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怎么寫?讀后感是在閱讀了書籍等作品之后對人生或者事物產(chǎn)生的一些感想,通過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就成為了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1
今年暑假,我第一次和艾青同志“見面”。艾青的詩充滿語言的張力,人心的動情?!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p>
讀著《北方》,我再次體會到他那顆火熱的赤子之心?!皬娜獯祦淼纳衬L(fēng)/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一片暗淡的灰黃/蒙上一層揭不的沙霧?!弊屛腋杏X仿佛已經(jīng)置身于蒼茫的北地,厚重的黃土給人一種濃烈的沉重感。站在無垠的荒漠上。似乎望見肆虐的北風(fēng),從遙遠的塞外吹來,無情、冷漠地欺辱著北方無辜的生命。寒風(fēng)并沒有刺骨的冰冷,卻帶給生靈寒徹心扉的涼。在艾青的詩中,山河、村莊,頹垣都在呻吟,悲嘆著那個時代北方的戰(zhàn)火紛飛。
那種從心底深處流露出的悲痛和對光明的渴望之熱切。艾青的筆尖像刺刀,剝開荒涼的外衣,帶我見到北方人民的不幸災(zāi)難,見到敵軍鐵騎踐踏下奄奄一息的、僅剩的北方民眾也看見他濃郁的愛國情。
結(jié)尾“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yǎng)育了為我所愛的/世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這是艾青慣用的手法,結(jié)尾直抒胸臆,讓詩在頂峰中謝幕,產(chǎn)生言已盡而意未絕之感,使余音裊裊,三日不絕于耳也。也讓讀者體會《北方》中的北方,未知的遠方中定會出現(xiàn)希望的曙光。
艾青身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家、詩人出生在新中國前,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度過他的熱血青春,這使他比常人對千瘡百孔的國家感到更加憤怒,惆悵和悲痛,他所寫下的“中國,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能給他些許的溫暖么/“詩句影映了這種心理,也正是這種心里為詩歌開辟新的時代。
《向太陽》用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中華民族所煥發(fā)出的振奮精神英雄氣概。也貫穿著艾青對中國新的希望。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2
因為學(xué)習(xí)美術(shù)的緣故,暑假來杭州學(xué)習(xí)。因為過于匆忙,所以我沒有來得及買《艾青詩選》。過了兩個多星期,媽媽來看我,帶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書——《艾青詩選》。
媽媽從行李箱中掏出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白色相拼接的書封面,一種清新的感受涌上心頭,嗯,一定很有趣!
翻開扉頁,最先看到的是目錄。其中,《我的父親》這首詩吸引了我,趕緊翻至244頁:“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沒有動身回到家鄉(xiāng),我害怕一個家庭交給我的責(zé)任,會毀壞我年輕的生命……”看到這里,一種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時,別人會跟我講一些大道理來勸我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說一樣,而不是現(xiàn)在的我。我就會很害怕,我如果聽從了他/她的看法,我會比現(xiàn)在更優(yōu)秀嗎?我會開心嗎?我一定得這么做嗎?……思緒開始像彈彈球一樣在地上、墻上胡亂穿梭。最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堅持下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結(jié)果如何,只有這樣,才不算是揮霍青春,也才不會后悔。
后來,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詩歌——《少年行》。“一個熱情而憂郁的少年,離開了他的小小的村莊”,為什么他會感到“熱情”?“憂郁”又是為什么呢?“熱情”是因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愿了,“憂郁”則是要離開養(yǎng)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以及關(guān)系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弟弟孫少平走進城市,沒有什么大成就,但他收獲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這也是他出農(nóng)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換做是我,我一定會跟隨自己的意志,選擇離開?!拔也幌矚g那個村莊----它像一株榕樹似的平凡,也像一頭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里度過了我的童年”,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我的家鄉(xiāng),而不是與他們一樣。因為在那里,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不想要平凡,我并不普通,我要優(yōu)秀,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能揮霍青春,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學(xué)習(xí),成就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陳宇璐,你要加油!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3
暑假,我接觸了《艾青詩選》。編者將書分成了“法國與歸國”“抗戰(zhàn)”“在新中國”和“新時期的贊歌”四個部分。收錄較多且最精彩的是其創(chuàng)作高潮期的作品,而我個人也最喜歡的也是“抗戰(zhàn)”這一輯。
艾青的許多名篇,都誕生于中國最艱難的那四年,倘若沒有經(jīng)歷過那國難當(dāng)頭得危機,他也不會到達其創(chuàng)作的巔峰。就像這最艱苦的時代,往往爆發(fā)出最燦爛的文明。
從他的詩中,我讀出了他對土地的眷念,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人民的贊頌。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北方》。閱讀前,常聽說艾青的詩有一種“中國式的藍色憂郁”,我卻不能茍同,因為我分明在詩中讀出了堅韌。在《北方》一詩中,艾青筆下的北方即使再凄涼,也會有“我相信這言語的姿態(tài),堅強地生活在這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我愛這悲哀的國土……”但我也會認同,因為他的詩中流露出一種憂,一種并非為自己悲涼處境的哀傷。這種憂,是源于對這片東方的土地,和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的愛。他像一位母親,害怕他們過的不好,害怕他們顛沛流離。每每他拿起筆頭時,“自我”就已經(jīng)消失了,只剩下令他萬般掛念的土地與人民。
我曾看過一句話:“你難以想象詩人肩膀上負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責(zé)任‘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根基?!卑嗑褪沁@樣一位典型的中國詩人,他將自己的不安掩埋,把對國家的希望抒發(fā),只在深夜發(fā)出嘆息,透出對國土與人民的擔(dān)憂。這也許,就是范仲淹筆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吧。
在他的詩中,我懂得了、了解了人民的偉大,往往那些大我的詩中太注重鮮明的個人色彩;殊不知,不論是哪一個人,哪一種人,哪一類人,都是他所屬國家的子民。艾青將他詩中的小我發(fā)揮得淋漓,也將他的大我升華到盡致。正如他所寫:“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我想,這嘶啞的喉嚨或許就是廣大人民,他們組成了他的詩,即使沙啞,也唱出了國家的希望與興盛。
我愛艾青的詩,因為它樸實,激烈。它是人民組成的詩,是土地唱出來的歌。
為何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和他一樣,對這光明的土地,愛得深沉。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4
我喜歡叫醒世界的太陽,重復(fù)著光明。
——題記
遠遠望著《艾青詩選》的封面,在顯眼的右上角有著一幅圖——干旱的土地和枯黃的樹,無盡的褐色和雜亂的枝干。我想當(dāng)時人們的生活必定過得很辛苦,甚至可以用糟糕這個詞來形容了。
隨意翻開書,一股書香引領(lǐng)著我走進屬于它的世界。
“它以難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哦,那是太陽!太陽東升西落,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它給我們帶來溫暖,伴著我們成長?!短枴芬晃闹辛髀吨鄠€人于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穿透了日常生活中的繁雜現(xiàn)象。在那一歷史時期,中國處于大變革的較量中,一面是以國民黨反動派為代表的一切舊的勢力,以及外國侵略者的勢力,要把中國推入黑暗之中;一方是革命者們與勞苦大眾,要打碎舊世界,建立一個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這激烈的較量尚未明朗之際,詩人已感到希望要來臨了,而《太陽》概括了這一歷史的態(tài)勢。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哦,那是大堰河!大堰河中流溢著愛,這既是大堰河對她的乳兒的純潔的、無私的愛,又是她的乳兒──詩人對養(yǎng)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銘心的愛,然而詩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愛為滿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的一切。生活中,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著真心愛他的人,也許你沒有發(fā)現(xiàn)你身邊關(guān)心你的他,愛你的人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你,總是為你著想,總是給你最真摯的愛。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哦,那是礁石!《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詩,只有兩節(jié)八句,但是,這首八句組成的簡短的抒情詩,卻用了比擬、象征等好幾種寫作手法,創(chuàng)造了歌一樣的旋律、畫一樣的景色、無窮的想象空間和深厚的意蘊。在《礁石》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于“礁石”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最終,勝利的太陽在東方冉冉升起,始終溫暖地照耀著大地!因為《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5
化身為一只鳥,飛過一片土地,天是陰沉著的,下著暴風(fēng)雨,大粒的雨珠打擊著這片土地,激怒的風(fēng)無休止地吹刮著,侵略著這片土地。悲憤的河流洶涌澎湃,反抗這暴風(fēng)雨。那林間灑落下一束光,是無比溫柔的黎明。鳥死了,卻不愿離開這片土地,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這土地里面?!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誠摯的愛國主義。詩人把自己比作鳥,表達被侵略的土地的屈辱感,傳達民眾的反抗情緒,謳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是一塊災(zāi)難深重的土地,但艾青深愛著農(nóng)民,深愛著這片土地,因此也深愛著祖國。
艾青的詩,充滿著,淡淡的憂郁,卻飽含著對土地的深愛,對祖國的熱愛。
北方,是悲哀的。無垠的荒漠上,塞外吹來的無情的沙漠風(fēng)肆虐地蹂躪著北方的生命,十二月的寒風(fēng),帶來寒徹心扉的冰涼,遠處的村莊,上坡,河岸,頹垣等都披上了土色的憂郁,感嘆著這個時代的悲哀。北方人民臉上的無奈,是那種從心底深處流露出的悲痛和對光明的熱切的渴望。北方人民是不幸的,北方的國土是災(zāi)難的,低矮的住房,稀疏,陰郁。而來自南方的艾青,卻愛著這悲哀的北國。這廣大而瘦瘠的土地,有著祖先們不屈不撓的精神,飽含著無私博大的愛。這片土地,承載著中國千萬民眾的信念,承載著遠方的未知的卻一定會出現(xiàn)的曙光。艾青,深愛著這片土地,深愛著這廣大的祖國。
艾青的詩里,有太陽,有火把,有黎明。這是在舊社會的黑暗混亂中對光明希望的追求。這是對生命的不倦歌唱。艾青的詩,是一代中國人的夢想,一代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信念,是一種深沉的力量,喚醒國人的愛國之心。那時的社會,是黑暗的,是戰(zhàn)亂的,而每一首詩,都浸潤著詩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還有,對這土地對祖國誠摯的愛。
如今,社會和平安定,是艾青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們所期盼的。而我們,依然要擁有夢想,拼盡全力為之奮斗。熱愛這片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土地,熱愛養(yǎng)育我們的祖國。要好好學(xué)習(xí),懷揣夢想,為實現(xiàn)中華偉大復(fù)興貢獻一份力。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6
群星已經(jīng)隱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著太陽上升。——題記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后寫出來的。從詩歌的風(fēng)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后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詩人生動細膩地刻畫了一個一生悲苦多難,受盡凌辱,但始終保持勤勞,淳樸,善良,博愛等人性中最美品質(zhì)的大堰河的形象,并且將這種對乳母的愛和贊美上升到對廣大勞動婦女,對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愛和贊美,同時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和詩人的強烈愛憎;《太陽》這首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當(dāng)時民族正處于危險之際,詩歌開頭描寫日出,與眾不同,仿佛太陽不是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而是從不可知的深處之處撲面而來這撲面而來的太陽穿越了死亡,穿越了黑暗,穿越了亙古的時空,他借太陽象征陽光、進步、自信,鼓舞和堅定人們的信心,凝聚團結(jié)向上的力量,表達了詩人對于民族解放的信心;《光的贊歌》寫__剛結(jié)束一年不久,人民剛從黑暗中走出來,作者提及了社會主義的大好前景。表達了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新時期的無限向往和期待,詩歌在多元的表達中凸顯了主題的豐富與情感的復(fù)雜,立體地呈現(xiàn)出一首長詩所能承載的思想深度……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詩人的情懷從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將走向祖國的明天。他走出自我的內(nèi)心體驗,為祖國的未來憂思。“以天下為己任”,這是中國分子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細細去品味艾青的詩,會覺得詩人一直是在關(guān)注中國的命運與人民生活,他想用筆墨來鼓舞群眾,挽救中國;到了新中國成立,作者又將事轉(zhuǎn)到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去,足見詩人是個愛國主義人士。
艾青的詩既有古風(fēng)又有現(xiàn)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語言文化完美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憂郁是艾青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抹不可磨滅的底色,但他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深沉的愛、報效之心和詩人特有的精神修養(yǎng),我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的大自我情懷。
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艾青博大的胸懷;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它們自然天成,而有著最偉大的手法,這是深厚文化積淀與徹底消化的產(chǎn)物;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我和詩人一樣,愛著這片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
初三關(guān)于《艾青詩選》讀后感感想篇7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知道當(dāng)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lǐng)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當(dāng)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xué)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jīng)唱不出優(yōu)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fā)出來聲音,抒發(fā)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chǔ)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fēng)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fēng)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fēng),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fēng)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dāng)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fēng)”,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xiàn)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qū),“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后一節(jié)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吧畛痢币辉~,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