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
大家最喜歡看的抗日戰(zhàn)爭電影片應該是地雷戰(zhàn)方面的,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抗日戰(zhàn)爭電影觀后感,歡迎查閱!
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篇1
戰(zhàn)爭給一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巨大的傷害,雖然戰(zhàn)后設施可以重建,主權可以恢復,可對民族的侮辱、對人民的殘害,是長久不會消退,且隱痛無限。
幾年前就聽說張藝謀導演要拍一部叫《金陵十三釵》的新電一影。初聞片名,以為是一部類似《花樣年華》風情的電一影,所以并沒有太關注。直到近期影片公映,才知道是部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而且是以“南京大屠一殺”事件為故事背景。自己曾在南京學一習一生活過多年,對于“南京大屠一殺”事件并不陌生,我也曾參觀過紀念館、參加過紀念活動和觀看過很多相關的影片。但這部《金陵十三釵》讓我對這段歷史留下的痛楚體會更加深切。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里有清純剛烈的唱詩班女學生,也有香一艷堅韌的秦淮歌一妓一。沒有戰(zhàn)爭原本不會一交一結的兩群人,卻在戰(zhàn)爭中相互幫助相互保護。最后各自上卡車的慘烈悲壯程度猶如女版的“狼牙山五壯士”。可正因為是一群手無寸鐵的女一性一,在戰(zhàn)爭中她們又受盡了欺凌與侮辱,那讓人透徹心扉的痛,比起男一性一戰(zhàn)爭片來更是疼得真真切切。作為一名女一性一觀眾,看影片中每一位女一性一,說著地道的南京話,嬉笑怒罵中熟悉的方言俚語,覺得她們是那樣親切真實,自然她們受的那種苦就會痛徹我的身心。作為一名母親,看到孩子們凄慘的叫一聲、無助的眼神、生命的逝去,我的心徹底的碎了。
臉頰上一絲清涼滑過,淚水不知何時流一出。無聲的,不曾有過淚眼朦朧時,只是一直細細的流一出。
《金陵十三釵》選取角度很獨特,瞄準了戰(zhàn)爭中最弱的與最強的兩類人。在戰(zhàn)爭中,只有很少的女一性一能拿起鋼槍,走上戰(zhàn)場,正面阻擊敵人的入侵。更多的女一性一是手無寸鐵在斗爭??吹綉?zhàn)爭中,女一性一在用身一體抵擋著敵人,那才是戰(zhàn)爭之最痛。影片也首次觸及了戰(zhàn)爭中真正并大量存在的“一性一”問題。由于觀念問題,人們一直難以接受和不愿面對這一問題,所以很多影片回避了,或一帶而過??蛇@種對女一性一的侮辱,對民族的凌一辱,才是我們心底最深的痛,怕是今后數(shù)代人經歷幾個世紀都不能消逝的痛。
同時我不得不佩服張導的功底深厚。影片并沒有什么血腥和殘暴場面,但一些戰(zhàn)爭過后的畫面,足以讓人感覺到的可怕與兇殘。廢墟中的家園,還 是讓人那么熟悉和留戀。一曲《秦淮景》在戰(zhàn)爭中唱起,秦淮風情中透著無限的凄涼與悲壯。與其他悲情電一影不同的是,影片放映中還 有好幾次笑場。可謂是含淚而笑,苦楚當中有詼諧,這也讓觀眾感到了,戰(zhàn)爭并沒有摧毀民族的勇氣與希望,我們還 是能笑出來的??梢妼а輰φ侩娨挥暗母星榈鸟{馭能力是非常強和到位的。
走出影院,睫一毛一還 是濕的,抬頭看到劇場外清澈明媚的天空,呼吸了一口清涼新鮮的空氣,才真真感覺到自己是出來了,是活在現(xiàn)在的。但那種悲傷和痛楚,確確實實是從時代留下來了。
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篇2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愿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96262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鐘我就已經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后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xiàn)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典戰(zhàn)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在一個教堂發(fā)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xiàn)場。接著是中國軍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zhàn),坦白說,在“神槍手”在大樓里和小鬼子同歸于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后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xiàn),然后逃進天主教堂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學生單純、善良、純潔,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里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殘酷現(xiàn)實。在天主教堂里,風塵女子世俗、放蕩、妖艷,她們出于無奈,卻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幸免于難,然而最后她們還是選擇了保護她們。在天主教堂里,喬治善良、感恩、責任,他甘于奉獻,時刻保護著教堂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后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強權,在異國他鄉(xiāng)他愿意用性命來保護女學生。
電影的結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社會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凌辱,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難關頭她們卻愿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么,她們仍然義無反顧。是這群世人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世人“商女亦知亡國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感動。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當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人們就是經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fā)生。
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篇3
有那么一群人,在戰(zhàn)爭時期,穿著精美,妝容精致,依舊是那樣的光鮮亮麗,走路搖曳生姿,放蕩與優(yōu)雅并存,充滿活力,她們就是有名的秦淮河女人。
她們不像其他人一樣整天哭哭啼啼,害怕下一刻死亡就到來。或許是她們成長環(huán)境的原因,她們依舊充滿活力,日子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哪怕是在躲日軍,也依舊紙迷金醉。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為自己過得舒服。
她們嘴上最不饒人,行為上卻處處救人。浦生到來時她們進行嘲諷——“當兵的怎么也躲起來了”,但聽到他也還是個孩子,只是當兵的在路上撿來的,受了重傷,她們也會悉心照顧。當女學生跟她們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她們也會罵回去,可是當日本人沖進來的時候她們也會留著地窖的門想讓女學生進來。
都說戲子無情,可我覺得她們最有情。浦生死了的時候她們都難過的落淚了。香蘭為了給豆蔻爭取逃跑的時候哪怕還剩最后一口氣也要抱住日本人的腳。豆蔻為了給浦生彈最好聽的曲子,跑回去拿琴弦時被日本人凌辱。后來女學生被日本人點名要求去宴會,誰都知道去到那里會發(fā)生什么,可是她們還是替女學生們去了。
她們也曾單純,可是現(xiàn)在的她們不能再單純。秦淮河的頭牌——玉墨,也曾是教會的學生,可她十三歲那年被繼父強奸。交接東西的時候,有人拿出了鐲子,說那個人想娶她回去,可是她卻擔心他不是認真的,沒有跟著走,有人拿出了自己攢的贖身的錢,讓女學生保管好,有人拜托女學生找到她的貓好好照顧它。她們都說,像女學生那么大的時候都開始被迫接客了。可是那些也不是她們能選擇的,她們也想讀書,也想嫁人生子,卻被命運捉弄落到了這樣的下場,還被人看不起。當玉墨頂著學生頭出來的時候,她們也嚷嚷著也要剪成這樣,這何嘗不是她們最想要的樣子呢。
被罵著婊子無情的她們,卻做了有情有義的事情。她們說“只要能活著回來,就能湊合著活下去”“我們干脆去做一件頂天立地的大事,改一改這自古以來的罵名”。約翰說“她們最了解愛和恨,對付魔鬼也可以輕而易舉。
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篇4
The Japanese?they are amateurs,amateurs.these women,they are professionals.
“日本人只能算是業(yè)馀的,這些女人,他們才是專業(yè)的”好經典的一句臺詞。把全劇推向了高一潮。我承認在這一剎那,我的心被狠狠地觸一動了,內心深處的感動讓我有種莫名的陣痛。
我承認金陵十三釵是一部偉大的電一影。電一影運用很樸實的敘事方式為我們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在南京的一個感人故事,那就是以佟大為代表的中國抗戰(zhàn)士兵、以倪妮為代表的秦淮女子金陵十二釵以及貝爾所扮演的神父為了共同挽救教堂的女學生而作出的各種犧牲,為我們展示了人一性一的偉大。
故事開篇為了展現(xiàn)出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南京淪陷后的慘狀,將斷壁殘桓,流血一尸一體體現(xiàn)在各位看官面前,給影片定下了悲情的基調。我們偉大的抗日勇士們,在本來可以逃出南京的情況下,為了挽救一群女學生不被日軍傷害,在隊長佟大為的命令下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殲滅一小隊日軍禽一獸,然而最終佟所帶領的士兵悉數(shù)陣亡,英勇就義,只剩佟帶著一個受傷的孩子來到教堂,把孩子一交一給由于戰(zhàn)亂流落到此的十四位秦淮一妓一女照顧。最后佟自己與敵人同歸于盡。影片始終為灰色為背景,塑造出當時的恐怖氣氛,而佟所帶領的士兵,面對如此情景并沒有退縮,而是勇敢挺身而出,與敵軍決一死戰(zhàn),勇氣可佳。最震撼人心的是,士兵們?yōu)榱苏哲姷奶箍?,他們組成一人牆,前僕后繼的沖到坦克跟前,以肉一身為掩護,中國版的人肉炸彈讓山河為之動容。深該的表現(xiàn)出了中國人不做亡國一奴一的抗戰(zhàn)決心和崢崢鐵骨。此等一愛一國烈士,支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魅力,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敬佩。
故事隨后圍繞著教堂的女學生、假神父、秦淮女展開。剛開始的時候,神父其實并不是真的神父,他只是一個從小信奉天主教的混混而已,最初只是為了躲難,只是為了玉墨這一美一女,后來見財起心,準備拿人錢財逃跑,后來在看到清純的女同學被那禽一獸不如的日軍士兵糟蹋時,實在無法忍心見死不救才不得已而冒充神父,保護學生。然而不想日本畜生們并不買他的賬,野蠻的把他打倒在地,以致受傷流血。隨著一個女學生慘死在他眼前,他的良心在一點點支撐他為繼續(xù)保護女學生而放棄自己唯一一次可以逃出南京城的機會,再到后面為秦淮女們理學生妹頭髮。騙女學生們,秦淮女子可以應付日本禽一獸,直至道出了本劇最經典的一句臺詞,The Japanese?they are amateurs,amateurs.these women,they are professionals.“日本人只能算是業(yè)馀的,這些女人,他們才是專業(yè)的”,將全劇推向高一潮!
再說女學生和秦淮女子們。他們之初實際上是對立的,女學生連廁所都讓秦淮女子上,從心底裡是排斥這些風塵女子的。而這些風塵女子同樣也看不起這些學生。后來日軍禽一獸的到來,秦淮女子佔用了學生的地窖,導致學生們來不及躲藏,被日軍禽一獸們傷害。秦淮女子對女學生有所虧欠,態(tài)度有所變好。而女學生此時卻還 是與秦淮女子們格格不入。后來日軍禽一獸們要十三個女學生們去為他們所謂有“唱歌”,女學生們?yōu)榱瞬蛔屪约旱纳硪惑w被玷污,決定跳樓自一殺時,秦淮女子才真正良心發(fā)現(xiàn),為了不讓他們自一殺而故意騙女學生說他們愿意替女學生去日軍軍營。但是后來想想,秦淮女子們又開始進入思想斗爭,他們都知道去日本軍營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由于前面女學生的排斥行為讓他們有足夠的理由不為女學生去死,但是當玉墨告訴他們要不是女學生把日本兵引開大家都完蛋時,大家的意見漸趨一致了,于是有了“商女也知亡國恨”替女學生受難的義舉。真不愧是一部人一性一大片。
從劇情的角度來說,敘事手法講究,詳略得當,故事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為觀眾展示了戰(zhàn)爭時期的殘酷恐怖和人一性一的無私與偉大。從拍攝角度來說,基調明確,鏡頭捕捉和切換相當一精一彩,尤其是巷戰(zhàn)的拍攝非常給力。從演員角度來說,人物表演都很到位,包括神父,玉墨,特別是要不要為女同學去受難時的討論和假神父安慰女同學秦淮女子不會出事的情景,感情細膩而樸實,令人感動。
總而言之,金陵十三釵是一部非常偉大的人一性一大片。當然,如果你是想來看一部辛德勒名單,我勸你還 是不要看了。如果你是想看一部集結號和南京南京,那我也勸你不要看了。因為本片給不了你這些。本片只是以戰(zhàn)爭作為背景,其實他他發(fā)生的地點可以是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也可以是其他任何抗日戰(zhàn)場,至于是不是發(fā)生在南京,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同時影片裡邊的戰(zhàn)爭場面和激烈巷戰(zhàn)也不是最重要的。本片最重要的是在提示人一性一的偉大,那就是告訴我們,當有人將要把美好事物撕碎在另一個人面前的時候,無論是士兵,“混混”還 是一妓一女,他們的憐憫之心都在說服他們寧可丟掉自己的一性一命也要將這美好的事物保護完整,避免傷害。這便是人一性一的偉大,平凡而又樸實的偉大。
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篇5
縱然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繁華的車水馬龍的城市,天空仍留著一抹歷史的煙云,揮散不去。
《金陵十三釵》的上映,無疑在國人的心頭又抹上了一層揮不去的陰霾,它講述了十四個青樓女子為躲避日軍的追殺而逃到一座有十三個女學生,一個男學生以及一個美國人的教學,她們都想讓那個美國人帶她們出城,可是那個人只是一位愛財如命的殮葬師,無意做這樣的冒險,然而隨著日軍的進攻和接連發(fā)生的悲劇,改變了他和那十四個青樓女子。最后,那些女子替女學生坐上了日軍的卡車,踏上了不歸路,美國人則帶領那十幾個學生逃離了南京的故事。
《金陵十三釵》反映的并不只有南京大屠殺,而是借這個事件完美地展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比如那個美國人約翰,他之當初進入教堂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到一些錢財好讓他離開南京,他冷漠無情,拒絕了她們想借他離開南京的請求,但是他卻在日軍強行奪入教堂,企圖傷害那些女學生時,他本不是神父,卻以高于神父的姿態(tài)挺身而出,像個偉大的審判官一樣,厲聲阻止他們的罪行,在經歷身邊一個個的伙伴離他而去之后,他開始重視人生的意義,當他為了尋找兩位離開教堂的女子時,他遇到了與他一同來到中國的朋友湯姆,湯姆告訴他,現(xiàn)在有一條船可以離開南京,希望與他一起離開。但是約翰卻在短暫的動搖之后,拒絕了湯姆,并說了一句讓我感慨萬千的話:“不,我不能離開,他們需要我?!?/p>
是什么導致了約翰的改變?
我想應該是人內心深處的責任感吧,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使約翰在緊急關頭站了出來,冒著生命危險避開日軍的耳目,修好教學中那輛破舊的卡車,載著十二位女學生離開南京城,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似乎已經喪失了那種責任感,近段時間一連串的事件正在挑戰(zhàn)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何時才能喚醒這些魯迅筆下的看客?何時才能像片中的人們一樣,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
我也時常在想,如果有一天在我們身邊發(fā)生了類似的事件,我會不會勇敢地面對災難?如果面前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虎狼之獅,勢單力薄的我會不會為拯救他人而犧牲自己?是否我們都應該在緊急的時刻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勇氣?
所有人都具備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奉獻,他們都為了別人奮不顧身地做著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我們這種精神應該才是《金陵十
三釵》最想呈現(xiàn)給大家的吧!
關于寫抗日戰(zhàn)爭觀后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