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

小龍0 分享 時間:

《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執(zhí)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一部愛情片。講述了母親招娣與父親駱長余相知、相愛、分離,最終相守一生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砦业母赣H母親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篇1

_年,張藝謀拍攝了那部幫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拿回最佳影片銀熊獎的《我的父親母親》,十多年后,又一部同名電視劇在北京衛(wèi)視播出,雖然電影和電視劇的時代背景相差了20年(電影為上世紀50年代,電視劇為上世紀70年代),但兩部作品敘事口吻相似,男女主角性格定位相似,核心故事講得都是鄉(xiāng)村姑娘對城市文明的向往,以及愛情在蒙昧主義下所散發(fā)的本質(zhì)氣息。

在第一集的故事里,《我的父親母親》就急匆匆地塑造了“母親”張翠花的形象,她在鄉(xiāng)村小道上攔住了下鄉(xiāng)知青陳志,心直口快地問“我喜歡你,你喜歡我不?咱倆好吧……”,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樣的姑娘也太生猛了些,在提完問題后,緊接著送上了強吻以及定情信物鞋墊,三分鐘不用完成了她的愛情攻勢,陳志像那個時代的一些老實青年一樣,就這樣被“愛情”打動了心思。

不得不說,開始幾集的劇情進展的有些快,在沒有任何篇幅描述張翠花與陳志的愛情生活的時候,陳志受張翠花的'父親即村支書的鼓勵,去大學里“致青春”了,隨即出現(xiàn)的文藝女青年葉秀蘿牽動了他的關(guān)注,于是,校園里純真懵懂浪漫的愛情,遭遇到了鄉(xiāng)村單純勇敢樸素的愛情……這類電視劇的結(jié)果是可以預(yù)知的,肯定是鄉(xiāng)村愛情走到了最后,那么,作為電視劇,狠勁地在劇情里表現(xiàn)城市愛情的細膩唯美生動,對觀眾來說是一種折磨么?

兩種愛情方式的同步進行,不可能不給觀眾帶來揪心的沖突,一方面,觀眾期望看到癡心和孝心俱佳的張翠花能與陳志白發(fā)相守,另一方面,不可否認陳志與葉秀蘿的愛情更接近于現(xiàn)代愛情價值觀……編劇把選擇權(quán)交給了觀眾,這是個燙手山芋,它裹挾著千百年來中國人形成的婚戀觀念,包括:結(jié)發(fā)夫妻不可棄,攜子之手與子偕老,才子佳人門當戶對,愛情是不能勉強的……當這些觀念一股腦涌上來的時候,真的無法簡單地評判這部劇里孰對孰錯,只能感嘆在時代與命運的手掌下,渺小的人只能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張翠花愛上陳志,嚴格地說更多地是愛上他“看書的樣子都好看”,愛上他來自城里、有文化,陳志身上的一切,對這個姑娘而言,都是一種光芒,在各種愛情催化劑的發(fā)酵下,姑娘暈了,她無法把愛寄托在離她而去上大學的陳志身上,就把愛轉(zhuǎn)移到了他的父母身上。而在陳志眼里,漂亮好看的葉秀蘿,父親曾是副省長的葉秀蘿,身上何曾又不是帶著光芒呢?真正的愛情,是在光芒散去之后,仍能保持初心,《我的父親母親》描述的就是這種初心,陳志對張翠花的愛,帶有感恩、責任,這是中國男人身上卸不下來的兩座大山,讓男人沉重,也讓男人踏實,在情感抉擇出現(xiàn)時,許多男人擺脫不了傳統(tǒng)與慣性栓系在他們身上的重量。

在評價張藝謀版《我的父親母親》時,有人形容是“女性執(zhí)著的勝利”,而讓這些影視作品中的女性顯得特別執(zhí)著的原因,無非是愛情的蒙昧主義在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這種原始的、本真的、純樸的感情中,包括著可以擊穿身份界別的仰慕,而仰慕是男女之情最為恒定的一種,它通常比浪漫之情更禁得起時間考驗。不知道年輕觀眾喜不喜歡看現(xiàn)在的這部電視劇,父親母親的愛情在子女那里一向是神秘的、令人難解的,但他們的故事里,肯定有著年輕人所無法理解的成分,那是一種深沉的、無法去用什么標尺來衡量的東西。

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篇2

這是一份無言而真摯的感情,這是一曲婉轉(zhuǎn)思念的歌,這是一段承載了無數(shù)完美回憶的影像,這是一個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故事。往事越千年,驀然回首之時,已而物是人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那個關(guān)于“我”父親母親的故事,此刻才顯得那么意味深長,彌足珍惜。

美麗而單純的姑娘昭蒂兒對村里年輕的教書先生洛昌羽一見鐘情,從此便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愛旅程。電影的英文名被翻譯為《Theroadhome》,由于地域與文化的隔膜,那個執(zhí)著地等待愛人歸來的的昭蒂兒顯得那樣孤美而獨麗,而那條承載著濃厚而深沉感情的歸鄉(xiāng)路,自然也就被賦予了崇高而神圣的特殊好處。

張藝謀的電影總會以一種淳樸歸真的感情喚醒人們沉睡已久的那些對純真完美往事的回憶。從《紅高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從《我的父親母親》到《山楂樹之戀》,雖世殊事異,然靜躁不同,于寂靜之中又見得一份難能可貴的真情了。

影片的色彩與構(gòu)圖顯得豐富而飽滿,雖然是大篇幅的回憶性敘事,但是風格卻不拘泥于以黑白的襯景來凸顯情感,這種色彩與構(gòu)圖打破常規(guī),用鮮活的色彩來潑墨這個溫暖的感情故事,將父親去世后的現(xiàn)實情景用黑白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這就好似人物的感情一樣。那個在路邊等候了一輩子的昭蒂兒,在她的生命中除了那一段追尋感情的往事,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萬事又于她何加焉?盡管與《辛德勒名單》有著相似的敘事結(jié)構(gòu),卻產(chǎn)生了相異的畫面效果,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目的不言而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生活在一個涅盤的世界中,充斥著財富與權(quán)力,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一些更為真實的心里情感,而這些恰恰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導演用色彩的比較來提醒世人拾起那以前的一地完美,不要丟失了我們珍愛的本心。

在影片中,那條從城市通往農(nóng)村的山路,就好似那條銀河一般阻隔了感情的融合,被導演賦予了表現(xiàn)情感力量的象征。就像是“我”對這段感情故事的感悟:他們相識的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guān),這是我們村通往縣城的一條普通山路,也許就是因為母親以前那么殷切,那么長久的在這條山路等待過父親,所以她還想陪著父親再從這條路上走回來。這條綿延曲折的山路,載滿了昭蒂兒心急如焚的企盼,他們在那里相識,卻成為阻隔感情不可逾越的天塹。他們在那里不辭而別,卻成為昭蒂兒無法釋懷的創(chuàng)傷。他們的感情就像那只破碎的青花瓷,成為思念的寄托。盡管尚可縫補得完好如初,但那畢竟再無力擔負下那以前熾熱的渴求。在那條雜草叢生的山路上,情竇初開的昭蒂兒在朗照的陽光下悸動而朝圣地奔跑在灑滿金色的田野上,雖然追愛的過程艱難而痛苦,但那個頑強地堅守感情的女孩只是渴望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她以前在那里絕望過,哭泣過、守候過……但她從來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明天又是一個未知數(shù),也許她自己也不明白是否能夠等待那一天幸福的到來,就像《邊城》里的翠翠,單純而善良,甚至都不清楚感情意味著什么,只是內(nèi)心萌動的一股稚嫩的情感碰撞,已足以觸動她們那顆懵懂渴望的心,那怕是自己一去不復(fù)返的青春,那怕是自

己逐漸衰老的心。無論是佇立在暴風雪中翹首以盼的昭蒂兒,還是傾情思江以待愛人的翠翠,只要她們的愛仍留存在心中,依然那樣真摯,那么“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便是這份完美的感悟深深地埋在心里,依然會感到溫暖和幸福,因為經(jīng)過風雨的洗禮,這份純真的感情會變得更加成熟而理性,盡管沒有一見鐘情的沖動,但是這份珍貴的感情卻升華成了一種人生觀念的體驗,褪去了好奇的色彩,褪盡了天真的幻想,徒留下感情真正的理念。

這是現(xiàn)代好處的感情,也是現(xiàn)實世界的感情。那些在婚姻中漸漸淡出感情的人恰恰是這樣一種忘我的追求,他們以為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都是幼稚天真的,他們嘲笑那個青澀無知的年代。殊不知,他們亦是因此而開啟了心靈的那一片天空的,這是每一段感情都需要經(jīng)歷的過程,他們所不屑一顧的正是他們所丟失的最完美的感情以及最珍貴的回憶。

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篇3

有一種感情叫做堅守,它愛如鴻毛,重如泰山,使天地化作一渺,讓時光化為一順。當神創(chuàng)造感情這種東西,就將人類的兩個主體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齊。那什么是感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感情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在富士山櫻花散落時,愛是家庭;在香榭麗舍的燈紅酒綠中,愛是浪漫;在曼哈頓的車水馬龍間,愛是自由;而在這片漫天飛雪的黃土地上,愛則是堅守。

每次看《我的父親母親》,總會想起那個編著馬尾辮身著紅棉襖在山坡上等待愛人的山鄉(xiāng)姑娘形象。沒有只言片語的浪漫,沒有山盟海誓的誓言,也沒有與君相絕的治死不渝,張藝謀向觀眾詮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中國式的含蓄感情,就連它發(fā)生的背景也是如此純美的山村田園——村莊純凈的空氣,迂回的山坡,廣闊的平原,讓人的心瞬間得到沉靜。主人公的感情也就在這“水天相接”處播種滋養(yǎng)。

18歲,在這個青春盛開的剎那,初戀如曇花般綻放,但純真的愛,卻像著“先生”來時的路那般綿長不斷。隨著這蜿蜒的小路,總能看到那位母親急切盼望的眼神,那是一份執(zhí)著的堅定的純潔的愛。那條蜿蜒的回家之路,似乎也證明這段感情的艱辛,這份平凡的相濡以沫的幸福。我自己很喜歡故事中婉轉(zhuǎn)悠揚的背景音樂,能夠說正是這樸實的聲音一次次將平淡地情節(jié)推向高潮,而又在華麗之極歸于平淡,情濃到極處,便是一片純?nèi)惶鞕C,質(zhì)樸無華。這也正體現(xiàn)了整部影片所歌頌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諧老”的感情。

天長地久,這是我們中國人對感情的定義,這個定義已經(jīng)在我們的血液中流淌了五千年,前人不曾懷疑。但當這些古老禮貌被現(xiàn)代觀念沖擊時,這種傳統(tǒng)感情觀卻被這天的中國人所不屑。有人說中國的故事很少能感動中國觀眾,尤其是張藝謀的鄉(xiāng)村感情影片,原因只有一個——土。18世紀中國有強烈的排外思想,也許是世事輪回,21世紀中國有出現(xiàn)了更加強烈的排內(nèi)浪潮,尤其在感情方面。中國的青年們開始追求法國式的浪漫,美國式的自由,卻摒棄了眾多的中國式感情觀。我們已經(jīng)很少提起什么朝朝暮暮,什么地久天長,甚至很少提起婚姻家庭,更不要說那種40年的感情長跑。所以對于這部電影中的感情觀,很多人也許僅僅是感動或者一笑置之,畢竟地老天荒這種愛像夢般可望而不可及。

堅守,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如此的厚重,以至于今人不曾理解和探求他的精要。學習西方,中國人似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復(fù)著這樣的思想,把它叫做文化入侵也好,禮貌殖民也好??傊袊哪贻p人已逐漸成為了西方禮貌的附庸,人權(quán)思想,金錢至上甚至于感情家庭。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當這些人在追求西方式的自由,浪漫,追求那片刻的幸福安逸時忽略了一點,他們忘了東西方的文化鴻溝。西方有女權(quán)主義,中國沒有;西方有弗羅依德,中國沒有;西方有浪潮般的性解放運動,中國更是沒有。我們想讓自己看上去很現(xiàn)代,很時尚,卻掉進了虛偽禮貌的陷阱。我們想讓我們的愛變得瀟灑,卻沒想到原先最灑脫的感情深埋在中國五千年的地下。

我不想高談闊論般講述感情如何,這樣只能讓自己更顯無知,因為本就沒人明白感情究竟如何開始,如何結(jié)束,然而,愛卻隱藏在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澳惆稚险n的聲音我聽了四十年,還是沒有聽夠”,主人公的這句話讓一切對愛的華麗詞藻黯然失色。沒有什么能夠跨越40年,能夠跨越生死,只有感情。

影片最后在結(jié)尾處,張藝謀向我們展示了他對于感情的定義——那個場景至今讓我難忘,在破舊的鄉(xiāng)村教室里,穿越時空的聲音又一次出現(xiàn),讀書聲再一次在梁柱間回蕩。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疊化,在她眼前,又出現(xiàn)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在那條父親來時的路上,也是父親回家的路上。這條路的盡頭是深情雙眸中望穿的秋水。似乎每個人都在教室外的寒風中無聲的流淚,心中卻交響著兩個不同的聲音……老去的容顏,不曾老去的感情。

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篇4

電視劇《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是一部以愛情和親情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但從主人公的經(jīng)歷來看,我讀到的不只是這些,更觸動我的是一個青年怎樣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在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如何做出最恰當?shù)倪x擇。

劇中令我感動和思考的有這樣兩處,首先作為知青的陳志在是否和農(nóng)村姑娘張翠花結(jié)婚時就面臨了人生當中一項艱難的抉擇,特別是在上大學時遇到了另外一個心儀的女孩后,但面對翠花熾熱的感情和照顧病重父親的那份恩情,他猶豫不定,痛苦不堪。最后還是母親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很重要的,但比愛情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良心。在這樣的善意勸說下,年輕的知識分子陳志選擇了和農(nóng)村姑娘翠花結(jié)婚,并一直踐諾著對翠花不離不棄的誓言。

也許有人可能會說在婚姻自由還沒有真正完全進入人們意識的時候,這樣的婚姻也是沒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是,在那樣的年代知青跟農(nóng)村姑娘結(jié)婚,返城后拋妻棄子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不能用人們對婚姻自由的理解程度來解釋知識青年對農(nóng)村姑娘不離不棄的原因,而更多的應(yīng)該是從感情是可以培養(yǎng)的,維系這種感情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良心和責任心這方面來加以理解,正如陳母所說"愛情是很重要的`,但比愛情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良心"。而陳志恰是憑著一個人的良心和知識分子的良知來維持和經(jīng)營著這樣一份開始不是很盡如人意的婚姻。

《我的父親母親》另外一處的情節(jié)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主人公的做法也許能為我和大多數(shù)年輕人現(xiàn)在所面臨的困惑找到一個正確的解法。陳志大學畢業(yè)后毅然選擇回農(nóng)村中學教書,他喜歡清靜,而且平時可以寫寫作,這是他的理想,但作為第一個回到農(nóng)村的大學生,公社書記堅決不同意他的選擇,一定要他在公社中當干部,走仕途。迫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最后不得不選擇在公社中當一個小小的辦事員,雖然偶爾也會寫點小文章,但更多的是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就這么踏踏實實地干,由于做事認真負責,工作能力突出,一直被領(lǐng)導看好,級級攀升,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覺得他的理想是當老師和寫作。

人生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卻依然要做什么,就像劇中翠花勸說陳志的一樣: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著。在我們這個年代可選擇的東西就更多了,包括職業(yè),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大多數(shù)都會選擇跳槽,很少有人會堅守下來,踏踏實實地干下去,然后慢慢去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慢慢去發(fā)現(xiàn)工作的樂趣。或許不應(yīng)該強求大家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但至少在你還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之前,能靜下心來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做好,也算是對自己和交給自己工作的人負責。人在職業(yè)生涯中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對工作是否感興趣,而是對工作是否負責任。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傳達給人們的往往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我的父親母親》劇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對于現(xiàn)階段我所能深深理解和思考的主要也就這些。雖然所處的年代不一樣,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代更崇尚自由和個性,但我們依然在承受著來自自然、人類社會乃至自身的種種束縛,我們不得不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我們需要有為理想獻身的精神,但我們更需要有承認現(xiàn)實的殘酷而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在不忘理想的情況下,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一切事,就像主人公陳志說的那樣:心懷夢想,現(xiàn)實地活著。

我的父親母親觀后感作文篇5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一出場,就是暗沉寒冷的天氣,一絲寒意從心底慢慢滲透每道骨頭。黑白的畫面,穿著厚棉襖的人們,純樸厚實的氣息從畫面上吹落下來,沉積在我的內(nèi)心里。

父親死了,兒子趕回來為父親辦喪事,而母親,年老了,仍固執(zhí)地親自把相濡以沫幾十年的丈夫抬回來。

這黑白暗沉的色彩一轉(zhuǎn),回憶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而來,明朗歡快俏皮的綠色鋪天蓋地地傾瀉下來。

四十多年前的偏僻小村莊,貧瘠落后,但是孩子們向往知識,姑娘們向往感情,村民們期望下一代有出息,于是,一個高大英俊的城里男人出此刻這座村莊里。他是坐一輛馬車來的。下車后,無數(shù)的村民們翹首仰望這個象征著知識和禮貌的男人。筆挺的中山裝,短短的蓋分頭,干凈的笑容。他回過頭去,一個女孩清亮的眸子緊緊追隨著他的身影。那是母親第一次見到父親。第一眼看到父親,便喜歡上了。

父親在鄉(xiāng)村唯一的一所學校教書,吃的飯是村民們弄得。而母親為了讓父親吃上她煮的飯菜,每次都用同一個白底青花紋的碗,并在不遠處窺視父親是否吃了她煮的飯。

那樣等待心愛的男人的場面,那樣純樸執(zhí)著的感情,它們像一根線,牽引著畫面不斷變換。

母親開始了每一天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因為那口井靠近村小學,能夠看見父親的身影。母親不停踮足回望,而父親,也帶著有點傻的笑容望向母親。沒有剩余的話語,只有柔情脈脈的眼神。

章子怡美得幾乎讓人不敢呼吸。太清純的美,太清亮的眸子,似乎不存在這個世界上。

世外桃源的平原,微微傾斜的山坡,一向蜿蜒著,起起伏伏,百折曲回。父親送學生回家,母親守候在父親必經(jīng)之路,一看到父親的身影,立即提起籃子,開始了追逐父親的行程。最后,有一天,他們應(yīng)對面相遇了,父親對母親簡單說了幾句話,母親就歡喜得忘掉了整個世界,籃子丟落在地。她跑回去,對父親一笑,像一只小鹿一樣歡快地奔跑在山坡上。

這并不是影片的高潮,卻讓我感動至極。懷著愛慕的情緒,忐忑不安地在路邊守候心愛的人,這樣的場景,或許我們每一個初戀的人都經(jīng)歷過?;蛟S,張藝謀也是這樣訴說著初戀的情懷。

一天父親跑到母親的家門前,他拘束地立在柵欄外,說,我要走了。母親的歡喜頓時煙消云散,父親又說,過兩天,我會回來的,必須會回來的。并送母親一個紅色的發(fā)夾。母親呆了,回到屋里時,看到一碗餃子還沒給父親,她快速包好餃子,追趕父親。但是父親已坐上馬車走遠了。母親就抄近路,幾次看到馬車就在前面了,追趕再追趕,愛的力量,超越了疲勞,超越了恐懼。很多次,跌倒在地上,很多次,爬起來。當再一次跌倒時,摔得那么重,碗也摔破了。連同母親的心,也一齊破碎。然而,更讓母親悲哀的是,父親送的發(fā)夾不見了。她就一向找,一連幾天,最后最后在家門口找到。那只摔破的碗,母親請人縫補好了。

父親要回來的那幾天,母親都早早出發(fā),到村路口等父親。漫天漫地的大雪,凜冽的大風。冰天雪地里,母親一向張望,凍得感冒了,暈倒了。而父親最后回來了。

回憶的大門漸漸閉合,明亮寬闊的平原,金黃色的田野。舒緩而略帶感傷的音樂。

父親的葬禮簡單,但又隆重無比。很多很多他的學生都趕來了,長長的人群,灰暗的色彩。

一如既往,這部影片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的大獎。沒有浮華塵世的艷麗和空虛,或者復(fù)雜到百折迂回的情節(jié)。平淡,樸實在那里得到升華。資料是如此建簡單,畫面是如此極致。單純的藝術(shù),單純的人性。發(fā)夾和青花瓷碗成了這部影片的重要道具,多簡單的道具啊!但是,誰又能說得出這簡單下的深深情意!

電影里音樂一向不斷,三寶的音樂確實讓影片增色不少。音樂是電影里一種清越的靈魂。因為有音樂,我們的心才會一絲一絲的疼,然后慢慢沉靜下來。

隱約之中,總覺得張藝謀導演的影片,女性的形象總是很明亮,以至于掩蓋了男性的光芒。18歲的章子怡有著柔順濃密的長發(fā),漆黑明亮的眸子,清純明媚的笑容,小鹿一樣輕快嬌憨的行走。但是,即使是這樣清純質(zhì)樸的少女,卻有著野性的桀驁不順,倔強的執(zhí)著。明確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追求的是什么,并為之堅持不懈。

我覺得《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含蓄感情,并且,是人們對于知識和完美感情的象征。極少的話語,極多的音樂。村莊純凈的空氣,迂回的山坡,廣闊的平原,讓人的心嘩的一聲沉靜下來。

藝術(shù)性和人性在這部影片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張藝謀把個人的風格融入到作品當中,例如金光閃閃的麥浪,大片的青綠,借助了大自然的美。欣賞時,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在心里傳遞,而另一方面,一種惆悵也悄悄滋生。那樣的感情,如今還存在嗎?那樣的一個山里姑娘,還存在于某一個遙遠的村莊嗎?是否有男子,正為尋找這樣一個姑娘而跋山涉水,翻山越嶺。

126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