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
《太行山上》講述了劉伯承、鄧小平和戰(zhàn)友們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中,率領129師挺進太行山,開展靈活機動的山地、平原游擊戰(zhàn),深入發(fā)動群眾,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軍,粉碎國民黨頑軍對解放區(qū)進攻的戰(zhàn)斗歷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到各位。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1
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一部影片震撼著,感染著,并圍繞著這部影片不停地思索。她就是——《太行山上》。看過她之后,讓我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更多的體會和更深的看法。
《太行山上》是一部典型的抗戰(zhàn)題材影視作品,逼真地再現了1937年至1939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太行山區(qū)與日寇奮勇作戰(zhàn)的戰(zhàn)爭場面。我不說影片的特效技巧有多高,演出陣容有多么強大,單從電影里爆發(fā)出來的革命者不畏犧牲,英勇抗戰(zhàn)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就讓人振奮,讓人熱血沸騰!
“讓我上去干掉幾個小日本!”
在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的鏡頭里,綿亙數十里的戰(zhàn)場處處彌漫硝煙、戰(zhàn)火,血肉橫飛、子彈嘯叫、血漿噴射,看得我?guī)缀跬覆贿^氣來。最令我熱血沸騰的是娘子關和平型關這兩個戰(zhàn)役。特別是平型關戰(zhàn)役的肉搏戰(zhàn)。鏡頭里一次次的撕殺,一次次的流血,一次次的犧牲,像一張巨大的網把我團團圍住。我屏住了呼吸,攥緊了拳頭,淚水也無法控制地一滴一滴流到心房,最后不由自主地說出——“讓我上去干掉幾個小日本!”這樣一句話,把自己也嚇了一跳。我想是因為影片超乎想象的真實,才會讓我有如此劇烈的反應。
還有在老爺廟上,八路軍李天佑團率先占領制高點,但兇頑強悍的鬼子即使把子彈都打光了,還是踩著同伴的尸體往上沖。狹路相逢的時候,八路軍舉起了大刀和折斷了刺刀的步槍,怒目而視;鬼子們也毫不含糊,拉槍栓退子彈的嘩啦聲和叮當聲響成一片。有一個鏡頭是敵我兩個傷兵,都倒在了地上,互相怒視著。鬼子被砍掉了右腿,他咬牙匍匐著爬向一把刺刀,沒想到,他并沒有刺向八路,而是絕望地刺入了自己的胸口,以求速死。這種場面真實可信,震撼著每一位觀眾的神經。
“不惜代價守住!”
在這部電影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那個沉著冷靜的林彪?;蛟S電影沒有花很大的筆墨在這個人物上,也許是歷史原因,也許是出于電影本身的考慮。但是,“平型關戰(zhàn)役”中,面對正在肉搏的士兵的求援,他就一句:“不惜代價守住!”。短短的幾分鐘,就把林彪這樣一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彪早年的霸氣,我想,這也是影片在跳出歷史定型的.一個創(chuàng)舉。
厚重的歷史,傳遞強大的民族精神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zhàn)士宣布戰(zhàn)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fā)出“中華民族不可戰(zhàn)勝”的強烈激昂的宣喊。在這發(fā)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fā)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團員,更覺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生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人民解放事業(yè)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愛我中華!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2
影片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fā)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zhàn)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zhàn)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蕩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并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zhàn)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zhàn)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zhàn)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 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 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后還 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 有很多??戳俗屓烁袆樱瑥囊患∈轮懈芸闯鲆晃粋ト说母唢L亮節(jié)。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zhàn)士宣布戰(zhàn)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fā)出“中華民族不可戰(zhàn)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zhàn)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fā)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fā)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干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zhàn)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yè)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zhàn)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3
我們不能忘記60年前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那是流著眼淚的欣喜,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偉大的中華民族經歷的這場苦難,更不能忘記這段恥辱與血戰(zhàn)!我們共產黨員更要做到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惜和平!本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在太行山地區(qū)率領八路軍主力在1938年到1940年抗擊日本侵略者,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的記錄了發(fā)生在山西的重要戰(zhàn)役,包括平型關、忻口等戰(zhàn)役,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通過平型關大捷可以看到日本兵的作戰(zhàn)時的兇狠,平型關是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路,林彪的119師在那里伏擊日軍的板垣師團,板垣當時非常驕傲以為自己就可以打到太原孤軍深入。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后,八路軍在山上向日軍射擊。在林彪下達攻擊命令時可以看到林彪的冷酷和堅決。戰(zhàn)斗在進行過程中敵人的航空兵部隊投入了戰(zhàn)斗,嚴重的削弱我們在山上的地利優(yōu)勢,這時林彪下達命令沖下山去與敵人肉搏。下達這樣的命令是需要勇氣的,放棄自己的陣地與兇狠的日本人單挑,更是需要極大的勇氣。這時板垣還 組織了垂死掙扎的反擊,找到我軍的制高點不惜一切代價的攻擊。日軍馬山就要攻上山頂了,增援部隊還 沒到,而山上的我軍彈藥打光了。大家都站起來要與日軍肉搏,場面非常壯烈。 戰(zhàn)斗結束,打掃戰(zhàn)場時。八路軍發(fā)現一個受傷的日軍。讓衛(wèi)生員給他包扎傷口,衛(wèi)生員正在給他包扎時,可惡的鬼子竟然在背后把出軍刺,刺向了這位戰(zhàn)士,當衛(wèi)生員在倒地一剎那,軍帽脫落了,一頭烏黑的長發(fā)散落下去……,日軍的殘忍讓我們氣憤不已!太原失守后,日軍要找八路軍主力決戰(zhàn)。但八路卻不給你正面交鋒,戰(zhàn)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擾,敵怕我打。 充分體現了我軍作戰(zhàn)的機智。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拋頭顱,撒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一切的抗戰(zhàn)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和太行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zhàn),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輝篇章,鑄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領導核心。太行精神是共產黨人領導太行兒女展現的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展現的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為民族解放展現的萬眾一心、敢于勝利的精神,是為人民利益展現的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太行精神是在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之魂。太行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過程中,作為新中國的學生黨員,我們必須學習先輩們的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緊密聯(lián)系群眾的精神, 為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身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有一份光,發(fā)一份熱!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4
近期,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太行山上》。它講述了朱德帶領主力軍東渡黃河,與國民黨軍隊聯(lián)合抗日,從而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事。
電影按照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zhàn)役如:發(fā)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zhàn)役,一一展現出來,并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如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心協(xié)力,共同抗戰(zhàn)的歷史。
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zhàn)士宣布戰(zhàn)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地發(fā)出“中華民族不可戰(zhàn)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么振奮人心,鏗鏘有力,戰(zhàn)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有著這樣的鋼鐵脊梁,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fā)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zhàn)精神。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小學生,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yè)獻身捐軀的無數革命先輩。那段抗戰(zhàn)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5
近期,我觀看影片《太行山上》后心情澎湃,心中感慨萬千,《太行山上》這部電影講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115、120和129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影片通過平型關大捷、陽明堡戰(zhàn)役、擊斃阿部規(guī)秀中將的黃土嶺戰(zhàn)役等幾次重大戰(zhàn)役,展現了共產黨與國民黨、軍閥閻錫山等各方勢力的周旋,以及反抗日本侵略軍的勇氣和智慧,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
1937年7月7日,凌晨,宛平城外盧溝橋槍聲驟起。日寇盤馬彎弓,鐵騎直進,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接連丟失東北三省,日寇囂張狂叫三個月亡我中國。我黨通電全國發(fā)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與國民黨再度攜手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由總司令朱德率領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我黨中央,中央軍委定下決心,要在平型關打一仗,殲滅日軍一部,平型關地勢險要,伏擊戰(zhàn)斗極為有利,同時這也是板垣師團進入山西的必經之地。
平型關戰(zhàn)役打得異常艱苦,我軍彈藥打光了。大家都抽出大刀來要與日軍肉搏。最終平型關之戰(zhàn)我八路軍取得大勝,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第21旅團輜重部隊1000余人?!叭哲姴豢蓱?zhàn)勝”的神話宣告破產。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首次集中圈套兵力對日軍所進行的一次成功的伏擊戰(zhàn)。在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節(jié)節(jié)后退的形勢下,八路軍首戰(zhàn)告捷,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士氣,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并贏得了國際輿論的稱贊和好評,有其重大的政治意義。平型關大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挫傷了日軍的銳氣,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為忻口作戰(zhàn)贏得了準備時間。同時,有效地鉗制了日軍第5師的行動,支援了平漢鐵路友軍的作戰(zhàn)。平型關大捷雄辯地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確有戰(zhàn)勝任何敵人的勇氣和力量,使全國人民看到了民族希望之所在。它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樹立了八路軍的威信,對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zhàn)的決心和信心。
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zhàn)士宣布戰(zhàn)役勝利后,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fā)出“中華民族不可戰(zhàn)勝”的強烈激昂的宣喊。在這發(fā)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華民族處在谷底的時候,都不能被最兇悍、最猖狂的敵人打敗、嚇倒和征服,難道我們擁有了全系列的核武器、宇宙飛船上天、聯(lián)合國里大權在握的時候,我們能再甘作某族、某國的臣虜嗎?不,絕對不是!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永遠不可戰(zhàn)勝!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看《太行山上》電影的個人觀后感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