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

小龍0 分享 時間:

《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zhí)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精選篇1

1919年,一個所有中國人都不陌生的年代,是中國永恒的一個轉折點,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期盼、失望與憤怒,記錄了太多殘酷的顯示和中國歷史無盡的滄桑。

觀看《我的'1919》這部電影,我們看到,一戰(zhàn)中國是戰(zhàn)勝國,但在巴黎和會上處處受到歧視。日本野心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而在和會的辯論會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顧維鈞以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權代表收野的一塊金懷表,激怒牧野,指責斥之為盜賊,這正落入顧的圈套。顧維鈞反詰:日本掠奪了中國山東省,是不是世界的盜賊呢?一塊懷表引起牧野如此憤怒,那么山東三千六百萬百姓丟失山東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呢?繼而,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人文、主權、經濟等諸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發(fā)言獲得全世界與全國一致稱贊。從這個情景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中國人的智慧,以及中國人的不屈不撓,但是,在觀看中,我的內心又是悲憤的,悲憤于北洋政府軍閥的妥協(xié)和懦弱,悲憤于西方列強無恥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憤于他們對中國人民應有權利的無視。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給世界人民感受到了無盡的勝利喜悅,巴黎和會的召開,給中國人民以無盡的期待。作為中國代表團的特定公使顧維鈞,展現(xiàn)了中國的實力。連同對中國始終冷漠、輕視的讓娜母親也同情中國,向顧維鈞表示:“中國不應該簽字,那是不公平的!”她都贊賞顧維鈞的智慧和愛國情懷。

我國的五四青年節(jié)就源于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在這次和會中,中國人,第一次,向世界說:“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不再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列強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們有我們的民族尊嚴!這是在每個炎黃子孫心中,刻骨銘心的痛,而那也是每個華夏兒女血液中流淌的愛國之情。

我們之所以處處受宰割,是因為那時的我們,不夠強大;我們之所以被各國出賣,是因為當時的我們,太弱小;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東亞病夫”,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抬頭與站立!

青年是國家的棟梁,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把握當下,珍惜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說的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爆F(xiàn)在的中國,已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那么,讓我們把握好自己,為振興中華而讀書!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精選篇2

亂世出英雄,弱國無外交。時窮節(jié)乃現(xiàn),板蕩識忠臣這是我看完電影之后的感想。

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和正義,在國際舞臺上的表演跟在原始部落中的比劃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孔武有力,你打不過我,你就要聽我的,所謂的道義,只不過是為這些行為披上一件看似光鮮亮麗的外衣罷了。再綿里藏針的外交話術也好,再鏗鏘有力的游行呼號也好,都不如那一身實實在在的腱子肉。但那卻是我們在那個年代下,最缺乏也最渴望的一些東西,是映照于顧維鈞決然走出巴黎會場和會時眼里的光的決然眼神中,燃燒在是肖克儉心中熊熊燃燒的火的熊熊烈焰里。

生活在如今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在那個年代覺醒的先烈們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熱血,甚至是他們的生命,給他們的后人們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我們應該感恩,感恩那些前輩們給了我們一個繁花似錦的世界,但是更應該清醒,并不是“亂世出英雄,弱國無外交”的法則不在了,而是有人站在我們前面仍在負重前行,他們在國家的戰(zhàn)車的后面用力的推動著,沉默著,燃燒著,威懾著,一步一個腳印的推著它往前走,這才有了我們這些在車上的人看到的太平景象,萬里風光。

而現(xiàn)在,到我們這一代了。我們被時代洪流裹下了車,不知不覺間已經站到了該站的位置,國家接下來該往哪里走,它的速度又如何,當我們把自己手里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的時候它的成績又是怎樣的,這一切都還是未知。但是,我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充滿信心的,我覺得他的未來是可期的,我也對我的同齡人們抱有絕對的信心,他們是充滿熱情的,活力無限的,他們一定可以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就讓歷史來證明這一切吧。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精選篇3

回首那一刻,耳畔是否還能聽得到那一聲聲動人心魄的吶喊與口號?驀然轉身的那一瞬,是否還能看得見天邊那一抹如烈火燃燒般的殘陽?母親啊!多少次,多少次輾轉于災難與屈辱中,又有多少次,多少次傷痕累累地站了起來,因為你有一群勇敢的兒女,一群敢于拼搏,敢于反抗的兒女!是他們一次次地將中國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一個個堅定不屈,昂首傲立的身軀共同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驕傲! 勇敢、堅定、不屈、奮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國魂。當歷史的車輪輾過1919年的時候,巴黎和會的談判桌前,英、法、美等強權國家不顧及身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的利益,在《凡爾賽和約》中,竟決定將本應屬于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割讓給日本!消息一經傳出,中國憤然了,中華兒女憤然了,如此屈辱怎能忍受?而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更是令所有國人感到震驚! 巴黎廣場上那團自焚的烈火,燃起了中華的憤怒?!爸袊荒軟]有山東,一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

于是,一幅幅標語走上街頭,強烈要求中國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為爭主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還我青島”……在中國學生的帶動和感染下,工人、商人、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加入了拯救中華主權的運動中,出現(xiàn)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運動,將整個運動推進了高潮!最終,迫于壓力的中國北洋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中國第一次對強權說出了“不”!

這種種舉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堅強、勇敢的一面,中國人民憑借著信念與決心向強權說“不”,中國,不會被磨難摧毀,中華兒女也不會低頭,這是不會被改變的,即使在強權面前,也從不動搖!在聲聲的奮喊中,體現(xiàn)出了中華兒女大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中國人民是自尊的、自強的,中國的領土主權不是任憑誰宰割的,中華兒女是永遠不會屈服的!1919年已被歲月鑄成歷史,但5月4日,這個會讓我們銘記一生的日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磨滅,五四精神,將如一棵常青樹,深深駐扎于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頑強、勇敢、堅定不屈,這就是國魂。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精選篇4

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wèi)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xi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后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于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于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么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 “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我們必須銘記,并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國家強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要強盛這就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有學問、有理想、有體魄的現(xiàn)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勤奮地工作,眾人齊心,心領神會,思想統(tǒng)一,為國家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時刻牢記以國家利益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會最前沿陣地,大膽與為富不仁的現(xiàn)象作斗爭,與____、與弄虛作假、與橫行霸道的行為做斗爭。

中國雖在快速發(fā)展,但相對于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以史為鑒,記住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嘗膽。

觀賞中國近代史的有關記實片,最強烈的情感總是思不可揭。首先是對列強對中國的蹂躡。中國的近代史無疑是一部血淚史,除了“巴黎和約”的恥辱,我們更有舉不勝舉的例子,歷代史實。中國遭受的磨難會活在當下的我們無不有一股拍案而起的沖動,然后再痛發(fā)一副理論表達自己的一腔熱血,情緒因人而異。但總逃避不了那個深刻的教訓:落后就要被挨打。

其次我們也還對一部分國人同胞感到憤恨。在《我的1919》這部影片中我們雖然看不到魯迅先筆下的“懦夫”,但仔細琢磨片中中國代表團的個別人物,其實他們的實質也離“懦夫”不遠。他們是外國人所謂的“沒有剪辮子的中國人”,他們逃避在席上發(fā)言,推脫責任,不愿意面對中國遭受的恥辱,甚至對顧維君表示嗤之以鼻這種人也是中國的一大恥辱,他們不能真正站在國人的立場,與祖國榮譽與共。

這里還要提及一個人物是顧維君的這位朋友,即梅的丈夫,他也是很多同學表示不滿的對象,盡管他不是“懦夫”,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稱他為“莽勇”在這部影片中他的行動似乎只讓我們看到他顧維君帶來的麻煩與他妻子帶來的傷害。雖然我不會說他“勇”,但最后他自焚的剎那,我已經不能單用“佩服”,他的勇氣來形容自己強烈的情感了。如果需要犧牲這么一條鐵漢子的生命才足以喚醒中國人的話,那么這又是否反映了另一個極端的問題,那就真正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一群人了。然而,在這部影片的描述中似乎他不自焚,顧也絕對不會在和約上簽字,那么他的犧牲最終換來了什么呢,也許只留下了一個可憐的悔。

當然,我只說了這部影片中的一些負面,它所要的主要還是像顧這樣振奮人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陳道明作為實力派演員應該說將這個角色詮釋得足夠全人滿意。如果當代多幾個像他一樣的中國人,那么中國可能就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的磨難和恥辱,很多同學都紛紛這么說。我沒有太大的觀念。畢竟挽救中國需要的還是一批人而不是幾個人,就像中國共產黨,當然好的領袖才能帶領一支好的隊伍。但歷史畢竟已經不能重寫了,如果也只是如果,我所慶幸的是自己生活在共產黨創(chuàng)造的新中國,慶幸他們終于帶領中國走向光明,走向富強。

我的1919電影觀后感滿分作文800字精選篇5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代表團也以戰(zhàn)勝國的身份參加了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簽訂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屬于中國的山東半島。

俗話說的好,“弱國無外交”,而在那個時代,中國似乎就是這樣的一個弱國,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四萬萬鐵血兒女的泱泱大國,卻飽受了無盡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壓暴虐,誰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有著無數有勇氣、充滿智慧的愛國青年,他們用行動詮釋著一切。

顧維鈞,一個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名字,響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會上做出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當國際委員會向中國代表團發(fā)出最后通牒的時候,是他,只有他,站出來,并致以完美的一擊。他通曉英語,法語,卻義無反顧地用漢語發(fā)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偉大的。

陸征祥陸總長,被罵成賣國賊的中國代表團團長,誰人知道他頂著多大的壓力,一句“我們都是中國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無奈。面對中國外交的失敗,他努力過,他爭取過,但是卻無力去改變,無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愛國的,是理智的,最終他沒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動拒絕了簽訂合約。

肖克儉,一個熾熱的愛國青年,最終卻在烈火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組織愛國運動,團結海外華僑,為了祖國,他拋棄了自己的妻子,有誰能說他不愛他的妻子,不是不愛,而是愛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也在烈火中焚盡了。

至今,顧維鈞第一次在和會上亮相的場面仍記憶猶新,那是不容被忘記的,也永遠不會被忘記。會議上,牧野男爵非但對山東特權的事情只字不提,還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國代表,而這個時候顧維鈞沒有退縮,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漢語發(fā)表了演講。一點小伎倆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說“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在其他戰(zhàn)勝國代表的嘲笑聲中他擲地有聲的開始反擊,“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一段熱血澎湃的演講,體現(xiàn)出他的不滿,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不滿?!爸袊荒苁ド綎|,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話,多么充滿智慧的一句話,讓在座的各位無不驚嘆于他的智慧。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說他是一個充滿斗志的諸葛亮,他贏得了這次會議的勝利,中國將永不屈服,正如他所說“否則,亞洲將有無數的靈魂哭泣,世界也將不會安寧?!?/p>

然而,事情的結果仍然未能被改變,最高委員會最終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然后再由日本將租借地歸還給中國,但歸還后仍享有全部經濟權利包括膠州鐵路,這無疑是對中國的羞辱,對中國來說這是不公平的,是極端的不公平。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沒有屈服,沒有退縮,他說這種方案無疑會在亞洲種下禍根,對中國不利,對世界和平也不利,他說出了其中的弊端,但卻沒人相信,反而說那是危言聳聽,那就讓歷史來說明一切吧,充滿自信的話語征服無數中國人。

1919年6月28日,這一天對中國來說是屈辱的一天。在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儀式上,顧維鈞沒有讓四萬萬中國人民失望。(www.51lizhi.org)他說“我很失望”,因為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他說“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了,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誰能接受”,他是真的憤怒了,不滿與不屈服,他不能接受就這樣把祖國的領土就這樣拱手送人,他不能接受,所以他拒絕了簽字,其中的勇氣誰人能知,當時所面臨的壓力又有誰人能感受到,“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就這樣,中國成了在戰(zhàn)勝國中唯一沒有簽字的國家。

1919年,中國的土地上燃起了一股熊熊烈火,永未熄滅。

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與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

1919年,使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歷史在不斷前進,但那屈辱的歷史卻無法被塵埃淹沒,唯有變得強大才不會繼續(xù)被欺辱,中國人是有勇氣,有智慧的,那不屈的脊梁無法被磨滅。勿忘國恥!我們責任重大。

124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