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
《擺渡人》構造了荒原上的規(guī)則。但是主人公卻根本沒有按照這個規(guī)則去做,他們打破了規(guī)則,只是因為至真的情感,一切看似破壞,卻又那么有意義。小編特地準備了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歡迎借鑒學習!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1
《擺渡人》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雖然這是一句深情的告白,卻也十分真實地道出了當下“被需要”心態(tài)的普遍存在。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释凰诵枰泽w現(xiàn)自身的價值。正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所言,當我們完成了物質上對于生理和安全上的自我需求,那么自然而然便上升至他人所給予我們的社交需求與尊重需求,及所謂的“被需要”的心態(tài)。從需要到被需要的角色轉換中,我們有了付出者的快樂和成就感,有了人生價值的標尺,以此來丈量生命的長度。這源于一種中國傳統(tǒng)奉獻精神的延續(xù)演變。
因為被四海的百姓需要,范仲淹執(zhí)筆揮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重整岳陽樓,與民同歡樂;因為被沉淪的舊中國需要,魯迅棄醫(yī)從文,以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影射千家萬戶的心酸苦辣,以冀喚醒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的祖國。先輩大家,正是因為“被需要”的契機,才得以綻放出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人類歷史的蒼穹上留下一道獨屬的閃光痕跡。與此同時,“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這句話道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在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你我都是社會生態(tài)鏈的一環(huán),是休戚相息的命運共同體。涓涓細流,匯入大海,無限個“被需要”最終促進了社會的不斷進步。
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越來越多的人卻在這種“被需要”的思想浪潮下,禁錮了自己的天性,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在他人的目光與議論中,成為了雨果筆下的笑面人。更有甚者,癡迷于“被需要”而走向極端的道路,網絡上那些為嘩眾取寵而弄虛作假和違法犯法的人不勝枚舉,這難道不是內心空虛,極度渴望他人認可的體現(xiàn)嗎?
因此,“被需要”應源于自身的價值,它不會有損我們一絲一毫的價值,相反會讓我們的人生有所增益。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者屠呦呦,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科學領域孜孜不倦,沒有用點贊數(shù)來衡量她的貢獻,但她卻被患者所需要,被醫(yī)學界所需要,被中國所需要。與此同時,她也步步實現(xiàn)了最高層次的自我需求。
由此看來,“需要”與“被需要”并不是對立矛盾的,而是和諧統(tǒng)一的。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誠然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但我們一定是一個獨立而有思想的個體。唯有恒守本心,才能在逐夢的路上贏得他人的贊許。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薄氨恍枰辈皇谴嗳醯捏w現(xiàn),但也絕不是證明自己的唯一維度,將需要與被需要交織,人類就這樣互相扶持,穿梭,抵達成功的彼岸。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2
“我從來不說話,因為我害怕,沒有人回答;我從來不掙扎,因為我知道,這世界太大。太多時間浪費,太多事要面對,太多已無所謂;太多難辨真?zhèn)危嗉姅_是非,在你身邊是誰?!?/p>
在書中有一個女孩叫小玉,她和馬力之間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是美好的,是深情的,是感人的。她喜歡馬力,所以她可以為馬力做任何事。有人說,愛可以讓人變得強大。所以在那天,她答應江潔打“酒吧高爾夫”的時候,她就跟陳末說,她跟江潔拼的不是酒量,而是命。
旁人都說,小玉這樣做不值得,因為馬力根本不愛她??捎钟姓l知道,她其實是幸福的,至少她這輩子為自己愛的人拼過命。
自從馬力失戀后,小玉為了讓他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向擺渡人酒吧的老板陳末學習如何成為“金牌擺渡人”。最終,小玉通過努力,用她獨特的方法將馬力送上了岸。從那以后,馬力離開了這里,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之后小玉也離開了。
讀了《擺渡人》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擺渡人,在擺渡他人的同時,亦在擺渡自己。于是沒有一個人停在原地,無論開始如何,轟轟烈烈又或者大喜大悲,最終還是會退場。
我突然想起書中有一段話,它說:“緣分為冰,以為抱住就是擁有,但抓的太緊不僅會痛,最終也會化的!你以為,不放手就一直在嗎?其實什么都沒有!真正屬于你的愛情,不應該是傷你的冰塊,而應該是溫暖你的熱茶!得不到是因為不屬于你,他不愛你,失去了又能怎樣?”還有這句,“其實喜歡一個人就把他送到對岸,不用失落,你只是一個擺渡人?!本拖裥∮褚粯樱礼R力不是他的明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送到彼岸。所以從那天起她就告訴自己:別難過,你只是一個擺渡人。
小玉和馬力的故事結束了,但是他們各自嶄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喜歡這書中的一句話: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其實生活就像一到選擇題:要快樂還是痛苦,要烈酒還是淡茶,要停留還是往前,這是一個擺渡的過程。想要到達彼岸,需要一次勇敢的挑戰(zhàn),更需要學會放下,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前進。
在我的概念里,人生是沒有終點的。只要你還有力氣,只要你還能重新站起來,你就可以重新開始。改變過去,也意味著現(xiàn)在也會被改變,如果昨天不再是昨天那么今天也不再會是今天,我們存不存在很難說,我只是想讓我們自己做選擇。
就像書中所說的: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呆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最終我們都會上岸,陽光萬里,路邊鮮花開放。
最后,我希望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愿我們都能做好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3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誰是我們的擺渡人?是父母,還是朋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可能很難完成這段旅程,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的內心荒原才會開花。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擺渡人》,里面迪倫和崔斯坦之間的溫情讓我感動。
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但她的世界是一團糟的,她與母親無話可說,在學校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捉弄,唯一談的來的朋友也離他而去。一天,迪倫獨自踏上火車,去尋找她的父親,不想遭遇車禍。她認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其實是唯一的犧牲者,在那她遇到了崔斯坦,開始一段艱險旅程……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溫情,迪倫面前的荒原是她心像的投影,在這段艱險的旅程,崔斯坦處處幫助她,好幾次她差點被魔鬼抓住,但都被崔斯坦救回來了,迪倫也感染了崔斯坦,讓他愛上了她,不再認為把她帶到另一個世界只是執(zhí)行任務,崔斯坦一路陪伴迪倫給了她溫情,他幫她洗衣服,晚上睡覺時守護著她,并給她講他遇到的一個個靈魂的故事。他們之間的那種溫情讓我感動。
這本書還讓我感受到了崔斯坦帶給迪倫的溫暖,當?shù)蟼惷半U想去救其它靈魂時,被崔斯坦救了回來,告訴她這是別的擺渡人的事讓她不要再去冒險,怕她受到傷害,其實這是崔斯坦對迪倫的一種關心。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見自己的“擺渡人”,他們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時會一直保護你安全通過,就像迪倫和崔斯坦一樣,荒原上會有許多困難,有河流,還會遭遇到魔鬼,正是有了崔斯坦的保護,迪倫才能安全通過。
他們倆離別的場景也很感人,想到自己就要和崔斯坦分別了迪倫內心很難過,過了那面墻還回頭望望崔斯坦,可惜看不到。這才有了后面迪倫沿原路返回去找崔斯坦,一路上沒有崔斯坦的保護,但她為了能見到崔斯坦,不畏艱險,最終她找到了崔斯坦。
在崔斯坦這迪倫找到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樣子,她與崔斯坦一起踏上了往回走的旅途,并獲得了成功。
合上書本后腦海中仍有不時閃現(xiàn)的各種人物:勇敢的女孩迪倫,擺渡人崔斯坦,不愿殺人的納粹士兵喬納斯,等待丈夫到來的老人伊萊扎。有魅力的文字是有靈魂的,但也是樸實、深刻的,它能讓一個故事變成能賦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載體,能讓人無論經歷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囂落幕、曲終人散時心中浮現(xiàn)感動。
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雖然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的改變,她明白了什么是溫情,親情,也變得堅強起來,她讓崔斯坦走近了她的內心,從而有了溫情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溫情,父母和朋友都能當自己擺渡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自己的荒原上才開出了花,這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4
前兩天說過,要把讀書的習慣重拾起來,靈魂的事情,沒有什么是一本書治愈不了的,那就先從靈魂的書開始讀起把。利用閑暇的時間,讀完了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妥妥的行動派。
和所有的小說一樣,《擺渡人》也是從愛情入手,一句經典語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很好的詮釋了這份愛情。除了愛情,還有擺渡主題,救贖主題,宿命論主題等,“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命運的荒原上,迪倫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臨界點的一次次選擇,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為了愛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 荒原如同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間有艱難險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們的心情美麗與否,決定荒原上的兇險程度,正印證了那句話:你是什么樣子,世界就是什么樣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并沒有人要一直守在那里,為什么?因為我們有終點,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縱然前路兇險萬分,但是正是這種驚心動魄,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當靈魂回家之后,為什么能夠折返的傳言一直都有,卻大多數(shù)人卻依然選擇留在那里,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不愿冒險去嘗試,去改變,害怕那失敗之后的魂飛魄散,但是只要心中有夢想,嘗試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后,迪倫和崔斯坦都選擇了情感,他們成功了。因為相愛,他們互相成為對方靈魂的擺渡人,救贖了自己的愛人,瑪麗蘇式的愛情,瑪麗蘇式的結尾。
只是結局似乎優(yōu)點太圓滿了。作者過唯心,太偏重于強調救贖的重要性,或者過分夸大了愛情對于生命的意義。與之相比,個人倒是更欣賞最近在追的《歸去來》(一部披著反貪外衣的愛情劇)中寧鳴的態(tài)度“我享受就夠了,有望無望并不重要,因為,一切深愛,其實都是自我完成!”努力了,也許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成果,付出了,有情人未必在一起。畢竟”七分靠打拼”還有“三分天注定“,認真去做,無問西東,最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在一起,交給命運,付出了就不后悔。
總體來說,《擺渡人》算得上一篇勵志的雞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荒原。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環(huán)境或天涯海角,荒蕪的往往是我們逐漸貧瘠的心靈和日趨干枯的靈魂,在荒原上,對于惡魔都知道,純潔的靈魂才是一頓美味的饕鬄盛宴,而干枯的靈魂是味同嚼蠟?!昂每吹钠つ仪宦?,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有多少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靈魂卻越來越乏味?有多少人止步于自己內心的恐慌沒有到達終點,有多少為達到一個終點后,止步于世俗的習慣和眼前的安逸,而沒有勇氣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不論這碗雞湯有多少其他的口味,愛的或不愛的,但有點可以肯定,讀完之后,會拷問自己,是否早也已習慣了這種無休止的重復,沒有期待,沒有夢想,不敢嘗試改變,沒有勇氣回到那個“荒原”,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5
通過對《擺渡人》的解讀后,再來讀《擺渡人2》時,越發(fā)覺得生命的可貴!
上一部《擺渡人》的最后是迪倫和崔斯坦一起重返了人世,這一幕被一位叫蘇珊娜的擺渡人看見了,于是她也心生向往,渴望來到現(xiàn)實世界里生活,另外她也喜歡崔斯坦,想和崔斯坦一起生活。她開始尋找能幫她帶到人世的靈魂,蘇珊娜第一個擺渡的靈魂叫邁克爾,邁克爾無法接受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一直依戀著肉體的軀殼,導致他們一路上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上一部已經說過,要擺渡的靈魂的心理變化,直接影響他們在荒原的天氣和環(huán)境,蘇珊娜一直提醒邁克爾有危險,邁克爾滿不在乎,最終邁克爾被惡鬼吞噬了。其中蘇珊娜也是有責任的,因為她心中一直想著如何去找崔斯坦。第二個靈魂是一個病了很久的老婦人,她叫邢有瑜,蘇珊娜想讓有瑜把她帶到人世,但是有瑜一路上心情愉快,平靜的接受死亡,而且還要去找她等待了許多年的阿輝,她根本就不想重返人間,蘇珊娜放棄了。第三個靈魂是一個十六歲的大男孩———杰克,他性情暴躁、變化無常,當聽到他已死亡的消息,他暴怒、不接受,蘇珊娜開始誘導他重返人世,他們兩個做了交易,蘇珊娜幫杰克重生,杰克把蘇珊娜帶出荒原,他們做到了。
迪倫和崔斯坦回來后,遭到媽媽強烈的反對,他們兩個的距離不能超過五米,不然兩人就想要死掉一樣,無論發(fā)生什么,迪倫和崔斯坦沒有后悔過、埋怨過、放棄過,在審判官到來之時,崔斯坦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讓四個無辜的人遭遇不幸時,誠懇的接受,并答應審判官提出的要求,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蘇珊娜找到了崔斯坦,她看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美好,崔斯坦只把自己當朋友,她失望了。同時知道了自己的自私造成的多人死亡,他和崔斯坦、迪倫、杰克四人合力把荒原破洞封閉,還把所有的惡鬼都除掉了。
故事的結局:蘇珊娜和杰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的,是由貪婪和自私構成的,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私欲,讓無辜者枉送性命,她要重返荒原回到自己的崗位,杰克選擇逃走,同樣也回到了荒原,這次的荒原更為惡劣,相當于判了死刑。崔斯坦和迪倫之間的紐帶是明亮、靜朗、閃著光芒的,連審判官都不愿將這光熄滅,崔斯坦答應審判官假如以后任何惡鬼出現(xiàn),都要善后,還要守口如瓶,不把他們所知道的泄露給任何人,崔斯坦如愿可以和迪倫留到了現(xiàn)實生活。
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更加明白心靈的純凈何其的重要。一旦我們有了自私和貪婪的心,可能結果就要事與愿違了。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對人都是以誠相待,得到的不一定全是友善,但是你問心無愧的,你的心是平靜的,經過這樣一次次的經歷,我們就慢慢的長大、成熟,認真的面對生活,認真對待我們的孩子!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6
在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教導下,我一直相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睆膩頉]有想過假若靈魂不滅,會是怎樣的世界?借由《擺渡人》這個故事,我看到了一個靈魂不滅的世界。人死后,靈魂脫離肉體離開現(xiàn)實世界,在擺渡人的指引下,經過荒原進入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繼續(xù)生活,等待著與親人們的靈魂團聚。靈魂不滅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人在臨死時還有生的希望。這樣我們在想到死亡時,就不會那么的絕望吧。我的靈魂不滅,便是我生的延續(xù)。這樣我就能更平靜坦然、甚至帶點小樂觀的精神,去接受人終有的一死!
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人,將死者的靈魂從現(xiàn)實世界引導到另一個世界,是他的天職。他沒有自己的相貌,以什么相貌出現(xiàn)取決于他要引導的靈魂,哪種相貌合適就是哪種相貌。他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無休無止的護送每個靈魂穿過荒原,與瘋狂的惡鬼作戰(zhàn),護送靈魂安全到達彼岸是他唯一的使命?!叭绻艺娴拇嬖冢彩且驗槟銈冃枰?。”這是他對迪倫說的一句話,迪倫,他護送的無數(shù)靈魂之一,讀懂了他的悲傷,體會了他的無奈,打開了他早已封閉的心扉,走進了他早已麻木的靈魂。迪倫打破了他單調乏味的生活,帶給了他曙光。
迪倫在生的世界里一直過得不快樂,媽媽的嘮叨、同學的欺負、好友的離開,都讓迪倫快樂不起來。在去與爸爸見面的火車上發(fā)生了意外,迪倫走入了死的世界,因為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她的世界也開始明亮起來。愛的力量讓迪倫變得勇敢,她不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她不要離開她的崔斯坦,她確定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即便重返荒原意味著血色天空的威脅、瘋狂惡鬼的攻擊,甚至可能找不到崔斯坦,但迪倫,很堅定!魂飛魄散也在所不惜!愛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讓迪倫如此的勇敢!
也許“一定要找到崔斯坦”的信念太堅定了,也許迪倫對崔斯坦的愛太執(zhí)著了,感動了荒原的天地與所有生物。緊鎖的阻擋著前路的大門在她手上輕輕松松就打開了,荒原的天空也沒有那么陰暗了,荒原的沼澤地也沒有那么泥濘了,荒原的惡鬼也沒有那么兇猛了……原來,只要你堅定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因為,你內心的堅定與勇敢,就是你的心像,而所有的外境都是境由心轉。你沮喪沉淪,荒原就變得陰暗恐怖;你斗志昂揚,荒原也就變得可愛明亮起來。
迪倫與崔斯坦有驚無險地沖破了陰陽界,開始了人間的甜蜜新生活,這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因為愛情,我變得堅定且勇敢。因為堅定,我不輕易放棄和退縮。因為勇敢,我不惜代價去追求。所以,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永遠屬于勇敢且堅定的行者!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7
茫茫沆瀣,隨微涼的空氣搖曳著虛無的姿態(tài),熹微晨光纏綿于雕花窗欞,葉語依稀如常?;ㄎ绰洌o謐的思緒起伏在書閣的每一個角落,杯中,雪菊浮沉,呼吸著平仄的音韻,讓一襲心事攜一抹素雅的色澤,淡若瀟湘,婉兮清揚。
月迷津渡,不知月的清輝可曾在那個斑駁的渡口,朦朧起一個絕美的夢。當最后一頁墨香于指尖輕輕劃過,心兒卻仿佛已停留在遙遠的彼方,留戀著無盡的美好與蕭索?!稊[渡人》,這的確是一本讓人不能輕易放下的書。
夜凜澄廓,黯兮蒼茫,恍然間,思緒不知已穿過幾度輪回,只覺置身于無垠的荒原,崎嶇路徑,頹圮小屋,陰晦的河流,以及閃光的分界線——迪倫的心境。高低不一的兩對跫音,彼此相隔的心靈,竟是在此完美地契合,俯身諦聽,那漫漫的擺渡之路上,還有依稀殘存的華美樂章。
或許是生存與死亡在寂寥中演繹出綺麗絕代的五彩虹霓,純真的愛戀從素潔的心中衍生,創(chuàng)造出超越規(guī)則的希冀。命運無常,于此世彼方的界限中,迪倫怎會知道,崔斯坦的承諾只是一個為她帶來勇氣的苦澀的安慰;新的任務已至,悵觸難言的崔斯坦,又怎會料想他會與迪倫重聚;他們又何以知曉,有一種高絕千古的力量,讓擺渡者崔斯坦注定于此生此世化身為人,在漫漫塵世,奏一闋離合悲歡的愛情之曲?音符點點,恰似曠古的悠然芬芳,伴幾多美好,靜謐地洗滌讀者心靈的一頁蒼黃。
細細地讀著,讀著,任絲縷墨跡曳著思緒于菊茶中上下浮沉,淡色徐然拂過,心田微暖;殘香如縷飄飖,思緒鵬摶。
倘若兩世之間,真的有那么一個渡口,一方荒原,那我的擺渡者又會是何人?不知為何,心中竟升起了如此念頭。知交難覓的時日里,嘆于月華之如練,羅幕之輕寒,悲風之如水,又苦于霜天之寥廓,鵜鴂之先鳴。每一個擺渡者,都會是欲渡之靈魂所信任的,并與之心意相投者,我不奢求能擁有改變世間規(guī)則的能力,或許亦沒有迪倫般的執(zhí)念與勇氣,卻渴望,在一段風塵小陌上,佳友相隨,共我尋覓美好,流浪彼方。
隨你流浪,縱然要面對那陰晦綿長,危機四伏的山谷,水色如鐵,邪惡暗藏的水澤,以及兇殘暴戾的魔鬼,居于簡陋不堪的小屋,日復一日綿長的跋涉,哪怕萬般的兇險與苦澀,亦只愿隨你流浪在這絕美的荒原,不言寂寞,不話離殤,你峨冠博帶,白衣勝雪,我風流吟詠,談笑疏狂。
命運無常,我亦只如春天的一葉飛羽,隨風而逐,甚至不知下一刻會飛往何方。唯有一縷執(zhí)念,欲遵從一心,踏浪而往,縱千山萬水,亦要到達。我沒有選擇命運的理由,但我會倚欄遠眺,默默堅守。
《擺渡人》,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恰似小閣中猶存的淡然晨嵐,輕撫在我被微風洗滌的心頭上。
在命運的紋路里,尋覓最純真的美好。
經典小說擺渡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 讀后感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