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

小龍0 分享 時間: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jīng)》。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老子讀后感,歡迎查閱!

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釋、道文化更是傳承千年,堪稱中華民族思想之結晶,而《道德經(jīng)》一書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總結。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話語早已廣為人知。

在此,我想強調(diào)一點:知識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與駕御知識的能力相匹配。說實話,我真的不敢對《道德經(jīng)》妄加評論,只是喜歡讀、喜歡抄、喜歡背。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讀完《道德經(jīng)》后的一些感受,望與君共勉!

“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是《道德經(jīng)》開篇的一句話,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說了,因為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語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時候總顯得捉襟見肘,而老子開篇就告訴我們: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語言。正如佛語所言:教外別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幾次提到了“嬰兒”,比如:“為天下奚,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老子告訴我們要學習嬰兒,而好多人卻不愿意向比自己資歷低的人學習,其實這是對資源的一大浪費。嬰兒不會有任何的定勢,所以什么東西都學得最快。學外語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嬰兒恰恰就是這樣做的;我們平時總是說“空杯心態(tài)”,而這恰恰又被嬰兒做到了。

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一個母體,要想保持生養(yǎng)能力,首先要有能容納新生命的“谷”,而且這個谷還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

天地作為一個母體,要想具有生養(yǎng)能力,也要首先有能容納新生命的“谷”,這個“谷”很像“橐龠”,虛而不屈。而且還具有“神力”,所以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守的就是這個可以始終保持旺盛“生養(yǎng)能力”的母體。

如果這種“生養(yǎng)能力”能夠一直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會源源不斷地誕生。這樣的母體,就叫做“玄牝”。

這種永遠保持生養(yǎng)能力的母體的奧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

這種玄妙的生養(yǎng)能力,在天地間綿綿不斷的產(chǎn)生作用,若隱若現(xiàn)于萬物之中,用之不盡。

也正因為用之不盡,所以“谷神不死”,所以“是謂玄牝”。

從古到今,無數(shù)人試圖打造“玄牝”,或者近似于“玄牝”,能有長久生育能力的`母體。

通過玄牝傳承“不死的谷神”,也就是“血脈和精神”,血脈是有形的,精神是無形的。

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具有長久生育能力的母體,源源不斷孕育著中華兒女,黃皮膚,黑頭發(fā),說著漢語,寫著漢字,傳承著中華文明。

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長盛不衰呢?“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就要追朔中華民族形成的根源——炎黃文明了,也就是畜牧民族和農(nóng)業(yè)民族不斷斗爭與融合的文明。很多民族“谷”還在,“神”卻沒了,被完全殖民化后,喪失了自己的語言,文字,文明,完全嫁接成了其他民族??粗€是李子樹,結的卻全是蘋果。這樣的民族,事實上“谷神”已死,母體已亡。

更有許多民族,形神俱滅,成為了歷史。

作為一個人,總會死的。卻也有“不死的谷神”,比如老子,他把他是精神思想,從他的軀體里分離開,成為一部《道德經(jīng)》,這部書就可以成為“玄牝”。它可以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信奉老子思想的后人。

《道德經(jīng)》為什么會長盛不衰呢?“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兜赖陆?jīng)》的天地根,就在老子為什么要寫《道德經(jīng)》。老子當年遇到的困惑和對困惑的思考,到如今,我們依舊有那些困惑,依舊需要思考。一旦當初“老子”遇到的困惑,如今已經(jīng)不成為困惑,《道德經(jīng)》就壽終正寢了。

一個百年家族屹立不倒,也可近似“玄牝”,百年家族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優(yōu)秀人才,支撐這個家族的長盛不衰。

百年家族長盛不衰的奧秘是什么?“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卑倌昙易宓奶斓馗?,就是百年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于“優(yōu)秀的家訓”和能夠嚴格履行家訓。

不像更多的家族,還沒形成一個可以源源不斷產(chǎn)生人才的“母體”,就瓦解了,第二代就忘掉了第一代賴以成功的根本,結果富不過二代。

歷代統(tǒng)治者,都想把“政權江山”打造成“玄牝”,讓自己的政權可以長盛不衰。當這個政權可以源源不斷產(chǎn)生維護這個政權的優(yōu)秀人才時,這個政權就會有勃勃生機。否則,就會被推翻,或者復辟。

比如無產(chǎn)階級政權,如果能源源不斷產(chǎn)生無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和無產(chǎn)階級接班人,那么無產(chǎn)階級政權就能長盛不衰,否則只會被復辟。

什么樣的政權才能長盛不衰呢?“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就是要看這個政權的“天地根”,政權的立根之處,也就是政權建立的初心。

所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保持政權不褪色。

許多政權忘記了初心,很快就被當初推翻的政治階層復辟了,于是又回歸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里去了。

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老子《道德經(jīng)》是一部灰常好的中華珍寶,包含了豐厚的人生哲理。還記得小時分跟著他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時分還不曉得這是出自何處,更別說是什么意義了。時過幾載,再次看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還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經(jīng)》倡導欲壑難填、無為而治。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化史上的聰慧寶典中吸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華。當今社會科學興旺,社會經(jīng)濟高速開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肉體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我想我們更應該從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辰堅持狂妄自大、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經(jīng)》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jīng)》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只要“不妄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義務,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tài)肯定是經(jīng)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tài),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道德經(jīng)》可謂言簡意賅,一字千金,字字無動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見老子扎實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來的寫作技巧及慘絕人環(huán)的創(chuàng)新才能。實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經(jīng)典事例,點睛之筆,妙筆生花,意境深遠,呼應前文,升華主題,把作者本人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無限打動和難過,有渾然天成之感,實乃文章中之極品,古文中之絕筆!

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我們給人生天然的設置了一個首先模式。例如,你認為不可能返老還童,永葆青春,卻無視那些真正做到的,70歲像28歲的人。頭腦里總有一個你認為無法企及的高度,這就是你人生發(fā)展的界限。

例如,你認為不可能像別人那樣獲得自由財富,卻無視他們曾經(jīng)跟你一樣普通到被人忽視;例如,你認為擁有的親密關系,最后只會隨時淹沒在鍋碗瓢盆的世俗里,卻無視身邊那些隨時隨地緊握的手和充滿了他們愛意的眼神。

我們過著一個個受限的人生,卻不知道當你轉(zhuǎn)就像念了一句“芝麻開門”,這受限的模式會立即去除,從此人生無限寬廣。你只要做到這樣:時刻微笑提醒內(nèi)在的自己:“你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你忘記了這就是你本然的狀態(tài)”。

這不是一句自我鼓勵,或者是心靈雞湯的話,而是來源于最近看《道德經(jīng)》的感悟,《道德經(jīng)》要告訴世人的真相。

《道德經(jīng)》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告訴了我們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上的原因:

《道德經(jīng)》曰:“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萬物”。指的就是“一念產(chǎn)生大千世界”。既然這個世界就是那一個意識念頭的產(chǎn)物,和我們平時隨時頭腦當中閃過的念頭一樣:“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這樣的世界,然后讓另一個我在里面體驗我所體驗不到的東西?!北热纾何覜]進過監(jiān)獄,我要創(chuàng)造一個那樣的場景就像拍電視劇一樣,讓里面的演員替我體蹲監(jiān)獄是什么滋味,會經(jīng)歷哪些感受?!?/p>

既然這個世界產(chǎn)生的目的就是讓我們來體驗的,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啦,因為他并沒有給我們設定應該得到什么結果,既然你在這個地球上出現(xiàn)了,法則對你沒有任何束縛力,你可以逆著它,也可以順著它,當然了逆著他,你會人生坎坷,順著它,你自然人生開掛。但是選哪一種也都是人生體驗嘛!逆著它和順著它是由你選擇的。你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你有自主創(chuàng)造的權利,我們曾經(jīng)認為,面對這個世界你是無能為力的可憐蟲,現(xiàn)在讀了道德經(jīng)后,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原來生活由我做主!這就是所謂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你懂得了這個道理,就真正的讀懂了《道德經(jīng)》!懂得了老子揭示的宇宙產(chǎn)生的真相,我們就會忽然變成了一個擁有無限能量的超人,那些原本的限制只是庸人自擾。讀后感m.simayi.net我讀道德經(jīng)時刻會有發(fā)光的感覺,覺得自己逐漸的脫去了外殼,變成了一個無限能量的光芒體,沒有了任何限制,個人的光芒與宇宙連接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整體。這也是我們在打坐冥想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會。

所以和自己內(nèi)在的心靈對話,將感官轉(zhuǎn)向內(nèi)在是你獲得不受限人生的前提。對于每一個人來說,若要向內(nèi)尋求,做冥想功課是最捷徑的方法,這樣你就會逐漸的沉靜下來,可以能夠聽懂道德經(jīng)的啟示,從這里找到答案,自然一切事情豁然開朗,不會再在這生活的淤泥里面沉溺了,你輕松的就可以解決生活里遇到的問題,駕馭生活,你可以得到一切你喜歡的事物,而且是輕而易舉!

老子的故事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贝呵飼r期,老子著述5000字,西出函谷關而去,經(jīng)尹喜整理而成《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是我國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在此書里老子詳細的給我們闡述了在德、治國、育人方面道家的思想理論。而今《道德經(jīng)》成為我國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它奠定了老子在歷史上無可爭辯的地位。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道德經(jīng)》被賦予了新的社會地位。

《道德經(jīng)》里的德?!疤斓赖氐拢煊械?,地成德,萬物資始。天仁、地義、人信”在老子看來,德是同天地萬物共存,道乃天地之根,德是這個母體下誕生的一個胎兒,是每個人都不可舍棄,窮盡一生應該追求的。德不是從一開始就發(fā)展得很完善的,它在發(fā)展中也分幾個階段,《道德經(jīng)》里老子分了德之初、德之范、德之本、德之實、德之象這幾個章節(jié)給我們詳細講解。相比儒家的“以德治國”,“德”的思想,他們在理論形成的根基上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拿道家的德與儒家的德來作比較是不正確的一種做法。我們應該同時把二者精華吸收然后轉(zhuǎn)為人生中我們可用的財富。

《道德經(jīng)》里的育人。儒家鼻祖孔子在教育上宣揚“有教無類”。而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并非與孔子有著同樣的教育思想。老子甚至是反對教育。在《道德經(jīng)》的地65章有提到“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老子主張“絕圣棄知”,“絕仁棄義”,“絕學無憂”。他不重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反對教育的。在當今“知識為武器”的時代,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不能迎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被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所拋棄的一種見地。這也打破了我們對經(jīng)典的絕對崇尚態(tài)度,經(jīng)典并非沒有任何錯誤的,經(jīng)典中也有被拋棄的糟粕。

《道德經(jīng)》的治國。我們知道在儒家中宣揚“以德治國”施行“仁政”。而在法家中又是強調(diào)“以法治國”。當然這里的“法”并非我們現(xiàn)在意義上的“法”。道家的治國思想是“無為而治”。它既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的“無為而治”我們在《道德經(jīng)》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疤?,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貴言.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先不論在這個時代,老子的無為而治還有無其存在的價值。在今天依然有許多道家思想追隨者,認為老子的思想仍然可以適用于現(xiàn)在的政治,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思想賴以生存的階級基石都已不復存在。所以,“無為而治”已經(jīng)不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125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