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根據(jù)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zhí)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lián)袂主演。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泶l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篇1】
一個德國軍官的孩子—八歲,叫布魯諾。
一個生活在如牢籠般集中營的孩子—也是八歲,叫希姆爾。
兩個身份迥然不同的人,因緣巧合之下,命運竟奇跡般交集了。他羨慕他的自由,他以為希姆爾是真的自由的,他羨慕他不是猶太人。悲劇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希姆爾是個猶太人,生活在集中營,沒有人身自由,只能選擇與大人們一起干活。他吃不飽,只能穿帶有標志性的衣服—條紋睡衣。其實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至少有一個令他自豪的爸爸。
布魯諾生活在一個納粹軍官家庭,生活優(yōu)越,向往和同齡孩子的游戲和友誼,是一個愛探險,向往快樂的純凈孩子。他曾經(jīng)天真的問過父母,為什么煙囪里會有難聞的濃煙,為什么“農(nóng)民”要穿條紋的衣服,為什么穿條紋睡衣的老人不見了,沒人告訴他正確答案。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開始了一次“冒險”,遇到了希姆爾。他慶幸又有了新朋友,孰不知他美好的人生就要踏上終點,畫上一個悲慘的句號。
盡管布魯諾出賣過希姆爾一次,但事后兩個純潔的孩子依然和好如初。當希姆爾為了尋找他的父親時,布魯諾毫不猶豫地換上了條紋服,跟希姆爾一起爬進了集中營。在尋找時,他們被發(fā)現(xiàn)了。士兵哄騙他們要他們洗澡,這兩個八歲的孩子信以為真。在黑色的毒氣撲面而來時,他們在害怕、在顫抖,但他們兩個人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互相安慰。門外堆滿了那些所謂的條紋睡衣,有布魯諾的,有希姆爾的,有……
他們只有八歲,在這罪惡的地方,讓不懂世事的他們提前離開了人世。臨死前布魯諾睜著那寶石藍般的大眼睛,看上上面,膽怯、迷茫、害怕,讓他與他緊緊相握??杀氖牵钡阶詈笠豢?,布魯諾還以為自己只不過是在做一個游戲,最后留下無助的母親和絕望的父親。
看到一半時,我曾想到二三十年后兩人相見重溫舊情的情景,可是我萬萬沒想到一個孩子,在他還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就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我更沒想到的是這殘忍的導演還沒讓這小男孩吃面包就死了。
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他們不應(yīng)是戰(zhàn)爭的犧牲品,他們都有一個家。家里有愛著他們的人,也有他們愛著的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篇2】
我看著這篇電影,就仿佛來到這位男孩身邊,與他同生共死。
這篇電影就是講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魯諾的小男孩是一位德國人,它的爸爸是一位軍官。有一次,他爸爸升職了,被派到鄉(xiāng)下去管理猶太人。于是,布魯諾只好離開了他心愛的伙伴,跟隨爸爸來到鄉(xiāng)下,但是在那里沒有伙伴,他的媽媽只讓他在院子里玩,布魯諾很喜愛探險,經(jīng)常院子探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一位正在修車的軍官,向他要一個輪胎做秋千,他跟著一名穿條紋睡衣的猶太人,來到后花園的儲藏室里拿到了一個輪胎,并且發(fā)現(xiàn)只用爬出窗戶,就可來到一片樹林。這片樹林正是布魯諾探險的好地方??蓛H有八歲的布魯諾怎么會知道,穿過這片樹林就是猶太人的集中營。他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進了樹林,穿過小溪,看到了猶太人的集中營。正巧一位叫薩廖爾的男孩坐在那。不久就成了朋友,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對方。后來,布魯諾知道了薩廖爾的爸爸已經(jīng)失蹤三天了,希望布魯諾幫忙來找。
第二天,布魯諾也穿著條紋睡衣進了集中營。布魯諾與薩廖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堪稱集中營的地方,竟是一座“殺人工廠”煙囪里的黑煙卻是毒氣。后來,布魯諾的爸爸命令把猶太人關(guān)在一間屋子里,往里面放毒氣,他和猶太人都死在這間屋子里。八歲的布魯諾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兇手竟是自己的爸爸。這位布魯諾的爸爸是多么無情、冷酷,布魯諾的死應(yīng)該就是對他爸爸的報復。
戰(zhàn)爭是多么可怕,不僅摧毀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還讓那么多的孩子無家可歸,甚至失去生命。
請杜絕戰(zhàn)爭!遠離戰(zhàn)爭!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篇3】
對于二戰(zhàn),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一次次地回望,透過歷史書上的文字、黑白的紀錄片、灰黑色矗立的墓碑來了解過去,了解那個壓抑而瘋狂的年代。
揭露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不少,諸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等都是震撼人心的作品。然而因其視角的與眾不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才能給人以獨樹一幟的靈魂叩擊。
在一個8歲的男孩眼里,世界是怎樣的?年幼的布魯諾所看到的,是藍色蒼穹中的黑煙,是廣闊天地中的“農(nóng)場”,還有他固執(zhí)認為玩“數(shù)字游戲”的“條紋睡衣”。童稚的眼光與冰冷的現(xiàn)實交替閃現(xiàn),讓那些殘忍變得觸目驚心。
“在黑暗的理性萌發(fā)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開篇引用英國詩人約翰·貝哲曼的這句話,為電影奠定了基調(diào)。
影片開頭的一個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在還沒有搬離柏林時,布魯諾和伙伴們在大街上瘋跑,張開雙臂作出飛翔的樣子,興奮得大喊大叫。在衣著鮮麗的小男孩身后,一個蒼白瘦弱的婦人正在士兵的呵斥下被推搡上卡車。一車的人神色凄惶無助,然而布魯諾只是興奮跑過,盲目的嚷著“Goodbye,Jews”(再見猶太人)。也許他只是熟視無睹,也許我們不能指望8歲男孩的同情心。
即便如此,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能以清澈的眼光分辨人性的善惡,即使一直被教育“猶太人都是惡魔”,布魯諾也依然純真地與薩穆爾玩耍,友好地對待為他包扎的猶太老人。孩子所代表的良知深深地折射出現(xiàn)實的丑惡,冰冷的殘酷在稚氣的眼睛里粉飾太平,然而這樣滑稽的扭曲,落在旁觀的我們心上才變得令人羞愧,忍不住想要逃離。
“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
影片的最后,瓢潑的雨聲里撕心裂肺的哭喊逐漸歸于沉寂,鏡頭定格在一排排“條紋睡衣”上,無言的控訴在黑暗中回響。大概所有人都想過讓布魯諾不要死。然而在我看來,若不是這個結(jié)局,這部電影就沒有意義了。悲劇因缺憾而美麗,這種凄美因而動人心魄。
戰(zhàn)爭是人類文明的罪惡。文明已經(jīng)無力去替哪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們祈禱,唯有不斷地回望過去,才能阻止那些恐懼與悲傷出現(xiàn)在屬于我們的未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篇4】
電影開始之前有一段話: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約翰-貝澤曼)。剛開始我不是很明白這句話,但是從主人公布魯諾的所聽,所嗅、所看的故事里,我認識了那個世界,黑暗的世界:慘無人道地迫害布魯諾爸爸口中“他們根本算不上人”的無辜的猶太人,最后也終將把自己的孩子埋葬在了黑暗里。生命終止于無知的童年,以為被關(guān)進毒氣室只是避雨和洗澡,其實挺好,畢竟不用體驗以后更加黑暗的世界。
這部真實再現(xiàn)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歷史的電影長度只有90多分鐘,遠遠短于《辛德勒的名單》。但是它遠遠比后者更觸動我的神經(jīng),也許只是因為我剛被現(xiàn)實從對童年的依依不舍中分離出來,所以對布魯諾“嘟嘟嘟”跑著探險這個世界的行為極為有興趣?從柏林街上與里奧等伙伴“嘟嘟嘟”跑著,像小鳥、像飛機,到森林里奔跑著見“敵人”小伙伴希姆爾,布魯諾短暫的童年一直在奔跑中,穿越的表面或為繁華的大街、或為綠意盎然的樹林,背地里卻是血雨腥風,與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有得一比。
電影前面部分的演繹已經(jīng)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布魯諾和伙伴們奔跑過休閑的柏林廣場,也跑過了搜查、押解猶太人的軍車,破敗的受壓迫的猶太人生存場景和布魯諾家里的裝修是強烈的對比,可是故事最后,失親愛的兒子的他們家其實和扔滿條紋衣服的“牢房”并無差異。布魯諾的奶奶最有先見之明:“打小我就給你做各式各樣的戲服,你那時就很喜歡盛裝出場。所以你現(xiàn)在也覺得高人一等,對嗎”?只可惜拉爾夫“作為一名士兵”,他的人生便不是關(guān)于選擇,而是關(guān)乎責任。擔起了對國家的責任,卻忘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父親,他的言行都被他的孩子看在眼里,如同他長成了他的“父親”。在慶祝晚會上,奶奶娜塔莉哽咽著與閣樓上往下望的兩個孫輩揮手告別,預(yù)示著故事里她也含恨身亡。離開柏林的家的早晨,布魯諾和伙伴玩游戲,有他假死的一幕,只是沒想到,他的生命也很快終止。
布魯諾的生命終止于童年,因為友情,這兩點足以支撐我對人性繼續(xù)懷有信心,畢竟因為他的懦弱,不承認友情而讓希姆爾挨打這件事真的很讓我失望。本來已經(jīng)預(yù)料到他和希姆爾并不能找到希姆爾的爸爸,只是沒有料到他們會被投進毒氣室,留下遺憾。不過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止于錯落著條紋衣服的毒氣室外廳,由明便暗,其實已經(jīng)是導演給觀眾的賞賜。
故事里不得不提的是布魯諾的媽媽艾爾莎,她由一位仰慕自己的丈夫變成婆婆娜塔莉式的母親、妻子,過程那么讓人痛心。拉爾夫曾經(jīng)對他母親說過一句話:在公開場合說不合時宜的話,會給你帶來“trouble”。只是這個惱人的名詞帶給他人的同時也帶給了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表現(xiàn)上最鮮明的就是艾爾莎。一直到離開柏林之前,她臉上的笑容是那么迷人、靚麗,可是到了她本以為是美好生活的鄉(xiāng)下,她的笑容只有在聽布魯諾說“I told a lie, I didn’t bring a history book but an adventure one”才再次打動我。其余場景里,她的憤怒、無奈、痛哭流涕逼得我好想和她一起嚎叫和動手,多希望她能一直在秋千上飄蕩著,就到永遠,沒有喪子之痛,沒有對丈夫的懷疑之痛。
電影的電影里,猶太人集中營仿佛是世界上最安詳快樂的地方,但是現(xiàn)實里只有“迫害”。集權(quán)者高高在上,耀武揚威,鞭、皮靴打在猶太人的身上,其實他們自己的人性也在這樣的戰(zhàn)斗里被擊落了。誰才是真正的“連人都算不上”?很明顯的答案。
我們的國家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多少歷史被掩蓋,多少迫害被忘記?我們悲哀得都沒有勇氣為無辜的人拍一部諸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和《辛德勒的名單》類似的電影,只能躲在角落或嘲笑、或羨慕他人的勇氣。沉默地活著,迷茫地活著。借用一句話來結(jié)束這篇文字便是:這個世界會好嗎?
答案在每個人的心里,更在每個人的行動里。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觀后感【篇5】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zhàn)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質(zhì)樸的文字呈現(xiàn)了過去歷史上這一段黑暗的歷史過程,沒有道德上的批判,僅有兩個孩子的真誠對話與友情,以童書的方式完滿了一段殘酷的歷史。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如此越是讓人痛苦得難以遏制。
布魯諾的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奉命作為司令官接管一處猶太集中營。于是舉家搬遷到了離集中營不遠的郊區(qū)居住。在此他發(fā)現(xiàn)離家不遠處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里的人全部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布魯諾很快就厭倦了小小的庭院并發(fā)現(xiàn)了一條秘密通道,它通向原野,卻被猶太集中營的鐵絲網(wǎng)壟斷。在鐵網(wǎng)的另一端,他遇到同樣是8歲的男孩什姆兒,一個猶太人,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起初布魯諾以為藍色條紋的睡衣是用以游戲的服裝,他對鐵網(wǎng)里的世界好奇,對什姆兒感到好奇,他天天來到這個鐵網(wǎng)跟前與他的朋友會面,有時帶著美味的食物,有時帶著心愛的足球。他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好朋友。
而日常平靜的生活是虛假的,年輕英俊的副官,會突然對猶太人大發(fā)雷霆,和藹可親的父親,制定了屠殺猶太人的毒氣計劃,曾經(jīng)被布魯諾認為是樂園的農(nóng)場,只是一網(wǎng)之隔的人間地獄——甚至不屬于人間。那個曾經(jīng)是醫(yī)生的剝土豆的猶太老人,最后死在士兵的拳打腳踢之下,只是因為打撒了酒。美麗的媽媽面對丈夫如怪物般殘忍的時候,那樣痛苦和歇斯底里的叫喊,她知道那是罪惡。
布魯諾并不知曉這黑暗的一面,他以為他的父親有善待這些猶太人。他為了幫助什姆兒尋找爺爺而換上了條紋睡衣溜進了地獄,正是一個雷雨天氣,一群猶太人,包括布魯諾和什姆兒,被驅(qū)趕到了一處房間,被命令脫了衣服,這時,有人樂觀的說,別擔心,只是洗洗澡而已。布魯諾也單純地認為,這是避雨。然而再也沒有人從那個房間走出來。布魯諾的父母終于發(fā)現(xiàn)了秘道,循跡找到了集中營,父親看到的是毒氣室作業(yè)的結(jié)束,發(fā)出一聲絕望地呼喚,母親在外面撕心裂肺地痛哭起來……
當兩個男孩握緊彼此的手,安然待在毒氣室的時候,我的心中暗暗流動著感動和傷懷。他們面對整個世界的單純和外面的黑暗殘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圍墻鐵絲外的媽媽和姐姐跪在地上哭,司令官父親無能為力地呆滯著。毒氣室里永遠消失了單純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們。
我突然意識到和平是多美麗的一個字眼,原本世界就應(yīng)該如兩個男孩間的友誼那么簡單。不論是文化差異還是種族隔閡,都阻止不了人們交流和進步。但當戰(zhàn)爭的槍口指向無辜的人們時,不論是怎樣的血統(tǒng)還是多么被推崇的種族崇拜都比不過那一件條紋睡衣,結(jié)果都是鮮血淋漓。它將毫不留情地阻隔人類交流、進步,人性在他面前不堪一擊!
和平,多么美好的字眼,更夠給天底下所有渴望幸福或正在享受幸福的人以福澤。希望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經(jīng)歷能帶予我們對和平的渴望以及追求,種族、宗教的差異不再引起戰(zhàn)爭與屠殺、硝煙與血腥。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靈魂能夠得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