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

小龍0 分享 時間:

以前不理解“孤獨”,或是沒時機去感受“孤獨”,也可以說是沒心智體會“孤獨”。從一個人的“孤獨”到一個民族的“孤獨”,從一個國家到一個洲的“孤獨”,從一個人到一億人的“孤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百年孤獨讀后感,歡迎查閱!

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精選篇1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為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p>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xiàn)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為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為怪異的學術癡狂之時,亦或是發(fā)現(xiàn)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著。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lián)系,統(tǒng)一起分散的力量。

盡管最后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于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為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為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于悔恨,她故意燒傷一只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制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對布恩地亞家族來說,孤獨是一種通病?;蛟S即使不存在皮埃特羅,阿瑪蘭塔的結局并不會有多大差別。在不斷重復的命運里,皮埃特羅是一個起點,讓阿瑪蘭塔告別了少女的活潑純真。她一生都在渴望愛情,同時一生都在排斥愛情。在這種矛盾的煎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烏爾蘇拉和布恩迪亞經歷,可以說是《百年孤獨》中,本恩迪亞家族命運的影射——注定與無法擺脫的孤獨相伴而老。小說中的魔幻色彩,使得家族的經歷被冠以“命運”一說。但實際上許多事物的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出于人性的貪婪、嫉妒,挑起了戰(zhàn)爭,引發(fā)了死亡;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個人逐漸變得孤僻而與群體失去聯(lián)系,因而使得這個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這種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愿像結尾的寓言所說的那樣,此后不會再有這樣一個家族,要背負百年的孤獨。

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精選篇2

《百年孤獨》所講的故事可以高度概括:南美西班牙后裔布恩蒂亞家族整整一百年來的不斷制造孤獨和抗爭孤獨的故事。建立馬孔多村--馬孔多鎮(zhèn)--衰落---復興----馬孔多市-----最后的毀滅,經歷了的家族的聚散離合,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經歷了一次次輝煌與敗落,一百年的風風雨雨,終于讓布恩蒂亞家族被一陣風卷走,消失得無影無蹤,永遠和孤獨相伴了。

馬孔多的歷程是一個非常美好而令人惋惜的無言的結局。起初,馬孔多有布恩蒂亞夫婦開辟建立了20多戶的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世外桃源),人人安居樂業(yè)。后來受到文明發(fā)展、科技進步的影響,一些不同文化的新知識、新科技侵入了馬孔多村。由于新文明的進入,馬孔多也迅速地發(fā)展起來了,很快就升級發(fā)展成一個鎮(zhèn),但是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會傳染的失眠癥迅速流行開來,后來在依靠(外人的幫助下)新科技克服了失眠癥,馬孔多有恢復了以前的繁榮。于是,馬孔多鎮(zhèn)又繼續(xù)擴大發(fā)展。后來,馬孔多鎮(zhèn)被政府派來了一個鎮(zhèn)長,多了行政機構和警察(雖然他們沒有起多大的作用),鎮(zhèn)長到中央開會把自由黨和保守黨籠統(tǒng)模糊介紹給了他的女婿布恩蒂亞家族的阿雷連諾上校,于是阿雷連諾為了豬一樣的榮譽和虛榮在岳父的選擇下支持了自由黨,并且在以后依托布恩蒂亞家族的威望發(fā)動了32次國內戰(zhàn)爭,32次失敗。阿雷連諾上校明白了自己只是為權力而戰(zhàn)一直失敗后就郁郁寡歡,和他父親一樣陷入了特別深的孤獨,以后就把自己關起來制作小金魚,算是一個消遣與樂趣吧。戰(zhàn)爭失敗后和中央簽署了協(xié)議,馬孔多戰(zhàn)爭期間一度衰落,戰(zhàn)爭后,又逐漸恢復起來,多了很多大城市的娛樂設施場所與外國人,馬孔多最后發(fā)展成為一個市。在外國人不斷涌入的浪潮中,香蕉公司(外企)在馬孔多成立壯大起來,后來,香蕉公司(獲得政府秘密許可)打擊屠殺工會帶頭人、不服從的工人(屠殺3000余人),借口排查肆意闖入死宅,搶奪財物。布恩蒂亞家族走向衰落,馬孔多走向衰落,都變?yōu)樨毟F。在真正產生愛情的第六代布恩蒂亞家族人員夫婦產生第七代(最后一代)人--------一個帶有豬尾巴的孩子(當?shù)孛袼最A言:和姑姑結婚生下的孩子帶豬尾巴),在第二天就被螞蟻吃掉,布恩蒂亞家族和馬孔多就突然不復存在了。至此,再回到全書的開頭:“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里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里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笨吹竭@里,突然覺得一切恍如隔世,從一開始到最后,馬孔多與布恩蒂亞家的每一個人來說,似乎從未存在過。

布恩地亞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后說:“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百年的跌宕,百年的變幻,這個家族在亂世中興起,又在颶風中湮滅。七代人的傳承終究還是輪回。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歷史是重復的,拉美的發(fā)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其實,這也是世界上大多數(shù)仍然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停滯不前的一個范例。與其說這是一本魔幻現(xiàn)實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xiàn),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边@句話是錯的,不斷地重復,只是不再以“布恩蒂亞”的名稱發(fā)生而已。

《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其實是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縮影(也可以相當于現(xiàn)在我國的一些落后地區(qū))香蕉公司就好比掌握高科技的跨國公司(擁有政府支持的國企),新科技的發(fā)展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砹吮憷?,提供了就業(yè)崗位,發(fā)展人口,加快城市化進程,提高了GDP,新文明給人們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大影響,當然不排除失眠癥(許許多多的社會病),像馬孔多一樣的環(huán)境受到巨大的污染,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小說中有戰(zhàn)爭【現(xiàn)實社會中有抗拆、上訪、大量失業(yè)、集會游行】),然后依靠跨國企業(yè)(國企)來解決,解決不了的就被妥協(xié)(簽訂協(xié)議、屠殺、強拆)、推遲。萬一看不好了,跨國企業(yè)企業(yè)就撤離投資、公司、技術,國企看沒有資源勞動力優(yōu)勢了就轉移陣地。他們不會理會原來這里的人多么淳樸,這里的民俗文化多么豐厚有趣,這里的環(huán)境多么幽靜優(yōu)美。以此類推,馬孔多的建立--發(fā)展--輝煌--衰落---(復興)----毀滅,馬孔多可以比擬一個自然村、城市、國家。

從另一方面看待,將馬孔多的第一批建立者看做是一個新興國家的建立者,接班的建設者并不能按照原始(建國者)美好的愿望走下去,我想這就是許多朝代、國家走向下滑的重要原因,這就是許多美麗的法律、制度深深地不能實踐、展現(xiàn)不出來正能量的主要原因??s小一些看,馬孔多是一個后起之秀的城市(比如深圳),第一批人就是講城市發(fā)展帶向美好前路的領路人,接班者(替換過來掌權的人)應該來說會繼續(xù)發(fā)展壯大城市,但是方向發(fā)生巨大的偏頗。也許它最后并不會像馬孔多一樣走向毀滅,但是中間細節(jié)的巨變發(fā)生得還是很明顯。所以說馬孔多的政治斗爭和一個行政區(qū)、一個企業(yè)里的政治斗爭道理是一樣一樣的,對于世界產生孤獨的絕望也就很自然而然啦。這也是我放棄從政之路的重要原因。當然,馬孔多的亞文化也收到巨大的沖擊,以致毀滅。故而,馬孔多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話或者說是一定區(qū)域的馬孔多文化,一個亞文化,被毀滅了。(道理和上一樣段不再累贅)

有句話說,人們終其一生也許只為一瞬。對于布恩迪亞們來說,經過這一瞬之后,他們的人生就只剩下未終而既定的旅途,與孤獨相伴,直到地老天荒。

博爾赫斯曾評價《百年孤獨》是一部最能體現(xiàn)西班牙浪漫主義色彩的書,通篇幾乎沒有愛情,卻甚為浪漫。細細想來,正是孤獨造就了這種浪漫。孤獨并不是可恥、需要摒棄和踐踏的。書中的每一個人經過的掙扎,都最終在孤獨里找到了依靠,對于他們來說,這甚至比愛情更為可親。不管是文明尚未開始的蠻荒時代,還是滾滾車輪帶來的充滿喜悅哀愁的興盛,孤獨讓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輪回。孤獨讓他們安靜、讓它們了解自己的內心,同時也了解他人的內心、了解自己究竟為何來到這個世界上,在世界的終點與等待自己的宿命終結之前應該完成什么,然后,孤獨讓他們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讓他們活在自己最絢爛的一刻,永遠不死。如同阿瑪蘭塔在最終得知自己的死期后反而面容安詳一樣:他們的靈魂在此刻得到了永久的安寧。

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精選篇3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云煙”坦白地講,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復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為據(jù)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百年孤獨》,卻缺乏這種積極的精神,只有偶爾幾個積極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歲的烏蘇娜,他一直活到十幾章(本書一共才20章),那個時候他的曾曾孫子都出世。了總的來說本書的基調還是黑色的,結尾那句話“遭受百年孤獨的家庭,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xiàn)了”我的理解與書中的簡介不同,書前面的簡介說這句話代表的是積極,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來臨。

我卻覺得這句話是為這個悲劇魔幻的家族100年的孤獨歷史畫上句號。并不預示著以后的家庭就不孤獨,而孤獨其實是揮之不去的,誰也逃不掉的。書中的人物都是孤獨的,但每個人面對的方式有所不同。

奧雷連諾上校采取的方式是戰(zhàn)爭,永無休止的戰(zhàn)爭來排遣孤獨,但戰(zhàn)爭只讓他更加寂寞。梅梅用的是愛情,可惜他的愛情不被母親允許,寂寞也就依然如影相隨。

看《百年孤獨》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這個家族為什么是孤獨的。我想來想去都貌似找不到答案,或許是因為代溝,或許是與世隔絕,還是說作者根本就不想說原因,只是表達一種狀態(tài)?都像,又都貌似不對,這個問題仍然在困擾我,希望朋友們看了之后大家討論討論。

這本書在我看來真的是很不錯,其中反映出的人生常態(tài)和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本質的研究,作者都可以說是十分透徹的,透徹的讓人感到有一絲害怕的感覺,這就是書的殺傷了!

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精選篇4

前段時間剛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這樣評價《百年孤獨》道:這部標志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百年孤獨》被人們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它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說道魔幻,這個也不難理解,相信我們平常都接觸不少這類作品。魔幻的話肯定就少不了鬼怪,書中最足夠資格成為鬼怪的就要數(shù)梅爾基亞德斯了,這個人總讓人有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曾經死去,又神奇般地得以復活。而他好像有神一樣的預知能力,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好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曾經說過,“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個人將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焙髞砉皇沁@樣。

書中內容龐雜,人物非常之多,以至于看一遍書根本就理不順,而且情節(jié)曲折離奇,真的是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但讀完這本書后,我們可以看出作家主要是通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其中真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神奇事件,令人目瞪口呆、詫異不已。在讀書期間,就一直是處于一種懸著一顆心在半空中的狀態(tài),好不容易吐口氣之后又要打起萬分精神來應對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生。

而對于書中各類人士,印象最深的還是奧雷里亞諾他不像他的哥哥出生于路途中,他生于馬孔多,在娘肚里就會哭,睜著眼睛出世,從小就預見事物的天賦。長大后和蕾梅黛絲結為夫妻,然而在這前面,他和哥哥的情人有一個孩子,名叫奧雷里亞諾?何塞。然而蕾梅黛絲英年早逝,于是他參加了內戰(zhàn),當上上校。他一生發(fā)動了三十二場武裝起義,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都大難不死,甚至開槍自殺也只是受傷,奇跡般地沒有死去可。在這期間,他與十七個外地女子發(fā)生一夜情,然后她們分別生下自己的孩子,總共是十七個男孩。這些男孩以后不約而同回馬孔多與父親相認,然而卻都被追殺,無一生還。奧雷里亞諾年老歸家,像他的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光是他的一生就已經是占據(jù)各種傳奇色彩,更別提其他的,因此說其情節(jié)之繁復,內容之龐雜??傊?,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都~約時報》也這樣評論:《創(chuàng)世紀》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百年孤獨觀后感1500字精選篇5

“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但凡文藝青年或是想裝裝文藝青年的家伙想必都很熟悉這段話。在那個盜版書鋪天蓋地的年代,手捧盜版書的人們倒也多多少少受了些文藝熏陶——只是版本不一。結果馬爾克斯老爺子一怒之下,索性死后150年都不給中國自己的作品授權——當然那是過去時,不提也罷。

坦率地說讀完一遍后我自己也無從下筆。可以說是作品本身太難懂,也可以說是讀后我整個腦子到處散落靈機一動的感想,理出來也不容易。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是一個家族循環(huán)往復無可挽回的命運,還是在嘆息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好吧我承認,以我的閱歷與智慧弄懂這些真的還有點難。一定要說些什么,也就是散亂的雜感,而且欲說還休不知所云。嗯,從哪里開始說起好呢?

被海水包圍的馬貢多,孤獨中存活了百年之久的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代,悲歡離合斷斷續(xù)續(xù)如同梅雨一般糾纏百年。

很有趣啊,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xù)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沒有人會被綁在樹上直到生命終結……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村落里面。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會有家庭反反復復給孩子命同樣的兩個姓名,死者不會因為太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之中。故事是荒誕不經的,仿佛透過一層教堂彩繪玻璃窺視著一個家庭的是是非非。然而讀完后又感到它是無比的真實——真實到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親眼目睹的一幕幕悲劇。

故事的敘述有些混亂,那都是些循環(huán)往復的回憶,考驗著記憶力浮浮沉沉的混沌回憶。孤獨的回憶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第一個何塞阿卡蒂奧,在孤獨中泯滅了自我。麗貝卡,則在同孤獨的對抗中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遲暮之年看得比誰都清楚可為時已晚。阿瑪蘭塔,深知自己的痛苦卻無法逃離。烏爾蘇拉,明明人生一直浸泡在一碗痛苦孤寂的湯中卻毫不自知,守著一個慈母的美滿面具悲愴地活著,那家就是她的墳墓。

這就是他們的人生,世世代代傳下的名字聯(lián)通家族遺傳的記憶,他們的命運變成了莫比烏斯環(huán)中爬行的螞蟻,不斷循環(huán)往復卻找不到出口,不斷尋找卻不知其實根本不用找??磿臅r候我老記不住他們的名字:太相似,也太長了。不過想想他們都是家族中那只可悲打轉的螞蟻,不妨將他們當做阿卡蒂奧跟奧雷良諾好了,同名同姓,擁有一脈相承記憶的人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吧,我想。至于那兩個換了名字的人物,或許搞錯墳墓也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若干年之后,當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六月份一個淫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他頭生兒子時的情景。”你看,只是回憶,真的僅僅是回憶而已。

有人說布恩蒂亞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運作著,沒有感情也沒有實體。我想,孤獨的心中也未必裝不下真正的在乎,畢竟那種東西,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都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獨與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么東西在維系著——絕對不是費爾南達家鄉(xiāng)那樣的昏色地帶。

整本書想要表達的也許只是一個詞:循環(huán)。聯(lián)系到當時拉丁美洲歷史循環(huán)往復停滯不前的怪圈,再怎么遲鈍的人也多少會往這方面想想——畢竟文學作品源于生活。

至于孤獨,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命運與罪惡,想跑也跑不掉。

其實人這一輩子從可以看到不同開始,就想嘗試著去理解人和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些微妙而關鍵的感性差異,使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說獨立語言的生物。

也許溝通和交流能在島與島之間建造橋梁,但橋梁的存在也終究拉近不了實際距離啊。

很多事情,一旦發(fā)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會改變一個人,也許會成為一個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

一般來說,人類定義“回憶”的方式由于是一種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記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來與自己有關、不過出于種種原因想起來就后悔,情愿和自己沒關系,情愿沒發(fā)生過的事情也會被自顧自從名為“回憶”的盒子里撿出去不加修飾地扔在意識角落假裝看不見。

直到有一天出現(xiàn)毫無預兆的契機,像看陌生人那樣驚奇地重新發(fā)現(xiàn)躺在角落里的那個未加工半成品,以及為了它花過各種各樣力氣的,幾乎不認識的自己。

像是雨刷刷過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后誰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宿命呢?活著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著。但在那一刻,如同現(xiàn)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虛幻一般,他們又在一起了。

想到這些時候看到這樣的結局就好了。要是還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搞不清馬爾克斯老爺子怎么想的,眼下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在書店買到正版《百年孤獨》裝文藝青年了。

馬爾克斯老爺子說,這樣的家庭不會再在地球上出現(xiàn)。

但愿如此。

126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