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8篇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中關(guān)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沖突——人跟命運的沖突。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熱愛邦國,大公無私。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闹袑W(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1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很短小卻不單調(diào),或許是時代讓它浸染了宿命論的色彩,但我仍從中讀到了人對真相和命運的勇敢探尋。即使這種探尋最終成為了悲劇發(fā)展的推力,它仍舊熠熠生輝。
忒拜城是俄狄浦斯宿命的入口處,他從斯芬克斯的魔爪中解救了這里,卻不知噩運在黑暗的角落伺機而動,最終,忒拜城化為一片幽冥,處處悲歌。命運是樊籠,被預(yù)言籠罩的俄狄浦斯無知無覺地陷進了命運的泥沼,隨著真相的步步逼近,他不安地思忖著未臨的禍事,當(dāng)一切的謎題解開之際,天崩地裂,禍難滔天,沉沒了曾經(jīng)的擁有與從屬,他唯有痛苦地承認自己的盲目;殺了不應(yīng)殺的父親,娶了不當(dāng)娶的母親,咒語般的預(yù)言一一應(yīng)驗,他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將自己放逐,悲劇從開始就已成注定…
《俄狄浦斯王》為何成為悲劇?在于戲劇中層層疊疊的矛盾與斗爭,這種沖撞所產(chǎn)生的震撼力動搖了我們既定的認識與信仰。悲劇里,俄狄浦斯越是逃避越逃不開,“神示”的羅網(wǎng)愈纏愈緊,于是,俄狄浦斯惟有去背負生命難以承受的重量。無疑,在不可逆轉(zhuǎn)的命運面前,我們迷茫,我們惶惑,對于未知的世界我們無力,卻仍要掙扎反抗;對于宿命,我們百思無解,可我們具備的不單是人性的卑微與脆弱,更是倔強與堅強?!爱?dāng)思想上升的時候,人會痛苦,但是會看到更多的東西。他不能降落,因為下面是危險的,而上升的過程又是痛苦的。”俄狄浦斯是無畏的,他付出錐心的痛苦,向命運索要答案。在這樣悲壯的挽歌里,我們應(yīng)當(dāng)明白,斯芬克斯的謎題就擺在那里,觸目而驚心,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看不看得見謎底,或是敢不敢去回答,因為這是彎曲與蒙蔽,真實與存在之間的抉擇?!叭恕本褪且磺械拇鸢浮?/p>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2
古希臘悲劇往往被人們稱為"命運悲劇"。所謂"命運悲劇"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jié)局則是他無法逃脫命運的羅網(wǎng)而歸于毀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沖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悲劇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沖突的主題。而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氛求w現(xiàn)這種命運造成悲劇的經(jīng)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就緣于其無法逃脫的命運羅網(wǎng)。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近親結(jié)婚禁忌這一文明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選擇,也非他的選擇,或者說命運由不得他選擇。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悲劇在表現(xiàn)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zé)。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于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zhàn),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注定這樣一個優(yōu)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dān)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后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后棄于荒野,只是由于執(zhí)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托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后成為科任托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yǎng)子,成人后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于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托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fā)。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fā)生爭執(zhí),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后他來到了忒拜城解開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鏟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并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yīng)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zāi)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人們都認為俄狄浦斯是無辜的,因為還在他出生之前殺父娶母的悲劇就已經(jīng)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誠實勇敢、他的責(zé)任感,所有的一切,不僅沒有使他逃脫命運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運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應(yīng)該為罪惡承擔(dān)責(zé)任。所以,嚴格地說俄狄浦斯不是兇手,而是這場殺父娶母悲劇的受害者。那么,誰該為這出悲劇承擔(dān)責(zé)任呢?命運!到底什么是"命運"呢?所謂"命運",就是先定的生命過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趨近,這種趨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變的。"命運"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個人怎么抗爭都是無法改變這種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劇僅僅是由他的命運造成的么?如果說命中注定他會弒父娶母,這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避免的悲劇,但俄狄浦斯對這一切并不知情。在這一切悲劇被揭示于眾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國王,他的王國國泰民安,他的王后美麗動人,他有兩兒兩女,有著幸福的生活。那么又是誰攪亂了這一切寧靜,讓俄狄浦斯面對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這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3
以前一直對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有一些淺顯的了解,到最近我翻閱羅念生先生的譯本時才真正感受到這部古希臘悲劇的魅力所在,這不是復(fù)習(xí)時候看看介紹就能領(lǐng)略到的。
作為科任托斯的王子,俄狄浦斯可以說是從小就享受著高人一等的尊貴,處處受人尊敬。然而當(dāng)他在阿波羅的神殿中知道了自己有著一個悲劇的命運——殺父娶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離開了科任托斯,在路過忒拜的時候,他殺死了幾個和他發(fā)生沖突的旅人,遇上了獅身人面怪斯芬克斯。在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謎后,他成為了忒拜城的英雄,并娶了忒拜的王后伊奧卡斯特,成了萬人景仰的國王。在那一刻,俄狄浦斯的人生上升到了頂點。
然而,命運的魔力依然在俄狄浦斯的身上肆虐著,多年后的一場瘟疫在奪去了忒拜城無數(shù)人的性命后,也揭開了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謎——他并不是過路的外鄉(xiāng)人,而是土生土長的忒拜人;忒拜發(fā)生瘟疫的原因是城中有一個罪人,而俄狄浦斯,這個城曾經(jīng)的英雄和君主,在命運的播弄下,竟然成了那個罪人。
俄狄浦斯其實一直在抗爭著。在他召見先知特瑞西阿斯,從先知的口中得知自己是那個殺父娶母的人時,
,他并不相信先知的話。他更愿意相信是妻舅克瑞昂為了奪取王位而和先知串通設(shè)局來陷害自己。直到找到了目擊者,找到了牧羊人,真相揭曉了的時候,他才真正發(fā)現(xiàn)命運的殘酷。他沖進了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伊奧卡斯特的房間里的時候,她已經(jīng)上吊自盡了。于是他拔出了她的發(fā)針,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古希臘的悲劇一直被認為是命運的悲劇,此言甚是。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努力,無論是離開科任托斯并擊退了斯芬克斯,還是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調(diào)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與命運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他在盡一切努力去抵抗命運。然而他的悲劇正在于他過于相信自己的命運。他相信命運的主宰所以才去逃避命運的圍剿,所以才離開科任托斯,前往遠離“父母”的忒拜。然而他越遠離科任托斯,就越接近自己的命運,在到達忒拜城外的一刻,他又再一次回到忒拜的時候,他已經(jīng)完全回到命運預(yù)設(shè)的軌道上,神諭成了現(xiàn)實。
俄狄浦斯的悲劇是每一個與命運抗爭的人的悲劇,這些命運英雄們到死前都會有一個無法解釋的困惑,那便是“假如不是那樣,結(jié)果會如何?”也許,假如不是那樣的話,命運會在另一個時候,用另一種方式去展現(xiàn)它的威力。這個誰也無法去猜測,去驗證,因為命運已經(jīng)以這樣的一種方式發(fā)生了。
但是,雖然俄狄浦斯的抗爭并沒有取得預(yù)期的勝利,但是他畢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抵抗命運,結(jié)果并不理想,然而斗爭的過程更重要。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掐住命運的咽喉,但我們嘗試著那樣去做了,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這正是這部古希臘悲劇給我們的啟示。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4
“命運”,多少萬年以來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沒有定論。
人的命運,是在出生時就已注定好的,還是經(jīng)過后天努力可以改變的。這樣的爭論,似乎也是無休無止的。
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臘,有一位同樣為此困惑的戲劇家,就此問題寫出了一部揚名世界的`著作,用此來闡述自己的看法,質(zhì)疑神的公正。他,就是我們偉大的索??死账?,而那部作品,便是成為后世取之不盡的寶藏——《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巧妙地表現(xiàn)了個人堅強意志與強大命運之間的抗爭與沖突這一主題。由于父親所犯下的罪惡,俄狄浦斯從出生起便要背負上弒父娶母這一殘酷的詛咒。在抵抗命運中,他躲避,他堅強,他質(zhì)疑,而他最后,只能在血色的暗中,由殘忍的命運之神套上沉重的枷鎖。這一切,真的公平嗎;這一切,人們所崇拜,所敬仰的神明,真的對人公正嗎;
這一切,這所謂的命運,真的是注定好的,真的是逃不開躲不掉更改不了的嗎。
我很久以前亦和朋友們討論過這個問題,那時年小,對世界了解得十分淺顯,只有個模糊的概念,對神,對命運,大都是從長輩那里獲得的認識,而長輩們,大多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一切都是命啊,人不能和命爭。所以,那時我的回答,是我信有神,我信有命。也就在這前提下,我做過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譬如考試前拿著十字架禱告有個好成績,譬如丟了東西便說這是命啊。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想想,覺得傻的還挺可愛的。
長大后的今天,我已和身邊好友在此問題上產(chǎn)生了分歧。她說,她相信有命運。她說,生命就是由一連串的巧合組成,生命由這些巧合組成了一個圓,我們沿著圓的印跡走著,也許逆向而行,但最終相遇的,還是那從一開始就分開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命運。
而我說,我也相信有命運,但我相信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去改變我的命運,即使我最終會走向那個起點,我也會在途中不停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讓自己學(xué)習(xí)更多的知識,讓這些寶藏,變成我抵抗不公的力量,變成我抗擊命運的武器。這樣,即使失敗,我亦不會后悔。因為在成長為一名戰(zhàn)士的過程中,我是滿足的幸福的;因為,在走向命運安排的結(jié)局的途中,我是勇敢的堅強的。因為在我生命終結(jié)的那一刻,即使我的命運與冥冥中注定好的相同,在我心中,這也是不同于它的屬于我斗爭后的命運,是我可以笑著去面對的命運。
雖然俄狄浦斯是命運安排下的犧牲品,但我想,我們不如把他的結(jié)局單純的想成是他性格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畢竟,是他當(dāng)時沖動莽撞做事不計后果才殺死了他的父親,而殺人,終是要償命的。
也許,這世界上真的有神的存在,也許,我們的命運就在他們的玩笑中改變。但我想,把一切不幸歸結(jié)于命運的不公,決不是正確的。我想,所謂正確,便是我們面對坎坷時不屈的眼神,以及一種頑強的斗爭精神。如果我們這樣做,我想,我們的人生便已在自己手中,我們的人生,便已是完整的了。而我們的命運,便已是改變過后的命運。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5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劇,雖然看完了很久我還是會隱約感到當(dāng)初零散細微、小心翼翼的恐懼和憐憫,總是說有時無知也是一種幸福。
1983年羅念生先生所譯的《索??死账贡染涠N》,到今日書頁已經(jīng)微微發(fā)黃了,封面也是后來重新包上的,翻動的時候還有清脆的小聲響。
俄狄浦斯的這個故事最早是由初中的好朋友告訴我的。我還記得我們到了一個陌生的走廊上,昏黃吊燈隱約照著烏塵的墻,身后是鐵門,我們就坐在那梯階上,說著兩個小女孩見的《俄狄浦斯王》。在這之后的七年時光中,我從未忘記過這些述說中的細節(jié),甚至隱約還能感到當(dāng)初零散細微、小心翼翼的恐懼和憐憫。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學(xué)》里曾把悲劇看作最優(yōu)秀的文學(xué)形式,因為它能引起人的憐憫和恐懼,使人的感情得以渲泄,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
我并沒有辦法分辨這不作品到底是否對我起了精神升華的作用。但“命運”這個詞卻從那晚開始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我想象我自己會遭受什么樣的命運,如果我是他,還有補救的機會么,還來得及走上更好的路途么?
可是,如我們所見,俄狄浦斯之所以會“弒父娶母”,犯下如此罪孽并非由于他的過錯,他的命運就是用來實現(xiàn)這一詛咒的。
對于十四歲的我來說,發(fā)現(xiàn)這場悲劇的痛苦雖然渾濁,也足夠膽顫心驚。有別于任何一個恐怖故事,俄狄浦斯這個王子并沒有衍生出一個童話故事來,沒有“幸福生活”的結(jié)局。這讓我第一次想著身上賦含的兩種力量,我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之日,心里就特別空洞洞的,而我不敢告訴任何人,只有星星會守住我們之間的對話。這種巨大的惶惑,讓我第一次覺得我也漂泊了起來,我的生命沒有力量,我們的結(jié)局被預(yù)先設(shè)定,我的一切只是為了實現(xiàn)它。
相信許多人都會有過類似的不安。長大后覺得這可能是青春期特正常的自我懷疑的過程之一。我不敢說自己是否又堅持我自己生命會來源于我的力量了,而命運的不確立也從此就在心里萌發(fā)了芽。
所以看過《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后就小激動了一把,在文學(xué)理論上已經(jīng)知道這是繼俄刺瞎了自己的雙眼之后的故事。索??死账咕褪强肆_諾斯人,他在劇中歌者的部分大量頌揚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與神的偉大。
小楓叔叔寫過一篇文章,叫《這女孩的眼睛為我看路》,頗為深邃,很還是很喜歡小楓叔叔寫的文字,干凈。但他講的很多東西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下去,所以先不看了。故事說的就是俄和他的長女到了科后,直至生命終結(jié),他的兩個兒子波呂涅克斯和厄忒哦克勒斯,因搶占爭奪忒拜國王位而即將開展,他作為一個流浪的乞討者被科的過往忒修斯收留保護。他作為一個詛咒的終結(jié)者,也是另一個祈福的開端,他將兩個兒子最終將戰(zhàn)死作了預(yù)言,作為對忒修斯的回報,他所在的墳?zāi)箤⒂肋h保護克羅諾斯。
在文中,域民對神的敬畏是不言自喻的,希臘時代的城邦制度也可以窺見一斑。但最讓我觸動的還是希臘的英雄希臘的神們是如此具有力量感,強烈的存在感,這是讓人生畏而崇敬的。相比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很多男主人公,不是魯智深就是張生。至于其中對神所居留之地的描述,就是生動的西方油畫,這番生機勃勃的模樣不免讓“坐看云起時”的我小小動心了一下。當(dāng)然,中國的“留白”依舊是我的最愛了。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6
《俄狄浦斯王》書里有評論說它是在探索人和命運關(guān)系的神話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故事。讀完之后真的覺得很驚心動魄啊,不過是不是最我就不知道了。
俄狄浦斯為了逃避命運的魔爪,身為王子毅然離開王宮四處流浪,第一次自我放逐:他以解除天災(zāi),為民除害為己任,義無返顧的追查兇手,眾人企圖阻止他,他卻力排眾議,決不退縮。可惜卻在不知不覺中觸放了人類文明社會的禁忌,由一位賢明的君主變成了殺父娶母的罪人。每一次的逃避都使他更加接近命運的軌道,他努力避免著,卻無法改變命運。
冥冥之中操縱我們?nèi)祟惷\的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臘,就是原始初民無法控制的自然和社會,它高踞于人和神之上,主宰一切,不可抗拒,難以捉摸。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蛟S人只能在定數(shù)和命運的這個空間之內(nèi)去創(chuàng)造和建樹物質(zhì)價值和精神價值吧。我們要以有限的生命對抗無限的困苦和磨難,這是生存的永恒的悲劇性。
或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努力奮斗。你的命運是怎樣的?沒有人能知道。你的命運是誰主宰的?不知道,但你應(yīng)該成為其中的一員……..
把握命運,靠的是自己。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7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著名的杯具作家索??死账沟拇碜髦?,這部戲劇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與杯具命運抗爭的一生,更有價值的是給我們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無限哲學(xué)空間。
從一出生便被太陽神諭示其終將?殺父娶母?于是,盡管笑靨純真、天真可愛,小小的俄狄浦斯還是被作為父母親的國王和王后狠心地遺棄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將其刺死,以避免未來的杯具。但是,命運終究是命運,與蕓蕓眾生一樣,俄狄浦斯最后也沒能逃脫命運之魔掌,落得刺瞎自我的雙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結(jié)局。
有人說,命運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給你安排好了一輩子。俄狄浦斯王何嘗不是呢?他的這輩子之中,有什么是能夠讓他自我改變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將他刺死,那么也就沒有了之后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許就不會有之后的杯具;若是當(dāng)時沒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謎,他就不會被理所當(dāng)然地奉為王,不會娶得王后?他的母親為妻?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杯具的命運是一對鋒利的魔爪,緊緊地追趕著俄狄浦斯,吞噬著他。應(yīng)對被注定的命運,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理解,他的內(nèi)心深處比誰都痛。殺父娶母!這樣的神諭令他痛楚的同時,也充斥著深深的無奈和可笑。他覺得很可笑,自我怎會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運?他覺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見周圍的一切,心里只有絕望與孤寂。
但是,堅強的俄狄浦斯不甘這樣敗給所謂的命運,他開始反抗,發(fā)了瘋地反抗,即使明白不可能改變,卻還是自我給自我一絲期望去走未來的路。而越是反抗,杯具的命運越是在斗爭的路上一步步被應(yīng)驗了。在當(dāng)時神化的國度里,一個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就算內(nèi)心再強大,意志力再強,也終究打敗不了魔鬼般的命運。
最后,當(dāng)俄狄浦斯得知自我在盡心追查的殺害國王的兇手、全城瘟疫的禍首竟是自我,而心愛的妻子卻是自我的親生母親之時,徹底絕望、崩潰了,但就在這樣的時刻他還是沒有選取逃避,勇敢地懲罰自我,承擔(dān)了職責(zé)。
一向被命運追著跑,卻一向勇于反抗、勇于承擔(dān),這就是俄狄浦斯。他不滿于所謂的宿命,勇敢地與命運做斗爭,這也是這一典型人物形象值得我們尊敬的地方。合上《俄狄浦斯王》,反思自我的人生,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就該像俄狄浦斯那樣具備勇于應(yīng)對、敢于承擔(dān)的可貴精神品質(zhì),不為小小的挫折所打倒、不被所謂的命運所束縛,即使明白前方的道路很艱難,也要進行有血有肉的抗爭,為自我保留一點期望,從容而勇敢地走下去,承擔(dān)自我就應(yīng)承擔(dān)的,這樣的過程也是完美而有好處的。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8
《俄狄浦斯王》故事本身就有一個悲劇性的開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jié),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jié)稱為“俄狄浦斯情結(jié)”。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兒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個預(yù)言——俄狄浦斯有一天會殺死父親而與母親結(jié)婚,于是命人殺死俄狄浦斯。然而,這個執(zhí)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將俄狄浦斯丟棄在山上。后來,一個牧羊人發(fā)現(xiàn)了俄狄浦斯并將他送給鄰國的國王做兒子。
俄狄浦斯長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跡,其中最著名的是解開了獅身人面獸斯芬克斯的謎語,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后來,國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殺掉的一個老人是他父親,而與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親。聞知這一事實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殺,俄狄浦斯則戳瞎雙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譽為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戀母情結(jié),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jié)稱為“俄狄浦斯情結(jié)”。相應(yīng),弗洛伊德又將女性的戀父情結(jié)稱為“伊萊克拉特情結(jié)”。不過,“伊萊克拉特情結(jié)”這個名詞沒有流行開來,現(xiàn)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結(jié)”通指戀母情結(jié)和戀父情結(jié)。
戀母情結(jié)既常見又復(fù)雜。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戀母情結(jié),他幼年時與母親關(guān)系非常親密而與父親關(guān)系疏遠,且尚未成年時父親就去世,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為,父親的去世喚起了他強烈的內(nèi)疚感,他下意識中會認為,是他詛咒父親去世的。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學(xué)生俄狄浦斯王讀后感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