和遷徙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四處漂泊的自由自在這一點卻又讓人心生羨慕而心馳神往。除了少數(shù)生活中的幸運兒,安逸舒適和自由自在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根據(jù)個人的需要和偏愛而取舍和選擇了。

該片的總導演陳曉卿說:我們正經(jīng)歷太多的歡樂與痛苦,但中國人能苦中作樂,把喜悅通過美食呈現(xiàn)。我們在關注生存的同時,更注重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敝袊芯涔胖V:民以食為天。當人們衣食無憂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對自我意識和自由選擇的追求?!盁o自由,毋寧死”的聲音曾經(jīng)震耳發(fā)聵,生存和自由,同樣重要,不過最好是由此及彼的和平漸進關系,正處于這個轉變過程中的中國現(xiàn)在可以說是亂象環(huán)生,不過人們珍視自由、追求夢想的一天也不會太遠了。


舌尖上的中國最新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800字五篇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最新5篇800字合集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800字

最新有關《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觀后感700字5篇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五篇700字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600字五篇

關于《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600字五篇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5篇600字

有關《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觀后感700字5篇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范文5篇

87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