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

新華0 分享 時間: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1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fēng),吹拂著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著失敗者那干枯的心靈。咦,那是什么?哦!原先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chuàng)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著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jié)局而歡心雀躍!

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我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著自我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xué),以及后面的參軍入伍當(dāng)上了軍醫(yī),當(dāng)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fēng)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凄涼的過去,可是從字里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期望,是對新生活的向往。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后面完美的生活都是由于她的母親。

之后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dāng)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fēng)雨、艱難和險惡,可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向往。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2

一個藍(lán)色的橡皮泥蘿卜,擺在桌前,預(yù)示著自我未滿足的童年。你也許會說:“蘿卜不是紅色的嗎?怎樣變成藍(lán)色蘿卜呢?”如果你想明白答案,就來讀一讀畢淑敏的《藍(lán)色蘿卜》吧!

蘿卜和童年,兩個完全沒有關(guān)系的東西,卻在作家的神來之筆下,顯得密切相關(guān),人的一生有幾個童年呢?答案永遠(yuǎn)只會有一個——1個童年。這篇文章中的一位母親,只因為自我的虛榮與粗暴,奪去了自我孩子的僅有童年,請家長捫心自問,自我的童年是否過的愉快、無憂無慮呢?對于我來說,一個初中生來說,童年是遙遠(yuǎn)的、是夢寐以求的,在我心中它是比金錢貴萬倍,可是它已離我而去。

畢淑敏是一位感性與多情的心理學(xué)者,在文章中,她通常將情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使我對她的作品愛不釋手,這篇便是我的最愛。

雖然我沒有經(jīng)歷過文章中孩子被拿走橡皮泥時的情景,但他那時的心境我完全能夠感受,僅僅因為一個“孝”字,他就能忍痛割愛把自我的最愛拋棄了,但他的母親沒有想到,正是因為此,孩子的童年被剝奪。

我相信,上億孩子中,有60%~80%的孩子的童年被家長所剝奪,我從小就被父親所學(xué)習(xí)我毫無興趣的東西,等我在一次比賽中失利了,父親從不安撫我,反而責(zé)罵我,試問,對一樣毫無興趣的事物,你怎能打起精神去學(xué)習(xí),更談不上去比賽得名次了,從小我便喜愛畫畫,媽媽極力贊成,可是因為“學(xué)了沒用”的理由將我去培養(yǎng)毫無興趣的滑冰!就在今日,我下樓去鍛煉身體,看到一個比我小六七歲的孩童和父親無憂無慮地玩耍,家長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孩子的臉上綻放著歡樂,這場面讓我羨慕不已,竟在一旁發(fā)起了呆。再次讀了一遍畢淑敏散文,我仿佛沉浸在母愛的懷抱中舒適不已。

散文的大門為你開著,所有的感動與溫柔,盡在你翻開的一瞬間。愿你把握今日,展望完美的未來!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3

近段時間,我讀了《畢淑敏散文》,和她一齊分享了心靈的顫動,畢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有記憶的金屬,她是那么具有奪目的光澤,是那么具有多艷的色彩。

“愛”是人世間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稅叟率裁础肥钱吺缑舻纳⑽拿?,被現(xiàn)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chǎn)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里行間對我的打動,第一次,我真真地對“愛”有那樣的按捺不住的沖動,肯定地說,正是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閱讀這篇散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釋異常具有生活的氣息,異常具有人性的舒漫,使“愛”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筆下,“愛”怕撒謊,“愛”怕沉默,“愛”怕猶豫,“愛”怕模棱兩可,“愛”怕沙上建塔,“愛”怕無源之水,“愛”怕假冒偽劣,“愛”怕刻意求工。

“說了愛的許多毛病,愛豈不一無是處?”其實不然,畢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很多的“愛是什么”從廣泛的多視角詮釋了“愛”的博大、“愛”的堅固、“愛”的力量和宏大。

文中對“愛”的強(qiáng)調(diào),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間的真“愛”真“情”,能使孕育萬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保有一份真“愛”,就是照耀人生長明的溫暖的燈。

從閱讀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體味是教師應(yīng)當(dāng)如何對學(xué)生傾注愛,傾注多少“愛”,是“一生”還是“一時”。母親對自我的孩子傾注的是畢生的精力和愛,教師更應(yīng)具有母親的博大情懷和終生的“愛”,因為教師的職業(yè)就是以“愛”的呵護(hù),“愛”的德行,照耀學(xué)生們前行的道路。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yè)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xué)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xué)生歡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那里,能長出本事、勇氣、智慧、才干、友誼、關(guān)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于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是??!作為教師,“愛”顯得猶為重要。僅有愛,我們才能為自我鐘情的事業(yè)無私奉獻(xiàn);僅有愛,我們才能讓我千萬幼苗更加絢爛。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4

我們的一生中會作出無數(shù)充滿痛苦的選擇,這些決定會讓我們悲痛,流淚……而今日,我讀了畢淑敏的《我的五樣》這篇文章,對人生中的選擇又有了新的認(rèn)識,新的感悟。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教師讓我們在紙上寫出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xùn)|西,而“我”卻猶豫了很長時間,在片刻的斟酌之后,我寫下了水、空氣、陽光、鮮花和筆這五樣?xùn)|西。之后,教師要求我們劃掉其中不那么重要的一樣,我劃掉的鮮花,在劃掉的那一刻,我頓覺四周慘失顏色。

然后,教師要求在劃掉一樣,之后在劃一樣……直到最終,我只剩下了一樣:筆。我在做這道題的時候異常的艱難,每劃掉一種對自我很重要的事物后內(nèi)心就會很痛苦,可是劃到了最終,我的內(nèi)心也漸漸的平靜了下來。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決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有一番痛苦的掙扎,可是當(dāng)我們作出了選擇后,內(nèi)心會在一瞬間平靜下來。這個痛苦的過程,能夠讓我們清楚的明白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的是什么。

我們的一生總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此時的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迷茫、無助??墒?,當(dāng)我們找到了那個正確的方向,明白了自我的航向和終點,就會變得清醒,會用自我無限的力量戰(zhàn)勝困難,迎接風(fēng)浪,直至找到自我的意志終點。

一本好書能夠讓人受用一生,同樣,一篇好的文章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一齊翱游在書的海洋中吧!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5

畢淑敏的寫作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

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不到的鏡頭,他(她)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畢淑敏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dǎo)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里有各種各樣不一樣種類的圖書,但那里卻有規(guī)定:只對成年人開放。

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xu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當(dāng)他長到十幾歲已經(jīng)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愿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jìn)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jìn)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yùn)用了心理描述和生動的動作描述,表現(xiàn)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境,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復(fù)雜心境。

在好不容易進(jìn)去后,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夢想。

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是官(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

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我的領(lǐng)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必須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jìn)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

一向以來最想做的事是在旅途感受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fēng)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

初次看《行走人生》這本書,是被一幅幅畢淑敏阿姨在旅途中的照片所吸引的,都是一些我想去但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的景物。細(xì)細(xì)的品讀這本書后,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里我發(fā)覺畢淑敏真是一個真誠的、謙虛的、親切的阿姨。

她寫的文章在我看來沒有絲毫做作之情,滿溢著的都是一股親切的感覺。我以為,畢淑敏阿姨會寫自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可是沒有。整本書記錄著的都是在漫漫旅途中的一點一滴的感受與體會。讓我一點一點的感悟到人生。

不得不說畢淑敏阿姨真的很細(xì)心,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旅行需要預(yù)習(xí)?!钡拇_,如果你要到一個地方去,你是否應(yīng)當(dāng)事先多了解一些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風(fēng)光,向已經(jīng)去過的先驅(qū)者打探有關(guān)的注意事項呢?答案是肯定的。

隨心所欲,不做功課,貿(mào)然出動,趕上什么算什么,風(fēng)吹雨打都是緣分。碰上什么吃什么,餐風(fēng)露宿全為樂趣。閑云野鶴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僅有大框架,沒有細(xì)心安排,那么你會所以而錯過多少美景啊,到頭來只留下滿腔的后悔……

人生也是這般如此,在做一件事前,如果舉棋不定,瞎子摸象似的,那么你必然會與一些機(jī)會失之交臂,這可是不預(yù)習(xí)的壞處?。?/p>

你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fēng)景,大概都會給你留下一份印象吧。而那些你沒有去過的地方,你會在腦海中展開無窮的想象,想象那里的繁華與絕美,對那些充滿了想象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資料。就讓它們在想象中沉浮,享有海闊天空的余量。

倘若有什么好心人好意地要告知你,你就迫不及待地捂住他的嘴,然后,像一個不想直接聽到足球比賽結(jié)果的球迷一樣告訴他,請讓我自我去看吧,明白的愈少愈好。

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即使未來對你來說,是一片未知、一片茫然,但請不要慌張,選擇那條你最想走的路吧,不要去在乎明天會怎樣,未來會怎樣,請毫無保留地過好今日、過好這一刻。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自我去闖,自我去體會,不要肆意聽取他人的意見,要相信自我。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這樣一句話:“旅行使我們謙虛?!弊x到這句話的時候內(nèi)心好像隱隱有一些共鳴。飛馳的速度,變幻的風(fēng)景,奇異的遭遇,萍逢的客人……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fā)生的時間,強(qiáng)烈的超出了我們已知的范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敦促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

在我們被瑣碎磨損的生命里,張揚(yáng)起綠色的旗幟。在我們被刻板疲憊的生活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它使我們?nèi)諠u狹小的視野、胸懷再度開闊起來,像再生一樣。

當(dāng)我們居于人生的高處,在意氣風(fēng)發(fā)、洋洋得意和一路順風(fēng)的時候,我們是否要把自我放低點兒,學(xué)會謙虛、冷靜,不張揚(yáng),時刻堅持清醒的頭腦?當(dāng)我們居于人生低洼時,我們是否也要不自卑,不氣餒,不妄自菲薄,一任自我消沉下去,而是高揚(yáng)起人生進(jìn)取向上的風(fēng)帆,敢于挑戰(zhàn)暫時的黑暗和挫折,從拼搏中奮起,亮出一片屬于自我的美麗的人生風(fēng)景?

旅行好像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盒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未來的路需要自我去開創(chuàng)。那么帶上自我小小的夢想和大大的堅強(qiáng),就上路吧。人生如路,須在荒涼中走出繁華的風(fēng)景。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6

讀《畢淑敏散文》,常常驚異于她如何從并不復(fù)雜的人生經(jīng)歷中采擷了那么多瑰麗的珍珠,在讀者面前如孔雀開屏展示一幅燦爛的生活美景。

這位‘不安分’的醫(yī)生把她的職責(zé)發(fā)展到極致,不僅僅要治病,還要救人,她成了心理醫(yī)生。心理的咨詢讓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了一扇窗,使她有機(jī)會走進(jìn)各式各樣普通人的心靈深處。

畢淑敏是一位母親,她用母愛感受著孩子的成長?!痘烊氡眻D》我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算是一場母子歷險記,根據(jù)規(guī)定,僅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進(jìn)入北京圖書館的,可是為了滿足酷愛讀書的兒子的心愿,畢淑敏讓兒子拿著父親的工作證,冒名頂替,母子混進(jìn)了北京圖書館。經(jīng)過這次讓孩子最大的感觸是:北圖的書真多呀!自我必須要從北圖正門進(jìn)去。愛子之心、愛子之行令讀者動容。

《青蟲之愛》也許算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了,寫的是母愛,但視角卻與一般的母愛文章迥然不一樣。一位見了蟲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親后,為了自我的女兒,竟變得見蟲不驚了,是母愛改變?nèi)诵灾械那优常x起來好有親切感,因為我們家也曾有過,聽外婆訴說媽媽在沒生我之前很嬌氣,連小飛蟲都怕,可是她當(dāng)了媽媽后感覺變了一個人,不僅僅變得堅強(qiáng)并且包容,因為是母愛改變了這一切?!芭耸侨跽摺保@話男人相信,女人默認(rèn)。青少年時她們盡情地汲取著親情、感情,毫不掩飾地展示自我的柔弱。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為媽媽都會變得堅強(qiáng),沒有理由,是母親的本能。如同書中道出:孩子信任依靠的目光,令女人隱藏怯懦,呈現(xiàn)堅強(qiáng),用心中源源不斷的愛,為孩子撐起一片藍(lán)天。我這個當(dāng)女兒的要向偉大的母愛致敬,更在行動上尊重母親,聽媽媽的話。

讀完這幾篇文章,我?guī)缀醪桓蚁鹿P描繪。愛彌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酣暢淋漓,讀來令人震撼。流暢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精辟的分析,將我拉入愛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關(guān)于愛的闡述,在他的面前都顯得十分卑微,我只能告訴你們,細(xì)細(xì)去“品味”你身邊的愛,你才會真正地明白愛的真諦。

作家畢淑敏是一本書,需要細(xì)細(xì)品味,這本書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間,給我們展示的是當(dāng)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讀她的書,掩卷深思,常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于身之感。書中不僅僅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寫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這就是她的散文獨(dú)具魅力的原因了。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7

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的封面給吸引了,乳白色的封皮上點綴著幾朵淡紫色的小花,那么清新又充滿詩意。揭開封皮,映入眼簾的淡淡的米黃和著一點深沉的橘色。幾個著重墨色的《幸福的七種顏色》整齊地排列著,整個人好似身臨其境地穿梭在春秋兩季之間,來去自由。

這本書盡管有很多好的文章,可是我最鐘愛的是《提醒幸?!?。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畢淑敏對生活的感悟。她說:“我們要學(xué)會調(diào)節(jié)幸福,幸福就像是一個頑皮的羊羔,不明白在哪逗留,當(dāng)你不留神時它卻悄悄地來了,它也時常和你唱反調(diào),你想要它來時它不來,不想要它來時它卻來了。人生就是這么充滿戲劇性,它有時又像是一盤不細(xì)心粘到了芥末的壽司,你總是不明白下一個會不會有芥末。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我聲音的水。這句話啟發(fā)了我,我覺得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水,是屬于自我的,獨(dú)一無二的。

因為我就是一個充滿幸福的人。在學(xué)校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學(xué)生,我有朋友,有同學(xué),我和他們嬉戲、玩耍,雖然有時我會和他們吵架、拌嘴,但這讓我枯燥的學(xué)習(xí)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讓我忘記了學(xué)習(xí)的煩惱,這是友誼的幸福。

在家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孩子,我有最愛我的爸爸、媽媽。有最疼我的爺爺、奶奶。有時我也會被媽媽罵,可是媽媽的罵聲中也是充滿著對我的愛,這是親情的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心很大很大,大的能夠裝下很多人,有教師,朋友,家人,同學(xué),小動物,讓他們一齊感受我的幸福。我仰望天空告訴自我:“我很幸福!讓我們一齊發(fā)現(xiàn)幸福傳遞幸福,因為幸福就在你身邊?!?/p>

畢淑敏散文讀后感400字篇8

畢淑敏在她的散文集中說憂郁是一只近在咫尺的洋蔥,散發(fā)著獨(dú)特而辛辣的味道,剝開它緊密粘連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

看了《畢淑敏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讓我了解了怎樣去對待憂郁。

文章講的是,一位在聯(lián)合國工作的朋友告訴畢淑敏,她到過戰(zhàn)火中的難民營,抱起一個小小的孩子。她緊緊地?fù)е@幼小的身軀,親吻她枯燥的臉頰。朋友是一位博愛的母親,很喜愛兒童,溫暖的懷抱曾攬過無數(shù)的孩子。但這一次,她大大地驚駭了。那個嬰孩就像被火烤過的蔥管,萎弱而空虛。完全不明白貼近撫愛她的人,沒有任何歡喜的回應(yīng),只是被動地僵直地向后反張著肢體,好似一塊就要從墻上脫落的白瓷磚。

朋友很著急,找來難民營的負(fù)責(zé)人,詢問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饑寒交迫,為什么表現(xiàn)得如此冷漠。那個負(fù)責(zé)人回答說,因為聯(lián)合國的經(jīng)費(fèi)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沒問題,也沒有病。她是一個孤兒,父母雙亡。孩子缺少的是愛,從小到大,從沒有人抱過她。因為她不明白“抱”為何物,所以不會反應(yīng)。

朋友談起往事,感慨地說,不知這孩子長大之后,將如何走過人生。

沒有人回答,但一點能夠預(yù)見的,她的性格中必藏著深深的憂郁。

我們都認(rèn)識憂郁。每一個人,在一生的某個時刻,都曾和憂郁狹路相逢。

我還小,今年才14歲,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生離死別,在我的人生中似乎一向都是很幸福的。

我也不懂什么是憂郁,但在我那顆小小的心里,也藏著一些小小的憂郁。

我的體育一向都很不好,可能是天生有哮喘的緣故,我的體育成績也一向都是班里倒數(shù)的,我對自我很沒有信心。一想到體育成績,就很難過,感覺自我的心在不住的往下沉。我整天唉聲嘆氣,嘆氣自我的體育怎樣怎樣的不好,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怎樣改善,只能沉浸在憂郁中。

就如畢淑敏所說的,憂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實而疲倦地追著人們的腳后跟,揮之不去。

可那一次,我卻挑戰(zhàn)了自我,擺脫了那只“老狗”。每次在學(xué)校里要跑800米時,我總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逃避,就算跑了,也會半途而廢。可那次要800米測試,我再也逃不掉了。讓我去面臨困難,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踏在那朱紅色的跑道上,汗水浸濕了我白色的T恤,自我的腳仿佛有千斤重,每抬起一步都要費(fèi)好大的力氣。我一次次的想放棄,但都咬緊牙關(guān)堅持了下來。最終我成功了,我沖過了終點,雖然成績?nèi)允堑箶?shù),可是那一次讓我明白了,原先我是能夠的,我是能夠堅持下來的。努力堅持了,我自我的體育成績也是能夠提高的。

從此以后,我每一天早晨都會起來跑步,讓自我的體育一點點提高。我再也不唉聲嘆氣。每當(dāng)憂郁跟隨而來,我堅持著不停步向前、向前,我明白只要我一向跑在它前面,不讓它超過我,我就能甩掉它。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體育成績會變好……

而那篇文章的結(jié)局也是出人意料的。那個孩子長大了,就如同所有人所預(yù)見的那樣,她是憂郁的,但她卻沒有被憂郁嚇到,她在一點點試著擺脫它,最終她成功了,她不僅僅擺脫了童年的陰影,還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總是去逃避那些令我們感到困難的事。應(yīng)對挫折時,我們總是沉浸在憂郁里,漸漸的,變得越來越自卑,經(jīng)不起任何挫折。

不要嘲笑憂郁,憂郁是一種應(yīng)對失落的正常情緒。不要否認(rèn)我們的憂郁,憂郁會使我們成長。不要長久地被憂郁圍困,憂郁會使我們萎縮。不要被憂郁嚇倒,擺脫了憂郁的我們,會更加柔韌且剛強(qiáng)。

如果憂郁是一顆洋蔥,那么我們就去把它切開,去正視它,不要被它嚇到,淚水過后的我們會變得更堅韌,擁有更美麗的一片天空。

138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