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文瓊1147 分享 時間: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戰(zhàn)時期的影片,講述了盟軍一只八人小分隊潛入德軍后方,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成功找到并帶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1

和身邊的大多數(shù)朋友不太一樣,我不太喜歡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說的直接點,以前基本上對此不太感冒。經(jīng)常搞不懂為什么一提起有關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他們總會興趣倍增滔滔不絕。

這部影片完全改變了我的看法,也是從它開始,我慢慢的懂得了從戰(zhàn)爭片中發(fā)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稱贊的口碑,雖然它與9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卻贏得無論影評人還是觀眾的一致好評,二戰(zhàn)老兵看完本片后稱之為有史以來最真實和震撼的反映二戰(zhàn)的影片。

于是,懷著高山仰止的心境,開始了這一次特殊的觀影歷程。

當影片結束時,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厚實。這不僅僅是看過一部好片的充實和快感,中間夾雜著思考,震撼,余音繞梁,發(fā)人深省。

曾聽人說過在戰(zhàn)爭中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最內(nèi)在的人性。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難臨頭各自飛。想想確實是這樣。習慣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們早已經(jīng)體會不到戰(zhàn)爭時期的那種恐慌和危機感,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戰(zhàn)爭狀態(tài)中人性的善惡。

可是,當它赤裸裸的以一種觸目驚心的直觀方式呈此刻你眼前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去應對呢

還好,斯皮爾伯格始終是一個懷著童心的老男孩,一個能拍出《ET》這么溫情的童話的人不可能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為猶太人的他的那部驚世的《辛德勒的名單》講的仍然是一個人的救贖,結局仍然給人以期望,即便是那個內(nèi)心掙扎的納粹軍官最終還是放走了他喜歡但卻極力抗拒的猶太女傭。所以,懷揣著天真的他能夠還原戰(zhàn)爭的慘烈,能夠刻畫戰(zhàn)爭中種.種人性,但他永遠不會像庫布里克那樣對世界的刻畫絕望得讓你不敢直視。他始終會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擇后給你以期望,讓你對人生有所感激,讓你對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這部影片的主題,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可能不會發(fā)生。但他們?nèi)匀涣x無反顧的去執(zhí)行,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jīng)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于戰(zhàn)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nèi)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貼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

我不想在對開頭的20分鐘的震撼的諾曼底登陸的槍林彈雨做過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經(jīng)做過太多的褒獎和評述,并且我明白,無論我用什么樣的文字努力去還原,較之斯皮爾伯格的鏡頭語言來說,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我還記得米勒中尉剛到岸上時候的那一怔和那一個片刻的周圍的死寂無聲,搖晃的眩暈的他的眼神環(huán)顧著四周慘烈情景。已經(jīng)不能用驚愕來描述了,腦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無法理解!!前一刻的還在平靜中的他們此時竟然來到了地獄!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場景,因為在那時我第一次把自我置身于戰(zhàn)場上去身臨其境的感覺周圍的血肉橫飛。開頭的這場登陸戲讓我想起了《盜火線》里的那場警匪對峙,同樣的真實迅速把觀眾拉入其中的氛圍。緊迫的節(jié)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過本片的人可能會更多的關注那個百發(fā)百中的狙擊手和他每次出擊前的那個招牌性的動作:親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確實很讓人神往,可這是斯氏對戰(zhàn)爭的神話描述,對戰(zhàn)爭傳奇的放大,所以他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死亡的厄運――人不可能憑一己之力來改變戰(zhàn)爭結果的。

還記得最先犧牲的那個士兵嗎?為了救一個毫不相識的小女孩而中槍身亡,而在之前他絲毫都沒有研究過值不值得的問題,在他看來,這可能近乎一種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價是生命。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終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么呢?這就是戰(zhàn)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zhàn)友已經(jīng)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里,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我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我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我,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nèi)心。

這便是戰(zhàn)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比較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里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應對戰(zhàn)爭之時,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fā)現(xiàn)自我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并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nèi)心也在經(jīng)歷著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么,因為大家已經(jīng)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我,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共同作戰(zhàn)。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于生命的職責。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我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我,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發(fā)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我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終,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終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chuàng)造奇跡。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期望的開始。

其實奇跡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里告訴我們的一樣:什么時候都不要放棄了期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jīng)是奇跡了。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2

在距離這天這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六十年前,這個世界在法西斯這個戰(zhàn)爭狂人的誤導下,充滿了硝煙,完全沒有和平。六十年轉眼就過去,二戰(zhàn)也早就結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導演斯皮爾伯格將它其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用電影這個形式記錄了下來,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著自我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后,總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們幾個一個個地走向死亡,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最終找到了瑞恩??墒牵桌找恍腥藳]有立刻走開,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守衛(wèi)橋,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死前還叮囑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這部電影十分令人感動,每一個細節(jié),不論是這些戰(zhàn)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務,還是拯救自我的隊友,這種精神無處不感動著我們。瑞恩在這部電影中其實就是一個期望,一個目標,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們對總部來的命令沒有絲毫的懈怠,即使是與死神應對面,還是要完成任務。這種精神也是僅有軍人才有的。早在軍訓的時候,教官就說過了,走路的時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墻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兇惡的,是殘酷的,可是即使惡勢力在強大,永遠是不會戰(zhàn)勝正義的,因為他們長官與戰(zhàn)士是沒有感情的,像盟軍的米勒上校就像愛自我的親人一樣地去愛自我的士兵,這種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此刻的生活雖然是沒有硝煙的平靜的,可是二戰(zhàn)依然給我們了許多的啟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樣告訴我們什么是愛,像愛親人一樣地愛自我的戰(zhàn)友,自我的同學,這是最高的境界,也僅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領會了二戰(zhàn)這個血的教訓!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3

我在《新概念作文》中的《上發(fā)條的心》一文中獲得情報,有一部戰(zhàn)爭片叫:《拯救大兵瑞恩》。出于對戰(zhàn)爭的好奇,我便尋著了這部電影。簡介上說去執(zhí)行救援任務的只是一只僅有8名人員的小分隊,并且最終全軍覆沒。我滿心歡喜,心想能夠看到一副如《狼牙山五壯士》或《亮劍》一樣的劇情了,立馬開始觀看。這幾部篇子使我對戰(zhàn)爭片充滿了好感。讓我期待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幻想著自我勇敢無畏地沖上戰(zhàn)場。

影片剛開始的是諾曼底登陸。登陸在諾曼底的美國大兵們對作戰(zhàn)顯得格外恐懼,不像《亮劍》里表現(xiàn)得狂熱不怕死。人們在胸口畫著十字架,嘴里乞求著上帝的保佑,然后被撕裂了腿,打穿了肚子,腸子流的滿地是,口中大叫媽媽;或是哼都沒哼一聲就倒地了,身首異處。在看著戰(zhàn)友們被子彈打飛了半個腦袋,撕裂了一只胳膊的情景下,不少士兵精神失常,軟弱地躺在死人堆里不能繼續(xù)作戰(zhàn),而沒有所以大發(fā)脾氣,沖上去嚷嚷著要報仇。

在之后那個小分隊協(xié)助另外一個分隊把守橋梁,敵軍的坦克來臨前,所有的戰(zhàn)士都深深地感到了恐懼,迫使自我跟戰(zhàn)友說一些完美的事,勉強地笑著,等待著死亡。機槍手們彈藥在作戰(zhàn)過程中沒了彈藥,補送彈藥的戰(zhàn)士被朋友們給炮彈炸得灰飛煙滅而嚇得癱倒在路上,毫無行動力。導致那些可憐的機槍手在于敵肉搏時硬生生地,緩慢地給一把匕首插進了心臟,配音讓你聽到一絲絲肌肉緊繃,被戳穿的吱吱嘎嘎的聲響,使人胸口冰涼,好似真有把匕首正在穿破你的心臟,你正在感受漫長的恐懼,走向死亡。而他的老娘,正在拼命地祈禱,期望自我的兒子沒事,能夠安全的退役回鄉(xiāng)。在這樣的屠宰場,死,只是遲早的事,而又要親眼目睹身邊的一個個人不見了、消失了,來增添自我心中的死亡氣氛,在恐懼中緊張痛苦地死去。還會讓你的家人們也分享到許多不安。被自我殺死的人們,亦是如此。

《拯救大兵瑞恩》帶給我的不是狂熱而是恐怖,戰(zhàn)爭真是可怕。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4

記得這部片子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就看過,可是在當時并沒有什么感覺,也許是太小了的緣故。直到此刻把它又看了一遍后,深有感觸。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二戰(zhàn)時期的影片,講述了盟軍一只八人小分隊潛入德軍后方,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成功找到并帶回一位名叫瑞恩士兵,把他送還給他那已失去四個兒子中三個的母親的故事

在艱難的尋找過程以及找到瑞恩后誓死阻擊德軍的過程中,有三個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米勒、厄本、瑞恩。

美國的電影中向來不缺乏英雄,但米勒的出現(xiàn)卻讓我們眼前一亮。他并沒在影片中有突出的事跡,并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看似不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但我卻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真正有血有肉的英雄,他讓我感到了真實。誰說英雄必須要有過人的本事,誰說英雄就不能哭,誰說英雄就要不怕死。更重要的是在他眼里戰(zhàn)爭是一場大火,越是煽動就越厲害,越蔓延,不斷死去的人,總會引發(fā)更多的戰(zhàn)爭,引發(fā)更多的人死去。這又告訴我們,英雄并不是好戰(zhàn)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都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應當學會怎樣樣去平息戰(zhàn)爭,不讓更多的人死去。正是因為米勒既有善良的心、卓越的領導本事,又有常人的舉止,才讓這個英雄與眾不一樣。在社會中他就是一個英明的領導。

至于厄本,我想著重說明一下。人們必須會認為他是孬種,是懦夫,但在我看來,厄本的形象真正貼合了現(xiàn)實生活中老百姓的形象。請注意,厄本在這次任務前只是一個小小的翻譯官。他只是一個大多數(shù)百姓的象征,他只是個平凡普通的人。他表現(xiàn)出的躲閃,懦弱、不敢應對死亡、不敢沖出重圍挽救同盟......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是一個普通人應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在普通人眼里,應對戰(zhàn)場上的血腥,躲閃逃跑是第一個念頭,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怎樣可能神話般地沖上去將敵軍的頭顱打爆呢那里片子想告訴我們,不是誰拿起槍都能獨當一面,不是誰應對敵人就能英勇在前,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削土豆皮那樣簡單的事情。戰(zhàn)士都是英雄,他們都是超人,從肢體的力量,到心理的承受力,方方面面都不是一般人能及的。也從一個側面告訴觀眾,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應對那些逃跑怯懦的士兵,也應當給予一些理解,畢竟在死亡面前,真正能夠做到視死如歸的人實在是微乎其微。

而瑞恩,一個在電影里只出現(xiàn)了約40分鐘的二等兵,本身并不是個關鍵的人物,即便處于事件的核心,他的重要性也早被這次行動本身的意義所掩蓋??墒?,略去拯救對象的額外身份,他,又是觀眾了解美國最普通士兵的途徑。被拯救,這是外界不為他所掌控的因素賦予他的義務,與他無關,因而影片的視角擴大了,在守橋之役前瑞恩根米勒講述自我兄弟的趣事一場戲,導演并非在試圖說服觀眾,力證這次行動是在拯救一個多么值得憐憫的家庭,而是經(jīng)過瑞恩的嘴,說出每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戰(zhàn)前,誰都有完美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他們被子彈擊中時要為之感傷和不舍的東西,那究竟是什么可能在美國,那是家庭的回憶,在別的地方又是別的什么,總之是一些值得珍藏和懷戀的,卻又遠離的東西。戰(zhàn)爭的作用在那里僅僅是毀滅所能毀滅一切,戰(zhàn)斗者們便是要奪回他們能奪回的部分。從瑞恩的言語中,從他三個兄弟的表現(xiàn)中,我能感覺到瑞恩他做到了,做到誓死完成任務,誓死效忠國家了。那么拯救瑞恩就不是只因為他的三個哥哥陣亡,怕他媽媽悲痛了。試問:誰沒有父母誰的死對于家人又是一件好事呢憑什么他能享受到這樣的幸運待遇憑什么要為他去浪費那些珍貴的軍用物資呢難道只是為了美國的那些小小的虛榮心為了高呼民主,人權嗎米勒說

過:"為了一項任務,死掉兩三個人是值得的,可是能夠換取二十、三十、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姓名。這樣死是值得的。"可是為了區(qū)區(qū)一個二等兵瑞恩,卻死了三條人命,這看起來并不值得。瑞恩只是美國人概念中的士兵群像,是他們憧憬的士兵的形象,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至少值得用生命去換取的人,是一個夢想化的士兵。是弘揚英雄主義的一個最好的典范。他的形象不見的高大,可是平凡中卻顯出不平凡,并不需要多少另類,也足以謳歌美國士兵對國家的忠誠、對信仰的致死不逾。

能夠說這三個人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米勒是領導,厄本是老百姓,瑞恩是榜樣。進一步說一個軍隊是等級分明的,就似一個社會。一個社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會成為士兵努力的目標。

不知大家注意沒有,本片開始用了40分鐘左右的時間描述了諾曼底登陸的血腥場面。但這并不代表本片就情節(jié)拖沓了。正相反,本片從開場的血腥中暗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而影片中從不一樣人口中經(jīng)常能夠聽到意思相同的一句話"完成任務,就能夠回家"。在我看來,40分鐘的開頭以及這一句話很好的展現(xiàn)出了士兵們的心態(tài):想讓戰(zhàn)爭快點結束,和家人團聚。畢竟誰都不想在如此殘酷的戰(zhàn)場上多待一分鐘。但德軍卻似一只困獸,盡管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但還能夠作困獸之爭。此時能夠說是兩軍意志的比拼,作為軍隊的領導人當然明白穩(wěn)定軍心,提升士氣的重要性。于是他們想到了樹立榜樣。而這個榜樣就是"瑞恩"。既然樹立榜樣的力量是如此之大,那么,拯救榜樣就變得理所當然了。拯救瑞恩就是為了弘揚瑞恩的精神,為了讓士兵們感到政府的關懷,找到自我的目標,提升一個由士兵組成的社會的力量。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5

有些電影只配充當茶余飯后的消遣,有些電影則注定成為記憶的里程碑。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屬于后者。

戰(zhàn)爭總使人聯(lián)想到史詩,史詩十有八九會描述戰(zhàn)爭。

二戰(zhàn)是人類歷史到目前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一場戰(zhàn)爭,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詩,而諾曼底登陸,則是這詩章中堪可與《伊利亞特》相比肩的段落。

對這一段落人們有理由念念不忘,透過它我們還能觸摸到往日熾烈的氣息,藉以使浸淫于安寧中麻木許久的神經(jīng)恢復激烈的搏動。但那千帆競進、萬炮齊鳴的恢宏場面畢竟沒有太大意義,畢竟震懾人心的永遠是阿喀琉斯和帕里斯們而非特洛伊木馬或是戰(zhàn)船。

電影被選擇重現(xiàn)史詩是明智之舉,只是終成史詩的又有幾部?

作為“二戰(zhàn)片質(zhì)量保證”的斯皮爾伯格導演顯然深諳其中玄機。所以他老人家雖然大把大把銀子燒著,一茬一茬特技使著,一片一片血漿潑著,在電影最該出彩的地方絲毫沒落窠臼。全片169分鐘跨度雖大,但他沒浪費一分一秒,抓住時機,三兩個鏡頭換位,幾句活靈活現(xiàn)的對白,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手勢,一曲經(jīng)典的戰(zhàn)爭絕唱一氣呵成。觀影中,心緒先是從肅穆的諾曼底美軍公墓陡然轉到人間地獄--奧馬哈灘頭,經(jīng)歷一番痛苦煎熬后降臨畫一般的諾曼底小鎮(zhèn)和原野,幾多生死流轉好不容易定格在瑞梅爾的廢墟中,靈魂得到升華瞬間再重回故地。故事結束時就仿佛戰(zhàn)爭結束,如釋重負卻又有一絲難言的悵惘,不合實際的念頭不復存在,“一個和八個”的命運傳奇卻常駐心間。抓住了人心并讓人無暇打哈欠的電影絕不多見,無怪乎有人說《拯救大兵瑞恩》后除了斯皮爾伯格自我無人再敢拍二戰(zhàn),誠哉斯言!

只因戰(zhàn)爭乃是人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電影也是人的電影。大師讀懂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電影是活的史詩;庸才沒明白過來,于是就只能套在“搖晃機位”和“武器裝備”上瞎打轉。

“為什么要讓我們八個人去救一個人呢?”

這便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組面臨的抉擇。置身于瞬間萬千生命消逝的戰(zhàn)場,他們卻要冒生命危險讓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脫離危險。

生活中類似這般普羅米修斯式的死劫比比皆是,戰(zhàn)爭就是絕佳的例證。它甚至總是忠心耿耿地伴隨著人類的所有成就與輝煌,然后一絲不茍地把它們化為灰燼?;闹囍幘驮谟冢瑸榱思舫@人世間的一大荒謬,我們必須要打著“和平”和“人性”的旗號來繼續(xù)荒謬。這似乎有了一點宿命的味道。

執(zhí)著于這荒謬自然徒勞,要緊的是我們看到,普羅米修斯們始終拒絕選擇逃避對荒謬的挑戰(zhàn)。一切無妨是杯具,但只要那大寫的“人”字不動搖,歷盡恒河沙數(shù)的劫難也不會失去那份純真的坦然和期望。更何況,生命與生命之間不負職責的價值比較毫無意義,生命的本能也不會給予人們權衡利弊的時間。

“瑞恩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符號?!?/p>

“我們的任務是贏得戰(zhàn)爭!”

“找到他,把他帶回來。”

明白“八個救一個”才是我們?nèi)松恼嬷B,不必要的疑惑就會少很多。

在這部電影里,“母親”是決不能回避的命題,這也是戰(zhàn)爭不可能回避得了的命題。

這兩個字不需要再用多少語言增添分量了,森森“無定河邊骨”對此最有發(fā)言權。

八人小組尋找瑞恩并和他并肩戰(zhàn)斗,瑞恩拒絕回到堅持履行職責,誰敢說沒有母親的呼喚在默默支持?

奧馬哈灘頭,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年輕士兵,凄慘地呼喊著母親。

瑞恩的母親打開家門,發(fā)現(xiàn)自我的三個兒子躺在陣亡通知書上時肝腸寸斷,倒地不起。

田野行進,軍醫(yī)韋德不無感傷地念叨著:“想想那個倒霉蛋的老娘吧!”

還是韋德,在雷達站飲彈泣血,彌留之際的話語真切地讓人不忍卒聞:“媽媽,媽媽,帶我回家……”

人們其實從未長大。在母親面前,我們的“成熟”、“豁達”或是“知性”統(tǒng)統(tǒng)煙消云散。

慚愧的是,我們對待母親的溫暖就像對待自我的名字,平時不易想起,提到時才恍然驚覺。

幸好,我們和瑞恩他們感知的那種苦難之間還隔著一層幔帳,在幔帳未被捅破之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

相信男人都能夠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當然期望自我能是米勒上尉,訓練有素,操守堅定,充滿大愛,最讓人歆羨的是他犧牲時居然都擁有安詳鎮(zhèn)定的表情,恍若天神。

霍瓦斯中士也不賴。身經(jīng)百戰(zhàn),愛兵如子,話語不多但句句分量十足,是士兵最佳的后援和精神支柱。死時居然還不忘幽上一默:“我剛把肚子里的氣兒放了?!?/p>

狙擊手杰克森相當令人不舍。吻一吻十字架,上帝借來稱頌一番,扳機一扣血光一閃。八人中數(shù)他殺人最準最狠,睡覺時卻比誰都香。雖說是“仗劍之人必死于劍下”,無奈“主在我心中,任誰也沒轍?!?/p>

或者憨厚的壯漢卡帕佐,倔強的猶太人梅利士,不聽話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盡職守,還有一個怡享天年的結局。

可是最終得承認,除了翻譯厄本,我不太可能會是其他人。

像他一樣懂一點外語濫竽充數(shù),像他一樣手無縛雞之力,像他一樣精神緊張放不開,像他一樣夢想主義還幼稚可笑。他似乎一無是處,對敵人心慈手軟,緊要關頭還不爭氣“尿”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萬惡的黨衛(wèi)軍活活捅死。我甚至不敢肯定如果換了是我,最終會否有一槍干掉“輪船威利”的勇氣??墒沁@才應當是我,抱著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一樣的英雄幻夢,骨子里只是一點葉公好龍的窮酸罷了。厄本的婦人之仁,才是我最能夠依靠的財富,微不足道卻溫暖純真,最是靠譜。

想當英雄的男人,該看一看《拯救大兵瑞恩》,英雄本就不是人當?shù)?。愛慕英雄的女人,也請看看這部電影,英雄就該和戰(zhàn)爭一樣讓你走開。

猶記得瑞梅爾殘破的橋頭,霍瓦斯中士應對著米勒上尉,柔和的眼神融化在夕陽的余暉里:“有一天我們回首往事,會覺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們在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完成的一件杰作?!?/p>

不知怎的,想起了希羅多德的《歷史》中那句“享了人該享的福,吃了人該受的苦?!?/p>

也許這會是我們在這個精神空虛的年代里最值得驕傲的光榮?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范文4篇推薦

《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范文精選五篇分享

2019決戰(zhàn)中途島最新觀后感影評5篇

《天才槍手》觀后感范文5篇

紅海行動電影觀后感范文五篇

《上甘嶺》觀后感五篇800字

建軍節(jié)高中生《建軍大業(yè)》電影觀后感心得體會

觀垂直極限觀后感范文

2019熱門電視連續(xù)劇《愛國者》觀后感 獻禮70周年回憶心得感悟

建軍節(jié)黨員《建軍大業(yè)》觀后感心得

2020《拯救大兵瑞恩》觀后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6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