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
在著名日本小說《白夜行》中,作者東野圭吾大膽地嘗試了一種寫法,即讓男女主人公始終處于“被注視”的狀態(tài)。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1
誰是誰的惡誰又談得上善,當真相逐漸漂出水面,當男女主角的惡行越發(fā)沒有人性,像我這種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立馬就急得跳腳:世界上怎會有如此齷齪、可怕、心狠手辣的人,尤其是像雪穗這樣膚白貌美氣質高雅的完美女人。
一氣呵成讀下來,順著小說的思維,很容易陷入這種偽裝的壞人——壞人做壞事——壞人一定要死的邏輯,所以當桐原亮死去,而雪穗冷酷走開沒有受到任何牽連或者懲罰的時候,心里還滿是質疑,就這樣結束了?
壞人為什么沒有死?冷靜下來倒推,發(fā)現(xiàn)壞人未必就是“壞人”,而所有之前在我看來殘忍的事情或許并沒有表面描述的那么不堪,抑或是小說先入為主的“真相意識”讓我們給他們貼上壞人的標簽。
回顧兩個人的戀愛故事,小說里鮮有描述。正如書名一樣,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兩個人甚至沒有同時在一起的機會,也正如他們之間的愛,太純粹以至于找不到存在的痕跡。愛得可以超越生命,愛得可以遠離彼此,卻總會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暗自出力。
警察說過一句話,惡的萌芽沒有及時拔掉,結出了惡的果。最后的結局是警察找到了案件的真相,得以伸張正義,可那時候的惡還僅僅是“惡”嗎,換句話說這兩個惡人何嘗不是被惡侵蝕、踐踏才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
童年的純潔如雪、兩小無猜,遇上大人世界的衣冠禽獸、道貌岸然,頃刻間碎成粉末。我無法想象十一歲的他們是帶著怎樣的心情收拾好殘局,交代好后半生可能都不會再見的囑咐,踏上擔驚受怕、屈辱的人生。從那一刻起,他們身上就留下惡的烙印,并且一輩子都將揮之不去。說他們無恥也好,惡魔也罷,他們何不是惡魔爪牙存活下來的可憐人,只是彼時的他們無力反抗,而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再說結局,對那些受過迫害的人們來說,也許正義沒有得到伸張,畢竟這個“壞女人”毫發(fā)未損??蓪嶋H上呢,那個被她稱作太陽的桐原亮,死了,她一直賴以存活的勇氣以及對愛情的向往的寄托,沒了。除了一副皮囊,她活著還有什么意義,行尸走肉罷了,也是對她最殘忍的懲罰了吧。
關乎人性,關乎愛情,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
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2
《白夜行》是東野圭吾先生的一本力作。
據說,這本書曾獲得周刊文推理小說榜年度第一名,這本書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好成績,全書的結構、內容的撲朔和人物的矛盾性起了主要作用,下面我來寫寫我的感想。
這本書的兩位主人公分別名為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少時他們是一對好伙伴,在故事正式開始后,他們只能以一種類似于“共生”的關系相互依存了二三十年,直到桐原亮司被抓獲。這種共生的關系根本在于兩者的互相幫助,免于災禍。故事的導火索為桐原為了保護唐澤而殺死自己的父親,由于害怕兩人開始互相“照明”(正如唐澤所言:“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的事件,如藤子被襲、代碼盜竊、高宮出軌等等,所有的事件帶給讀者的感覺都是與兩人必然有著聯(lián)系,但是卻讓讀者毫無頭緒,而到最后當事件串聯(lián),謎底揭開,讀者又免不了震驚。這是《白夜行》的內容、結構和人物矛盾性的帶給讀者魅力,但這本書又能帶給人們更深的思考。
前面說到,桐原亮司為了保護唐澤而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其實這本是一件矛盾的事件,桐原亮司的父親是一名犯,而當時的雪穗才上小學低年級,所以桐原亮司的殺害是出自一種正義的抉擇,由于選擇了逃避責任,兩人才開始了長達二三十年的“逃亡生涯”,在此期間的所作所為讓人不禁考量人性的可怕,“太陽與人心均不可直視”,東野先生如是說。
人們?yōu)榱擞茏龀鰜淼氖虑闊o法想象,這種欲望既有著好處,也如同雙刃劍一樣,有著發(fā)生邪惡的可能,如果人們好好運用欲望,把欲望當作自己的原始推動力,那么欲望則起到著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為了欲望犯下了罪惡,那么到頭來就如同人生就如同“白夜行”。
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3
白夜行——救贖與生存?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吧?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p>
童年的悲慘遭遇與做法,造成一生都在黑暗里前進。桐原與雪穗成為彼此的一束光,相互扶持,共同前進。
如果說開始的殺人是為了自我救贖,可以可以理解,但是后來為保全自己,不惜成了令人發(fā)指的罪犯,那就難以接受了。他倆第一步走錯了,導致后來得步步錯下去,就像帕米諾牌,無法讓它停止。
從最開始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到成為令人發(fā)指的加害者的演變,為了生存下去,不顧一切,不惜犧牲一個又一個認識的和不認識人的性命。傷及的人太多,或親人或敵對之人,或陌生人,使得桐原與雪穗只能永遠活在黑夜里面。
本書分為13章,前面的幾章桐原跟雪穗根本沒有交集,那兩個人好像是分開了一樣,根本沒有匯合?使我產生了書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桐原,另一部分是雪穗的錯覺。文章的最后寫著雪穗她頭也不回地走了,為什么頭也不回的走了,我推測桐原他犧牲自己為保全雪穗,她為了不辜負他,只有繼續(xù)裝下去,把他當做不認識。
文章的結局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空間了。我的第一感覺是文章好像還沒有結束,但是細想又好像沒有必要交代什么了。作者在此處把思考與推測的事情留給我們,留給我們細細的體會。
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4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吧?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p>
這句話是全文最讓我感概的一句話。
但是比起心疼雪穗和亮司,我更想說,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讓他們一步一步走進黑暗的。確實,雪穗最開始的故事給后來的一切做好了充分的鋪墊,但是被傷害并不是可以去傷害別人的理由。從雪穗“殺掉”母親并偽裝成自殺開始,她就已經失去了在陽光下走路的資格。她明明擁有很多次回頭的機會,是她自己親手放棄的,她沒有資格怪罪任何人。比起能不能感受到愛,和有沒有愛,我更想探求,午夜夢回之時,雪穗會不會因為過往和秘密,陷入恐懼,感到絕望。
再來說說亮司吧,亮司無疑是全書最悲情的角色,為了雪穗眾叛親離,最后更是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其實東野圭吾也給了亮司兩次自我救贖的機會,一個友彥,一個典子。亮司也把自己拋開雪穗之外,所有善良和溫暖,給了這兩個人。但最后,卻還是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地又走回了黑暗。其實我也想過,若是那個時候松浦沒有出現(xiàn),一切會不會都不一樣了。但是人生從來沒有如果,往后的人生,總是不斷地在為曾經的選擇買單。
很多人在討論,雪穗和亮司之前的所謂愛情。但我覺得這不是愛情,至少不是我認為的愛情。雪穗和亮司之間,我覺得更多的是自以為的救贖,牽絆,到后來的捆綁。我為什么說是捆綁,因為這兩個人擁有太多秘密了,太多沒有辦法(不愿意也不可能)對第三個人說的.秘密。而兩個人之建立牢靠關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依靠分享秘密。雪穗說亮司是她的光,我不覺得她在表達愛情,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亮司見過曾經真實美好的那個她,那個喜歡在圖書館讀書的姑娘。亮司的存在向雪穗證明著,那個不曾被其他人見過的存在。而亮司,有人說是一意孤行為了愛情,我覺得不盡然,愛情,或許有吧,但更多的,我覺得是贖罪,以及一種“我的人生已經這樣了,那我希望至少你可以過的好一點”的情緒。
最后,我想談談筱冢一成,這個全書我最喜歡的男人,他永遠保持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從他即便見過江利子一絲不掛的照片,也想要保護江利子的時候,我就開始喜歡他了,他的離開不是因為照片,而是為了保護江利子,也是尊重江利子的決定。筱冢一成教會我,只有始終清醒,不隨波逐流,不追逐表象,才能活得通透。
2022年《白夜行》讀書體會5
東野奎吾的推理小說堪稱部部經典,《放學后》,《幻夜》,《嫌疑人X的獻身》……對于推理小說的愛好者來說都是不可不讀的作品?;撕芏鄠€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終于把《白夜行》讀完,在合上最后一頁的時候,我渾身近乎顫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說那種對人性的深刻揭示給震撼到了。
讀完《白夜行》,鬧好中第一個跳出的意象是希臘神話中的Sisyphus,他領受了諸神的懲罰,必須無休止地將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頂,再默默望著它滾落回原點。這個動作帶不來絲毫希望,而終將永遠重復,直到生命為之消磨殆盡那一刻。這個意象雖然通俗,但也精準。絕望而綿延良久的無謂掙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來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勞地滾落。基于這個理由,讀者甚至無法埋怨作者將整部作品寫得太過冗長。只因篇幅拖延越久,這絕望就越加深重。
這部長篇小說應該是以揭露社會本質為目的的推理小說。它用漫畫化的手法刻劃了極端的人性,把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兩位主人公分別發(fā)展、暗中交匯的灰色人生淋漓盡致地付諸文字;同時也對于日本社會道德淪喪、畸形繁榮的現(xiàn)狀做出了自己的評判。
小說的敘事結構采用了推理小說常用的手法,從某個兇案現(xiàn)場的撲朔迷離逐漸推導出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前因后果。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在幼年受到自己父母巨大的罪惡傷害后,一個直接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一個對于自己的母親見死不救,從而開啟了自己十九年的罪惡人生,他們?yōu)榱吮苊庾约涸俅问艿絺现\傷害了很多無辜的人,期間運用了大量高智商犯罪和高科技犯罪的手段。此間他們始終沒有受到良心的譴責,也長期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他們把自己十九年的人生變成了一場沒有道德,只有利益的漫長白夜。
太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