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電影《大約在冬季》觀后感精選范文5篇

姚靖221147 分享 時間:

  影片《大約在冬季》在情感方面足夠戳人,也在于主演出色的演技。女主安然由馬思純飾演,憑借《七月與安生》拿下金馬影后的她,將少女安然與成年安然的反差感演得恰到好處。那么《大約在冬季》觀后感怎么去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一

  該片講述了一段浪漫、現(xiàn)實又讓人遺憾的凄美愛情,故事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馬思純扮演的北師大才女安然在著名歌手齊秦的演唱會上,與霍建華飾演的臺北攝影師齊嘯相識,隨即便互生好感。

  他們本是郎才女貌的一對璧人,卻因殘酷的現(xiàn)實不得不一次次分離。這段感情糾葛持續(xù)了30年,兩人也從青澀蛻變成熟,帶出了種.種人生命題。

  1、30年一晃而過,我們成長、分離卻不曾忘記彼此

  安然從一個敢愛敢恨的熱情女孩成長為一位事業(yè)有成的成功女性,齊嘯卻從帥氣上進的青年一路落魄,殘酷的現(xiàn)實將他和安然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自卑感也油然而生。齊嘯說,我知道在你的眼里,我是懦弱的,甚至無情??升R嘯忘了,安然最在乎的只是他愛不愛自己?;艚ㄈA將齊嘯內(nèi)心的無奈拿捏地恰到好處,一個背影、一個轉(zhuǎn)身,十分揪心。

  安然一路追隨,齊嘯卻向現(xiàn)實妥協(xié),可愛是真的,不能在一起也是真的。因為生活它太會捉弄人了,不是所有的勇敢就一定能擁有愛,也不是所有的再見都能再次相見。愛而不得,是一種遺憾,可那個讓自己心動的人始終會讓你不停地日夜思念?;蛟S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吧!

  馬思純在影片中的哭戲有很多,不管是與齊嘯的爭吵還是兩人的冷戰(zhàn),她都有不一樣的詮釋,聲嘶力竭的哭吼、安靜地落淚、轉(zhuǎn)身地流淚,都讓人十分壓抑。

  影片更多地是在貼近現(xiàn)實,當一個男人在生活和事業(yè)上一地雞毛的時候,愛情就變得遙不可及,其實這也是我們很多情侶面臨的問題。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齊嘯,也不知曉還會有多少的無可奈何的愛情。但我們應(yīng)該明白,遇到對的人,畢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為什么不能攜手面對?那個女孩也許愿意跟你一起面對糟糕的境遇呢!

  2、臺詞戳人淚目,每句話都是一種心境

  看預(yù)告片,安然站在臺上看到齊嘯走進來時,說得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道出的應(yīng)該是她這么多年的心聲吧,加上兩人對視的眼神,一種說不出的心酸藏在其中。

  齊嘯寫的日記,同樣讓人感動,他親筆寫下對安然的初印象,那樣熱烈又可愛的女孩,讓人輕易動了心。每一個男孩都有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女孩,然而不是每個男孩都能這樣細膩。

  “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過50年以上,這得多深的緣分吶!”安然在感嘆這句話的同時,也是在向往,希望可以和齊嘯攜手余生。要知道,真的愛對方,才想要一起變老。

  可感情里也有很多遺憾,以至于安然那句“只要你想見我,你可以隨時來,可是我想見你卻不能說去就去”一出現(xiàn),直接讓人痛到揪心。這些臺詞,不矯情,反而道出了很多正在愛著或已經(jīng)愛過的人的心聲,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三毛曾經(jīng)說過:“人之所以悲傷,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闭驗榱舨蛔∵^去,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遺憾。

  所以,哪怕愛而不得,哪怕現(xiàn)在痛苦,哪怕鮮血淋漓,也總會有一顆糖能慰藉于心。回想起過去在一起的每個畫面,都是那么的美好。其實,人生中的痛苦和快樂總是如影隨形的,有些人,即便最后走不到一起,也能溫暖你整個年少。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二

  上世紀80、90年代,港臺流行音樂在大陸盛行,一批港臺歌手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其中齊秦在當時風頭一時無兩,兩岸三地粉絲無數(shù),梅艷芳演唱會都邀請他做特邀嘉賓。

  在我們的記憶中,大多數(shù)人認識齊秦是因為那首深情的《大約在冬季》,齊秦在1987年創(chuàng)作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曾經(jīng)風靡一時,隔年就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獎”。

  其實這首歌背后是齊秦真實的生活寫照,齊秦與王祖賢這對才子佳人本是娛樂圈的一段佳話,奈何分隔兩地、聚少離多,思念之情給了齊秦創(chuàng)作靈感,當年僅用15分鐘就創(chuàng)作出了《大約在冬季》。齊秦將自己真實的經(jīng)歷和情感投射到這首歌里,流淌其中的情感真摯動人。

  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即使已經(jīng)過了30多年,仍然傳唱不止,引人共情。在網(wǎng)易云音樂的評論區(qū)中,多少人因為這首歌勾起了曾經(jīng)難忘的回憶,有離愁別緒,有遺憾錯過,有傷感無奈。

  創(chuàng)造經(jīng)典似乎是齊秦這代偶像的使命,1991年齊秦舉辦的北京狂飆演唱會,同樣是一場非常經(jīng)典的演唱會,創(chuàng)造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現(xiàn)場。

  在那場萬眾矚目的演唱會上,齊秦以長發(fā)形象示人,一身酷炫的朋克穿搭,桀驁不馴的模樣代表了那個年代的時尚風潮。他以極具穿透力的嗓音連唱幾十首歌,為現(xiàn)場觀眾締造了一場非凡的視聽盛宴。最后《大約在冬季》萬人合唱,場面感人,為演唱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有趣的是,這首歌成為了電影《大約在冬季》的主要線索,引領(lǐng)著男女主角從相識到相愛,而兩人的離別錯過也跟歌詞暗合。那個演唱會現(xiàn)場正是《大約在冬季》的第一場重頭戲,男主齊嘯送給女主安然一張演唱會門票,兩人共同見證了那個時代的傳奇,并由此奠定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影片《大約在冬季》講述的就是這樣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北師大才女安然與來自臺北的攝影師齊嘯因緣相識,期間齊嘯因返回臺北照顧父親而讓這段感情中止,再度重逢之后早已物是人非。30年以后,兩人的兒女揭開了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影片的質(zhì)感是浪漫、雋永、古典的。故事從1991年的那場演唱會而始,紛飛的大雪將老北京覆蓋,工人體育場里有騎著自行車的行人,也有正在倒票的黃牛,開頭的場景將年代還原得非常到位,人物的形象也代入了舊時光里的模樣。

  齊嘯與安然的相識,具有古典時代“英雄救美”的意味,正是在安然一籌莫展的時候,齊嘯遞來了演唱會門票,從而圓了少女見偶像的多年夢想。

  兩個人由此開始了一段緣分的遞進,而以書信傳情的方式,讓我們再次想起了木心的那首《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影片《大約在冬季》則是,“有的人見三百次都沒有感覺,有的人見三次就足夠了”。

  這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也是如今社會中最向往的彌足珍貴的愛情。電影《大約在冬季》如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現(xiàn)代時空不同的平行時空,將觀眾拉回到90年代的氛圍里面,沉浸在其中,感受那個時代關(guān)于愛情的所有,不疾不徐,但熾熱飽滿。

  而影片的基調(diào)卻是凄美、傷感、復(fù)雜的。正如同那首歌里的故事一樣,電影里齊嘯和安然的故事也并非美滿,而是有著曲折的過程,令人心碎、痛惜。

  橫亙在兩人中間的是無法消弭的地域間隔、是家庭與愛情兩難全的困境,齊嘯因返回臺北離開了安然,也因父親的訴求與其他女人成婚,留給安然一段傷痕累累的回憶。

  這世上,有許多死別勝過生離。在安然眼中,生離注定是最痛苦的,在每一次與齊嘯的分離中,她都像是在經(jīng)歷一場煉獄般的折磨。即使安然愿意為了齊嘯放棄一切,但齊嘯還有很多愛情之外的責任要去堅守,這是異地之間最大的矛盾。

  對于很多有過異地戀經(jīng)歷的觀眾來說,電影《大約在冬季》無疑說出了這份心聲。曾幾何時,多少情侶因為分居兩地感情分崩離析,多少人又因父母之命與愛人遺憾分手,如果齊嘯和安然的故事刺痛了某位觀眾,那一定是因為那位觀眾有著相似的境遇,那種生離的痛苦讓人感同身受。

  基于影片中的情感表達,《大約在冬季》同樣能夠引發(fā)年輕觀眾的共鳴。就像去年票房大爆的那部《后來的我們》一樣,本片再次聚焦于“北漂”這個在當下社會具有代表性的群體,而齊嘯與安然的感情也跟很多北漂男女一樣,經(jīng)過了互相溫暖到彼此分離,讓觀眾有所共鳴。

  影片《大約在冬季》在情感方面足夠戳人,也在于主演出色的演技。女主安然由馬思純飾演,憑借《七月與安生》拿下金馬影后的她,將少女安然與成年安然的反差感演得恰到好處。

  男主齊嘯的飾演者霍建華,與演員的契合度很高,同樣都是臺灣人,也同樣有著溫文儒雅、成熟穩(wěn)重的氣質(zhì)。

  在影片中,安然的女兒小念和齊嘯的兒子齊一天成了真相的探尋者,他們就像每一個想知道真相的觀眾一樣,輕輕揭開了謎底的那一頁。

  而飾演小念的文淇,和飾演齊一天的林柏宏也在影片中頗為搶眼,少年感十足。兩位分別是金馬女配、金馬男配獲得者,年紀輕輕便榮譽加身,前途無可限量。

  影片雖然過程戳心,但結(jié)局處理得還是比較溫情的,上一輩的恩怨情仇在下一代中得到消解。那場讓齊嘯和安然相識的齊秦演唱會,也終于在幾十年后再次巡回,而在演唱會中激動揮舞圍巾的那個人變成了安然的女兒,陪伴在她身邊的則是齊嘯的兒子,這似乎意味著那段情緣的再續(xù)、那場歷史的循環(huán)。

  從前經(jīng)歷過風風雨雨的齊嘯和安然,后來的他們是否能夠再次重逢,答案或許就隱藏在《大約在冬季》這首歌里:“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p>

  寒冷的冬季來臨,來看《大約在冬季》這部溫暖的電影,讓你的身心都會暖起來。而且片尾還有驚喜彩蛋,或許大家都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三

  “沒有你的日子里,我會更加珍惜自己

  沒有我的歲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

  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

  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20世紀80年代末,齊秦的這首《大約在冬季》唱出對當時女友王祖賢的情意與思念,21世紀10年代的最后一個冬天,饒雪漫2018年出版的作品《大約在冬季》的同名電影將于明日(11月15日)上映。

  影片《大約在冬季》請到了齊秦客串,曾經(jīng)的書模馬思純?yōu)橹餮?,這樣的搭配不禁讓許多網(wǎng)友感慨“饒雪漫是左手追星右手造星的贏家”。

  跨越30多年,《大約在冬季》依舊能唱響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青春疼痛文學”教母饒雪漫的改編作品還能受到熱烈追捧嗎?

  “青春疼痛”追星:“齊秦是我偶像,我要給我偶像拍部電影”

  1992年,17歲的饒雪漫在家鄉(xiāng)四川自貢熱烈地喜歡著偶像齊秦,甚至為去看齊秦的演唱會,而逃掉期末考試。

  她還給齊秦寫了一封信,托人送了過去,沒想到居然收到了齊秦回贈的禮物。

  后來,饒雪漫與齊秦在工作中熟識、合作,為其新歌作詞,并促成了《大約在冬季》這個經(jīng)典歌曲IP影視化。

  2015年,齊秦在光線影業(yè)遇到了作家饒雪漫,與她商議如何將那首經(jīng)典歌曲《大約在冬季》影視化,一首歌擴充為一部電影讓兩人有些無處著手,直到2017年饒雪漫以這首歌為靈感,創(chuàng)作了同名小說,就這樣為偶像寫了一本書。“把一首單純的歌,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

  2018年《大約在冬季》出版,打動了包括馬思純、林心如等在內(nèi)的一眾明星,更是看哭了偶像齊秦,在新書首發(fā)現(xiàn)場,他講到“我覺得就是那種筆觸,將筆下的人物變得鮮活起來。那種對于情感非常細微的描述,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不僅如此,齊秦還為這本書作序“人生萍水相逢,變幻莫測,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什么人,和他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但不管是誰,相信曾經(jīng)付出過的真心都不會被辜負?!?/p>

  同年,電影版《大約在冬季》就緊鑼密鼓籌備了起來,書中那段橫跨兩代人、三座城的愛情由霍建華、馬思純等人演繹,齊秦在電影中客串了自己,“追星楷?!别堁┞榕枷衽囊徊侩娪暗脑竿矊崿F(xiàn)了。

  這個30多年前的IP,不再僅僅是一首傷感情歌,而是變成了一部“青春疼痛文學”作品,進而成為一部即將登上大銀幕的愛情電影。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四

  “青春疼痛”造星:從書模到IP影視化

  2004年因處女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成名的饒雪漫,共出版了60多部小說。因其創(chuàng)作的故事總浸透著哀傷,直面青春的傷痛和淚水,被讀者們稱為“青春疼痛文學教母”“文壇后媽”“文字女巫”。

  在那個還未受到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猛烈沖擊的年代,饒雪漫的青春小說倍受追捧,而書籍封面上青春靚麗的模特,亦裝點了少男少女們的夢。

  值得注意的是,《大約在冬季》的女主角馬思純,曾是饒雪漫大熱小說《酸甜》的書模,也曾出演饒雪漫另一部青春片《左耳》。

  這位“青春疼痛文學教母”的造星鏈,從書籍封面模特綿延至影視化作品。

  有不少明星為饒雪漫出版的小說當過封面模特。林更新曾為《左耳》《秘果》做過書模;《離歌》的書模為陳意涵、王子文和鄧莎;《手信》的書模為吳昕;《雀斑》的書模為吳倩;《校服的裙擺》的書模為蔣夢婕,去年因《延禧攻略》大火的吳謹言也曾做過《膽小鬼》的書模。

  “當過饒雪漫書模的人都爆紅,她不去做經(jīng)紀人可惜了?!庇蟹劢z這樣評論。

  不光只有小說封面,饒雪漫被影視化的作品,亦成為了熱門IP。2015年的一部《左耳》,以4.85億的票房成為當年成績最好的青春片之一,影片中的陳都靈、馬思純、歐豪等一票90后新人演員也獲得行業(yè)注目。

  此后被影視化的《沙漏》《秘果》等作品,均成為了青年演員的搖籃。就連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春夏,也曾向饒雪漫寫過自薦信。

  “青春疼痛”復(fù)興:仍需探討

  以安妮寶貝、郭敬明、饒雪漫等等作家的作品為代表的青春疼痛文學,曾令無數(shù)少男少女涕泗橫流,在媒介的變化中經(jīng)歷了崛起到式微,但又倚靠曾經(jīng)引人痛苦共情的文字而改編的影視劇重新煥發(fā)生命力。小成本大回報的青春片,讓這些作家們成為了編劇、導(dǎo)演,成為了拿著青春疼痛販賣的商人。

  龐大的粉絲基礎(chǔ)和投資者的青睞,是青春疼痛文學依然活躍的重要法寶。趙又廷、楊子珊主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收獲了7.19億票房,饒雪漫的《左耳》收獲了4.85億票房,《悲傷逆流成河》因突出了校園暴力的元素,收獲了3.57億票房,還讓原版小說一躍成為郭敬明導(dǎo)演口中“國內(nèi)第一部嚴肅討論校園暴力的小說”。

  一些小說在影視化的過程中,做好了功課,在票房和口碑上都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是還有更多的改編作品,是借以原有IP的影響了,輸出著不適用于現(xiàn)代的價值觀念。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范文五

  30年前的《大約在冬季》能否打動00后的年輕人?

  好像不能。許多網(wǎng)友表示,《大約在冬季》中包含了很多俗套的情節(jié)和臺詞,有很多狗血橋段難以接受。

  豆瓣網(wǎng)友評論:“說實話我覺得這部電影更像是渣男和渣女的故事。男主角有陪著他艱難的女朋友結(jié)果劈腿喜歡上女大學生,女大學生這么多年也一直把好友當備胎?!?/p>

  這場虐戀愛情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著“有些人見三百次都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足夠了”開始了這段虐戀。后來故事中二人關(guān)于“等得起”和“給不給得起”進行了大討論,最后在后代少男少女齊聲讀著父輩們的書信中升華,“請你記得,我們深深相愛的時光,因為那是我們一生中,最最美好的回憶?!?/p>

  這些都被網(wǎng)友稱為“國產(chǎn)青春災(zāi)難式文本的典型體現(xiàn)”。

  愛當然沒有錯,但怎么愛,告訴觀眾如何愛,才是重要的。

  馬思純在影片中問“怎么才能真正忘記一個人啊?!?/p>

  饒雪漫在2018年的采訪中曾回答過,“你就當他死了?!?/p>

  在書中傳達完自己想傳達的“這世界所有的死別都好過生離”后,她說,“別像小說里那樣談戀愛。”

  這個好像沒體現(xiàn)地很明顯吧。

  幽幽怨怨、迷失悵惘的少男少女們成長了,那個寫出“沒有人永遠十七歲,但永遠有人十七歲”的饒雪漫也應(yīng)該意識到,不是所有的十七歲都是一樣的,都可以像她一樣翹掉期末考試去看演唱會,然后在演唱會上來一場一見鐘情說著“狼虎之詞”的戀愛。

  沒有人會一直虐戀,但總有人上演虐戀,青春疼痛文學的內(nèi)核不變的話又該如何讓年輕人追捧得起來呢?


《大約在冬季》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1.《大約在冬季》電影觀后感范文五篇

2.《大約在冬季》電影觀后感

3.2019《大約在冬季》電影觀后感及影評寫作素材

4.電影《大約在冬季》觀后感

5.《大約在冬季》電影觀后感及影評寫作素材5篇

19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