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1
看完之后,內心是無比的震撼、清醒和堅定!對這些追求真理的先輩們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領悟有以下四點:
真理是愛的傳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對,一切白費。
電影里不管是齡瀾的覺醒、沈光耀的覺醒還是張果果的覺醒,都源自于身邊遇到了一個好教師,一個追求真理的教師對他們的點撥和引領。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追求真理。這讓我想到了陳教師每一天學習古圣先賢們的書籍,每一天早上5點給我們講課,這種無私的付出和大愛,讓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會笑了,每一天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追求真理,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這就是一種愛的傳承,這就是真正的教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
電影里異常讓我感動的是陳鵬對敏佳的那種愛和持續(xù)地付出的那種精神。陳鵬奮不顧身地去救敏佳,看著全身是傷的敏佳悲痛欲絕,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過來的那種感恩和激動,對敏佳的細心和持續(xù)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動著我。當敏佳對生活失去信心,絕望的時候,是愛托起了敏佳,說我就是給你托底的那個人的時候,敏佳的心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種強大地力量讓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后獨自去戈壁灘找陳鵬,說:“我必須要找到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顧你”。這是一種道的精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讓我想到了教師說的那句話,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解放人的思想,把人從小黑屋里解放出來,外面陽光燦爛,完美歡樂。哲學教育不就如此嗎?接觸了哲學教育的父母和孩子變得會笑了,內心簡便了,情緒平和了,生活開心完美了。人人做好人,世界就好了,這不就是一個化冰的過程,追求真理的過程嗎?
真理不在天邊,真理就在身邊。
教師說真理就是付出、利他,對別人好。這部電影就很好地表達了這幾點。
下著大雨,教師依然給學生們上課,天空有飛機,冒著生命危險給學生們上課,斷腿教父帶著那些饑餓的孩子唱歌,聲音是那么地清脆和純粹,晃晃哥哥開著飛機給孩子們送吃的,他們的這種付出是那么地無私和完美,在真理面前是如此地自信和篤定、從容,真的很讓人佩服。果果對四胞胎寶寶一家的照顧和付出,為他們租房子,花心思給孩子取名字,給孩子買奶粉,這一切都源自于愛,對真理的追求。真理就是利他、付出,真理就在身邊。
果果對生命的探索覺悟的過程讓我想到了唯有追求真理才是真正地解放。
電影里的果果一開始很矛盾很糾結,被自我還有他人的主觀主義思想所束縛,整天過的很不開心,臉上沒有笑容,清明節(jié)那天和他的爸爸媽媽去給李叔叔掃墓,說是李叔叔當時為了救他失去了自我的生命,又說看到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說人生要開開心心地做自我喜歡的事情。果果猛然醒悟,勇敢地拒絕了自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做了自我喜歡的事情,看到那個小嬰兒的笑,看到此刻他的笑是如此真實和簡便,真是為他開心。也讓我看到了自我之前被主觀主義、被意必固我綁架自我思想的那種矛盾和糾結,遇到哲學教育和陳教師是如此地慶幸和幸福,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幸福,當應對真實的自我,放下那些所謂的欲望竟是如此地簡便和歡樂。也要讓更多人開開心心快歡樂樂,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要應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答案是肯定的。我必須會勇敢地應對自我的人生。感恩教師的推薦,感恩教師每一天的無私付出。追求真理、持之以恒。
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2
無問西東,整個電影是圍繞著泰戈爾的詩歌展開的,傳遞了的故事都是想告訴我們,期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在自我的感情面前堅定,在自我的夢想面前堅持,真誠的應對自我,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無問西東,無所畏懼。
第一條主線是民國時期,20年代清華青年學子代表吳嶺瀾,一個天才,為了讀書而讀書的人,然后給到了圖書館里面泰戈爾演講的時候,他看到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都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人羨慕,他突然領悟到了什么是真實。然后他一輩子追求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年老的他把他內心的光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耀華。
第二個故事到40年代西南聯(lián)大的段落,當沈耀華的母親千里尋兒,不期望他當兵參與到戰(zhàn)爭中時,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不想你還沒有想好怎樣過這一生,就沒有了性命。媽媽只期望你過上自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這一段我已經(jīng)飆淚了,我們出生在一個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代,活在一個安全的國家,從來不用擔心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陽,我們能夠平安的過完這一生,應當更加學會珍惜。當他看到那個帶給他無數(shù)歡笑的孩子被日本轟炸機炸死的時候,他決定去當飛行員,把生命獻給國家。在訓練的過程中,他把軍營的食物帶給那個村莊的人,被教官訓罵的時候,他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不是為了這一口飯吃而當兵,我清楚的明白我在做什么。
然后就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代的故事,到電影快要結尾的時候,陳鵬回來發(fā)現(xiàn)村落都被封了,兩人走散了,王敏佳說這輩子必須要找到你,在我最熬不住的時候是你給我堅持的力量,此刻該我來照顧你了??吹阶罱K也沒有看到兩人相遇的鏡頭,人生就是有這么多遺憾和錯過,在那樣訊息不發(fā)達的年代,錯過可能就是錯過了一輩子??墒谴丝棠兀肽畹娜酥灰蛞煌娫?,告訴你等著我,就不會走散。
所有的一切回憶都是給了21世紀的張果果這個故事,他在救助四胞胎這個事情里,一開始充滿溫暖,然后聽到一些被幫忙的人纏上一輩子這樣的故事后有所猶豫,到最終聽從自我的內心,選擇相信人性的善良。四胞胎的家人必須要見到果果其實就是想給他送四個孩子的胎毛做的毛筆。
電影的最終還有一段獨白,看到的聽到的,經(jīng)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的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墒侨绻袡C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明白青春也可是僅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期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么,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墒菂s會在贊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我的珍貴。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你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了嗎我想這個電影就是想告訴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是值得花時間去思考的,永遠不放棄真誠,對自我真實。
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3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找著屬于自我的真實……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一樣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感情和夢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供給幫忙后,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zhàn)場,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yè)的問題上犯難……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么是真實?梅教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于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走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笔前?,在生活之中,我們應當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我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fā)現(xiàn)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guī)。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我,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沒經(jīng)歷過的,那些只可是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樣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我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為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zhàn)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為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之后美國來中國支援并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zhàn)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里,躺在軟沙發(fā)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此刻。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4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題記
四代人,四個時代,不一樣的人經(jīng)歷著不一樣的路。他們心里都想活得更加真實,追求更完美的事物。熒幕下,一群清華學子追求著自我的生活。
四個時代,交錯著電影的每一個小節(jié)。有辛酸的淚,也有激動的笑。
鏡頭起初落在現(xiàn)代的張果果身上,他遇到了一對四胞胎并向他們展開援助。但因為許多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他想過要放棄贊助他們。他淡視了別人的生死,但因為一件事打動了他。在清明節(jié)那天,父母堅持要去掃墓,為了報答救他們一命之恩的李想。他們以往是支邊隊員,李想救了他們一命而犧牲,他的最終一句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張果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決心贊助四胞胎。他活出了自我的真實。
第一代人,吳嶺瀾和梅貽琦。梅貽琦任職清華大學校長。吳嶺瀾在學習當中遇到了問題,就去找梅貽琦討論關于換課的問題。梅貽琦提到了“真實”兩字讓我深有感觸。學習是為了什么?只是追求成績的排行和學科的好壞嗎?功名利祿都是次要的,找到自我喜歡的專業(yè)才是最重要的。之后他來到了一次泰戈爾的演講,深有感觸,真實二字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第二個時代,日本侵華時。清華改為西南聯(lián)大遷移到了昆明,在那里建起了茅草屋,鐵皮頂,條件十分惡劣。軍隊到學校來招生,報名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害怕犧牲。沒有令人想到的是,家境富裕的沈光耀主動報名。他是一個努力學習助人為樂的人,他沒有自我的家嗎?他不害怕失去生命嗎?但他認為,成為一名飛行員,為國報效更加重要。當他見到母親,遭到了極力的反對。他承諾不去參軍,卻又瞞著他們繼續(xù)來到飛行隊。他令我感動,也讓我感到敬佩。感動的是,他偷偷帶著食物,開著飛機到貧民窟播撒食物幫忙那些貧困的孩子,即使受到處罰,他也無怨無悔。令我敬佩的是,他為了戰(zhàn)斗,駕駛飛機撞向軍艦,結束了他的生命。這既讓人感嘆,又讓人悲傷。
第三代,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不久,清華大學遷回了北京。陳鵬,王敏佳,李想是從小一齊長大的。陳鵬和李想,都對王敏佳有著愛慕之心。他們都是很優(yōu)秀的人,可是結果卻大不相同。王敏佳和李想,想幫忙中學教師擺脫婚姻,寫了一封信寄到他家,卻被教師的妻子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追究到底,最終找出了王敏佳。從此,王敏佳受到牽連,變成了反革命分子被批斗。李想為了去支邊,沒有站出身來承認。在王敏佳的批斗會上,她被打得頭破血流,陳鵬發(fā)現(xiàn)他后,給她洗去了傷痕,立下的墓碑,代表著和過去再見。第二天,王敏佳醒來后,陳鵬把他安頓在了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陳鵬便要轉身去往核基地,他碰到了在王敏佳墓碑旁哭泣的李想,只說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為了追求自我的夢想,他逃避了事實,放棄了真實。他的后半生充滿了懺悔,他在支邊的路上救死扶傷,活出了他的真實。幾年后,陳鵬回到了小村子,發(fā)現(xiàn)那里已經(jīng)荒無人煙。王敏佳踏上了尋找陳鵬的路,尋找她自我的真心與所愛。
電影結束,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一樣的結局,不明白是哭是笑。盡管結果不是那么完美,但他們都活出了自我。像電影里所說,我們要為自我和他人而變得更加珍貴: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后感心得5
《無問西東》是我最近幾年來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電影。剛從電影院里出來,就有一種立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里面的每一段資料都是那么的絲絲入扣,直擊心尖。電影結束的時候大家都不愿走,沒有想到最終序幕的時候那么精彩,有那么多世界級的人物,真的很感動,很震撼。之后在手機上又認真的看了一遍。
電影一共演繹了4個不一樣的年代,分別演繹了幾個不一樣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卻是有關聯(lián)的。那是一種愛的傳遞,是一種道的能量。電影是從當代張震扮演的張果果的故事為代表開始的,然后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紀20年代。
第一個故事是1923年,講的是陳楚生所扮演的吳嶺瀾,是清華大學的理科生,印象比較深的是梅校長對他講的話讓,說:“人把自我置身于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可是僅有這些日子。”吳嶺瀾問:“什么是真實?”校長說:“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齊?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眳菐X瀾不解,直到泰戈爾訪華演講,看到臺上的教師篤定而又自信,聽到泰戈爾關于真誠的演講,才釋然明白,轉去學文。
總結:遇到一個好教師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貴人指點,需要自我不斷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進而遵從自我的內心。
第二個故事是1938年,講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是吳嶺瀾的學生,家境顯赫,文武雙全,人長的也帥。當時正逢抗戰(zhàn)期間,國難當頭,教官的一席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自我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使沈光耀內心想要參加空軍,可是受到了他母親的阻攔,經(jīng)過與母親的對話,足以見得沈光耀的家教和良好的家風,絕非一般家世。他母親說:“我們想你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比如同你自我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我,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痹谀莻€年代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并非一般的胸懷。就在沈光耀已經(jīng)放棄這個從軍想法的時候,戰(zhàn)爭發(fā)生了,日機對我國連續(xù)的轟炸,他看到被轟炸過后的一片狼藉,尤其是看到平日里和他一齊玩耍抓蛇的孩子被炸后,孩子的母親那種痛苦、絕望又無助,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死在自我懷里時,讓他又重新投軍,選擇了他認為的真心,舍小家,為國家。中間還有一幕異常感人,就是沈光耀哪怕是被長官體罰,也要開著飛機去給那些沒有食物的孩子送食物的場面,并且不止一次。最終當他在戰(zhàn)爭中英勇又壯烈的犧牲后,才發(fā)現(xiàn),原先沈光耀家族其實是“四代六將”,怪不得有如此好的家風。
總結:沈光耀是家世顯赫,可是卻沒有貴公子的毛病,從小就處處比常人優(yōu)越,但并沒有驕傲,而是依然比常人更努力。他自信,從容,善良,待人真心,一身正氣,遇事沉著勇敢,一表人才,幾乎接近完美,更接近于道。最終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光榮犧牲,從他身上看到了陽光,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第三個故事是1962年,由黃曉明扮演的陳鵬,由于沈光耀得救,才沒有被餓死,之后上了清華大學,一向喜歡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卻一向沒有表達心意。他們還有一個好朋友叫李想。當他們三人看到以往很尊敬的班主任許教師,經(jīng)常被他妻子李淑芬大罵羞辱時,王敏佳和李想就想教訓一下李淑芬,于是聯(lián)合寫了一封信。結果被李淑芬發(fā)現(xiàn)后告發(fā),李想為了爭取去邊疆的名額,不敢承認,就由王敏佳一人承擔。當發(fā)現(xiàn)她和毛主席的合照是假的后,又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欲加之罪,而最諷刺的是批斗王敏佳時,對面就是李想,他此時正在進行支邊計劃的動員演講,風光無限。當李想在大會上說出劃清界限四個字的時候,王敏佳失望透頂。之后又在李淑芬的挑撥下,王敏佳引起了眾怒,空口難辨,被大家一哄而上的毆打至昏死,大家都以為王敏佳已經(jīng)被打死,大雨來臨之前,眾人全部散去,留下王敏佳一人自生自滅。當陳鵬明白王敏佳被批斗后就拼命往回趕,當他趕到時,看到滿頭是血的王敏佳失去了生命體征,以為已經(jīng)死了,悲痛至極,就準備挖坑把她埋了,之后在大雨中王敏佳醒了過來,二人抱頭在雨中痛哭。陳鵬將王敏佳帶到了自我成長的家鄉(xiāng)安頓,并進行了告白,可是很快又去科研了,再回來時已是多年以后,可是村莊早已面目全非,全是批斗過的痕跡,家沒有了,王敏佳也不在了,他為祖國的核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到頭來卻是如此下場。
總結:一個時代的杯具,這是一個讓人深感唏噓的故事。首先許教師不愛他妻子,卻在用刀以死相逼的情景下,勉強娶了李淑芬。婚后許教師對李淑芬無比冷淡,甚至內心是憎恨,活的很不開心。李淑芬自認為是愛許教師,實際上那是一種自私的綁架,感覺自我付出了那么多,卻換不來許教師一刻的直視,內心不甘心,就互相折磨互相傷害。由于內心過于苦逼又極度敏感,心里早已經(jīng)喪失了溫度,最終把矛頭指向了許教師的學生王敏佳,為了解恨,最終挑撥發(fā)起了批斗,導致王敏佳被打到昏死,李淑芬自知罪孽深重,活著已了無生趣,便投井自盡。人如果沒有一點哲學水平,將是多么的可怕和無知。當陳鵬看到李想拉著王敏佳的手時,能夠格局大一點,哪怕抱著送祝福的心態(tài)走進一步,也就水落石出了。如果早些把內心的話表白,勇敢一點追求幸福,人生必須會活出另一番景象。許教師太懦弱,空有一身知識,可是都是些死知識,不懂人性,不會與人溝通,只會以冷暴力,以暴制暴,最終杯具了。
第四個故事講述的是當代,電影是從這個故事開始的,由張震扮演的張果果總體來說是一個比較有良知的人。寧可成為公司領導之間競爭的犧牲品,成替罪羊,也不愿意用出賣來換取一己私利。之后又資助了四胞胎,當四胞胎的家屬頻繁找自我時,他中間也自我懷疑過,逃避過。之后隨父母去掃墓,原先父母是第三個故事中李想用自我的生命所救下的,李想以往有愧與王敏佳,陳鵬對李想說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李想在死前只說了這么一句。可見李想把陳鵬的話聽進心里去了,用生命救了兩個人。之后是父親的話讓張果果警醒。主動聯(lián)系了四胞胎媽媽,原先人家只是想將四只胎毛筆送給他。之后他看著四胞胎時出現(xiàn)的那句話印象很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應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總結:新生,代表著生機,同時也代表著輪回。蕓蕓眾生,各有各的不一樣,各有各的命運,然而什么是命運?命,也許是天注定,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我的父母,無法選擇兄弟姐妹,但一個人的運是來自后天自我的修煉,合起來才是命運。所以,修煉的過程才是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