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觀后感 > 專題節(jié)目觀后感 >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學習心得總結5篇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學習心得總結5篇

藝潔4061 分享 時間: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你們看了嗎?那么你知道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該怎么寫嗎??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0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學習心得總結最新5篇,歡迎閱讀!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學習心得


更多關于“抗美援朝”的相關文章內容推薦【↓ ↓ ↓ 】

2021抗美援朝71周年征文600字5篇

紀念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心得體會5篇 

抗美援朝71周年大學生學習心得最新5篇

學習抗美援朝英雄事跡精神心得感悟最新【5篇】

2021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1周年心得體會范文5篇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1】

正當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1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原型張魁印將軍,“奇襲”老英雄張魁印說:我喜歡看《英雄兒女》

正當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1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在黑龍江省軍區(qū)干休所,記者見到了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原型張魁印將軍,聽他講述了抗美援朝時率小分隊奇襲武陵橋的經過。

見到張魁印,很難同電影的偵察英雄聯(lián)系起來。電影中方勇氣宇軒昂的英雄形象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而77歲的張魁印只是一個衣著平凡相貌慈祥的老人,他講一口山西方言。得知我的來意后,他拿出一張奇襲武陵橋的軍事地圖,邊指點當年的行軍路線,邊娓娓戰(zhàn)爭。

關于這次奇襲的經歷,在若干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書上都有詳盡的描述,兩本書都不約而同寫道:“1971年11月,朝鮮戰(zhàn)場二次戰(zhàn)役前,38軍軍長梁光初派38軍偵察科長張魁印攜帶電臺、偵察兵、工兵、翻譯等323人組成的偵察支隊,攜帶710公斤炸藥,于11月24日化裝成偽軍秘密插入敵后,于1971年11月26日7時30分炸毀李承晚偽七師南逃的必經之路武陵橋,使朝鮮戰(zhàn)場二次戰(zhàn)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穿插敵后數千里,我軍只犧牲一人,創(chuàng)下戰(zhàn)史上的奇襲之最?!痹谧骷页霭嫔绯霭娴摹吨腥A人

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的回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張魁印奇襲武陵橋》,后來,八一廠的電影工作者以這一戰(zhàn)例為素材,拍攝了家喻戶曉的故事片《奇襲》。張魁印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了,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zhàn)友們,但電影畢竟與實際戰(zhàn)例不能相提并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關于抗美援朝的電影,我喜歡看的不是《奇襲》,而是《英雄兒女》。追憶往事,張魁印老人感慨萬千,他講了犧牲的戰(zhàn)友,惟獨不談自己。他強調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jié),張魁印說,這是電影編導虛構的。

1958年全軍偵察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有人建議拍一部偵察教片,八一廠志演任旭東開了我軍兵演兵、官演官的先河,為了保密起見,軍教片不對外公映,1971年,八一廠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云、袁霞、王孝忠主演的《奇襲》在全國上映,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采訪中得知,張魁印是山西平遙人,生于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姑涝螅?965年調到黑龍江省軍區(qū)任副參謀長,直到離休。他的老伴遲秀琴是他的戰(zhàn)友,當年在志愿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zhàn)役后,調至志愿軍司令部作戰(zhàn),兩人1954年結婚。張魁印離休后,擔任哈爾濱市南崗區(qū)育紅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新聞記者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張魁印至今還珍藏著奇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自由獨立勛章、二級國旗勛章、兩枚三級國旗勛章及解放華中、華南紀念章、解放東北紀念章、解放勛章、獨立自由勛章、抗美援朝紀念章、獨立功勛榮譽章等一大堆勛章,這么多年來,他從不透露自己是《奇襲》主角原型的事,直到軍史戰(zhàn)史研究者找上門,大家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民而戰(zhàn)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zhàn)友們,我又能說什么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p>

臨別時,張魁印老人輕輕哼起《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的雄壯歌聲中,我仿佛透過歷史的硝煙,看到40年前的一幕,張魁印與戰(zhàn)友們屹立在被炸斷的武陵橋頭,狙擊敵人,在響亮的軍號聲中,戰(zhàn)士們英勇前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2】

二0二一年十月迎來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即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1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將戰(zhàn)火燃燒到鴨綠江邊,開國領袖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戰(zhàn)勝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在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難,敵人強大,我軍弱小的情況下,我軍以中國特有的近戰(zhàn)、夜戰(zhàn)、運動戰(zhàn)、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勇敢穿梭,讓敵人驚恐萬分。在重要的戰(zhàn)役打出了萬歲軍38軍。

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之所以取得軍事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yōu)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zhàn)略優(yōu)勢。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yōu)榭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貢獻,英雄事跡可歌可泣。

與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相同,我的父親母親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抗擊敵人,我為他她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永遠懷念他她們!

抗美援朝志愿軍取得的偉大戰(zhàn)果震驚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國的“立國之戰(zhàn)”“立威之戰(zhàn),”打出了中國的偉大地位和尊嚴,表明了已經強大的起來的新中國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對他進行欺負。

對于新中國來說,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有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中華民族這種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是我們民族之魂。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使之更加發(fā)揚光大。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1周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續(xù)發(fā)揚全國人民和志愿軍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在當今風云變幻的國際環(huán)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這種大畏的愛國氣節(jié)和英雄氣概。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3】

抗美英雄邱少云的人生路上充滿了荊棘。邱少云13歲那年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直到1949年12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連隊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要求消滅平康和金華之間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敵軍和我軍之間有三千多米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qū)。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沖擊下,必會造成較大傷亡,影響戰(zhàn)斗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迅雷不及掩耳采用隱蔽作戰(zhàn),在戰(zhàn)斗的前一天夜里,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這談何容易啊!臨行前邱少云立下了誓言: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偽裝草網的戰(zhàn)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雜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下來。12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邱少云身邊的草叢,這時他只須打滾翻身即可避免燒身。但為了最后的勝利,他忍著烈火燒身的劇痛,堅定不動,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

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zhàn)士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zhàn)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地向敵人沖擊。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敵人全部殲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zhàn)斗結束后,同志們在邱少云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同學們,我們應該緬懷那些革命先烈,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迷戀父兄給予的溫床蜜罐,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開創(chuàng)另一片未來。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4】

71年前的那個秋天,遼闊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著豐收的年景。

這幕場景,來之不易。當時,從持續(xù)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周歲。戰(zhàn)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蕩滌……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zhàn)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zhàn)爭。當時,一位詩人曾深情地寫道:應該“讓卓婭和舒拉繼續(xù)讀中學第九班,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范……”

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zhàn)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huán)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后,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fā)動對朝鮮的全面戰(zhàn)爭,并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xiāng)村,把戰(zhàn)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臺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大業(yè)。

和為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也正是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戰(zhàn)去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p>

抗美援朝這場不期而遇的戰(zhàn)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愿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對于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叫囂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的戰(zhàn)爭狂人,僅靠聲明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有也必須用侵略者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嚴正回擊。

一個剛剛結束百年苦難的古老民族,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如果面對戰(zhàn)火燃燒到家門口而無動于衷,是難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只能是一個奢望。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是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歷史選擇。

“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币箬b不遠,日本軍國主義鯨吞朝鮮而后蠶食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后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刻骨銘心。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71年那個秋天,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衛(wèi)和平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志愿軍——新中國歷一個特殊的軍事名詞由此誕生。它將在以后的日子里被全世界所關注,并最終成為堅強、無畏、勇敢的代名詞,也因它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而永垂史冊。

中國人民派出自己的優(yōu)秀兒女參戰(zhàn),是面對侵略威脅,不得不打,必須打勝,別無選擇。

歷史的銜接,竟然如此間不容發(fā)。中國國內解放戰(zhàn)爭最后一場戰(zhàn)役——昌都戰(zhàn)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第一場戰(zhàn)斗——云山阻擊戰(zhàn)打響了。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給美國人留下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人為了捍衛(wèi)追求幸福生活與和平發(fā)展的權利、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紅線和底線的。

紅線絕不容超越,底線絕不容踏破——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心得【5】

71年歲月如流,彈指一揮間,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已經整整71周年了。北緯三八度線上的炮聲已遠去,三千里江山的戰(zhàn)火硝煙已散盡。回眸塵封的歷史,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已拍了整整半個世紀,曾經激勵和感動了幾代中國人,成為愛國主義的活教材。志愿軍英雄們打擊侵略者的銀幕形象在今天依然時時喚醒人們記憶中久違的熱情與激動,跨入新世紀,在中國軍事片和戰(zhàn)爭片中抗美援朝題材依然閃爍著永恒的藝術魅力。警醒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在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還未結束時,大型紀錄電影《抗美援朝》就與觀眾見面了,當時在全國44個城市上映,《人民日報》在短評中稱之為“在人民電影的歷史上占有輝煌的地位”。以后,新中國的電影藝術工作者拍攝了大量的電影故事片,謳歌這場壯烈的保家衛(wèi)國的正義戰(zhàn)爭,這一拍,就拍了整整半個世紀,留下了眾多輝煌的銀幕經典和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自1956年長影推出故事片《上甘嶺》以來,至1999年八一廠拍攝的故事片《北緯三八度線》止,我國共拍攝了近30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故事片,為中國電影畫廊奉獻了一個又一個不朽的銀幕形象。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拍攝,71年間大致分三個階段:一、全部是取材于真實生活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謳歌革命英雄主義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以革命的現實主義風格塑造志愿軍英雄的銀幕形象,代表作《上甘嶺》、《奇襲》、《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等,以史詩般的氣勢和不朽的藝術形象永遠載入中國電影史冊。

在抗美援朝剛剛結束時,新中國的電影工作者便開始拍攝故事片,長影廠編導林杉、沙蒙等人三次赴朝慰問,于1956年拍攝完成電影《上甘嶺》,他們歷時2年采訪了幾十位參加過上甘嶺戰(zhàn)役的官兵,記錄下20萬字的筆記,把志愿軍在上甘嶺驚天動地的艱苦經歷呈現在銀幕上,以藝術家高度概括才能,通過一個連隊在主峰的戰(zhàn)斗——八連從接收陣地、最初進行陣御戰(zhàn)、轉入坑道和最后反攻,以23天的戰(zhàn)斗表現了驚心動魄的上甘嶺之役。影片中高寶成飾演的英雄連長張忠發(fā),哈爾濱人劉玉茹飾演的衛(wèi)生員王蘭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敵方出現,一群志愿軍和一個女兵的《上甘嶺》中不乏精彩的場面,嚴重缺水的坑道里,一只蘋果,在傷員們手中傳來傳去,誰也舍不得吃;一排長講起“望梅止渴”的故事;衛(wèi)生員王蘭為傷員們唱起《我的祖國》,在“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歌聲中,戰(zhàn)士們在憧憬著祖國美好的未來;張忠發(fā)用軍帽撲住一只松鼠,身處絕境的戰(zhàn)士們把松鼠一直喂養(yǎng)到大反攻勝利,又把松鼠放回大自然;不僅充分表現了志愿軍官兵舍生忘死、英勇殺敵、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寬廣胸襟,從電影的節(jié)奏上講,也給觀眾以張弛有度、饒有風趣的審美感受。通訊員楊德才為了大反攻的勝利,用胸膛頂著爆破筒爆破敵人的碉堡,表現了人民戰(zhàn)士不屈不撓、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

長影1964年拍攝的《英雄兒女》是一曲震撼人心的革命英雄主義頌歌,影片是毛烽、武兆堤根據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影片有兩條線索——一是志愿軍戰(zhàn)士王成由重傷、重返前線,要求參戰(zhàn)直至壯烈犧牲的表現戰(zhàn)爭的動作線,另一條是王文清、王芳、王富標從失散到團聚的線索,著重在表現父女、兄弟之間的感情,英雄王成在影片中從出現到犧牲,僅占影片的1/5篇幅,但編導抓住這個時代英雄的典型,精心刻畫,特別是王成在二號陣地上英勇殺敵的場面,可謂大氣磅礴,驚天地、泣鬼神,王成“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呼喊,配以獨特的跳出戰(zhàn)壕、拉燃爆破筒的充滿力度和陰剛之美的造型,如一尊雕塑般矗立在觀眾的記憶中。影片中的主題歌《英雄贊歌》至今久唱不衰,影片中唱王成、學王成以及王芳父女團圓的情節(jié),在戰(zhàn)爭題材中探討人性,謳歌了英雄兒女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田方塑造的王文清、劉尚嫻塑造的王芳,劉世龍塑造的王成,趙文渝塑造的朝鮮姑娘血肉豐滿、激情滿懷、栩栩如生。這一時期拍攝的電影還有八一廠1958年拍攝的《長空比翼》、1971年拍攝的《三八線上》、1962年拍攝的《英雄坦克手》、長影1971年拍攝的《烽火列車》等,從不同角度表現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志愿軍英雄。其中,電影工作者特別注重影片的樣式和風格,長影1959年拍攝的《鐵道衛(wèi)士》是部反特片,描寫我公安人員同破壞抗美援朝物資輸送的特務的斗爭;八一廠1962年拍攝的《奇襲》是部驚險片,取材于張魁印飛兵奇襲武陵橋的英雄事跡,張勇手飾演的偵察連長方勇氣宇軒昂、英氣逼人;1965年拍攝的《打擊侵略者》當年是家喻戶曉,張良飾演的丁大勇一角和小豆豆吃辣椒治打磕睡的情節(jié)至今令人難忘。由于技術原因,以上電影均為黑白故事片,再加之主創(chuàng)人員均是戰(zhàn)場上走來的,影片的時代感強,場面真實,膠片中充滿了戰(zhàn)場的硝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做和聲,人民戰(zhàn)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二、在戰(zhàn)爭題材中挖掘人性,探索詩意和悲情,以浪漫主義的風格反思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代表作《心靈深處》;長影1982年拍攝的電影《心靈深處》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另一種嘗試,這部由劉曉慶和陳國軍主演的電影,以一個嶄新的視角審視戰(zhàn)爭,女軍醫(yī)歐陽蘭受戰(zhàn)友臨終之托,照顧烈士留下的兩個孤兒,她舍棄了愛情,承擔起撫養(yǎng)孩子的責任。劉曉慶塑造的歐陽蘭平易親切,折射著母性的愛的力量,顯示出她卓越的表演才情。上影廠1981年拍攝的《心弦》是一部音樂故事片,通過一個志愿軍文工團員和朝鮮老媽媽的一段經歷,弘揚了國際主義精神;八一廠1983年拍攝的《戰(zhàn)地之星》是描寫志愿軍英語對敵廣播的戰(zhàn)斗生活,蓋克飾演的女大學生白露的軍人形象讓觀眾耳目一新;長影廠1976年拍攝的《長空雄鷹》取材于志愿軍空軍英雄王海、張積慧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傳奇經歷,宮喜斌、劉衍利參加了拍攝;西影廠1975年拍攝的《碧海紅波》是表現志愿軍雷達兵同美軍的斗爭;八一廠1975年拍攝的《激戰(zhàn)無名川》是表現志愿軍鐵道兵修復無名川大橋的故事,其中連長郭鐵肩扛鐵軌讓列車通過的情節(jié)有些失真,但那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卻讓人歷久難忘;長影廠1972年拍攝的京劇故事片《奇襲白虎團》是當年著名的“八出戲”之一,這部電影是根據英雄楊育才奇襲白虎團的事跡改編的,宋玉慶飾演的嚴偉才一段《決不讓美李匪幫一人逃竄》蕩氣回腸。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三、注入新的思維與視點,在創(chuàng)作中突破與創(chuàng)新,代表作《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鐵血大動脈》;1991年瀟湘廠拍攝的《毛澤東和他的兒子》取材于毛澤東將長子毛岸英送到朝鮮戰(zhàn)場,毛岸英光榮犧牲,領袖承受失子之痛的史實,刻畫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偉人,把晚年喪子的痛苦升華為一種榮譽感,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博大的胸襟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毛澤東的臺詞:“戰(zhàn)爭嘛!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戰(zhàn)士,為國際共產主義獻出了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了大事,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怎能不讓觀眾心靈震顫、淚如雨下呢?另外,八一廠拍攝的《鐵血大動脈》、《神龍車隊》是以美軍對志愿軍采取絞殺戰(zhàn),空中封鎖后備物資,我志愿軍保障鋼鐵運輸線的史實為背景拍攝的;《北緯三十八度線》、《三八線上的女兵》從不同的視角審視抗美援朝戰(zhàn)爭,用電影進行理性思考,在這些影片中,與其說是在敘述一則故事,倒不如說更多地是在傳達和表述一種思想,一種判斷,一種對生命、生死、價值問題的深刻思慮。濃厚的理性色彩賦予戰(zhàn)爭影片以深遂的思想力度。

英雄吼叫出戰(zhàn)壕,一片烈焰掠長空,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

還應提出的是我國拍攝過《歐陽蘭》(與《心靈深處》同一故事)、《中國戰(zhàn)俘》等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由已故著名作家劉子成編劇、著名導演高迪拍攝的《硝煙散后》是根據魏巍的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所描寫的慘烈的“松骨峰戰(zhàn)役”中的幸存者老英雄李玉安的英雄事跡改編的,不僅榮獲國家級電視大獎,在電視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創(chuàng)新,實屬電視精品。電視連續(xù)劇《壯志凌云》也用了相當的篇幅表現了人民空軍在朝鮮戰(zhàn)場戰(zhàn)斗里成長的經歷;中央電視臺現正在拍攝30集電視連續(xù)劇《抗美援朝》,由李前寬、肖桂云夫婦共同執(zhí)導,預計明年夏天同觀眾見面。

朝鮮也拍攝了多部表現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友誼的故事片,像1958年拍攝的《戰(zhàn)友》,1988年拍攝的《路》等,表現了中朝兩國人人民的友誼和志愿軍戰(zhàn)士的國際主義精神,二八藝術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寬銀幕彩色故事片《沸流江的新傳說》是以表現志愿軍英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羅盛教為主人公的,羅盛教由朝鮮演員金承悟扮演,長影陳汝斌配音,全部主創(chuàng)人員均為朝鮮電影工作者。1988年拍攝的寬銀幕彩色故事片《火紅的山的山脊》是志愿軍英雄黃繼光的傳記片,影片選取了黃繼光生命中最后幾天來表現他的犧牲精神,片中還出現了志愿軍英雄邱少云的英雄形象。片中叫吳少云,他和黃繼光去搶水,戰(zhàn)友們不斷犧牲,敵人把草叢變成火海,潛伏的吳少云被淹沒在烈火中。很顯然,吳少云是以邱少云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痘鸺t的山脊》中的黃繼光由朝鮮演員金明奎扮演,長影張雷配音,吳少云由朝鮮演員宋齊國扮演,這兩部朝鮮拍攝的志愿軍英雄傳記片戰(zhàn)爭場面氣勢恢泓,人物性格鮮明,上映時得到我國電影觀眾的一致認可。抗美援朝為電影提供的不只是表現的內容,還提供給影片進行深入的藝術探索和思想開掘的一個又一個契機,使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昨天的戰(zhàn)爭。


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學習心得總結5篇相關文章:

2021抗美援朝71周年觀后感個人感悟5篇

2021抗美援朝戰(zhàn)爭觀后感400字10篇精選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觀后感個人感想5篇

2021抗美援朝勝利71周年心得體會模板

2021致敬戍邊英雄觀后感心得范文5篇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學習心得體會5篇

觀看2021《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800字5篇

2021抗美援朝71周年大會觀后感模板

2021《跨過鴨綠江》觀后感青少年學習心得5篇

抗美援朝的個人心得5篇

49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