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
《羅拉快跑》是由湯姆·提克威導演、編劇,由弗蘭卡·波坦特,莫里茲·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影片講述了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羅拉要在10分鐘內得到10萬馬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1
如果,我是羅拉,我會選擇奔跑;如果,羅拉是我,她會選擇奔跑;如果,我還是我,我還會選擇奔跑;如果,我只是說,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電影開始了……
一頭染紅的短發(fā),像火一樣點燃人間火花,雖然行人之中誰也不理會誰,但就算是一個擦肩而過,一瞬拘謹?shù)幕ハ嘧⒛?,埋藏著無限多可能性的旋風,正穿過每個人之間。
有時候,人們傷心,不是因為愛情結束了,而是因為當一切都結束了,愛還在! 一顆無所事事的子彈穿透了羅拉的胸膛,她絕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結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煙花的臉,當煙花飛騰的時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遺忘和記得一樣,是送給彼此最好的禮物,那空中飛騰著的十萬馬克,那氣喘吁吁的二十分鐘,是愛,愛的禮物!
那么,這個小女子,誰能夠真正地幫她呢?為了情人拋棄了家庭的男人,一個無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沒有的男人……不,沒人可以幫助她。羅拉再一次奔跑著,人在絕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淚是足以能激發(fā)所有的原動力的,因為,愛,破碎了,就再也拼湊不回來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槍威脅著父親,搶走了銀行里的十萬馬克。那一刻,我們固執(zhí)地以為愛能超越一切,但是,我們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種力量,它叫做命運,羅拉見到曼尼,喊了一聲曼尼,只是,命運說, 該帶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還是在來生中尋找!
如果,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對命運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許,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絕望之后的努力我們必須去賭一把,可能很難相信,用不到一百馬克可以贏得十萬馬克,但這是命運對我們的諷刺嗎?或者,這原本就是命運對執(zhí)著的回饋?
看吧,童話已經(jīng)結束了,那個,長大了的羅拉和我一樣,長大以后,我們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尋找。都說女孩子不需要太堅強,否則就沒人疼了,可是有誰知道,我們不自立不自強,誰有在我們需要肩膀的時候給我溫暖?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堅強,我們是在被迫中堅強,誰不知道,再堅強的女子心里總有塊傷?不痛不代表沒有被傷過。如果,那個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個生養(yǎng)她得女人能懂,他們的女兒含著心底的淚,為愛奔跑著,已將很累了,他們,能不能伸手幫助一下她呢,讓她休息片刻?
如果,長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們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長大!
如果,我只是說如果!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2
羅拉快跑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電影的形式。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貫穿整個電影。卻也牽動著每個觀眾的心。
打開網(wǎng)頁,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大多是從“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偉大的愛情故事為主題,或者是已多次出現(xiàn)的時鐘來分析時間的珍貴…
而我則不這樣認為,我倒覺得,《羅拉快跑》從題目中就可以反應觀眾對羅拉成長變化的期待,從不成熟的在父親的辦公室當著同事的面和父親大喊的幼稚的表現(xiàn),到后來在辦公室砸東西,拿槍把父親當人質搶銀行的不成熟的行為,再到最后開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順應了觀眾對電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結局大可人心。
從人物形象來說,羅拉的紅頭發(fā)、綠褲子。則是利用了最鮮明、刺眼的顏色體現(xiàn)羅拉人物的倔強、躁動的性格特點。
所以說《羅拉快跑》其實是喊出了觀眾在觀看時的心情,羅拉邁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在強烈節(jié)奏的音樂聲中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牽動觀眾的心。
第一次奔跑,給觀眾以疑惑和好奇,特別是每個路人的結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車的最后被打,成為流浪漢。,推車的年輕媽媽最后也離婚了,等等。影片發(fā)展到后來,突然意外的羅拉中槍,讓觀眾一陣迷茫,主角到底是誰?故事怎么發(fā)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讓觀眾充滿期待,握緊拳頭,希望羅拉不會死。但在羅拉舉起槍去威脅父親的那一剎那,又將觀眾帶入一種心酸、無奈的無比復雜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視角不是放在羅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滿”結局,給觀眾遺憾的心吃了一顆糖丸。車沒有撞了,羅拉救了救護車上的父親朋友,也沒有去搶銀行, 男友曼尼也沒有去搶超市。觀眾的心漸漸恢復平穩(wěn)的心跳,也為想羅拉一類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羅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帶著思考,帶著祈禱,也帶著觀眾在心里的吶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實,羅拉就代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九零后這一代年輕人,從非主流、叛逆,到現(xiàn)在的逐漸步入社會后的成熟,有責任感。如今,網(wǎng)上批評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勵和支持。
我也是個九零后,從前愛和父母頂嘴的我如今也是個大學生了,開始漸漸體會父母的辛苦,知道社會的復雜,明白自己的責任。逐漸成熟地面對自己,面對人生,面對社會!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將來!
九零后,我們在成長!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3
我來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孤獨。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沒有喜憂的心情,在朦朧的早晨,我就這樣走過。我在尋覓些什么?選擇與得失的度量?偶然與因果的預言?重復與重來的類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訴我些什么?
帶著德國實驗先鋒電影的鋒芒這有別與意大利新浪潮,確有著別樣的唯美主義。電影《羅拉快跑》開始有這樣一句旁白:“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是什么使我們相信這一切,又是為什么去相信這一切呢……”揭開了本片隱藏的蘊。且影片開頭以字幕宣稱:"我們不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艾特。更是在告訴觀影者這個觀點。德國是一個盛產(chǎn)哲學的國度,電影《羅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稱為德國的“呂克貝松”的湯姆.提克威導演的哲學藝術電影。“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結論,強調人的自我認識和追求,要求恢復失去的人的價值。所以《羅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學圣章。
不久前女導演趙薇的處女作《致青春》上映獨特的女性視角贏得了業(yè)界很大的贊譽,而侯詠的《茉莉花開》獨特視角講述著時代的變遷和女人的命運。本片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羅拉一頭的紅色頭發(fā)極具感官刺激,象征桀驁不馴。而《致青春》有著那個年代的泛黃的回憶:不管是《紅日》的風靡還是王祖賢的海報,都有著時代的印記;就故事情節(jié)方面,原以為是英雄救美,卻是相反的。
而影片《羅拉快跑》的剪接節(jié)奏風格和流行音樂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統(tǒng)一的快節(jié)奏風格,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讓人透不過氣的快節(jié)奏,如影片開始和羅拉的三次快跑。
影片片頭音樂中的鐘表聲和影片開頭搖擺的鐘表,都刻畫出這部影片將與時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本片一大亮點就是本片的色調:彩色與黑白兩部分,彩色與黑白交替出現(xiàn)為觀眾區(qū)分開回憶與現(xiàn)實。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鏡頭內黑壓壓的人表現(xiàn)人口膨脹密度和人的無目的性。降格(快鏡頭)視效:人如木偶般機械的移動,人們行旅匆匆,面無表情,如生命的行尸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亂,人類的無目的性以及整個人生的可笑荒誕。視聽上,幾乎占盡所有鏡頭三分之二的移動鏡頭大升大降,使整部電影在視覺上極富沖擊力,使整部電影都處在一個動勢,在節(jié)奏上突出一個“快”字。
《羅拉快跑》有三段式劇情結構:“一個游戲的結束也就是另一個游戲的開始”。明確表明了本片是一場荒誕的游戲。相較之中國的《茉莉花開》同樣的三段故事講述結構,《羅拉快跑》更富于哲學性。本片導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談人生、談愛情、談哲理,這二十分鐘可以看作是一個虛擬的人生實驗場。世界上的事情充滿無數(shù)種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選擇,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論,在追逐中醞釀成堅持。
沒有重復過往,不曾透支未來。真實的謊言,在現(xiàn)實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中回環(huán),在電影中,導演給了一個美好的想法來彌補現(xiàn)實中的缺憾。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論,我們還在找什么呢?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4
相比國產(chǎn)的和美國的電影,我對歐洲電影的接觸就少一些,德國的就更少了。而《羅拉快跑》就是一部德國拍攝的經(jīng)典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在德國柏林,一個嘍啰曼尼告訴自己的女朋友羅拉,因為失誤,丟失了十萬馬克。如果在二十分鐘內找不到十萬馬克,他將被老大處死。于是,羅拉在二十分鐘內不斷的奔跑。同時,曼尼在電話亭中不斷地打電話到處借錢。第一次奔跑:羅拉沒借到錢,羅拉和曼尼搶超市,羅拉被警方擊斃。第二次奔跑:羅拉在銀行搶到錢。曼尼被急救車撞死。第三次奔跑:羅拉在賭場贏錢,曼尼找回丟失的錢。羅拉、曼尼成為富人。
影片從一開始就給我一種奇異的感覺。別的影片在介紹演員的時候僅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開始介紹主要演員的時候,不僅介紹了演員的名字,而且還把演員的頭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現(xiàn)都會旋轉180°,像是美國的罪犯進入監(jiān)獄時拍的照片,給人一種黑色、壓抑、惶恐不安的感覺。整部影片看下來,也恰恰是這種感受。片子里,羅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從家門到銀行,從銀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來說話,幾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鏡頭的內容在不斷的切換,由電影的畫面變成動畫的畫面,由運動的鏡頭,變成圖片的切換;鏡頭的角度也在不斷的轉換,比如在羅拉家里拍攝她的媽媽打電話的情景,旋轉了180°,再到羅拉下樓梯時,螺旋狀的樓梯仿佛把人引入一個黑暗的中心,讓人覺得眩暈,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羅拉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她有一頭火紅的頭發(fā),炫目奪彩。我一直覺得,紅色代表著熱情、張揚與自信。大多數(shù)人的頭發(fā)都是黑色,外國有金色的,但一頭紅色的頭發(fā)確實少見。不管羅拉頭發(fā)的顏色是天生的,還是后來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種個性:倔強,對生活不服輸,永遠相信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相信她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煩意亂、手足無措的時候,她沒有亂;當她男朋友感到絕望的時候,她沒有放棄;即使當她聽到要二十分鐘內籌集到十萬馬克的這一超級難題的時候,她依然在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羅拉一直在不斷的、拼命的奔跑,也許奇跡就會在她的不斷奔跑中產(chǎn)生。這讓我想起了新東方的口號:追求卓越,挑戰(zhàn)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忽然想起,我小時候是看過《羅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當時覺得很怪異,就是一個人在那不斷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后又回到原來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絕大多數(shù)的電影有完整的情節(jié)?,F(xiàn)在再看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羅拉的每一次奔跑,因為其中的微小差異,就會演化出差別巨大的結果,第一次羅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則兩人都幸存了下來,并且成為了富豪。這似乎昭示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可能成為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轉折點。我們可能會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賽,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對她說……假如……就像下棋里面有復盤一說,指對局完畢后,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著法的優(yōu)劣與得失關鍵,觀后感《羅拉快跑的觀后感》。我們總會想象,人生若能“復盤”,該會是另一番模樣,就像影片里的羅拉。但是人生不是游戲,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會在生命中留下真實的腳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組成,善待每個細節(jié),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影片中一句臺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羅拉說:“上帝,幫幫我,求你了,就這一次?!蔽鞣饺怂坪醪⒉幌裣胂笾械哪敲葱派系?,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的時候信自己信過上帝,因為上帝也說過,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5
在一友推薦下,臨睡前匆匆看了一遍《羅拉快跑》。
幾節(jié)的組合,也許沒有國人要求的嚴密,但就在這松散的組合,羅拉急切的奔跑中又讓我的精神著實震撼了一番。
現(xiàn)實的愛也許恰如第一節(jié)所述,只不過是兩人的兩情相悅,彼此相愛,互相關懷與惦記,實沒有上天入地,叱咤里外的魔力。但又有誰滿足于現(xiàn)實中的愛,又有誰不是在現(xiàn)實的愛中去醞釀去升華,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理想中的愛……
因為理想,我們不再苛求圓滿,因為愛,我們不再奢求天衣無縫。這也就是中國的電影再天衣無縫,卻味同嚼臘,也就是或許有國人陷于津津樂道男主人公值不值得愛的爭論中。大愛無痕,人除了吃米外真的還要吃點別的。哈哈,過分了。
真愛無敵,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觀看電影羅拉快跑的觀后感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