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讀后感200字

新華0 分享 時間: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1

拜讀《荊棘鳥》至中途,感情投入已深。

也許看過這部小說的人會說我小題大作,煽情得有點過。但我在看這本書的大部分時間,眼睛的確是濕潤的----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相信和理解。我總是驚訝于作者那種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和對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直在想,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天可憐見,看得途中我總是想起這句話。雖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倘若天可憐見,會喜歡小說里面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也同樣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不會去恨里面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還沒有看完全部的小說,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盡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于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jié),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里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里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于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xiàn)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鎮(zhèn)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yōu)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于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是的,就是存在的價值,我想弗蘭克一直這么陰郁這么偏激,也是因為找不到他存在的價值,所以他才會在成年后便離家出走。

“不要告訴我媽媽”,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后一個印象,在他殺人入獄之后----小說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僅僅來自于一則新聞,一則入獄的新聞。

帕迪想要去找弗蘭克----他是這么誠摯地愛著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嫁給他之前已經未婚帶子,而弗蘭克便是那唯一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但菲阻止了他,她精神崩潰(任何一個人都看得出來)但仍然阻止任何人去看望弗蘭克。

“我不能去,”她的話中沒有一點痛苦的表示。但每個人都感到了她的痛苦。“他看到我會傷心死的。哦,帕迪,那會害死他的!我太了解他了——了解他的傲骨、抱負、想成為重要人物的決心。讓他獨自承擔這羞恥吧,他想要的就是這樣。你念念吧,‘千萬別告訴我母親。’我們必須幫助他保守他的秘密。去看他,對他或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

關于弗蘭克的描寫到此處嘎然而止,至少在我看到這3/4的時候仍然不再有他的消息,就連梅吉也已快將他淡忘----在成年后的梅吉心中,弗蘭克無異于已經簡化成一個符號,一副畫像,雖然她仍然毫無保留地愛著他。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2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閑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后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愛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只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并不懂得愛情是什么,只知道喜歡和他在一起,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起騎馬,一起散步。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愛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己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后來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非常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里只有錢的守財奴。麥琪和她結婚后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直守護著,照顧著,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后麥琪心灰意冷。隨后拉爾夫通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里,她們終于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爾夫終于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因此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并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己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丁(女孩)滿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都沒有多想,只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盡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但是沒有對任何人說,包括麥琪。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3

《荊棘鳥》終于看完了,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種沉重、無奈,還是那種痛,為梅吉的可憐?還是為拉爾夫的可悲?

拉爾夫,他愛著梅吉,從她還是個孩子時就愛著,直到生命完結的那一刻,他們之間本沒有任何的阻礙,除了一個原因——他是個教士。可是,為了對權力的追求,在梅吉與教會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教會,他得到了一個人應該擁有的一切,金錢、名望、地位,而正因為他的選擇,也注定了他的愛情不會圓滿,注定一生要受到靈魂情感的洗理與掙扎。

梅吉,堅韌、忍耐、包容、優(yōu)雅,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卻是她的愛情,她無法與上帝爭奪身為教士的拉爾夫。最終,她選擇了盧克做為拉爾夫的替身,本想與盧克相安過上一輩子,可是,盧克卻是個金錢的崇拜者,一個地道的守財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過是個掙錢的機器,他對田地的愛,對甘蔗的愛,遠遠勝過對梅吉的愛。對于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堅韌而堅持著。

可是,終有一天,她一直無法忘記的拉爾夫走進了她的生活,那瘋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變了一切,她帶著從拉爾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離開了盧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擁有了一個和拉爾夫一樣高大、優(yōu)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卻如他父親一樣,選擇做一個教士,就在希臘度假時為救兩個女郎被海水吞沒了,梅吉千方百計從上帝那里偷來的東西就這樣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為戴恩的死,為了找回戴恩的尸體,她不得不對拉爾夫說出曾經發(fā)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爾夫的兒子。梅吉說“我所偷來的,我還回去,拉爾夫,我們把你向上帝發(fā)過誓的東西偷來了,我們兩人都得付出代價!”而這,也正是她與拉爾夫所付出的代價!……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這是一種至高無尚的領悟。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4

近日拜讀了澳大利亞作家麥考洛的著作《荊棘鳥》,感觸頗深。

前言中,那只荊棘鳥執(zhí)著地尋找著荊棘樹。當它如愿以償時,就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和淚放聲歌唱,最終以身殉歌。正文中,這只荊棘鳥化身為各個鮮活的人物,他們得到過最簡單的的歡樂,卻逃離不了那已深深植入身體的荊棘。而書中人物的命運似乎都聚集在一個詞上——野心。

克利里家族中女主人公梅吉的大哥便是葬送于自己的“野心”。他不滿于每日的打鐵生活,渴望逃離身材矮小的陰影,渴望出人頭地。他熱愛拳擊,他在

“敵人”的屈服與旁人的吶喊中眩暈、沉醉。最終他離開家人外出闖蕩,卻因拳擊傷人被捕入獄——無期徒刑! 而男主人公拉爾夫更是野心的犧牲品。他為了當上紅衣主教,堅定地拋棄了愛情,對待梅吉,正如對待那朵夾在書中的玫瑰,收藏在心里的某個角落,任其枯萎,最終,因為自己的欲愛不能、欲罷不能與失子之痛將性命交予了上帝。

有野心的人不僅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權力、野心,也使親朋飽受苦難。正如書中弗蘭克的母親在聽聞弗蘭克被捕入獄的消息后所表現(xiàn)的:她將悲痛默默咽下,不肯去看望她唯一愛的兒子。

書中人物個個都有野心,無論是弗蘭克、拉爾夫,還是苦苦追求拉爾夫的梅吉,以及別有心思娶了梅吉的盧克。他們這一位位澳大利亞廣袤土地上的鮮活人物演繹了一段段或平淡或壯烈的悲劇。作者在贊揚他們人性閃光點的同時,也將他們的野心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后用悲情的結局宣告了對他們性格中“野心”的批駁。

在現(xiàn)實中,人們也常常對有野心者心懷鄙視。古人用《愛蓮說》表明自己“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追逐名利、有野心者的鄙棄。今人也依舊,將“黃粱一夢”“車旅蟻穴”等作為警言,提醒自己追求的名利都將成為浮云。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5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凄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后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于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么講的?!?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說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的悲劇。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為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著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yè),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為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于情感戰(zhàn)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于他們的兒子。因為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著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xiāng)。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后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在我看來, 《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鮮活的人物描寫.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xiàn)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fā)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可能是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熟練的寫作技巧,非常傳神的眼神和心理描寫,和很多不經意間說出的經典的有哲理的話,使我不時的產生共鳴,所以會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同時又說不出它哪里好看。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6

我是在春節(jié)期間讀的《荊棘鳥》,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方面是世俗熱氣騰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掙扎與涅槃的痛苦。當我行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時,我一邊跟親人閑談說笑,一邊在想著德羅海達牧場的玫瑰。當我坐在觥籌交錯的飯桌前,我一邊嬉笑喧騰,一邊在心中回味著拉爾夫的矛盾與痛苦?!@,是不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tài)?

喜歡讀這本書,甚至舍不得看完這本書。廣袤美麗而又多災多難的德羅海達牧場,性情各異而又同樣倔強的克利里家族,表面平靜實則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糾結纏繞而又苦苦追尋的復雜人性……細細品味,不忍釋卷。

“鳥兒胸前帶著荊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睍慕Y尾這樣寫,我的頭腦中出現(xiàn)祖孫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

菲奧娜本為貴族之女,因為愛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給巡回剪羊毛工帕迪,然后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純潔、高貴、隱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發(fā)現(xiàn)帕迪是個值得愛的人時,帕迪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相愛,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認的愛。拉爾夫在“上帝”與梅吉之間選擇了前者,但是內心卻又難以割舍梅吉。梅吉為了保全拉爾夫和這份感情,跟相貌與拉爾夫相似的盧克結婚了,盧克卻一心只念著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攢錢,不懂愛與生活。

朱絲婷是梅吉與盧克的女兒,相貌與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卻有著同樣的倔強。因為盧克的原因,梅吉對這個女兒有著復雜的感情:又愛又恨。因而兩人總是不能融合。而緊接著出生的兒子戴恩因為是梅吉和拉爾夫愛情的結晶,獲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視了朱絲婷。朱絲婷自立自強,有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追求,她不想一輩子待在德羅海達牧場。做一個演員,她這樣想,也這樣做,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愛的能力上,她還是像一只刺猬,一探頭便警惕地縮回去,用濃密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她與雷納的相處就是這樣,深愛著卻一直在逃避著,因為懷疑自己的愛的能力。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7

細細品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凄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后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于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是這么講的?!泵棵炕匚哆@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小說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的悲劇。在我看來,《荊棘鳥》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鮮活的人物描寫。

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爾夫,再到雷恩,展現(xiàn)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爆發(fā)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思刻畫方面所下的工夫。

荊棘鳥讀后感200字篇8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的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生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結。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說就是這么講的。

——摘自《荊棘鳥》《荊棘鳥》的常銷不衰證明了它的卻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說。這魅力首先來自它的主題:愛和命運。有人認為考琳·麥卡洛“將人生全部的方方面都濃縮進了一部杰出的書里?!彼噲D通過克里利家的滄桑和感情經歷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小說富有個性的敘述結構也增添了作品的豐富性和表現(xiàn)力。 《荊棘鳥》在結構上分為七部,每部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進行敘述,而將這七個部分貫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糾葛;為全書定下基調的,是作為題記的那個凄婉的傳說,全書以荊棘鳥那凄婉的歌聲開始,又在那凄婉的歌聲中結束。這種敘述結構具有復線結構的性質,避免了單線結構敘述的單調;而有了那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和那籠罩全文的基調,又避免了松散和凌亂。各部之間相互依存,故事在多個層面上展開,為作者埋伏筆、多側面揭示人物和主題提供了方便,使得故事的敘述自然、可信。難怪一位美國讀者稱《荊棘鳥》的“愛情事件奇特,且隨著閱讀的展開而改變你?!?/p>

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進胸膛。

14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