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電影觀后感范文5篇精選
《第一書記》講的是共產黨員沈浩同志放棄省廳機關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豐厚的物質待遇,主動要求掛職基層帶領群眾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作為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同志克服現(xiàn)實中的艱辛困難和少數(shù)群眾的思想行為抵觸,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大膽改革發(fā)展,最終帶領小崗村走上了一條精神、物質齊飛躍的蓬勃發(fā)展之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一
今日,我有幸觀看了《第一書記》這部教育題材的電影。讓我遺憾的是看的人很少,據(jù)說原本當?shù)卣栒俑魇兄睓C關黨員干部都去觀看,沒有想到的是,竟然千人的影劇院里僅有八十多人觀看??吹竭@樣的情景多少有些遺憾。
《第一書記》電影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沈浩同志。
2004年2月,沈浩同志進取響應省委號召,他作為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干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
讓我聽到沈浩最多的話是“百姓就是天”“要為老百姓辦事,辦實事”,上有蕭縣的老母,城里的妻子孩子很少照顧,他為了工作,他舍棄城里的舒適生活,挑起重擔,不負組織重托,來到了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從修路、建造包產到戶歷史博物館,再到遷墳、招商引資鮮活的實例,將沈浩同志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想象表現(xiàn)的很生動,電影讓人感動,催人淚下,感激在當下物欲橫流的時代,竟然有如此為民服務,不顧一切,一心一意的投身自我的工作,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已經(jīng)十分少了。或許是沈浩的事跡所感染,很多知名演員都加盟傾情參演,王剛、蔣雯麗、徐帆加盟也給電影增添了花絮和亮點,電影生動感人,是現(xiàn)時代最好的宣傳教育影片,很值得廣大黨員干部觀看。
從沈浩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敢為人先,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永不停滯、永不僵化,敢闖敢試、勇于擔當?shù)母呱械木礃I(yè)精神。他為了讓百姓滿意,犧牲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他用淚水用生命譜寫了人生最崇高的夢想,不愧為百姓的當家人、貼心人和黨的好干部。他的成績曾獲得書記的高度贊揚和肯定,一時掀起向沈浩同志學習的高潮。
從沈浩的身上我聆聽和體會到一種溫暖,他把群眾冷暖裝在了心里,把生命置之度外,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人民的生活不辭艱辛,奮斗不止,直至鞠躬盡瘁。多么好的人,一個難得的好人。好干部,好黨員,好書記。只要把百姓裝在心里,就會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歡迎,沈浩做到了,并且讓百姓很滿意。他是時代的楷模,他是是踐行“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的時代豐碑。
我也在想,試問,那些沒有看電影的黨員干部們,我真的不明白都在忙什么?我肯定的說,如果和沈浩同志相比,不是一種羞愧嗎?人都說,好人一生平安,可為什么沈浩同志這樣好的人,卻無情被病魔剝奪了年輕的生命。似乎這個世道也太不公平了?老天也似乎不長眼?無視好人和壞人了。我想,沈浩同志雖然告別了小崗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告別了老母和妻兒,可他在九泉之下必須是歡樂的,因為他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為民辦了好事,做了實事。百姓不會忘記,人們不會忘記,沈浩同志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感激沈浩,悼念沈浩,他的精神是一座宏偉的豐碑,激勵著大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他的氣節(jié)萬古長青!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二
院里組織機關黨員職工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沈浩--安徽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我在2010年年初的時候就明白了他的先進事跡,當時全國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沈浩的突然離世帶給小崗村、帶給中國共產黨的不僅僅是親人離去的悲哀,更是群眾的一種損失??戳穗娪啊兜谝粫洝芬院笪矣X得導演將沈浩這個人物刻畫的很生動、到位,讓咱們走入了沈浩的真實生活中,沈浩的內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無私為人民的奉獻精神打動。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對小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涌現(xiàn)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咱們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咱們所有黨員都就應和他對照,想一想自我就應如何對待群眾?如何對待組織?如何對待人生?我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即將于今年的11月份轉為正式黨員,我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真正地實踐"三個代表",像他那樣對自我的工作一絲不茍,踏實干事,艱苦奮斗,用心向上,發(fā)奮完成好自我的工作與擔負好自我的職責。
電影中小崗村發(fā)展由緩慢不前到迅速壯大,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后到經(jīng)濟富裕物質充裕,這變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為人民服務的汗水之路。6年來,小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來,小崗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近兩倍;6年來,小崗人的觀念變了,心更齊了,發(fā)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崗村已經(jīng)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每年接待游客幾萬人。一切的完美生活剛剛開始,可是沈浩卻累倒了,倒在了他無限鐘愛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終,沈浩的女兒深情的話代表著沈浩性命的延續(xù),沈浩精神對后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正因沈浩事跡來到小崗村當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續(xù);片尾曲更是娓娓道來做人的道理。讓咱們聽著《做人》,在音樂中永遠的悼念一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沈浩。"紅手印映出一個大寫的人,萬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寫的人......"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三
說起來怕人罵我矯情,平時沒什么余錢進電影院,都是在網(wǎng)上找了看。好不容易有一次欣賞大熒幕的機會,在結束一個公務活動后,緊趕慢趕到會議中心觀看了《第一書記》。
導演和編劇在電影的典型環(huán)境里塑造沈浩這個典型人物形象,那是沒的說的,我從入場坐下十分鐘后就開始淚眼婆娑,十五分鐘后淚流滿面,五、六次抑制不住失聲痛哭,深深為沈浩同志的崇高情懷感動,同時為自我身為黨員干部的卑微感到無比羞愧,更為這個時代擁有這樣為數(shù)不多的黨員干部悲慟不已。
當我看到沈浩同志不厭其煩地恬著臉,幾乎是放棄自尊和人格,求爺爺告奶奶地“跑部進京”,為小崗村搭鐵路橋爭取到了京滬線火車雙向停開四十五分鐘,隨著熒幕配音的升起,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當我看到沈浩同志搞工作被村民誤解而挨打,卻毫不在意以德報怨,之后竟為遷墳騰地給死去的村民披麻戴孝,解開老奶奶的心結,作為第一書記,作為省財政廳的處級干部,這已經(jīng)超出了放下身段的范疇,已是真正與人民群眾骨肉相連的境界,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自身實際,我不由得灑下震撼的熱淚;當我看到沈浩同志在吃盡苦頭,逐漸贏得民心,三年掛職期滿,老百姓爭先恐后地摁手指印,村民代表自費驅車去省財政廳上書挽留,為不辜負組織和人民共同的期盼,沈浩同志毅然“拋妻棄子”甘心境愿留在小崗村,干了三年又三年,最終竟積勞成疾,死在第三個三年任上,我的淚水和鼻涕一發(fā)不爭氣地噴涌出來。
長大后我都沒這么哭過,因為平生第一次這么深切的悲慟。我擦拭淚水時,察覺到周圍人欽佩的驚嘆聲,挨得近的人甚至為我的抽泣聲吸引而側目,但我實在含蓄不了,壓抑不住,索性有點不知羞澀、不懂羞恥,黑黢黢中其實也帶了一份坦然,乃至于肆無忌憚地哭了一個多小時,用盡了隨身帶的一包紙巾。
以上不避鄙陋地描述了自我的一次婆媽行為,有學那阮籍失道痛哭的嫌疑,姑且讓區(qū)區(qū)在下往臉上貼金吧。趁著淚痕猶在,我就想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悲慟,其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想不明白我會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我涕泗橫流,首先是為沈浩同志偉大品格。前面已交代得很清楚。盡管這部電影在藝術上還不足以成就經(jīng)典,但根據(jù)真實事跡改編拍得委實動人。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片,我看過的數(shù)以百計,一般感動歸感動,也就眼睛濕潤,了不得流一次淚罷。焦裕祿、孔繁森俱往矣,在這個腐敗形勢日益嚴峻,官員丑聞頻發(fā),可謂前“腐”后繼的官場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仍然能催生像沈浩這樣的黨員干部,說明浩然之氣長存,怎能不叫人歡欣鼓舞,激動地熱淚盈眶。
有看官大概已用鄙夷之意揣測,因為你們是不屑于為主旋律或說官方的高調所蒙蔽的。人民不應當被愚弄,如今跑步進入微博時代,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問題的癥結恰在于此:大家已然習慣娛樂至死,自恃有點文化和操守的,好像對官方的話語權有先天免疫力,并對此有后天的極端優(yōu)越感,敢于嘲諷一切權威,拒絕所有崇高。民間有點異己聲音,未嘗不是好事。但當它成為常態(tài),成為人們應對事件的第一反應,這便又戴上另一副鐐銬跳舞,事情的真相只會在各自心目中產生不可逆轉的偏差。這部《第一書記》很不幸地淪為犧牲品。毋庸諱言,它從籌拍之時起就為了弘揚主旋律,打娘肚子里就在面門上落下胎記,甫一出世便叔叔不疼姨媽不愛??v然上映,上座率也高不到哪去,自然在電影院吆喝不了幾天,只好慘淡地送電影下鄉(xiāng),教育我這樣的小蘿卜頭。以帶有行政命令色彩發(fā)行一部電影,本是違背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的,然而即便是“送”,今晚又來了多少人看呢?能夠容納一千余人的大禮堂,稀稀拉拉地坐著兩三百人,中途居然還有些人退場,我邊看邊哭也還帶著悲憤的。很多人生活節(jié)奏可能是太快了吧,每一場飯局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次聚會都是彌足珍貴的,他們百忙之中抽不出時間。況且黨性修養(yǎng)要長期錘煉,
修成正果哪能靠一部電影呀!
與此同時,由大導演、大明星堆砌起來娛樂大片備受青睞,票房扶搖直上一路凱歌。傻眼了吧,大爺我就好這一口“荒.唐與血腥齊飛”,姑奶奶就愛看“挑逗共教唆一色”。羨慕嫉妒恨去吧!媒體替電影人沾沾自喜,宣稱有姜文的骨灰級粉絲買了10次票,讓子彈在他眼前飛了10次。乖乖隆地洞,芭蕾舞《天鵝舞》也架不住這么看的。人一旦失去信仰,就僅有崇拜偶像了,好像活著也就這點樂趣似的。我們雖然號稱步入全球化時代,可禮貌意識似乎還停留在過去,仍然喜歡拿肉麻當趣味。甚而至于腦殘有理。無知卻硬充好漢的大無畏,壓根不相信有崇高這回事,遑論敬畏之心!
吾既自哀,亦當鑒之。年歲逐漸增長,開始有點自知之明,寫出震古爍今的巨著基本無望。唐詩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此刻看來此言不虛,即便我寫出點什么,又怎樣樣呢,我敝帚自珍的狗屁文章,不可能于降下房價、穩(wěn)住物價有一丁點裨益,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都不會去讀。從這個意義上看,立功當在立言之上。向使我將來有幸,得一鄉(xiāng)邑治之,后半輩子當無所遺恨也。
今日志之,但愿日后不會抱憾終生。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四
看了電影《第一書記》,被沈浩同志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沈浩同志扎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fā)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性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jīng)歷,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職責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職責感和事業(yè)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墻的寫意鏡頭中出現(xiàn)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刻里,故事情節(jié)緊湊、真實可信;沒有口號、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貼合常理??傊?,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咱們現(xiàn)實中都能夠找到,并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yè)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么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yōu)?quot;真金"。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xiàn)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聯(lián)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干,在廣闊天地中鍛煉成長,在艱苦磨煉中增長才干。他的感人事跡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里。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須為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父親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天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愿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fā)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后我潸然淚下,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生命領悟。
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干點事業(yè)不難,難在選取。既然選取了,就要把這個事業(yè)干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職責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為大家,僅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xù)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chuàng)優(yōu)爭先活動中,咱們要領悟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為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情緒激動的看了根據(jù)安徽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跡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下相對優(yōu)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期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我最寶貴的性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著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應對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后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仆--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我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tǒng)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咱們是那樣的近,正因他如咱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咱們那么的遠,正因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鐘愛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huán),不求繽紛,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這個充滿變數(shù)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能夠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性命是有限的,留給咱們的啟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咱們帶給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咱們的黨從誕生到此刻涌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和模范,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xiàn)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煉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于超越傳統(tǒng)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我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xiàn)了對夢想的追求。能夠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xù)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咱們領悟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扎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我,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于自我的期望,真正做到為人民務實、清廉、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實現(xiàn)一名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作風。
第一書記觀后感范文五
《第一書記》講的是共產黨員沈浩同志放棄省廳機關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豐厚的物質待遇,主動要求掛職基層帶領群眾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作為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同志克服現(xiàn)實中的艱辛困難和少數(shù)群眾的思想行為抵觸,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大膽改革發(fā)展,最終帶領小崗村走上了一條精神、物質齊飛躍的蓬勃發(fā)展之路,而沈浩同志也因為長期工作勞累,倒在了自我的崗位上,真正踐行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諾言。
感動于《第一書記》,是因為這部電影立意深遠但又樸實真切,貼近生活,不是一味的拔高和無度的宣揚,而是經(jīng)過細膩的手筆展示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有血有肉的真實一面。正如電影描述的一樣,沈浩同志最初愿意下派基層,并不是因為什么“崇高的共產主義夢想信念”,而僅僅是因為不愿意在機關一潭死水的環(huán)境中荒度年華,期望給自我一片天地施展拳腳。正是基于這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理由,沈浩同志義無反顧的投入了農村,并且一干就是六年。
感動于影片中的一個個畫面,于熱火朝天中反映出創(chuàng)業(yè)改革的活力,于豐盛熱列中激蕩著共產黨員與人民群眾血濃于水的依依親情,于寂寂無聲中渲染出人之真情。一是沈浩書記為了給小崗村修通公路,敢想敢干,冒著“大不韙”的風險,反復進京協(xié)調溝通,甚至以“村支書”的身份敢于直面鐵道部部長直抒胸臆、呈明道理,直到成功獲取京廣線鐵路暫停四十五分鐘的批文,以便于在京廣線上架設橋梁修通公路。當電話打到小崗村施工現(xiàn)場時,在一片歡騰中迎來了熱火朝天的筑橋修路場面。我常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沈浩在還未獲取批復的情景下就讓工程上馬,甚至有點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味道,我想,應當是沈浩身上的正氣和為老百姓辦實事,為農村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拼盡全力的精神在支撐著他采取了看來如此冒險的行為,因為,他一心為公,是為了發(fā)展和改革,所以他無所顧忌,敢想敢干,勇于成為那個吃螃蟹的人,這是一種共產黨人激流勇進,開拓進取,為民服務的精神;二是沈浩書記在大年三十忙完一天的工作,準備回家與親人共度除夕時,由于村里五保戶老奶奶的挽留,在老奶奶家吃年夜飯,但讓人驚詫的是,隨著沈浩書記留在村里吃年夜犯的消息不脛而走,所有的村民自發(fā)的帶著自家的菜,扛著自家的桌子,絡繹不絕的聚集到老奶奶家陪沈
浩同志過年,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房間里、院落里、馬路上乃至房頂上都是興高采烈、推杯換盞的村民,只是為著陪一個人過年,沈浩書記的手機在村民手中不停地傳來傳去,只是為了向沈浩書記的家人問好、致謝,這是何其感人的場面呀,這是共產黨員與人民群眾血濃于水、唇齒相依的最真實體現(xiàn),這一刻,我感覺似乎回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那么的情感濃郁,那么的真摯樸實,那么的感人至深。因為你熱愛人民,所以人民愛你,因為你為人民服務,所以人民才會那么的尊重和愛戴你。這是給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啟示;三是沈浩書記不幸逝世后,留下了二十六本工作日記,記錄了他在小崗村每一天工作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人民的關愛、對事業(yè)的職責和對未來的完美憧憬。這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用生命寫下的誓言,是他立足崗位,腳踏實地,改革奮進的真實寫照。
沈浩書記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楷模和標桿,讓我們向他致敬。
《第一書記》電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