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

小龍0 分享 時間:

在阿米爾受別人欺負(fù)的時候總是哈桑站出來保護(hù)他,盡管哈桑比他還要瘦弱。天性懦弱的阿米爾無法成為父親心目中那樣錚錚鐵骨的男子漢而被父親所輕視,但父親的朋友拉辛汗卻不認(rèn)為阿米爾一無是處,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希望可以幫到你。

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篇1】

有時候忘不掉一個人,不是因為太愛對方。恰恰是因為,你沒有對TA好,在需要的時候。

第一眼看到哈桑,很“心疼”,眼淚忍不住就下來了,這感覺有愛亦有憐。愛他的聰慧與善良,憐他明明是個小孩子,眉眼間卻盡是老成持重。這樣的孩子會有很多故事,為了自己覺得值得的人,會默默承受很多傷痛。當(dāng)他沉著地對埃米爾說“風(fēng)箏一定會落在這里的,不用擔(dān)心”的時候,我驚訝于這個孩子的老成;當(dāng)他和埃米爾被三個大孩子堵住的時候,他快速地拿出彈弓嚇退他們,我佩服他的機智;當(dāng)喜悅地跑去為埃米爾撿風(fēng)箏而被那三個大孩子圍住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守護(hù)著象征埃米爾勝利的風(fēng)箏,默默忍受無法言說的屈辱。。。他一瘸一拐地拖著風(fēng)箏朝家里走去,幾滴鮮血滴落在潔白的雪地上,刺得人眼淚直流。。。

埃米爾,嬌生慣養(yǎng)的小少爺,喜歡寫故事,性格懦弱。哈桑是他的傭人,更是他最好的小伙伴兒。不幸,又是他嫉妒的對象。埃米爾知道爸爸不喜歡他懦弱的性格,他甚至覺得爸爸因為那難產(chǎn)而死的母親而討厭他,他認(rèn)為爸爸不愛他。所以當(dāng)他聽到父親對堅強的哈桑的欣賞,看到父親開著新車載哈桑去挑選風(fēng)箏,爸爸還強調(diào)讓哈桑坐在副駕駛座,一個孩子的嫉妒心大概就此萌發(fā)了吧。不知是出于懦弱還是嫉妒,當(dāng)他看到哈桑忍受屈辱的時候,他沒有吭聲,默默看著、聽著。。。

憎恨,對自己的憎恨,從此刻萌發(fā)。埃米爾無法面對丑陋的自己,所以無法面對哈桑,看到哈桑那充滿傷痛的眼睛就會提醒他那段對兩人來說都是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他在那刻著“埃米爾、哈桑:卡塔爾的主人”的石榴樹下,奮力用石榴砸向哈桑,試圖激怒他??晒s自己撿起了石榴,狠狠地糊在自己臉上,他就是這樣一個隱忍的孩子。這更加讓埃米爾難以忍受,他更加無法面對自己,幼稚的他選擇用另一個錯誤去彌補錯誤:誣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當(dāng)父親憤怒地質(zhì)問哈桑有沒有頭埃米爾的手表時,哈桑表情鎮(zhèn)定地承認(rèn)了。埃米爾驚呆了,父親也驚呆了,緊接就原諒了哈桑。這時候哈桑的父親提出要離開這里,目光堅定,想必這一切他都明了。

后來因為動亂,父親被迫帶著埃米爾離開故土,來到美國。而哈桑也一直沒有音訊,直到伯伯撥來那通電話:“埃米爾,是時候回來了?!睆牟谥邪C谞柕弥iL大了,哈桑又回來了,哈桑結(jié)婚生子,哈桑為了守護(hù)那所老房子被塔利班組織殘忍殺害,哈桑留下一個兒子,哈桑的兒子是埃米爾的侄子。。。

最終,埃米爾選擇回到那片已經(jīng)面目全非的故土,救贖自己,救贖與哈桑的友誼。多年后再回到家鄉(xiāng),曾經(jīng)的“中亞珍珠”如今已是滿目瘡痍,生民涂炭。去孤兒院找侄子,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羸弱的身軀和驚恐的目光刺痛了埃米爾的雙眼。他從孤兒院長口中得知有一個歹毒的塔利班政府軍高官,每個月都會帶來一些食物和錢,同時也會帶走有一個孩子,他的侄子也在其中。這刺痛了他童年的回憶,就像碰到了他心底的那根刺,讓他一下子跳了起來。長大后的他絕不容忍自己再犯第二次錯誤,即便冒著生命危險,他也要去救這個孩子。仿佛宿命輪回,那個塔利班高官竟然是童年時那個欺辱哈桑的孩子,這一次埃米爾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懦弱,就算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出這個孩子。救出童年的哈桑,救贖兩人那無比珍貴的友誼。

那個孩子對他說:“你還記得你父親的樣子嗎?我快想不起我父親的樣子了,有時候我甚至很慶幸他們已經(jīng)死了,我不想讓他們看到這個污穢的我”,說話時全身都是痛苦、壓抑。孩子就是這樣善良,明明是這個罪惡的世界虧欠他,他還責(zé)怪自己。慶幸最后埃米爾用風(fēng)箏帶這個孩子走了出來,帶他抬頭看那晴朗的天空,看到勝利的喜悅,看到隨風(fēng)箏高高升起的童真。。。

埃米爾是不幸的,因為他在最該對要好的伙伴好的時候,選擇了傷害,差點毀掉一生中最珍貴的情感之一。埃米爾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機會去挽回、去救贖,他有力量、也有勇氣為重要的人去付出,在他最需要的時候。

人生中最美好、最應(yīng)珍惜的莫過于感情,親情、愛情、友情都是我們生命中的禮物。不要吝惜你的善良與勇氣,在對方需要的時候,請一定站在他身邊,讓他知道你能給予依靠。

當(dāng)回首往事,我不希望你這樣懊悔:“我沒有對你好,在需要的時候。”

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篇2】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fēng)拂過我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合上書本,我耳畔還清晰回響著"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背后隱藏的愛恨糾葛,心靈羈絆,一絲一縷又細(xì)細(xì)密密地纏上心頭?;叵胝麄€故事,并沒有讓我時時刻刻心潮澎湃,卻在我心靈的深處激起陣陣漣漪。這人性的丑與美在我體內(nèi)引起深深的共鳴。

有時我甚至?xí)肴绻沂前⒚谞枺視趺醋瞿?在那一條陰暗的胡同里,看見那堆碎磚塊上面哈桑的棕黃 色燈芯絨褲;看見哈桑那任人宰割的眼神。我真的會不顧一切地沖上去,為哈桑挺身而出,而被阿塞弗折磨、傷害與嘲弄,接受一切可能發(fā)生在我身上的后果嗎?可是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那個時代有一道橫在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鴻溝:哈?!粋€哈扎拉人。所以我理解阿米爾,理解是這個時代逼他作出的決擇。也正因為這個導(dǎo)火索,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讓阿米爾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作為讀者我不想去責(zé)怪阿米爾,可也不想去贊美哈桑。哈桑固然忠誠、固然善良,他的行為固然讓人感動,可是他骨子里那種根深蒂固的奴性卻無法改變。當(dāng)哈桑被阿米爾欺騙,他同時忍了;當(dāng)哈桑被阿米爾凌 辱,他也忍了;當(dāng)哈桑被阿米爾愿望,他更忍了,甚至還承認(rèn)了。這一幕幕讓人心痛的場景接二連三的上演,讓哈桑作出這一切的是他與阿米爾的濃濃友情,更是他奴性的不二證明。為何他不反擊?為何他不解釋?是因為他早已打心底認(rèn)定他是一個哈雜拉人,只是一個再卑微不過的仆人而已。追其根本,罪魁禍?zhǔn)走€是那個時代。而阿米爾和哈桑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罷了。

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出人意料,就像是佛教的輪回。曾經(jīng)是哈桑為了阿米爾千千萬萬遍,如今阿米爾為了索拉博——哈桑的兒子千千萬萬遍。他會為索拉博追逐天上的風(fēng)箏,由一個放風(fēng)箏的人變成了一個追風(fēng)箏的人。至此文章題目的含義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風(fēng)箏即是人性的光輝。阿米爾完成了輪回也完成了自我救贖。不然他會背負(fù)著自責(zé)的苦難,隨著時光的流逝日漸沉重,直至他生命的終結(jié)。

是愛與自責(zé)讓阿米爾人性的光輝覺醒,讓《追風(fēng)箏的人》有了一個"圓 滿"的大結(jié)局。但我心中卻升起一絲淡淡的惆悵:因為哈桑死了,看不到阿米爾的成長與救贖。那么阿米爾的救贖是不是太晚了呢?看不見哈桑與阿米爾冰釋前嫌,兄弟相認(rèn)的感人場景,小說的結(jié)局是不是還不夠圓 滿,還是作者故意這樣安排,讓小說更有發(fā)人深省的深意、更加悲傷嗎?我想了很久終于明白了:其實阿米爾的救贖并不晚,至少對那個時代并不晚,以他在忍受別人異樣目光下?lián)狃B(yǎng)索拉博為結(jié)局,即代表了人性的覺醒,更加是這個時代黑幕上一道亮眼的曙光。而文末的"我追!!!"更代表了作者心中的希望與期待。記得書前曾寫著"獻(xiàn)給所有阿富汗的孩子。"我知道阿富汗還有很多孩子沒有童年。

也許更是為了他們而千千萬萬遍吧。

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篇3】

《追風(fēng)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xì)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dāng)仆人哈?!⒚谞柕幕锇?,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擅\的指針并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后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yuǎn)離開了這個家。到后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jié)。當(dāng)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fēng)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后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fēng)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jié)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于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作者用細(xì)膩平淡的筆觸,為我們真實的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語言平實而力透紙背,感強烈真摯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訴說他曾經(jīng)的故事。"為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恒的忠誠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dá)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zhí)著奉獻(xiàn)的生命,連同風(fēng)箏和那張帶著兔唇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zhàn)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長的交響曲:"為你,千千萬萬遍"……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guān)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yīng)該擔(dān)當(dāng)責(zé)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zé)、自卑和贖罪的沖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yīng),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jié)局并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篇4】

為你千千萬萬遍”看電影之前不止一次聽這句臺詞,以為是愛情片勒,好吧,我承認(rèn)我又膚淺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忽然想起了傲慢與偏見里女主的臺詞“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兩人已經(jīng)穿越了墳?zāi)?,站在上帝的腳下,我們是平等的?!笔堑?,我們是平等的,愛情上是平等的,友情上也是平等的,可是真的就平等么?無論是這個世界還是人的心里,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我們總是調(diào)侃一句話,某某虐我千萬遍,我待某某如初戀,說來簡單,誰又知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人生難得有人為你傾盡所有,信任你,尊重你,愛護(hù)你,當(dāng)知道且行且珍惜。

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看不到世界紛亂,人心紛繁的。他們心靈的一方凈土只有陽光傾城,花開滿園,那里是人性至善的地方??墒?,這至善之地卻未必會開出萬惡之花。

當(dāng)人性至善遇到人性至惡呢,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依稀還記得最后一次兩個小男孩見面時,哈桑的眼神,那眼睛里沒有怨惱與仇恨,只有留戀與不舍。他傾盡所有,只為這一個朋友,可是換來的確實陷害與生疏。在那個還存在等級地位的國度里,哈森站在阿米的腳下,可是在靈魂的天平上,哈森卻是高高在上的。也許只是因為這樣,哈森才會遭到阿米的妒忌與陷害。

世間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丑陋,而是因為丑陋而讓自己產(chǎn)生對美好的畏懼之心。阿米對哈森的遠(yuǎn)離就是源于自己的恐懼,對美好的恐懼,哈森的美好讓自己的丑陋與鄙薄顯露無疑。其實又何止是阿米,誰不是這樣呢?如同一步之遙中項飛田非要致馬走日于死地,所以阿米必要要讓哈森遠(yuǎn)離,這也是人性。有人說,這是由于阿米的懦弱,其實我看來也不是懦弱的問題,而是一種嫉妒與惡意的逃避。許多東西都是越逃避反而越是避無可避的。只有真正面對的時候,自己才能夠變得足夠強大,去克服你內(nèi)心本有的恐懼。

美好是因為克服美好的恐懼,只是一句歌詞,卻是很有道理的。直到最后,阿米重回故園,重拾自己的勇氣,面對自己的內(nèi)疚與羞愧,救了哈森的兒子,也救了自己的靈魂,完成了從人性至惡的超脫和對靈魂的洗滌。

最后,要感謝哈森自始至終對友情的信任與堅持,讓我看到這個世界盡管充滿丑陋與背叛,但是依舊值得我們?nèi)ヅεc奮斗,也告訴我們就算在看不到陽光的地方,心里也該開滿太陽花。不要因為這個世界的冷漠與自私而改變自己善良的初衷,這是最高尚的品格。

追風(fēng)箏的人觀后感600字【篇5】

我時?;孟胱约菏莵碜晕磥淼模@樣,有一天我面對未來某一時刻的突然變化,就會更從容,面對陳年往事也會更慷慨。但,我更適合平庸,如尋常人一樣瑣碎繁雜的生活,對時間的細(xì)枝末節(jié)斤斤計較。

既然無法預(yù)知未來,那么人更多的開始依賴回憶,甚至靠那些零星瑣碎的回憶支撐往后的日子,有些回憶很美好,有些回憶很心酸,有些回憶讓人長大,有些回憶讓人顯得很無知,有些回憶慢慢泛黃,有些回憶仿佛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總是從兒時的回憶展開。

我對阿富汗以及周邊連年征戰(zhàn)的國家和他們的歷史毫無興趣,對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憐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當(dāng)《追風(fēng)箏的人》這個故事一點一點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并沒準(zhǔn)備好接受一個平靜的,也曾春暖花開,羊肉串香飄整條街的畫面,更沒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無憂無慮的追逐風(fēng)箏。

所以當(dāng)身為少爺?shù)陌⒚谞柡退钠腿斯G橥肿愕漠嬅嬉怀霈F(xiàn),所有讀者不禁感嘆,少年時的友誼是那么充滿力量,干凈而持久的。他們總是并肩而行,每當(dāng)阿米爾被人欺負(fù)的時候,哈??偸橇x無反顧的站出來保護(hù),很多人說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這種觀點我不贊同,我看見他們之間分明有一道友誼的光芒在閃耀。

當(dāng)阿米爾問哈桑為什么確定自己一定會知道被切斷繩線的風(fēng)箏的掉落地的時候,哈??隙ǖ膶Π⒚谞栒f,我就是知道,然后反問,我什么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么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發(fā)誓,為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進(jìn)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為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后又說,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讓我啃爛泥。所以讀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潮濕的童年印象,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發(fā)誓為對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著笑臉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樣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圖,他是哈扎拉;他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標(biāo)簽所分隔開來,盡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盡管他們事實上擁有同一位父親。無論是平凡的阿米爾和哈桑,還是高高在上的查希爾國王或者卡爾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會為他們預(yù)定的座位——阿米爾不再是阿米爾,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們必須戴上社會分給他們的面具。

哈??偸钦f“為你,千千萬萬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爾卻選擇沉默冷酷的逃避,這樣的悲劇性結(jié)果并不單單是個性差異所造成的,在這些年少無知的孩子的潛意識里早已被灌輸了相應(yīng)于自身社會地位的“應(yīng)該”與“不應(yīng)該”,一個哈扎拉仆人理應(yīng)為主人盡忠,而高貴的普什圖少爺不值得為一個卑賤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風(fēng)險。

“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統(tǒng)治者”,這樣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樹下的童話,“王子與貧兒”不可能成為兄弟,因為他們命中注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后,阿米爾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贖行為,也只不過是在獲知自己與哈桑的同父異母兄弟關(guān)系之后對身世的無奈認(rèn)可,也就是說,他仍然沒有證明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我們少年的時候,總是意氣風(fēng)發(fā),三五結(jié)伴,促膝長談。那是在我們其樂融融的環(huán)境中構(gòu)建的虛擬場景,屬于物理學(xué)講究的理想狀態(tài),然而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在微弱的友誼遇到挑戰(zhàn)的時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綻,友誼的橋梁必然坍塌。

于是當(dāng)阿米爾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負(fù)甚至猥褻的時候,他選擇沉默和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為了阿米爾的風(fēng)箏堅定不動搖的和對手較量,對手殘忍的揭示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主仆關(guān)系,哈桑大聲反駁說兩個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現(xiàn)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激勵也沒有絲毫感動,他心底里的怯懦終于將他的靈魂吞噬,于是悲劇發(fā)生。

這就是我們對友誼最大的誤解,認(rèn)為它是萬能的。

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在寫作中有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了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回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不公和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并且理解在這種環(huán)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這使得整本小說有了37度2的體溫,甚至能聽到書頁里的心跳。如同流水,故事徐徐展開。然后奔騰或是嗚咽,越過急灘,沖出峽谷,最后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即使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追風(fēng)箏的人》也還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主和仆、貴族和賤民、朋友和兄弟,歷史和現(xiàn)實,種.種轉(zhuǎn)變都被刻畫得生動而細(xì)膩。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見人生和人性的復(fù)雜。

127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