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觀后點評及觀后感悟【五篇】
作為我們這代人的美好回憶,香港警匪片發(fā)展至今,已然形成了穩(wěn)定的故事構(gòu)架和成熟的敘事節(jié)奏 ,連常用元素也是既定的:正義與邪惡的巔峰對決,復雜綿延的兄弟情義,搶戰(zhàn)動作戲構(gòu)成的暴力美學。所以關(guān)于2019年觀看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觀后影評以及觀后感悟,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及觀后感【1】
講真,雖然《使徒行者2》相比于前作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但續(xù)集確實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不難看出,導演文偉鴻還是在努力脫開TVB劇的套路和它留在觀眾心里的影響力,試圖將《使徒行者》帶入到一個全新的電影文本中。
臥底警察,本就是香港電影喜歡去解讀和拍攝的角色。
港片多警匪,其實是香港這座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集中反映。香港地方不大,人員密集,19世紀末租借英國,100年后才回歸祖國,使得這個資源缺乏的小地方滋生黑幫匪患,有匪必有警察,這其實也給香港警匪片提供了天然土壤。而《使徒行者2》中三雄并立的角色設定,在港片中也有不少。不同的是在其他港片中,很少有本片像張家輝和古天樂這種兄弟感情的單純詮釋。
古天樂代張家輝被抓走,讓警匪片正義的大背景下,蒙上了一層個人命運掙扎的陰云,看來總覺心中氤氳著一種宿命論般的預言,這也讓整部電影的格調(diào)有所提升。所有的故事,最終關(guān)心的是人物,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二元游戲。也正因為觀眾對這種現(xiàn)實悲劇的關(guān)懷,影片所傳遞的內(nèi)核才如病毒般強悍。
整部片子看來,與其說是“三雄”不如說是二雄。生日酒會這樣的場景、調(diào)度和傳達拍得很有老式港片的味道,可惜作為古張二人感情線的紐帶,吳鎮(zhèn)宇早早就盒飯了。
這也讓葉志帆這個角色稍顯扁平,并不立體,同時影響了影片的最終效果。
說起吳鎮(zhèn)宇,其實有個角色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殺死吳鎮(zhèn)宇的那個殺手,Demon。
第一眼看到這個演員,我就想起來好像在哪兒見過。后來看到人物介紹才發(fā)現(xiàn),他是《流浪地球》中飾演程序猿李一一的張亦馳。
李一一這個角色,本就挺活的。尤其是他和屈楚蕭的對手戲,不落下風。早在2016年,張亦馳就在《火鍋英雄》中飾演過殺手,他和王彥霖、李九霄、尹昉扮演的蒙面取經(jīng)四人組,讓人著實驚艷,尤其是舉手投足間透出的匪氣和痞氣。
也許不摘下沙僧的面具,你永遠也不知道面具下是這樣一張青澀的面孔,和演技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和陳坤秦昊配過戲,但此次敢于在三個老戲骨面前飾演一個冷血殺手,怕是對張亦馳來說,壓力也不小。
看了很多網(wǎng)友的評論,對這個殺手的表演并不是很認可。不過我反倒覺得,他真正演出了Demon這個角色的冷血和變態(tài)。
在多方勢力監(jiān)控下,三雄在餐館會面那場戲,是張亦馳真正驚艷到我的地方。他一邊用耳機操控著古天樂,一邊躲在暗中觀察,就像注視著自己的獵物。戰(zhàn)開始,亂作一團,人群中他悄悄走到燈光下,冷笑著放了冷,一,又一,殺死了吳鎮(zhèn)宇,然后又冷笑著退回黑暗中。
看這場戲的時候,我被Demon這個角色的詭異和陰森擊中了脊梁。這種殺人方式讓你想到什么?沒錯,恐怖片里的惡魔。出現(xiàn)消失,毫無動靜,抬手之間就取人性命。
我想這也是他的名字Demon(惡魔)的由來。而一個年輕的新生代演員能演出這種感覺,絕對值得一個贊賞。
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從頭到尾不變的笑。這笑邪魅狂狷而又陰冷恐怖,不論是接受任務、監(jiān)聽、追車還是殺人,從不消失的就是他的笑。
所以笑有什么不好演的?
哭有很多種,笑也有。提起笑面殺手,所有觀眾第一反應肯定是《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因為《使徒行者2》的篇幅問題,Demon連身世都未交待,所以肯定無法和小丑相提并論。
不過從他的行為和張亦馳的表演中,我們不難窺知Demon的命運。他應該也是從小受訓的小男孩,只不過不同于古天樂,過于殘酷的訓練泯滅了他的人性,唯獨剩下了嗜血和變態(tài)。他像一條鬣狗,更像一匹孤狼,只要聞到血味,就一定要撕咬到底。與其說他的笑臉是擊潰對手心理防線的武器,不如說是他享受殺戮的愉悅。
Demon也是個悲劇,或許是全片最大的悲劇。他不像古天樂有家人孩子,也不像董能掌控大局,他從頭到尾都是個徹頭徹尾的工具,從生到死,至死方休。嘴角的這一絲笑,能否看做對命運的嘲弄?說不好,但肯定有這樣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電影中的Demon令人生厭甚至心生畏懼,那么現(xiàn)實中的張亦馳就應該得到鼓勵??磻T了千篇一律的殺手,見一次惡魔也算改改口味。
最后雙男主深情款款互訴衷腸時,也是Demon第三者插足。明知窮途末路卻一定要殺死這兩個獵物,這應該是對Demon這個人物最好的詮釋。而古張二人合力將他送上牛角的同時,也才正式打開了雙方的心房。
雖然《使徒行者2》免不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它讓我們嘗到了老港片的滋味,并看到了港片走向的更多可能。江湖、警匪、臥底、兄弟、殺手,這些港片的風骨一直都在,當然同樣在的,還有我們對香港電影不滅的期待和抬眼能見到的未來。
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及觀后感【2】
不同于好萊塢的奇觀營造,港片奇觀是建立 在“過火”基礎(chǔ)上的,比如《英雄本色》里周潤發(fā)的雙白鴿,《辣手神探》里茶館戰(zhàn)場,而大格局下的“奇觀”卻不常見。
香港電影不乏匠氣,但向來與“大片”絕緣,一來是自身的拍攝習慣,當代警匪片(時裝動作片)從邵氏的棚拍功夫片演變而來,突出小格局內(nèi)的大精彩,就像當年劉家良的《武館》中狹小巷子中展現(xiàn)的十八般武藝,精彩十足;二來香港地方本來就小,戰(zhàn)、動作施展不開,吳宇森可以在酒吧、茶樓里狂泄上億子彈,成龍可以在一家商場或輪船上打一個小時,但追求的都是效果而不是場面。
就連當年展現(xiàn)街頭戰(zhàn)的電影也是如此,如《沖鋒隊》、《暗戰(zhàn)》這些,都拍得很好,但格局依然不大。
從這一點上來看,《使徒行者2》,乃至一個月前的《掃毒2》的改變是很明顯的,這與新世紀以來從《紫雨風暴》到《逆戰(zhàn)》《寒戰(zhàn)》這樣的港片類似,就是追求大格局。要么如《赤道》這樣走出香港,進入國際,要么如《風暴》一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全城開戰(zhàn)”。無論哪種方式,這么做都是為了提升港片格局,讓香港電影的類型化更豐富一些,與時俱進的順應觀眾審美趨勢,讓港片走出窮街陋巷。
比起《掃毒2》里結(jié)尾的“地鐵飆車”,《使徒行者2》則是打遍世界,讓昔日港片的黑白道的臥底題材,直接升格為“碟中諜式”的反恐大戰(zhàn)。
在結(jié)尾持續(xù)半個多小時的高潮大戰(zhàn)里,從街頭的飆車追逐,到奔牛節(jié)中的橫沖直撞,影迷渴望懷念過去的爆裂怒火,那種粗獷凌厲的影像質(zhì)感,是香港電影“過火式”的奇觀呈現(xiàn)。
不要忘記電影中A、B兩位主角合力殺敵那一幕,就是吳宇森《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氣場和兄弟情懷,雙依舊,只不過飛舞的白鴿變成了奔跑的公牛。
真刀真拼一回,這才讓最終大戰(zhàn)顯得獵奇而又合理。不同陣營的兄弟,最終聯(lián)手御敵,這是前期積攢怒火的釋放,也是港片奇觀和情懷的體現(xiàn)。
香港電影打算有所出路,可以選擇這個方向作為未來的發(fā)展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一條捷徑。畢竟“大片”的含義在觀眾心中根深蒂固,將電影做“大”并不難,而且觀眾也喜歡這種類型,憑借依靠題材和場面烘托起來的制作格局,讓港片找一條出路也未嘗不可。
記得在《盜夢空間》中湯姆·哈迪那句臺詞:做夢就要做大一點。拍電影也一樣,小片有小片的精彩,但市場是大片的天下,做大沒有壞處。
但,我們不能忘本,江湖、臥底、兄弟情,這些標簽丟不掉的。比如古天樂氖意射偏的子彈,還有張家輝拿起雙那一刻。。。
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及觀后感【3】
在看《使徒行者2》之前,其實我的預期并不高。今年的幾部港片《反貪風暴4》《追龍2》《掃毒2》質(zhì)量都比較平庸,基本陷入到了靠觀眾熟悉的港星來撐場子、模式化的戰(zhàn)爆破追車來作為大場面的尷尬境地,流水的故事,鐵打的古仔就是最好的例證。
但《使徒行者2》的節(jié)奏和角色設計卻令我有些意外,文偉鴻雖是電視劇導演出身,但是他很懂得觀眾希望在電影中看到什么,幾乎沒有設置閑筆,很快切入到了正題,而堅持去緬甸和西班牙實景拍攝更是展現(xiàn)了足夠的魄力。
其實從這部可以看出,導演已經(jīng)拓寬了《使徒行者》IP的概念,它不僅僅是原版TVB劇衍生的影視作品,而是要成為屬于中國的臥底特工系列,從這個角度來說導演的野心很大。能否實現(xiàn)尚且不談,能有這種想法,沒有在原劇故事上吃老本就是一種突破。
事實上這部完成度也還不錯,三雄會性格各有千秋,張家輝和古天樂今年銀幕作品都挺多,但這部當中的人物性格和角色復雜度呈現(xiàn)都是最好的。結(jié)尾的飛車戲與奔牛節(jié)結(jié)合很壯觀,確實花了心思,開放式結(jié)局也帶給了觀眾一定的想象空間。
我個人最喜歡吳鎮(zhèn)宇這條線,對于兄弟情的詮釋很單純,也找到了傳統(tǒng)港片的感覺——對兄弟就是要全身心地信任,有信也有義,但是由于篇幅問題,沒有更深入地展開,有些遺憾。
這里就要說到影片的篇幅問題,在影片結(jié)構(gòu)上,文偉鴻的掌控力還是有些生澀,他可能還是以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方式切入,畢竟電視劇有幾十集的時間來慢慢講,電影中很多值得進一步挖掘的人物故事沒有時間講述,也難怪會有觀眾覺得影片一些配角人物的設計有漏洞。
比如影片中的兩位反派,請到黃志忠這樣的老戲骨來演大BOSS,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寥寥幾筆就將這個人物的狠辣和喪心病狂詮釋出來,但實在沒有太多的空間展現(xiàn),只能淪為比較流程化的反派形象。
令我驚喜的是張亦馳飾演的殺手Demon,如果不是電影結(jié)束后看到演員表中出現(xiàn)這個名字,我絕對想不到這個角色是他演的。最早對他留下印象是在春節(jié)檔的《流浪地球》,他在里面飾演高級碼農(nóng)李一一這個角色,沒想到這部當中就變成了冷血殺手。
剛看到Demon,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殺手怎么一直在冷笑啊,演員是不是演的太刻意與生硬了?但越看到后面,隨著故事局勢的變化,每當他出現(xiàn)的時候,身上就會感到一絲寒意,那層笑容背后的陰森意味也更濃重。
尤其是在最后,張家輝和古天樂二位要聯(lián)手對戰(zhàn)他,即使知道任務失敗,即將面臨死亡,他仍舊不改微笑,在眼中只有殺戮與血腥,他已經(jīng)被完全馴化為一臺殺人機器,而這樣純暗黑向的設定,在港片中其實并不多見。
我看到有友鄰說張亦馳的表現(xiàn)可以與《蝙蝠俠》中的小丑一較高下,這有點類比的太高,應該更像《老無所依》中的殺手安東,每次動手都面無表情,受傷時毫不慌亂,完全看不出任何情緒上的波動。
Demon這個反派角色,張亦馳詮釋的算是不錯,畢竟這樣一個看上去毫無來由出現(xiàn),完全以陰云形象籠罩在影片中的人物,想讓人接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表現(xiàn)給人討論和想象的空間,作為功能式人物,已經(jīng)盡到了自己的職責。而這樣一個不討喜,一定會被罵的反派角色,張亦馳敢于挑戰(zhàn),著實是種勇氣。
在影片首映禮現(xiàn)場,導演提出關(guān)于殺手Demon的設定,因為篇幅有限,所以交代的不清楚。但依照劇情來推斷,Demon和古天樂有相似的命運,都是自小進入恐怖組織,但他的遭遇和經(jīng)歷更加悲慘,才變成只會冷笑,殺人不眨眼的“冷血動物”。
如果深入剖析這個人物,Demon完全可以單獨摘出來做一個外傳了。同樣是殺手,相比之下,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有兄弟、有家人、有師傅,但他什么都沒有,只有自己作為保護傘的笑容和手中的,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劇屬性。
可惜沒拍出來就是沒拍出來,這是《使徒行者2》的漏洞,也是電影的遺憾,如果還會有第三部的話,相信導演可以更好地拿捏影片人物篇幅上的取舍問題,將影片的人物塑造得更加豐滿。
人們常說“港片已死”,今年接連幾部高票房的港片出現(xiàn)證明港片雖然模式化嚴重,但想消亡還沒有那么容易,從《使徒行者2》中可以看到香港老戲骨的敬業(yè),內(nèi)地年輕演員的努力,還有導演的野心與魄力,相信未來還能看到更多優(yōu)質(zhì)的港片。
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及觀后感【4】
提起香港警匪片,不少觀眾的腦海中都會有幾張繞不過去的面孔——張家輝、古天樂、 劉青云、任達華、吳鎮(zhèn)宇。仿佛有他們在,就是港片。
昨日上映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同樣湊齊了張家輝、古天樂、吳鎮(zhèn)宇這么一套“鐵三角”。作為來自上一部中的經(jīng)典陣容、香港警匪片的中流砥柱,三人合作多年,對于兄弟情的處理早已熟稔、深刻,戲里戲外皆是如此。而這也不禁讓我追憶起了之前狂追老港片看時的感覺。
可以說,《使徒行者2》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同時又帶有突破和新意的香港警匪片。在片中,你能看到警匪片中常見的元素和情懷,同時又能看到此類電影在如今所產(chǎn)生的一些新的轉(zhuǎn)向。
《使徒行者2》仍選擇了系列IP的“臥底題材”,故事始于一場童年伙伴的失散,30年后,雙方在同一警署中工作,背地中的身份卻已是分道揚鑣、處于不同陣營(在此就不過多劇透了)。電影從前半段的“找臥底”,到后半段的“找兄弟”,增強了這種身份反差所帶來的陰差陽錯的宿命感。
張家輝飾演的程滔、古天樂飾演的井進賢、吳鎮(zhèn)宇飾演的葉志帆,三個人雖是同事,但各自背景卻都有所不同。他們之間敵友難分的、復雜而又深刻的感情線,幾乎構(gòu)成了電影的最大亮點。
張家輝、古天樂、吳鎮(zhèn)宇三人飆戲,從信任到懷疑、從隱忍到反轉(zhuǎn),每個人的情感張力都維持地穩(wěn)當出彩。
這次《使徒行者2》選擇將重心完全聚焦于男性的情誼。某種意義上,電影中幾個人物的關(guān)系深化自香港懸疑電影系統(tǒng)的基礎(chǔ)譜系,有著《龍虎風云》、《無間道》、《喋血街頭》的影子。
編導有意致敬傳統(tǒng)港片的人物關(guān)系設置,同樣是正邪對立、手足反目、改邪歸正的經(jīng)典元素,同時又拍出了每個角色的立足點。此外,編劇也埋設了許多暗示人物背景、推進懸疑節(jié)奏的細節(jié),包括人物暗中的行為動機、復雜的械設備、摩斯電碼……就是這些細節(jié)上的處理,讓影片的反轉(zhuǎn)中暗帶玄機,每次閃回都能挖掘出新的信息量。
可以發(fā)現(xiàn),從劇集到電影,《使徒行者》系列一直都有著一些巧思,這讓它們不僅僅是爽片而已,還需要觀眾們發(fā)現(xiàn)每個藏在片中的細節(jié)。
如果說臥底、兄弟情、反轉(zhuǎn),這些是《無間道》以來的“臥底題材”港片所必然會包囊的元素,那么《使徒行者2》有所不同的地方還在于場面之大。
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掃毒2》中的“地鐵大戰(zhàn)”,還是《使徒行者2》中的斗牛節(jié)高潮,暑期檔的這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戰(zhàn)奇觀上的打造——讓戰(zhàn)不止于戰(zhàn)。
吳鎮(zhèn)宇在片中開的那句“真把自己當湯姆·克魯斯?”的玩笑話,實則暗含了編導的野心,要把這個系列往好萊塢動作片的龐大格局去進行轉(zhuǎn)向。
電影中,大量跨國轉(zhuǎn)場、戰(zhàn)動作戲,以及最終場面宏大的斗牛節(jié),都是走出了傳統(tǒng)的香港戰(zhàn)場,進入到更加國際化的景觀與視野中。在緬甸、西班牙取景拍攝,讓這部電影給觀眾帶來了與以往看《使徒行者》的港劇時所截然不同的觀看感受。
與此同時,《使徒行者2》中還有一個角色同樣值得被注意,那就是張亦馳飾演的反派Demon。他把這個人物演繹得陰邪味十足,即便不是幕后BOSS,但給人帶來的印象卻更深刻。
他被設定為全片中打斗身手最好的反派殺手角色,從香港菜市場一路殺到西班牙斗牛節(jié)街頭,構(gòu)成了“鐵三角”最大的威脅。而更令人悚然的是,無論是何場面,他都帶著標志性的歪嘴的冷笑和發(fā)狠的眼神,分外詭異,仿佛對暴力上癮。這讓我想到了《發(fā)條橙》中的Alex的銀幕形象。他們同樣在臉上會掛著夸張的笑,眼神滲著令人心悸的邪意。
如果說“鐵三角”張家輝、古天樂、吳鎮(zhèn)宇三人給我的感覺是出演得嫻熟自如,那么張亦馳出演的這個今年港片中最“嗜血”、最“變態(tài)”的角色,則算是帶來了些額外驚喜。
要不是散場后出于好奇心查影人頁,我根本不會認出這是張亦馳。這真是他從影目前為止最顛覆、反差最大的一次表演。
上次在大銀幕看到他,還是《流浪地球》里那個超高智商、理性而又幽默的“科學家怪咖”李一一。辨識度超高,演技臺詞也都挺可愛自然的。再查下去,發(fā)現(xiàn)他還曾經(jīng)是《火鍋英雄》里那個身上有一股子狂拽氣的暴力劫匪“沙僧”。
只能說,并不是我臉盲,而是張亦馳每次出演的角色跨度都不小,讓人一時之間難以分清。像他這樣敢于不斷嘗試不同角色的年輕演員,之后還會開拓什么新的戲路,挺讓人期待的。
總體看來,《使徒行者2》是今年目前為止我較為滿意的一部香港警匪片。它在完成度、可看性上都要強于《追龍2》、《掃毒2》和《反貪風暴4》(這在豆瓣評分上也同樣得以體現(xiàn)),是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如今,影迷們經(jīng)常提起一個詞叫“港片已死”。我倒覺得,自《無雙》后,香港警匪片在內(nèi)地的票房天花板突破了10億,而且未來還有著更大提升的可能。《使徒行者2》是當下一個不錯的例子,它在既有類型模板中做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改變與嘗試,從而產(chǎn)生出更多的類型面向。也許,香港警匪片會迎來一波“回魂”后的春天,不妨拭目以待。
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影評及觀后感【5】
這年頭,一個電影系列拍到第二部還能保質(zhì)保量,基本可以用罕見形容了。
原班人馬再度集結(jié)回歸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毫無疑問可以被歸為這一類。
相比于前作《使徒行者》的豆瓣評分,《使徒行者2》的評分基本持平。
截至目前,《使徒行者2》的內(nèi)地票房也順利突破4億人民幣。貓眼上,影片的預測票房超過8億——而《使徒行者》的最終票房則是6億左右。
雖然在故事和人物設定上,《使徒行者2》全都選擇了新的開始,但內(nèi)地觀眾最受用還是《使徒行者2》中專屬于那些港產(chǎn)警匪片的各種套路。
警匪勢不兩立的設定;恒久流傳的兄弟情義;臥底的身份之謎;當然還有,戰(zhàn)飛車和硬橋硬馬的動作戲份。
回到《使徒行者2》來說,最關(guān)鍵的還有,再一次合作的古天樂、張家輝、吳鎮(zhèn)宇三人組依舊犀利無敵。
《使徒行者》中,古天樂、張家輝、吳鎮(zhèn)宇三人,主要忙于找臥底。
到了《使徒行者2》,他們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找臥底,而變成了拯救兄弟于水火之中。
于是,三個年紀加起來將近160歲的港片男神,依然要在《使徒行者2》里上演于林彈火近身肉搏的戲碼,拼命程度完全不亞于他們年輕時的狀態(tài)。
老牌男神們還在毫無怨言地拼到底,那么小鮮肉們要靠什么才能殺出一條血路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使徒行者2》里也能找到。
《使徒行者2》中有一個神經(jīng)質(zhì)的反派Demon,在片中一直堅持戰(zhàn)斗到最后。
即便是《使徒行者2》有三大男神坐鎮(zhèn),看過電影之后,我也依然對Demon心有余悸,即便他整部電影幾乎沒有臺詞。
而這個角色則由內(nèi)地90后男演員張亦馳扮演。不看卡司表的話,你完全意識不到,他還是《流浪地球》了那個話多嘴貧的技術(shù)天才李一一。
說來,沉默寡言的反派也算是《使徒行者》系列的標配了。
前作中,內(nèi)地動作演員釋彥能出演的打手,一人硬扛古天樂、張家輝兩人,人狠話不多,完全是職業(yè)殺手的冷酷范兒。
而《使徒行者2》里,張亦馳飾演的Demon則是另一種類型的殺手——變態(tài)的那一種。
從一出場,Demon臉上就帶著詭異的笑容。之后,無論是追尋目標的時候,還是殺人的時候,Demon臉上的笑容始終如一。
仿佛對他來說,殺人不是犯罪,也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樂趣。
跟前作一樣,《使徒行者2》也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動作大戰(zhàn)結(jié)束。
如果說《使徒行者》里的終極大戰(zhàn)是肉搏戰(zhàn)的話,那么《使徒行者2》中的終極大戰(zhàn)可以用虐殺來形容。
決戰(zhàn)來臨的時候,片中的幕后BOSS已經(jīng)領(lǐng)了盒飯。但殺手Demon卻依然執(zhí)著地要殺掉古天樂和張家輝飾演的井進賢和程滔。
甚至于,他的行動目標已經(jīng)不是簡單地殺掉他們,而是讓他們以最為痛苦的方式死掉。
Demon連刺了井進賢數(shù)刀,但刀刀都不致命。
之后,他再不斷地攻擊井進賢受傷的腹部,也依然保持著他的笑容。
整部影片里,Demon展現(xiàn)出來的全然是殺手惡的那一面。
從這個人物身上,感受不到他作為人的情感。他的存在就是邪惡本身,讓人不寒而栗。
當Demon被西班牙奔牛節(jié)上的公牛KO掉的時候,我竟然覺得,導演和編劇還算善良,讓老天開了一次眼。
類似這樣的反派角色,張亦馳在另一部電影《火鍋英雄》中也扮演過。
作為“銀行劫匪四人組”中的沙僧,呈現(xiàn)出的也是心狠手辣的殘忍勁頭。
關(guān)于小鮮肉要靠什么才能殺出一條血路,正確答案或許有很多種,張亦馳卻選擇了最直接也是最需要個人努力的一種。
那就是,像前輩們一樣毫無怨言地拼下去,演下去。
就像吳鎮(zhèn)宇說過的那樣,即便是演了爛片,也要做到?jīng)]有演過爛角。
許多演員都在抱怨,“做演員很被動”。角色的設定,演員們決定不了,但能不能演好角色,則是演員的工作。
路,總歸是人走出來的。也希望張亦馳這樣的演員,未來的路能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