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工作范文 > 工作計劃 > 學校工作計劃 >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

張林1875 分享 時間:

全面提升組內(nèi)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力爭做到教師個人的業(yè)務(wù)水平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共同。是否需要制定相應(yīng)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供您閱讀,參考。希望您能有所收獲!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shù)奶幚矸椒ā?/p>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jié)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shè)計藝術(shù):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chǔ)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shù)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張衡發(fā)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zhàn)亂之中,現(xiàn)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xiàn)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jù)《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p>

二、解題

1、“傳”:傳記.記述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guān)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guān)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3、文史專名

(1)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學問和技能)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連辟公府(bì)鄧騭(zhì)璇璣(xuán)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河間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shè)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fā)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jié)):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jié)):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jié)):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jié)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zhì)疑、點撥

實詞:屬、貫、辟、奇、就

虛詞:乃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jié)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nèi)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fā)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yè)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shè)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jié))

二、科學成就(2-4節(jié))

三、政治才干(5、6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shù)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jié)構(gòu),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shè)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zhì)疑、點撥:

實詞:雅、征、再、遷、員、尊、發(fā)、制、方面、怪、征

虛詞: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zhì)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shù)陌才?,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xiàn)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zhì)疑、點撥

實詞: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xiàn)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爸瓮?,整法度”表現(xiàn)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shù)脑~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輝煌的)科學成就(卓越的)文學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shù)學”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fā)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fā)展的,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jié)

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性。

我們學大專家為大家準備的這份張衡傳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復(fù)習一下,相信大家對張衡傳這篇文言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了解詞的意象,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鑒賞詩歌關(guān)鍵詞語,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鑒賞過程當中。

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中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用來表現(xiàn)婦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為男性,他們寫的詞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這一現(xiàn)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來品讀她的兩首愁情詞。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背景導讀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nèi)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詞賞析】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崩钋逭帐藲q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楹?,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但作為一個才華出眾、情感豐富的女子難免對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所以盡管生活是滿足的,李清照也常常會感到一種惆悵。這種惆悵是來自社會對女子的壓抑還是由于她對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不能實現(xiàn),就不得而知。只是這種惆悵常常出現(xiàn)她前期的詞中,與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她的兩首《如夢令》似乎正好反映出這種復(fù)雜的情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前一首表現(xiàn)了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后一首則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悵惘,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shù)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于詞的傳統(tǒng)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nèi)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fā),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醉花陰》

但其后不久,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這初,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她那篇的《金石錄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筆調(diào)回憶了她與趙明誠烹茶賭勝、賞玩金石的歡樂,敘述了南渡后輾轉(zhuǎn)流離、坎坷不盡的經(jīng)歷,抒發(fā)心中郁積的哀慟。由于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郁,如今的情懷正如《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李清照居金華時。久經(jīng)飄泊,獨在異鄉(xiāng),盡管春日雙溪風光綺麗,但在她的眼中,卻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觸景生情,越發(fā)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中沒有正面描寫民族災(zāi)難的場景,也沒有直接呼喚英雄主義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個人遭遇,在她心靈深處刻下抹不去的傷痕。她的詞中這樣寫道: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清平樂》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而是由鄉(xiāng)關(guān)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xiàn)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

二、《聲聲慢》全詞鑒賞

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環(huán)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愛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于敵人的侵略、政權(quán)的崩漬、流離的經(jīng)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jīng)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么,結(jié)果卻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huán)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huán)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nèi)。接著“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nèi)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huán)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開頭王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緊接著寫詞人悲苦心境產(chǎn)生的原因。“乍暖”兩句,本應(yīng)說由于環(huán)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yīng)。然而這里不說境之冷清,心之慘戚,而獨歸之于天氣之“乍暖還寒”。接下來,本應(yīng)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談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把氵^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說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群征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xiāng)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匯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過片直承上文。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曾經(jīng)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xiàn)在卻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搞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風欺人,淡酒無用,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笆刂皟?,獨自怎生得黑?”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么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凄清的苦況蘊含于平淡語言之中,發(fā)人深思。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靡靡,更添愁緒。這里將凄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最后一句,總括上文,是說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fā)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難道除了“愁”外,還有什么難以言傳的心事?這明明是提醒人們,這里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jié)尾,能調(diào)動讀者的思想活動,從而擴大并深化了主題,大有“回腸九疊后,猶有?;啬c”的藝術(shù)效果。

三、作業(yè)

1.背誦這兩首詞

2.課外閱讀李清照的詞,了解其藝術(shù)風格。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3

教學目標:1、了解班固和《漢書》的相關(guān)知識。

2、朗讀斷句,講述課文故事梗概。

3、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翻譯文句。

4、學習蘇武的英雄氣概,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法指導:

1、朗讀課文,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內(nèi)容要點,知識歸類。

3、合作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準確翻譯文句。

4、思考探討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代的“蘇武牧羊”故事廣為傳頌,千百年來,蘇武已成為一名偉大的愛國英雄定格在人們心中,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現(xiàn)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氣節(jié),有民歌《蘇武牧羊》唱道: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曙嬔囃虤?,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在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轉(zhuǎn)眼北風吹,雁群漢關(guān)飛。白發(fā)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帷。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菔癄€,大節(jié)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下面,我們走進蘇武,認識蘇武,敬仰蘇武。板書《蘇武傳》。

二、快速閱讀人教版配發(fā)資料《第二課堂》(第99頁)和課文注釋①,介紹作者、作品和背景。學生介紹,然后明確。

1.作者簡介:班固(32—92),我國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幼年即聰慧好學,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性情謙和,深受當時儒者敬重。后來繼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記后傳》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因被人誣告私改國史而被捕人獄。幸其弟班超上書解釋,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大為贊賞,召為蘭臺令史,后遷校書郎。班固“潛精積思二十余年”,終完成《漢書》寫作。

2.簡介《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實。《漢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紀、七十傳、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3、蘇武出使背景:秦末漢初,北方匈奴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控制地區(qū)。文帝、景帝時代,漢王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lián)系。武帝時,漢國力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zhuǎn)而重視結(jié)盟,指望通過恩威兼施之策來解除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三、朗讀課文,熟悉內(nèi)容。鑒于學生的文言文朗讀能力較弱,課堂自讀或教讀非常必要。朗讀中重點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jiān);②數(shù)(shuò)通使相窺(kuī)觀;

③以狀語(yù)武;④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mò)胡中;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yānzhī)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課本注音“yún”有誤。煴,有二音,讀yūn意為“微火”,讀yùn意同“熨”);⑧擁眾數(shù)萬,馬畜(chù)彌山;⑨故使陵來說(shuì)足下;⑩何以汝為(wéi)見;⑾子卿尚復(fù)誰為(wèi)乎。

2、注意斷句: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于)匈奴中。

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幸蒙/其賞賜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自抱持/武

使(汝)/決人死生

(衛(wèi))律知/武終不可脅

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

掘野鼠/去(jǔ)草實/而食之

武與李陵/俱為侍中

大臣亡(wú)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

后/漢使/復(fù)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

四、通過朗讀課文,看看誰能夠概括地講述課文的故事來。

五、理清課文的基本思路。

1.學生標出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指出劃分層次的依據(jù)。

2.同桌間討論,概括層次意。

[板書]

↗㈠(1-2)蘇武身世,出使背景

蘇︳1、(3-4)扣留——義不受辱

武︳㈡?zhèn)涫芷D辛2、(5)恐嚇——威武不屈利誘——富貴不淫

傳︳堅守氣節(jié)3、(6)逼迫——貧賤不移

︳4、(7-8)勸降——私情不動

↘㈢(9-10)匈漢和親,蘇武得返

作者采用寫人物傳記經(jīng)常運用的縱式結(jié)構(gòu)來組織文章,以順敘為主,還運用插敘,依時間的先后進行敘述,脈絡(luò)清晰,故事完整。

六、課后同桌間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以便把握人物形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同桌二人,借助字詞典、課文釋、《第二課堂(導讀)》,解決文言字詞句。兩人邊讀邊注釋邊翻譯,互相糾正,弄不清的地方問老師。

重點提示: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⑥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⑧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⑨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2、古今異義

①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

②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③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④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⑤獨有女弟二人(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⑦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⑧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⑩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3、一詞多義

重點掌握:當、發(fā)、狀、辭、及、所、語、因、亡、謝、除(注意總結(jié)回顧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

4、詞類活用

A、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屈節(jié)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屈,使……辱)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B、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C、名詞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裝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

(5)何以復(fù)加(介賓倒裝句,正常語序“以何復(fù)加”)

(6)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信義見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亡罪夷滅者大臣數(shù)十家”)

B、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漢所望也。(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二、教師走近學生身邊,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探究:記述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和利誘誓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有力地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主體部分,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

二、問題探究

1.探討:課文是怎樣從環(huán)境和細節(jié)描寫入手來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精煉提示】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性格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示。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2.探討:文章記事有詳有略,對衛(wèi)律和李陵勸降部分詳細描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有什么用意?

【精煉提示】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唯有堅守信念才會寧死不屈。

3.研讀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部分。

①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②分析衛(wèi)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從而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

【精煉提示】衛(wèi)律:求榮、傲慢無禮、陰險狡詐。李陵:與衛(wèi)律不同,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堅定,因一己之私而背叛祖國投靠匈奴。

4.里各種人物對蘇武起了對比的作用,請把文中多個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對比,看看對塑造蘇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張勝:頭腦簡單,糊涂謀反,事情敗露,立即叛變。

蘇武:認識清醒,遠矚,欲以死息禍;面對勸降,始終保持氣節(jié)。

(2)衛(wèi)律:陰險狡詐,求榮,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3)李陵:意志不堅,因私叛國,痛苦羞愧

蘇武:忠貞不渝,心系祖國,無怨無悔

三、總結(jié)認識:

1、請用幾個概括力的詞語總結(jié)蘇武的性格特征,并談?wù)勀阕x了此文有什么思想上的新認識。(略)

2、學習了此文,請談?wù)勀銓θ宋飩饔泴懽饔惺裁凑J識。(略)

四、鞏固訓練:

課堂完成《高中新教材第二課堂必修4》(人教版配發(fā))p101-102頁練習題。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shù)奶幚矸椒ā?/p>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jié)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shè)計藝術(shù):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chǔ)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shù)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張衡發(fā)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zhàn)亂之中,現(xiàn)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xiàn)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jù)《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p>

二、解題

1、“傳”:傳記.記述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guān)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guān)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3、文史專名

(1)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學問和技能)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jīng)的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連辟公府(bì)鄧騭(zhì)璇璣(xuán)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河間相(jiān)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shè)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fā)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jié)):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jié)):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jié)):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jié)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zhì)疑、點撥

實詞:屬、貫、辟、奇、就

虛詞:乃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jié)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nèi)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fā)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yè)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shè)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jié))

二、科學成就(2-4節(jié))

三、政治才干(5、6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shù)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jié)構(gòu),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shè)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zhì)疑、點撥:

實詞:雅、征、再、遷、員、尊、發(fā)、制、方面、怪、征

虛詞: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zhì)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shù)陌才牛刮恼轮攸c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xiàn)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zhì)疑、點撥

實詞: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xiàn)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黨作斗爭一事?!爸瓮?,整法度”表現(xiàn)其治理嚴厲,“陰知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shù)脑~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輝煌的)科學成就(卓越的)文學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shù)學”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fā)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fā)展的,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jié)

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性。

我們學大專家為大家準備的這份張衡傳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復(fù)習一下,相信大家對張衡傳這篇文言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為認真貫徹區(qū)教育局“教育品牌年”的戰(zhàn)略部署,進一步提升我校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語文教師的素質(zhì),本學期我們語文組將 以教研室和學校工作計劃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為切入點,以 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為中心,以探索271高效課堂課改和友善用腦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為落腳點,進一步完善常規(guī)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使我校語文教學質(zhì)量穩(wěn)中有升。

二、工作目標

1.探索271高效課堂課改和友善用腦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加強各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力度,加大教研組聽課力度,促進教師嚴格自律,不斷上進。

2.把校本研究意識灌輸?shù)矫恳晃唤處熜闹校瓿杀緦W期學校布置的校本研究任務(wù)。

3.全面提升組內(nèi)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力爭做到教師個人的業(yè)務(wù)水平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共同。

4.扎實、認真地貫徹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項規(guī)章制度,努力營造語文組良好的工作氛圍,把語文組建設(shè)成為一個團結(jié)、高效、務(wù)實、拼搏的戰(zhàn)斗集體。

三、工作思路:

1.以課堂為重點,把握教學改革和高考語文變革方向,探索271高效課堂課改和友善用腦的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語文教學內(nèi)容和順序,認真扎實貫徹《秦淮中學學科教研組管理辦法》。

2.進一步規(guī)范教研組活動制度。單周召開教研組活動,雙周各備課組活動。要求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必須準時參加。

3.備課組集體備課要落在實處,每節(jié)課都要有預(yù)習案、探究案、訓練案。應(yīng)該每次活動有主題、有針對性、有中心發(fā)言人,且上交發(fā)言材料。

4.強化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的責任意識,要求教研組組長、各備課組長做好全組統(tǒng)籌工作。

四、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氛圍,建設(shè)學習型的教研組。

繼續(xù)變革課堂教學,建立“任務(wù)引領(lǐng),問題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升我們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把語文教研組建設(shè)成學習型的教研組,形成學習上的互動、聯(lián)動。本學期,繼續(xù)向老師推薦一些與語文教學密切相關(guān)的網(wǎng)站,繼續(xù)不定期發(fā)放相關(guān)學習資料并集中組織學習,把校本培訓與平時學習結(jié)合起來,要求每位語文老師每周讀一篇有關(guān)新課程的教學論文,每月至少讀一本教育雜志,每學期至少讀一部教育理論專著,并做好讀書筆記。讓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師的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二)、利用暑假編寫好導學案,繼續(xù)抓好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上年度我們語文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流于形式。本學期要進一步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首先備課組長思想上要重視,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師要緊密配合,講究求真務(wù)實,對各種課型都要進行研討,采取“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的總體思路思路。讓教師沿著“備課——評議——修改——反思”這一互聯(lián)互動的螺旋式的漸進過程,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促進教師間的互動式交流和教師與新課程的共同成長,達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1、按照學校提供的導學案模板制作。導學案分預(yù)習案、探究案、訓練案各1課時,共3課時。

2、高一高二以課文為單位,編寫必修教材一、二、三、四、五的導學案高三按照《考試說明》中的知識點進行專題復(fù)習編寫導學案。

3、按學校要求,請在8月15日前后將導學案上傳備課組群里,備課組整合打包上傳學校。

4、高三按照《考試說明》中的知識點進行專題復(fù)習,積累相關(guān)文化知識,探究各專題的主題、特點及賞析技巧,訓練案應(yīng)選擇近年典型高考題。相關(guān)考點并未全部涵蓋,將在二輪復(fù)習中安排。

三年以內(nèi)的新教師要手寫詳案,其余網(wǎng)絡(luò)平臺備課的教師要復(fù)備、手寫簡案。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進行網(wǎng)絡(luò)平臺備課,把自己的電子教案上傳。

(三)、重視聽課評課工作,豐富和發(fā)展校本教研。。

提高教育質(zhì)量,關(guān)鍵在課堂。本學期要繼續(xù)開展聽、說、評、講等教研形式,繼續(xù)開展“同課異構(gòu)”的教研活動,探討高中語文閱讀課、寫作課、名著導讀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專題學習課的教法、學法和評課標準。教研組組長、備課組長和區(qū)教學骨干以上的教師一學期聽課不少于20課時,教師一學期聽課不少于15課時。兩組組長聽課情況要及時上傳匯總。 為豐富和發(fā)展校本教研,我們教研組將進一步深化課題研究活動,豐富和發(fā)展校本教研。配合學校對校級和市區(qū)省國家各級課題進行跟蹤和督促,每種材料都要定期上交,并進行階段成果匯報。

(四)、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話要清清楚楚的說,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的完成。要求學生要有書法練習本、周記本、語文摘抄本(素材積累)和作文本。不定期舉行學習方法經(jīng)驗交流會?! ”緦W期我們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繼續(x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guān)系,挖掘課外語文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在各種上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重視名著閱讀活動,用好語文校本教材。

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重點放在名著閱讀,根據(jù)各年級的名著導讀篇目每學期推薦兩本,建議人手一本,可借可買,每讀完一本,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講故事, 談體會,讀完兩本舉行一次名著知識競賽。用好語文校本教材,高二用好《導與練》,高三用好《導與練》。

(六)、加強作文教學的改革,探索作文教學新途徑。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yīng)注意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應(yīng)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小對學生業(yè)余寫作的束縛。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多寫新材料作文。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作文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高中語文必修四學期工作計劃相關(guān)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計劃表格范文5篇

2021高中語文教師個人工作計劃5篇

高中語文下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6篇

2020年秋季高中學校工作計劃的范文大全5篇

高一必修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表范文5篇

2021高中教師下學期工作計劃5篇

高一學習計劃書范文800字

高三語文第一學期個人工作計劃6篇

高一語文教師學期教學工作總結(jié)范文5篇

2020高中教師個人工作計劃范本五篇

7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