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最新一期3篇_好記者講好故事

藝潔221860 分享 時間:

  《好記者講好故事》每位記者所親歷的故事,感人、親切而有生動。每個樸實無華的故事,猶如都化作了一束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的心房。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最新一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最新一期3篇_好記者講好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一>

  《好記者講好故事》是1檔由中央宣揚部和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制作播出的演講活動,相信很多網友都有看過,節(jié)目中主要反應了當代新聞工作者們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篇網友觀看這個活動的觀后感,1起欣賞吧!

  在觀看第5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的進程中,我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這么多的人在傾其1生做著1件事。

  在鄭晉鳴講述守島英雄王繼才的故事時,他在他的講述快結束時說了這么1段話:“世上的路被詩人寫作山高水長,世上的人被追問想要怎樣1生。有人說你大半輩子都在奔走,不值!聽了王繼才的故事,我想問大家,怎樣的人生才值!”對啊,我們總是被問想要度過怎樣的1生,也總是在心里自己問自己,我到底要做甚么,才能值得我這1輩子?

  看完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好幾位記者講述的故事以后,我恍如終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亦或是說,最最少多了些思考。

  王繼才他守了這座小島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會把國旗升起來,在沒有觀眾的島上,自己完成這場神圣的儀式。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沒有水沒有電,只有1盞煤油燈、1個煤炭爐、1臺收音機的日子。這令我驚訝不已。1定有很多人會問王繼才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繼才自己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他說:“別看這個島小,又艱苦,只要我站在這里,我們國家的雄雞版圖就不缺胳膊很多腿;只要每天升起5星紅旗,這個島就有色彩;出海的漁民只要看到紅旗,就回家了?!彼南祰液退?,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1生做這么1件事,值得。

  不只是這1位英雄令我動容,記者張爍在講述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植物學家鐘揚的故事時,也令我淚目。鐘揚教授令我敬佩,我從心里敬佩這1種人。哪一種人呢?他在做自己酷愛的事情,并且愿意為自己酷愛的事業(yè)傾其所有,付出1生的心力。

  他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種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學要求做教授來帶學生,學校里的人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人愿意拋棄上海的,復旦大學里的生活來到這里做教授,因而鐘揚就自己到復旦要求領導把他派過去。

  是啊,任誰都很難相信,這世上真的有這樣忘我奉獻的人。我之前總是懷疑是否是說忘我奉獻的人,他們真的“忘我”?真的不要名和利,乃至不管自己的健康和安危,也愿意為這個國家和人類來“奉獻”?直至知道了鐘揚的故事,我知道,他絕對配得上稱為是1位“忘我奉獻”的英雄。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二>

  1支筆、1張紙、1臺攝影機,我想這便是對這個職業(yè)最直白的描寫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他們的名字叫記者,他們在路上記錄著,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每個記者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記錄這個時期的變遷與發(fā)展。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是新時期賦予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新聞事業(yè)有著虔誠與酷愛,始終堅守在新聞1線是每個新聞記者都遵照的職責所在?!昂糜浾咧v好故事”已進行了4年,而今年,我作為1個新聞學專業(yè)的學生第1次以1個新聞人的角度觀看了這個節(jié)目。

  “我覺得能夠用平實的語言或是鏡頭記錄到生活當中最真實的故事,這就是1個好故事。當我老去的時候,可能會告知我的孩子,曾我在這樣1個美好的新時期,記錄了很多他人未曾發(fā)現(xiàn)的故事?!边@是來自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崔真真在上臺講述前說的1段話,她的作品是《為了心中那束光》。記錄他人未曾發(fā)現(xiàn)的故事,以后再把故事講述給他人聽,新聞記者做的工作或許就是這樣的事情。而在辦公桌下面放著的那3雙鞋“高跟鞋、運動鞋、雨膠鞋”則記錄了當代媒體發(fā)展的進程。融會新聞的到來,讓每一個新聞人都必須變成能夠適應電視、網絡、客戶端等不同平臺要求的多技能人材。向全網實時直播“救濟掉入10幾米深枯井的兩歲半孩子”,這或許是崔真真職業(yè)轉型以來印象最深的1件事,也正是全網直播才能夠讓這條新聞進程及時的轉達給每個關心的人。10幾萬次的轉發(fā),每個知道此事的網友都在心里祈禱著,祈禱著所有的工作人員能夠快點,再快點,孩子能夠平安脫險。上千萬人的見證當中,我相信,崔真真的心是最逼真的那1個,她拉近了所有關注事件的人,照明了全部世界。

  新媒體的發(fā)展,讓新聞從業(yè)人員不能不調劑自己的姿態(tài),融會新聞這1概念的誕生也更好的驗證了這類做法。網絡的快捷程度,可讓每一個具有互聯(lián)網人及時的看到身旁產生的事,而這些他人未曾發(fā)現(xiàn)的事,就需要記者來傳播了,第1時間到達現(xiàn)場,第1時間了解新聞概況,第1時間組織語言,第1時間向大眾傳播。穿著“運動鞋”跑遍每一個事發(fā)地點,用穿“高跟鞋”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屏幕當中,抑或穿著“雨膠鞋”進入受災前線。講述中,崔真真對自己的工作頻頻露動身自內心的微笑,由于喜歡記者這個行業(yè),才能不論辛苦,不論做甚么,都覺得是值得的。

  “我常常在黑夜中潛伏,在拂曉起身,當你已入眠的時候,我可能就在你周圍不遠處的地方盯著那些黑工廠、黑作坊和那些沒法在陽光下正常運行的非法活動。”這是又1個觸及我內心的1段話,來自北京法制晚報的徐焱在他的作品《暗訪那些事兒》中說出了或許是他在內心憋了好久的話。暗訪,或許對每一個記者來講仿佛是1件不怎樣想做的工作。暗訪意味著記者要隱瞞自己的身份、目的,通過秘密手段取得新聞事實;意味著自己的生命或許會遭到傷害;意味著1點光與1片黑的斗智斗勇。暗訪2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切如此艱巨。徐焱在講述暗訪、跟蹤2014年天津私屠濫宰豬肉的故事時,帶著1絲絲自豪的感覺,可我看的出來在他背后還有著那晚有可能面臨死亡的恐懼。1個月的跟蹤才摸清黑作坊的規(guī)律和目的地,記者此刻仿佛在做著警察該做的事情,發(fā)現(xiàn)目標、蹲點、偵察、跟蹤、拍攝,掌握了大量的證據后,聯(lián)合警方及相干部門將沒法在光明中運行的黑作坊1網打盡。固然,不能不說,也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的配合,才讓暗訪記者們看到了1個好的結果,發(fā)揮了為民除害、推動社會的功能。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感想1500字<三>

  正如徐焱所說的:“哪有甚么歲月靜好!正式有像我們這樣的媒體人和各行業(yè)勇于擔當的人載體大家負重前行。固然,我們媒體人勇于做著1切的努力嘗試,那是由于我們明白,我們背后有人民的支持,有黨和政府做強力后盾?!庇浾邭v來都不是孤獨的,在探訪真相,發(fā)掘黑暗權勢,在記者的背后有人民大眾在支持著。新聞人做的是為百姓好的事情,不要怕那暫時的黑暗,由于未來1定是屬于光明的,而暗訪記者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沖進去,為人們照亮前進的道路。而做成心義的事,做能夠真逼真切幫助老百姓的事情,這就是記者的真理吧。

  所有的記者都講述著自己所見到的、認識到的、感悟到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我們不會去發(fā)現(xiàn)的平凡的事。所以只有用心去發(fā)現(xiàn),才能夠感遭到這些故事里所包含的真理。“1代人有1代人的奮斗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新時期的每位年輕人都具有出彩的機會’,而我們新聞記者的職責,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真正美好仁慈的東西,永久的發(fā)光發(fā)亮?!边@是來自衡水廣播電視臺的杜寧在她的演講《新聞的導向,記者的職責》中所說的。

  在記者的職責中,我認為,找準正確的第2落點、報導角度,拓展報導的廣度和深度,讓大眾了解事情的真相、本質,為大眾指引正確的方向,幫助大眾構成正確的認識,澄清毛病的輿論,是1個重要方面。記者所發(fā)的每篇稿子,都應當為人們指引方向。

  “做時期的記錄著,做真諦的傳播者,做中國夢的建設者?!痹谶@個媒介飛速發(fā)展、融會新聞不斷進步的時期,不管新聞人如何轉型、如何與時俱進,不變的是對記者這份職業(yè)的堅守,對新聞真相的探訪,對中國故事的講述,對中國精神的傳播。真正需要記者做的是沖進新聞的第1現(xiàn)場,去找到每個新聞中的中國故事,去講述中國故事,傳播大國風采。

  1支筆、1張紙、1臺攝影機足矣!


相關文章:

1.《樵夫廖俊波》電影觀后感心得體會感想5篇

2.電影《老師好》觀后感

3.2019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500字6篇精選

4.2019觀看《紅星照耀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3篇

5.《羅馬假日》觀后感1000字六篇

13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