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
魯迅故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地方?,F(xiàn)已成為重要的人文博物館,對于研究和傳播20世紀(jì)前期的人文思想具有重大的意義。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1
在魯迅先生身上,似乎總可以閱讀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生活中低調(diào)簡單的魯迅,文字中尖利充滿激情的魯迅。
魯迅先生的故居,很符合我的想像,也很容易讓人將它與魯迅先生的外貌聯(lián)系起來。上海山陰路132弄9號是一座很容易埋沒在一群紅磚房子中的寓所。這雖算是一個旅游景點,但卻有一種讓人舒服的平凡和淡定;這條小巷上共有10戶寓所,在其他單元里似乎還有居民住著,甚至門頭簡易的信箱里還有電費(fèi)之類的賬單。這樣的感覺很好,即使魯迅先生早已離我們而去,但魯迅先生的精神和氣質(zhì)總是和廣大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
故居的擺設(shè)不算高貴,但都很講究。比如一樓客廳用小門隔成了幾個小間,海嬰的玩具櫥里都還擺放著些什么。據(jù)說,如果天氣不太好,房間里一般都是暗暗的,像魯迅的模樣一般,低調(diào),不張揚(yáng);生活要講究,但用不著奢侈和浪費(fèi)。在魯迅先生的房間里,床,桌椅,桌上的臺燈都是再普通不過了,但卻雅致清爽地組合在一起,很容易讓人想起魯迅先生拿根煙斗坐在躺椅上小憩,或坐在桌前伏案工作的情形……
但就是這樣的不起眼,魯迅先生卻投入大量熱情在這里寫下了七本雜文集,翻譯多本外國文學(xué)作品。
當(dāng)他寫下“我以我血薦軒轅”時,那是飽含著魯迅先生多么的一腔熱血激情,他要警示自己,要喚醒國人,要拯救中國!
蕭紅女士筆下的魯迅,更接近的是一位寬厚、豁達(dá)的長輩的形象,但真實心境的魯迅,心中有一團(tuán)火在燃燒,在照亮黑暗的一切,他不說卻讓所有人能夠感覺得到。魯迅紀(jì)念館那精致的浮雕上刻著的三個大字“民族魂”,是他一生奮斗的目標(biāo),也是他想傳達(dá)給每一個后人的意志。
人說,下等人用刀殺人,中等人用嘴殺人,高等人用筆殺人。扛著槍的,未必勝過執(zhí)筆的。所以,不輟筆墨的魯迅先生,即使身居陋室,也是英勇的戰(zhàn)士。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2
一年多前,我與父母參觀了紹興的魯迅故居。
進(jìn)入魯迅故居,只見一條窄窄的青石板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間,一條小河從魯迅故居門口流過,烏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被一版再版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yù)全球?!遏斞溉肥八艚o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觀了魯迅故居后,我知道了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故事,他邁出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因為他認(rèn)識到了改變國民性的重要,所以選擇了文學(xué)藝術(shù),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zhàn)斗武器。魯迅曾經(jīng)說過我若從醫(yī)只能拯救少數(shù)幾個人,而我從文拯救的則是一代人。
魯迅還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xiàn),他與共產(chǎn)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hù)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戰(zhàn)線政策。他關(guān)心青年、培養(yǎng)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現(xiàn)在魯迅故居已被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讓更多的人受到魯迅愛國思想的熏陶,弘揚(yáng)歷史文化。
聯(lián)系現(xiàn)在,祖國正需要我們來強(qiáng)大發(fā)展,但強(qiáng)國必定要從科學(xué)開始,沒有豐富的知識就沒有中國強(qiáng)大的未來。所以現(xiàn)在
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發(fā)奮學(xué)習(xí),發(fā)揚(yáng)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將來才能在各行各業(yè)貢獻(xiàn)我們的力量,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成世界強(qiáng)國。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3
魯迅是中國的一代文豪,今天,我有幸跟隨媽媽的同事們一起,來到了魯迅故居。
魯迅故里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百草園和魯迅紀(jì)念館組成,走過三味書屋就到了魯迅故居。一進(jìn)門,我就看到兩棵有著茂盛綠葉的桂花樹。桂花樹的旁邊是一個非常大的水缸,湊進(jìn)一看,缸底堆著好多的硬幣,我正疑惑,這時候?qū)в握f:“這原來是用來蓄水的,現(xiàn)在被一些游客當(dāng)成了許愿池?!惫鸹溥吷暇褪囚斞傅姆块g,里面還有保存完好的魯迅曾經(jīng)睡過的床鋪還有一些魯迅的舊物。過了堂,就來到了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我四處觀望,發(fā)現(xiàn)都是房間,東面前半間是客廳,是魯迅吃飯會客的地方;西面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房間,聽說她性格幽默,常給幼年的魯迅講“水漫金山”等民間故事和傳說,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樓上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的臥室。
走過兩樓兩底,就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就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子,但是魯迅小時候經(jīng)常和小伙伴到這里來玩耍,是他們兒童的樂園。魯迅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來紀(jì)念他那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我們又參觀了魯迅紀(jì)念館,一進(jìn)紀(jì)念館大門,迎面幾個金色大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皩懺隰斞搞~像邊上的墻上,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吧。紀(jì)念館里有許多先生用過的家具,衣物,孩提時的玩具,每個階段的簡介……。更多的是魯迅的文稿,我只大略的看了一下,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文稿的字是用毛筆寫的,端端正正,但是許多我都看不太懂,看介紹才知道是魯迅是因為看到那時國內(nèi)同胞的愚昧,棄醫(yī)從文,用文章來喚醒國人麻木的靈魂。
看了這些,我對魯迅敬佩極了。我想:其實,偉人的故居之所以這么特殊,是因為偉人賦予了它非凡的意義吧。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4
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的魯迅中路,是一條獨具江南風(fēng)情的歷史街區(qū),而這條街上的魯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感受魯迅當(dāng)年生活情境的場所。
我們來到大門口,門口有一堵墻,墻上畫著魯迅抽煙的圖畫。在這堵墻的前面,有幾個兒童雕像,他們圍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著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邊是烏篷船碼頭,小河上,烏篷船晃晃悠悠地蕩著,這已經(jīng)成為紹興的一道風(fēng)景。
石板路旁邊就是三味書屋,那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這里發(fā)生了許多故事。石板路兩旁還有許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黃酒店,有工藝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紹興黃酒了,那里的黃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個人就喝了一瓶。我們正在魯迅紀(jì)念館游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讓我們猝不及防,一瞬間就淋成了落湯雞。
濕淋淋的我們來到一家商店里面游玩,有一個老爺爺正在題扇,他的名字叫沈長軒,93歲了。爺爺為我們題了一副扇子,剛勁有力的字體,慈眉善目的爺爺,我們和爺爺合了影,然后去了魯迅故居。
魯迅家的房子很大,房梁也很高,感覺像是一座巨人住的房子,魯迅其實也是一位巨人——文學(xué)巨人。魯迅家的后院叫百草園,里面都是些雜草,據(jù)說魯迅小時候經(jīng)常和朋友在里面玩。走出魯迅家的屋子,有一個賣青瓷的商店,我們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了一套餐具,短暫的休息過后,我們的旅行就結(jié)束了。
旅行雖然結(jié)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他的精神鼓舞著我,我不但對魯迅先生更加敬仰了。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5
到了!到了!魯迅故里到了!洋溢著濃郁水鄉(xiāng)風(fēng)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里”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學(xué)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著人流,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魯迅故里游作文??邕^高高的門檻,從側(cè)門進(jìn)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懊魈谩彼追Q“天井”,這里原種這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而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小飯桌上乘涼,我耳邊似乎還有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迷,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書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每到一個地方,就感覺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敘事作文《魯迅故里游作文》。
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于是又迫不及待的循著魯迅的描述,探尋他當(dāng)年讀書的氣氛?!俺鲩T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間黑油的竹門進(jìn)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走進(jìn)去,我們看到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這書桌極其普通,但卻蘊(yùn)涵著特別的含義,因為這是魯迅因故遲到后,受到塾師的嚴(yán)厲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現(xiàn)出魯迅一筆一畫的刻字與勤逸學(xué)習(xí)的'畫面。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貪婪的搜索著魯迅的氣息,這里畢竟是魯迅生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窄窄的青石板上,雨依然在下,一樣的細(xì),一樣的小,為這一趟魯迅故里之游染上了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點輕輕落上去,裂開了以道道細(xì)微的縫,一圈兒一圈兒地蕩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氈帽,手持青蒿的船家?guī)ьI(lǐng)下,離開了這座文化古鎮(zhèn),但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在我心中蕩漾。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6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雖然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但我們的心猶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風(fēng),今天天氣仿佛是特地為我們準(zhǔn)備的——今天是冬令營。同學(xué)們各個興高采烈,紛紛議論著。
這次冬令營我們要前往紹興,去“訪問”著名的作家魯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學(xué)激動地叫了起來。我順著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魯迅故居”四個大字引入我的眼簾。車還為停穩(wěn),我們就像出籠的小鳥,蜂擁而下。下車后,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來這里認(rèn)識這位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們跨過高高的門檻,踏著一塊塊青石板鋪成的石板路,走進(jìn)了既富麗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里,一張張?zhí)聪隳镜褡龀傻淖酪?,顯得那么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那么豪華……我瞻望著墻上魯迅先生銳利的眼神,聽著導(dǎo)游的介紹: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后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后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xué)……在這里,我了解到了魯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俗;在這里,我知道了魯迅童年有個小伙伴叫閏土,他在這里告訴了魯迅很多的新知識;在這里,我看見了“百草園”,高高的圍墻上爬滿了藤,一棵桑樹,一棵皂角樹,一片菜園,雖然還“覆蓋”著殘剩無幾的白雪,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它生機(jī)勃勃的場景,出現(xiàn)了魯迅和那些朋友們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玩耍在大院里的情景。
離開百草園,我們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走過一座小小的石拱橋,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的書房,教室。我們立刻涌向了里面,一張大講桌上躺著一把陳舊的戒尺,周圍6張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書桌述說著歲月的痕跡。魯迅先生的書桌在哪兒,我伸著脖子想看看那個“早”字,可惜,導(dǎo)游說為了保護(hù)它,拍成了照片給大家看。望著“早”字,聽著魯迅先生為了給他父親治病買藥而藥店當(dāng)鋪來回跑,為了告誡自己不再遲到而在書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濕潤了,多么艱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學(xué)習(xí)著!想想自己那是多么的幸?!?/p>
走出魯迅故居,我們品嘗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紹興的臭豆腐,我們忽忽悠悠漫游著。
最后“咔嚓”一聲,在魯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我們也隨著大家一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睦收b離開了魯迅故居。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大禹皇帝的紀(jì)念館,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艱辛。
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黃昏了,我們也戀戀不舍地上了車。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7
周日的上午,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和媽媽來到了阜成門內(nèi)的一個胡同里,因為魯迅先生的故居,就靜靜的坐落在這。
北京的初春還是有些涼意,但我看到大門口桃樹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頓時溫暖了起來。人一進(jìn)門,就好像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幽靜的四合院,淡淡的陽光灑在房檐上,一點也不顯得冷清,似乎還有人居住在這里。這個青瓦灰墻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間有一棵大的丁香樹,聽故居的管理員阿姨告訴我這棵丁香樹是魯迅先生親手栽種的,算算到今年都86年了,活的可好了。我想魯訊先生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這里到了春天肯定是滿園飄香了。
院子北邊的房子是正房是魯訊先生的母親和妻子朱安的臥室,西邊是廚房,東邊是女工們的臥室,南邊的房子是魯迅會客和藏書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間小房子,是魯迅的臥室兼工作室。這里每間房子的布置都是魯迅先生親自設(shè)計的。家具都是深色的非常古樸典雅,擺設(shè)也很整齊對稱。房屋的后面還有一個小院子,有兩棵棗樹,不過是后來補(bǔ)種的。( 就在這個四合院,魯迅先生在此居住的兩年期間完成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一部分文章,印行了《中國小說史略》、《熱風(fēng)》等著作,同時還主持編輯了《語絲》、《莽原》等周刊雜志。
在故居的東邊,有一個陳列大廳,擺放著各種展板和實物,濃縮了魯迅先生一生的經(jīng)歷。“在紹興的”部分主要 展示了從魯迅先生在紹興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他經(jīng)歷了家道的敗落,也由此體驗了人生的辛酸。接著,“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學(xué)經(jīng)歷,使青年時期的魯迅抱定“救國救民”的信念,后來又毅然做出“棄醫(yī)從文”的決定。在北京”的教學(xué)與革命經(jīng)歷,使他有機(jī)會宣傳進(jìn)步思想,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寫出慷慨激昂的戰(zhàn)斗檄文,喚醒沉睡的國民,激勵人們革命救國。在他看來,一個民族的命運(yùn),遠(yuǎn)遠(yuǎn)重于個人的得失。魯訊先生的一生,是與整個國家的命運(yùn)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種精神,也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看完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的精神鼓舞著我,我不但對魯訊先生更加敬仰了,而且,心里真的明白了什么叫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8
前一天得知要去實地參觀魯迅先生筆下的“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竟一直興奮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帶裝完畢等待出發(fā)心之向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興奮全部都寫在我的臉上,像陽光下盛開的花兒……
迎著微微拂面的清風(fēng),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綠味,頓時神清氣爽!一路歡歌笑語,不知不覺便來到了魯迅的故居。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高大的魯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魯迅,臉上帶著些許微笑,這笑淡到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抬起,右手正環(huán)抱著左手的手肘。左手上還正用中指和食指夾著一支雪茄呢。聯(lián)想一下先生那吞云吐霧的樣子,會不會讓人忍俊不禁呢?
進(jìn)而向里深入,便是魯迅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了,剛剛踏入三味書屋就有一股濃烈的墨香撲面而來,這墨香過了這么多年卻仍然不曾散去,歷久彌香,讓人不禁浮想起魯迅上課的認(rèn)真畫面:埋頭苦讀,奮筆疾書,對,一定是這樣留下的。正是這里誕生了一位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等稱號的名人:魯迅!他影響了很多跟他一樣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國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動我們的雙腳,視線觸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園”了,那是魯迅家的后院吧,我還在那里留了影呢。
還記得魯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個“早”字嗎?這個字一直激勵著他,也是他一生的寫照。魯迅一生堅守的精神便是:時時早,事事早。雖然歷史一頁又一頁的掀過,許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傳承。
走過百草園,一天的行程也將近尾聲。而園內(nèi)的景與物,還有故事卻開在腦海里回放,余味深長。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9
那天,我們?nèi)チ唆斞腹示印B興城,
之前對紹興城早有所了解,所以在去的路上有一絲絲按耐不住的興奮。到了后,讓我感覺仿佛來到了一個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小吃臭豆腐的味道飄散在空中,與桂花糕的十萬飄香毫不遜色。走進(jìn)去,我們最先參觀的是魯迅的家。魯迅的家很大,要是不跟著導(dǎo)游走,估計就得迷路了。院子里飄散著陣陣的花香。魯迅的家仿佛也像一個文人的聚集之地,華美而不失清秀。
接著就是要去參觀魯迅的學(xué)院了,也就是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里,所有的學(xué)生必須都得自帶學(xué)習(xí)用品,當(dāng)然也包括書桌。據(jù)說魯迅上學(xué)的時候,家里花了不小的`一筆錢去給魯迅做了一件紅木書桌?!斑@就是我們大文豪魯迅在桌上刻的早字!”導(dǎo)游姐姐和我們介紹道,三味書屋也就這樣了。最令我期待的地方其實還沒有到達(dá)——那就是魯迅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園。
可是卻讓我失望了,百草園并沒有魯迅先生描述的那樣那么的有趣。許多游人在那里照相,仿佛百草園也沒有了往日的彩色外衣,現(xiàn)在只是一個旅游景點了。但是,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寫作水平,能把不美的東西寫得不平凡。
啊!魯迅先生!感謝您,帶領(lǐng)著新中華!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10
__年11月15日,在教研室范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課題組相關(guān)成員一起參觀了北京魯迅博物館。
吃過早飯,我們就早早地出發(fā)了。來到目的地,被告知開館時間為上午九點,還有將近一個小時呢。于是大家決定在附近轉(zhuǎn)轉(zhuǎn),也因此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北京胡同的機(jī)會。
周邊有很多條小胡同,我們選擇一條走過去。在我的想象中,北京胡同應(yīng)該是住滿了人家,車水馬龍,且一直忘不了盡頭的,可是眼前的胡同卻與首都北京顯得格格不入。破破舊舊姑且不說,人影更是少見。深入到里面,還發(fā)現(xiàn)極其臟亂。狹小的空間、凌亂的擺設(shè),毫無生機(jī)可言,但絲毫不減其“身價”。可不是,墻壁上貼滿了小廣告,有求租的,有出售的,我們隨手拍了幾張,感嘆十幾平米的破舊小屋標(biāo)價都是一百多萬。
面對眼前的胡同,跟想象中截然不同的胡同,我們似乎都有太多的問題想問,遺憾的是我們很難見到人影,也許是來得太早的緣故吧!也可能是這里壓根兒就沒有人!同行人卻都又不甘心就此罷休,終于還是忍不住敲開了一家門。小屋的主人似乎不是很高興,但也談不上很厭惡,面對同行人的真誠笑臉和無比禮貌的用語,她還是禮貌性地回答了大家的疑惑。從中我們得知,如今的胡同里,幾乎沒有本地人入住了,暫住此地的基本上都是外來者,有做生意的、打工的、陪孩子讀書的……
雖然還有很多的好奇,但時間已經(jīng)快到九點了,我們還有更想去的地方,還有更想見的人。
再次來到博物館,距離九點還有五分鐘時間,門衛(wèi)友好地準(zhǔn)備讓我們通行了,遞交一張身份證即可免費(fèi)入館。
進(jìn)館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被圈起的花壇,花壇中間坐落的是魯迅先生的雕塑,先生深邃的眼神目視著遠(yuǎn)方,敬佩之情瞬間涌滿我的全身。先生雕塑前是一本打開的石刻書頁,上面密密麻麻地鐫刻著先生的手稿。雕塑四周盛開著火紅的玫瑰花。那一刻,我覺得書香、花香,都只能屬于先生。
花壇后方是一個陳列廳,但是不對外開放,我們隔著窗戶很難看出什么,于是往左走,又一座雕塑出現(xiàn)了,那是我們同樣熟悉的可敬可愛的藤野先生,緊接著我們又看到了史沫特萊的雕像。一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美國,但他們都與先生有著濃厚的感情。我慶幸,在這里能看到他們,能再次感悟跨越國界的真摯友情,我想,先生有他們陪伴,定不會再感孤獨!
走著走著,我們不覺走進(jìn)了書店,最開心的莫過于我們的范老師了,他不停地跟管理員交流著、咨詢著,對書籍點評著,跟同行切磋著……一旁的我,一邊聽著,一邊贊嘆著,同時又不免愧疚著。范老師對魯迅先生的敬仰之情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及的,他對魯迅先生相關(guān)作品的癡迷也不是隨便哪個人能替換的。 我想如果時光能倒流,先生肯定又多了一個可以親密交談的摯友!
再看整個書店,面積不大,卻滿是書籍,無不與魯迅先生有關(guān)。先生生前曾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的死掉了。”的確,先生還活著,活在我們無數(shù)讀者的心里。深入其境,我不禁也被先生的豪情以及范老師的癡情所感染,竟然也特別想帶幾本書回家,在大家的建議下,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挑選了幾本。
在書店“飽食”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進(jìn)入了魯迅先生的故居。這是一套舊式的四合院,在當(dāng)時也許很狹小,但今天看來卻很寬敞。正面是三間屋,其中正中間是起居室,起居室的北面一間是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俗稱“老虎尾巴”,東屋為先生母親的臥室,西屋為先生的原配朱安的臥室。由于這里也是不對外開放的,我們只能隔著窗戶粗略地看一看。屋內(nèi)的陳設(shè)和布局基本一樣,都顯得極其簡陋,不過這一切正如劉禹錫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如此先生入住,陋室自然不陋也。當(dāng)然這幾間小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先生的臥室兼工作室:一張書桌,一把竹藤椅,一個茶杯,一盞煤油燈……我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先生的身影,他正坐在竹椅上,專注地寫著什么。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微微有笑意;時而冥思苦想,時而抬頭望外……
魯迅先生在作品中告訴我們,他家有一個后園。果不其然,正屋左側(cè)有一個狹小的門,赫然立著“后園”二字。進(jìn)入后園之門,便可見一棵大樹傲然挺立,同行人都紛紛拿出相機(jī)拍照著。由于時值冬季,樹只剩光禿禿的枝條,沒有誰能準(zhǔn)確地辨識出這是什么樹,但是大家興味猶濃,恐怕還是源于先生筆下所寫的棗樹吧: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
有了對這一棵棗樹的猜測,大家又開始尋找另一棵。沒想到附近還真有一棵相似的樹,至于這些是否就是先生筆下的那兩株棗樹,出了園我們也無從知曉,但它卻留給了我們對先生更多的懷想,以及此行我們美好的瞬間。
參觀完先生的故居,再回看,我們發(fā)現(xiàn)屋前屋后都有著先生親手種植的樹,如今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了。眾多樹木中,除了先前我們好奇的所謂的棗樹之外,留下我抹不去記憶的當(dāng)屬那棵白丁香了,源于我們的一次親密接觸,讓我眼淚橫流,也正是那重重的一撞,讓我的頭昏沉了一下午。出園時,面對同行人的驚訝眼光,我強(qiáng)笑著說:是感動的!是想念先生了!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玩笑,但此行確實讓我對先生有了更深的認(rèn)識,敬意和懷想也更深了一步!
出了魯迅故居,我們便進(jìn)入了魯迅博物館。整個博物館有上下兩層,展示出了先生一生的足跡,從1881年的誕生到1936年的因病逝世。從出生地浙江紹興到逝世寓所上海。其中有先生的著作、朋友、家人、思想等等。我們從一個展廳到另一個展廳,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緊隨先生的足跡,探尋著先生偉大的生命歷程。
最終總結(jié):先生不愧于“民族魂”的光榮稱號。
由于下午要返程,我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離開魯迅故居,離開魯迅書店,離開魯迅博物館,時間是十一點四十六分。
返程的路上,誰也沒提及魯迅先生,但話語明顯比來時少了,我想大家定是各有各的心思吧!但共同點肯定是與先生有關(guān)。
謹(jǐn)以此文記住此行,追念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最后想對魯迅先生說一句:您,永遠(yuǎn)活在我們世人的心中,永遠(yuǎn),永遠(yuǎn)!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參觀魯迅故居的觀后感600字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