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
天壇一般指天壇公園。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qū)永定門內(nèi)大街東側(cè)。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1
天壇公園,是聞名世界的游覽勝地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在我十一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天壇。
一到天壇,果然氣派不凡。買了門票后,我們到了祈年殿,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02),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里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列。祈年殿里面真是漂亮,可惜不能進去。
接著,我們到了回音壁,它是天庫的圓形圍墻。因墻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墻內(nèi)面連續(xù)反射,向前傳播。有了回音壁,你在里面說的話,我都能聽得見。再往前走就到了回音壁,回音壁是一個圓形的圍墻,在一邊貼著墻輕聲地說話在另一邊就能聽得一清二楚,根電話一樣,而且還非常的大,比我想像的大多了。我在回音壁里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三音石,一問是在皇穹宇殿外從右往左的第三塊石頭,我在上面拍了好幾下也沒聽見一聲回音,可能是因為人太多的緣故吧!
出了回音壁對面就是圜丘,圜丘是個多層圓形的壇,它是古代每年皇帝用來祭天的地方,圜丘里的臺階每層都是九級的,頂層的地磚也都是九的倍數(shù),那是因為古代的皇帝以九為最大的數(shù),所以圜丘上的東西都跟九有關(guān)系。
時間過的飛快,轉(zhuǎn)眼間到了下午,我戀戀不舍的走出天壇。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2
天壇,是古建筑,更是歷史書。它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建筑精華,也記錄了一個朝代的興盛衰亡,更留給后人無窮無盡的啟示。暑假里,我游覽了天壇公園。首先,我來到了祈年殿。走進殿門,兩邊是東、西配殿,里面供奉著日、月、風(fēng)、雨、雷、電等神。正前方就是氣勢恢宏的祈年殿。金色的圓頂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藍灰色的三層檐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莊嚴肅穆;朱紅的門窗襯托得圍墻越發(fā)雪白;殿前,漢白玉臺階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鳳和祥云圖案。進入殿內(nèi),清朝八位皇帝的牌位陳列左右。殿內(nèi)得上幾級臺階才是祭天的場地,這表示著天的地位至高無上。頭頂?shù)奶炀?,油漆彩繪、雕梁畫棟,顯得富麗堂皇。
祈年殿建于明朝永樂年間,原先供奉著明朝皇帝的牌位。后來,清朝推翻了明朝的統(tǒng)治,這里也隨之變成了供奉清朝皇帝的地方,直至如今。我不由想到:只有我們的國家足夠強盛,才能保護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讓子子孫孫都能觀瞻,了解古代皇家是多么莊嚴氣派,了解勞動人民是多么富有建筑智慧。
天壇的另一名勝是九龍柏。九龍柏,顧名思義,就是一棵枝干上仿佛爬著九條龍的古柏。微風(fēng)拂過,九條龍仿佛立即會呼嘯而出,飛入云霄??粗琵埌兀宜坪踝兊卯惓C煨?,簡直不值一提。難怪美國前國務(wù)卿基辛格曾說:“天壇的建筑很美,我們可以學(xué)你們照樣修一個。但這里美麗的古柏,我們就無法得到了?!蔽蚁耄好總€聽到這句話的中國人,都會為我們有這樣的古柏而自豪。正是古代人民有了這種保護樹木的意識,才給我們留下了為世人所敬仰的財富。如果,我們現(xiàn)在也能有這種意識,那么子孫后代就會有更多的“九龍柏”。天壇,是古建筑,更是歷史書。它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建筑精華,也記錄了一個朝代的興盛衰亡,更留給后人無窮無盡的啟示。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3
今天,我們趁天色還早,繼續(xù)乘車游天壇公園,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的圣地,原名為天地壇,后更名為天壇。整個建筑呈“回”字型,設(shè)計精巧,造型獨特,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壇廟建筑群。
我們來到了圜丘壇——一座露天圓壇,外有三層漸高的漢白玉圍欄。走上圓壇,俯視圜壇所處的曠地,我發(fā)現(xiàn),天壇有兩層壇墻,里圓外方,導(dǎo)游介紹說:按古時的說法,這取意為“天圓地方”。圜壇的中心處安置了一塊扁石頭圓盤,名為“天心石”,皇帝認為,天心石正好對著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與玉帝對話。這塊天心石所發(fā)出的聲音與回音壁的回音、對話石的對音、疊音石的疊音,是天壇中有趣的四大聲學(xué)現(xiàn)象,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更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座祭壇的壇面、臺階、圍欄等的數(shù)目都是奇數(shù),這是因為古時人們相信天屬陽、地屬陰,而天壇又是用于祭天的,只能用陽數(shù)(奇數(shù))來建筑,“九”被視為極陽數(shù),用的次數(shù)最多,象征玉帝的九重天。
在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一直向北走,來到了一座名為“皇穹宇”的圓殿前,這是專門用來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斕,一根橫梁也沒有,只有幾根柱子頂著,殿內(nèi)華麗非凡。
我們要參觀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壇中最威嚴最瑰麗的祈年殿。路呈上坡狀,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鐘,終于步入祈年門,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祈年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平臺的正中,四周圍有漢白玉欄桿,給人以雄壯威武的感覺。我由臺階登上平臺,細細觀察殿堂,天花板上飛金流彩,各種圖案精美絕倫,雍容華麗。導(dǎo)游告訴我們,殿中央的4根“龍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間幾根朱紅金柱,表示一年12個月;外層的12根柱子,象征一天12個時辰;整個28根柱子,解釋為28個星宿。設(shè)計師巧妙的設(shè)計令人拍案叫絕!
參觀完天壇公園,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帶著一天的收獲,我們乘車去用餐。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4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來了到了北京,放下行李,洗把臉,我們們就迫不急待地去游覽天壇公園。
我一直想知道天壇是什么樣,是象天一樣大的壇子嗎?它的作用是什么?一進公園大門,我就急忙跑去看簡介: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以后歷經(jīng)改造,擴建,至清乾年間(1736—1795)建成。
令我自豪的`是,天壇公園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親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禮。
我們經(jīng)過一條長廊,慢慢走到祈年殿。哇!真大呀!原來祈年殿是祈谷壇的主體建筑,它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最初稱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獎大祈殿拆掉,改為大亨殿,1645年順治帝改大亨為祈谷壇,1753乾隆皇帝改為祈年殿。啊!真是讓人驚訝,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皇帝修建的這些大殿真壯觀呀!
在茂密的樹林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棵姿態(tài)怪異的老柏樹。后來我才知道,它的確是一棵奇特的柏樹,叫九龍柏。九龍柏有500多歲了,樹干挺拔粗壯,形象奇特,象九條龍盤旋騰飛,這不得不讓我稱贊自然界的神奇所在,以前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奇花異木,今天,我也一飽眼福啦!
走過了不可思議的回音壁,我們來到了天壇的又一大景點——天心石?!疤煨氖庇址Q“太極石”,據(jù)說那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專用位置,并且站在上面說話,站在天心石上面說話,聲音深厚有力,我不由得想去試一試。我走上圜丘,發(fā)現(xiàn)天心石周圍環(huán)砌著九塊石板,每增加一環(huán)就依次增加九塊石板,直至“九九”八十一塊,寓意“九重天”。我費了好大的勁才一只腳踩到“天心石”上,游人實在是太多了,別說聽聲音,連和媽媽對話都被嘈雜的人群淹沒了,讓我遺憾不已。
下次再到北京,我一定要去美麗的天壇公園圓我這個夢!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5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它凝結(jié)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進入天壇,樹木蔥郁,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走著走著,我來到了皇乾殿。 它是一座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臺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靈牌的殿宇。靈牌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社里,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后,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禮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員將神牌恭請至龍亭內(nèi)安放,由鑾儀衛(wèi)的樣鉺抬至祈年殿內(nèi)各相應(yīng)神位安放,受祭。
從皇乾殿往南走是祈年殿。它是一座宏偉而又極具民族風(fēng)格的獨特建筑:鎏金寶頂三層出檐的圓形攢尖式屋頂,覆蓋著象徵“天”的藍色琉璃瓦,層層向上收縮,檐下的木結(jié)構(gòu)用和璽彩繪,坐落在漢白玉石基座上,遠遠望去,色彩對比強烈耀眼。
接著是祈年門,它高大雄偉,很有氣勢。
繼續(xù)往南走,我來到了丹陛橋。它是一座巨大漫長的磚石平臺,因其下面有兩孔涵洞而稱橋。丹陛橋呈南北走向。它南接圜丘成貞門,北接及祈谷壇南磚門,將圜丘與祈年殿結(jié)為一體,構(gòu)成天壇建筑的主軸線。
過了丹陛橋,皇穹宇漸漸映入我的眼簾。它很氣派,跟祈年殿差不多,但頂上只有一層。
皇穹宇旁邊的墻壁就是回音壁。此墻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圍墻的弧度十分規(guī)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guī)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xù)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
皇穹宇殿門外的一條由大長方石鋪成的甬路就是三音石。站在甬道第三塊石板上,敝開殿門,并將全殿窗戶緊閉,使殿門到殿內(nèi)正中神位之間沒有任何障礙物,然后面對殿門說話,就可以聽到非常洪亮的三聲回聲,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聽到。由于這聲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發(fā)出來的,而且回聲很大,因而就有“人間偶語,天聞若雷”之說了。
最后,我們來到了圜丘。它頂上的臺面中心有一塊圓形石板,叫“天心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竟會從四面八方傳來悅耳的回音,仿佛是要喚起人們意識上的一種神秘感覺,使人的整個心靈都沉浸在聲響幻境中。這是因為圜丘壇天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壇的中心。石壇的周圍砌有三重石欄,石壇以外設(shè)了兩道逆墻。從天心石上發(fā)出的聲音傳到四周的石欄和逆墻受阻以后,就同時從四周向天心石折射回來,回音十分洪亮悅耳,又連續(xù)不斷。
參觀完圜丘就差不多游玩了天壇,我感慨萬千,驚嘆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相關(guān)文章:
★ 觀后感
游覽天壇的個人觀后感作文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