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
《雅舍小品》這本書是梁實秋先生1939年在北碚雅舍所寫的小品文的結(jié)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雅舍小品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雅舍小品讀后感1
最初得知這本書時,我便是對?雅舍?二字產(chǎn)生了興趣。
聽爸爸說,那里并非?雅舍?,反倒堪比劉禹錫的?陋室?了。 而在我看完了序章----或者是那一章中梁實秋先生對"雅舍"的評價,不禁失笑。雖題為"雅舍",卻在文中坦言道,"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fēng)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但劉禹錫之《陋室銘》,雖題為"陋室",卻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者相較,倒不知是誰謙遜了。
梁實秋先生語言幽默,幾乎全片貫徹了"諷刺"二字??吹胶髞?,我?guī)缀跻呀?jīng)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每每看到標(biāo)題上的事物,便下意識地認(rèn)為這章又是要拿它開刀了。
有個人曾這樣評價過,?雅舍品人與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開頭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齡寫,按職業(yè)寫,再到具體的五個人?;颈磉_了他對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著重以諷刺去了。如男人這篇,開頭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臟!’。下一段開頭則是‘對了,男人懶?!偃缡恰腥硕喟胱运健!? 我感覺我和他的想法幾乎一致。
之前也讀過王小波先生的《我的精神家園》,也是散文集。如今品讀《雅舍小品》,竟隱約感覺二者之間有些相似之處。只不過覺得王小波先生語言太過嚴(yán)肅,反倒不及梁實秋先生毒舌的魅力了——令人無奈一笑,卻趣味盎然。
這本隨筆,對人生,對世間百態(tài)的看法,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也許再過很多年再去讀,味道就不同了。
雅舍小品讀后感2
讀過此書,我第一次驚奇的發(fā)現(xiàn),語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讀與理解。
他操著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松筆吻,向我娓娓敘說著一樁樁一件件同樣舉無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著幾杯小酒和一個熟悉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花瓶還是痰盂,是衣服還是頭發(fā),是香檳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fā)散開來,憑借著他數(shù)十年的閱歷,作出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每一篇卻都是那么的飽滿與真實。這么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就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著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著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仿佛流云也為他停滯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動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滾滾的熱血都是為他而流淌的。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fā)。首先是文章干練簡結(jié),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五千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lǐng)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dāng)今社會的浮華風(fēng)正反,他的文風(fēng)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其他作家焦慮的思考如何給文章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嘩眾取寵吸引讀者時,“雅舍小品”這四個簡潔干練、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經(jīng)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朋友們,愛書吧,讀書吧,而且試著寫作吧,相信她會讓我們更加快樂,咱們都不妨一試!
雅舍小品讀后感3
《雅舍》是梁實秋先生的隨筆錄。分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談吃,海外擷英四個部分。
文章給人整體的感覺多是用輕快,一本正經(jīng)的語氣來陳述事例等,卻表現(xiàn)出諷刺的意味。有些幽默???cè)莵頍o奈一笑??吹贸鰜碜髡邔τ趪鴮W(xué)和外國文學(xué)都有很深的造詣,可以隨便拉出《尚書》一類書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國文人或思想家的話語和做法。
隨筆描上寫的都是本身所想,實際經(jīng)歷,世間百態(tài)。具有濃厚的時代特點,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現(xiàn)象與揭露的事實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選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過的事物,卻寫出豐富的內(nèi)涵,看見我們沒有看見的東西,做出聯(lián)想。可見作者思考問題的深入,全面。和對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讀《雅舍》并未覺出有多少晦澀難懂,卻依舊覺得讀得很累,或許是人生履歷不夠。沒讀一篇文章都要想許多,其中有問題,還有許多深刻的地方?jīng)]能理解。
雅舍品人與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開頭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齡寫,按職業(yè)寫,再到具體的五個人?;颈磉_了他對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著重以諷刺去了。如男人這篇,開頭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臟!”。下一段開頭則是“對了,男人懶?!痹偃缡恰澳腥硕喟胱运??!?/p>
至于品世,作者選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說出自己的觀點。舉得事例是我們熟悉,卻又不常用的。寫得很真實。如“音樂”疑問。很是實在,“音樂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笨炊嗔四切└哐潘囆g(shù),什么歌劇,古典音樂會后,只能讓人有些許愉悅,可是花了多久的時間,受了多少磨礪才會這樣。我呢,沒有什么藝術(shù)細胞,就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畫了什么,我真沒啥感覺,連歷史書介紹它時都是用的“據(jù)作者介紹”如何如何。如果聽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著自己,音樂和繪畫都是寧缺毋濫的。
再到雅舍談吃,就多是一些沒事的出處,做法以及世人對其的觀點,還聯(lián)系了許多生活上,作者經(jīng)歷過的事情。想想,也許作者是在懷念友人,回憶當(dāng)初。看著,還覺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內(nèi)就讀不出許多了。
至于海外擷英,多是寫作者在美國的所見所聞,語言風(fēng)趣幽默。一“豆腐干風(fēng)波”為例,描寫的是作者踏上美國本土,與美國海關(guān)的一些故事。把當(dāng)時美國人對中國的不了解寫了出來。至于有個美國作家寫的那本書,就像是個笑話,作者也僅是說自己孤陋寡聞而一笑而過了。有很典型的美國人形象。對于美國人的人情味,則有一種反諷的意味。
這本隨筆,對人生,對世間百態(tài)的看法。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雅舍小品讀后感4
今年暑假,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雖說是讀,其實就是聽,因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這樣,我才有機會用耳朵聽到了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寫臺北故居、寫雅舍、時間即生命……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從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幾公里,如果有客人來,要爬七八十層土臺階,再走過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間,作者只占了兩間。因為房子是依著山勢修的,就形成了一個超好玩的現(xiàn)象。早晨起來從書房到廚房是上坡,吃完飯從廚房到客廳是下坡。房子是用來擋風(fēng)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風(fēng),也不能擋雨。不能遮風(fēng)是因為窗上沒有糊紙,不能擋雨是因為房頂上的瓦片有很多小細縫。雖然雅舍盡不到房屋的責(zé)任,但作者認(rèn)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雅舍給了作者靈感和快樂,雅舍前面是金燦燦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會不喜歡呢?讀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認(rèn)識到了語言的美。當(dāng)我讀到一些詞句的時候就感覺深處作者描寫的那個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鳥》的散文,里面描寫了各式各樣的鳥,當(dāng)作者在描寫這些鳥的時候我都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覺。我不僅體會到了語言的美還懂得了要珍惜時間。我在《時間即生命》學(xué)到“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等于浪費生命,年輕的時候要學(xué)習(xí),不然到了老就會有所遺憾?!?/p>
這本書用它獨特的方法讓我受益終身。
雅舍小品讀后感5
梁實秋老人是個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為一個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帶有老北京的影子關(guān)于生活,老先生寫得很廣,上至國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關(guān)于生活之事,盡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談得最多的是吃的?!独削衣P》之中,講了數(shù)十種吃食,還有十?dāng)?shù)家館子飯莊,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兩語,將讀者作食客又將之?dāng)?shù)十年前,恰又合時宜地早早跳出。但無論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鄉(xiāng),追憶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興奮不已的話題中道出己愁,卻又并不讓人知覺真是令人稱奇除了一個“愁”字,當(dāng)然更是些哲理,卻全無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講故事之余講講奧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關(guān)于說話的,且竟有一篇是講如何罵人的!的確,罵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實乃人之常情,不發(fā)泄卻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靜罵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會在罵人時這么做。不過此篇也并不止講如何罵人,還說算揭了張黑幕給人瞧瞧;抑或是說例“焦躁時罵人都罵不了還能干什么”之類的話題。這些個罵人的法兒,用了些個成語取了幾個小標(biāo)題,讓人發(fā)現(xiàn)再小之事都可用計,不是隨便玩兒玩兒就好的,著實給人清風(fēng)而令人一驚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時間何必其速?尚不能輕松度日。倘非作業(yè)頭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業(yè)為工作,卻時??床豁樠墼S多事物。自從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對其中許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態(tài)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內(nèi)心的共鳴與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萬物皆灌以主觀情緒,應(yīng)以平和之心面對,不急不躁,方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覺著,看事應(yīng)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憂慮,不必想不開;惋惜之至亦應(yīng)將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寬厚,不必斤斤計較,指不定人有所難。把紅塵看得太破不好,但裝得太糊涂以至于真糊涂也不行。凡事不可至極,至極則至不極,然折其中,看破、糊涂亦有度,方為全策。
雅舍小品讀后感6
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這是冰心老人寫給梁實秋先生的。梁實秋先生確也像一朵花兒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一頁頁靜讀,似乎就如欣賞了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的散文,內(nèi)有四集。小品廣涉世態(tài),內(nèi)涵豐富,幽默風(fēng)趣。臺灣關(guān)過煊先生以“溫柔敦厚、謔而不虐、談言微中、發(fā)人生醒”十六字來評價梁實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無門牌,不便于投遞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書之于一木牌上。而旁人所見“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戲虐何來雅致?然作者看來“能讀能寫足矣”,“縱然不能避風(fēng)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有可愛?!毖派岬膫€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賦予的可愛?!啊派帷校翢o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從俗?!毖派嶂林谧髡呤切撵`家園,精神歸屬,那是一種對于生活百態(tài)的靜默和從容,是達觀,是對生命對生活的敬畏?,F(xiàn)代的人們很多都丟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雅舍小品》里面記述的并非風(fēng)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瑣事百態(tài),俗塵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風(fēng)趣的筆調(diào)給人印象深刻,以嘮嗑的形式和你說話,輕松隨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諸如調(diào)侃吝嗇鬼的“開電燈怕費電,再關(guān)上又怕費開關(guān)”;對于女人買衣料東嫌西嫌的調(diào)侃也讓人叫絕;對于牙簽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張。但無不顯現(xiàn)作者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yán)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智慧。小品語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賞。作者寫得那么隨意、輕松、幽默,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狗一貓都可以激起他的寫作沖動,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對生活的戲謔,也是一種心靈的凈化,更是一種雅致的襟懷和認(rèn)知。
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賦能讀后感
★ 《彩虹鴿》讀后感
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