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篇1)
聽說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于是借了碟看,末了還不忘刻錄下來。
恩里克王子、伊莎貝爾女王、奧登巴恩維爾特、伊麗莎白女王、拿破侖波拿巴、俾斯麥、明治皇、彼得大帝、喬治華盛頓……
格物致知,我們不難發(fā)現,偉大時代的背后總會有一支巨擎、一只偉大的推手。歷史呼喚英雄,英雄也領航著歷史前進的風向標。
《大國崛起》顯然是命定中國的,那么新世紀中國的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話——你準備好了嗎?
開啟海洋時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個國家中相繼傳遞,粲然全球角落。當時在東方的泱泱大清帝國并不是沒有機會圖強,1840年國門破開之時,日本還沒有步入明治維新時代,比肩而啟的中日兩國,在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后徹底改變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復雜,但其中根本之一要歸咎于當時所謂大一統(tǒng)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錮人文思想、四書五經等儒學教科書歷經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舊模型造人、造物、造社會,結果導致中國在很長的時期里人文沒有進步、科技沒有創(chuàng)新、社會沒有發(fā)展……,被人樂道的康乾盛世說白了也不過是農業(yè)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飯吃飽而已,好像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溫飽為榮光的。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定會呈現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這個民族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去接納新思想,學習新文化,最終創(chuàng)造新的強勢文明。
繆斯女神就這樣被錯過了。那時時間定格在19世紀。
20世紀,百年滄桑,然而圖騰已經復健。
21世紀,新的世紀,第三次信息革命風口浪尖中,誰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中國特色之大國崛起?我們拭目以待。
《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篇2)
我是一只雄獅,我不要沉睡在千年的安逸之中;我是一條巨龍,我不會任人欺凌和逆鱗;我是一只金雞,我要在世界的東方喚醒沉睡的太陽;我是中國,我要崛起!
憶往昔,英國用鴉1片和大炮打開了封建中國的大門,中國的劫難來臨;憶往昔,英法聯(lián)軍的鐵蹄踏進了圓明園,留下的是一片廢墟;憶往昔,日本軍隊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在中國境內進行屠殺,中國猶如人間地獄……這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恥辱?!奥浜缶鸵ご颉保浜笃仁怪袊鴱摹疤斐蠂钡拿缐糁行艳D,而面對殘酷的戰(zhàn)爭卻只有蒼白無力的反抗。
看今朝,中國商船在索馬里遭遇海盜之后,中國軍隊立刻派船艦保衛(wèi)護航;看今朝,菲律賓“黃巖島事件”中,中國外交部在同菲律賓的交涉中力爭主權,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看今朝,日本強占釣1魚島,中國外交同中國軍隊積極應對,巡艦與巡機帶彈運作……新中國已不懼任何國家的威脅,并以其強有力的臂膀保衛(wèi)人民的利益,捍衛(wèi)國家的主權。泱泱大國正從東方崛起。
中國夢,不僅存在于這個千年古國的心中,也存在于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心中。中國夢點燃了羅陽心中的圣火,這位為新中國航母航載機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放飛了中國夢,也放飛了自己的夢;中國夢照亮了李文波的世界,這位南海守礁幾個月的戰(zhàn)士,守住了中國夢,也守住了自己的夢;中國夢指引著何玥前進的路,這位身患重病死后捐出器官的十二歲女孩,創(chuàng)造了中國夢,也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夢……中國夢,是無數個中華兒女織成的七彩之夢,更是成就輝煌中國的務實之夢。
少年強則國強,我愿為中國夢之大國崛起而奮斗,以汗水,以熱血,以我永不言棄永不止步的中國精神!
《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篇3)
近期帶領學生觀看了《大國崛起》,學生們感觸頗深。德國可以算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世界現代大學和科技發(fā)明聞名于世,在歷史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里曾經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遠遠晚于英法美等國;也曾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也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德國是如何快速地追上,并且超越了曾經稱霸19世紀的英國?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德國又是如何從兩次戰(zhàn)后一片廢墟中崛起的?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榮。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國民生活幸福的堅強后盾。國家強大了,在國際上說話才有力量,才能夠保護她的國民。如何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在古代我們也曾經發(fā)達過,也曾以繁榮而聞名于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國民值得思考并付諸于行動的問題。
通過看紀錄片可知,德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經濟上的發(fā)展。俾斯麥用鐵和血的手段實現了統(tǒng)一,說明了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必須的實力,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必須加強軍事力量。德國統(tǒng)一以后很快就發(fā)展起來,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yǎng),并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有位名人早就說過普法戰(zhàn)爭中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課堂中就決定了。歷史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重視教育而落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平膛d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教育建設就是人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有國才有家。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軟實力。
《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篇4)
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內部強大實力的外延。
英國,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我認為,英國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huán)境發(fā)展成熟的必然結果。
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崇“重商主義”政策;在新航路的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地理優(yōu)勢,積極發(fā)展對外貿易并且注重發(fā)展海軍,奪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紀末,其殖民地幾乎已遍布所有大陸板塊,統(tǒng)治著當時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可惜,后來殖民地紛紛獨立,以致于英國受到了一些打擊,失去了昔日榮光。)
丘吉爾曾說過:“大英帝國即時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庇纱丝闯?,英國對科學的尊重以及對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視,使得英國成為第一個走上工業(yè)化道路的國家,在工業(yè)革命上取得許多優(yōu)秀成果,以此為英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而美國于1876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以此來慶祝其獨立100周年。當時,清政府派出了展覽團,他們展出的是小腳繡花鞋及純銀打制的器具,而西歐國家展出的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英國展出的是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電動機和發(fā)電機,德國展出的是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啊!
盡管現在的中國向西方學習了許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快速發(fā)展。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是在復制,模仿,而非創(chuàng)造!這樣的中國,注定是會落后于那些積極創(chuàng)新科技的國家。我覺得,我國只有重視教育,善于借鑒別國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與生活水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當“中國制造”成功轉化為“中國創(chuàng)造”時,就是趕超它們的有利條件。我相信,中國會靠自己變得更強大!
《大國崛起》觀后感600字(篇5)
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著我。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里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边@段話真切地表明了19世紀德國的現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志詩人席勒就發(fā)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于各列強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zhàn)爭勝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聯(lián)”,分裂為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tǒng)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經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統(tǒng)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志鐵路系統(tǒng),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22426公里,超過了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yè),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志的統(tǒng)一與未來發(fā)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為了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的發(fā)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zhàn)后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眾對過去歷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zhàn)后的統(tǒng)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散了彌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lián)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著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