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讀后感 > 中國名著讀后感 >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

俊杰4360 分享 時間: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啊敦撉G請罪》讀后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1

相信大家一定都讀過《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吧: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與趙惠文王相會于澠池,藺相如機智應對秦王,立下大功。歸來后他被封為比大將軍廉頗還要高的上卿,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藺相如知道了后,處處避著他。原來,藺相如并不是怕廉頗,而是把國家興亡之事放在第一位,因為如果他們倆相爭,必定會兩敗俱傷。廉頗知道后十分慚愧,光著后背背著荊條去請求藺相如原諒。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共同效力于國家。

我讀了這個令我難忘的故事,深受感觸。廉頗雖然一開始有些自大、驕橫,卻能以國事為重,知錯就改,這一點值得我們?nèi)バ蕾p、去借鑒、去學習。俗話說得好,“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兩句一句說的是有互相謙讓、寬容的結(jié)果,另一個則說的是互相謙讓、寬容帶來的好處。廉頗敢于認錯,知錯就改,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懷念,被贊頌為“忠勇保國第一將,聞過則改第一臣,皓首壯心第一翁,懿德高風第一人”。

歷史上,知錯就改的人有許多: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十分貪玩,后來受老婆婆“鐵杵磨成針”的啟發(fā),發(fā)憤學習,成為了初唐詩壇一位有名的詩人;初唐陳子昂出生富豪之家,“十八歲未知書”,后棄武從文,創(chuàng)下了“浪子回頭”的千古佳話……

我們不怕有錯誤,只怕有錯誤不敢面對、不敢去改正。當別人批評我們時,我們就可以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去聽取。我們只要改正了錯誤,就能夠獲得大家的諒解取得新的進步。如果沒有錯誤,那么也可以在今后加以注意,防止犯下類似的錯誤。

古語云:“人非圣人,熟得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廉頗這種“為國釋恩怨,請罪敢負荊”的坦蕩胸懷,可敬可佩!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2

今天,我和爸爸一塊看了負荊請罪的故事。故事中藺相如的處處相讓、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有錯就改、誠心誠意深深的打動了我。

我覺得在生活和學習的時候,不管是對待什么人、什么事,一定要謙虛、謹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顧全大局,如果是別人做錯了事,我們要對他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慢慢的幫他改正錯誤,絕對不能太過分,更不可以太爭強好勝;如果自己偶爾犯了錯誤,絕對不可以撒謊或者推卸責任,一定要勇敢的承認錯誤,并且誠心誠意的及時改正,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第二次。

以后我也要永遠熱愛自己的祖國,勇敢,堅強,壞人來了不害怕,別人欺負我不低頭,遇到困難一定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能只依靠別人,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3

我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令人感動。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次趙王得了一塊叫和氏璧的玉,秦王也非常想要這塊玉,于是設下一個詭計騙這塊玉,可是這個詭計被藺相如知道了,藺相如就把和氏璧搶了回來。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提拔他為國相,廉頗這個將軍知道了非常不服氣,就處處跟他作對。有的人都說藺相如是怕了廉頗,藺相如說:“我趙國文有我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國才能平安那!”這句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后,廉頗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就背著荊條跟藺相如道歉,藺相如也原諒了他。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要顧全大局,不能和朋友反目成仇,否則會失去大局,就像廉頗一樣,如果藺相如反抗的話,那么他們就會反目成仇,趙國就保不住了。另外,我們要像藺相如一樣,多動腦筋。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4

在歷史故事中,有給人深刻含義的,有讓人了解歷史滄桑的,有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我最喜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因為它給了我發(fā)人深省的啟示,洗滌了我的心靈……

本文故事的主人公是藺相如和廉頗。故事講的是藺相如是趙國的上卿,他憑自己的口才,贏得了趙王的信任。而廉頗是趙國的將軍,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藺相如僅憑一張嘴便居廉頗之上,這使廉頗產(chǎn)生了嫉妒之心,處處讓藺相如難堪。當廉頗知道了藺相如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慚愧不已,于是便背著荊條請罪,藺相如寬容大度的故事

藺相如的寬容,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寬容是金,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寬容不是軟弱,而是剛強。但我更佩服廉頗的知錯就改。

有一次,我去小姑家玩耍,在中午人們都在二樓忙著做飯時,我鬧著要幫小姑在一樓澆花。在這些花中,有一種十年才開一次的花,小姑十分珍惜,今年碰巧開了5朵鮮艷的花,并囑咐我要小心些,不要把花弄掉了或弄碎了。當我澆到那盆花的時候,我把它搬起來仔細端詳了起來,這花真美啊,難怪十年才開一次花。看完了,我把它放上去,剎那時,那花因為沒放穩(wěn),一下子“飛”了下來。“砰”的一聲,花盆碎啦。我害怕極了,連忙把“戰(zhàn)場”打草干凈,不注意卻把泥土粘在了衣服上。上了樓……

就這樣,我心虛的回了家,可“紙里包不住火”,媽媽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我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說出來了。媽媽讓我想小姑道歉。媽媽一再告訴我,但我一直礙于面子而沒有道歉。學習了課文,對照自己。慚愧極了。雖然事情過去了很久,但我還是鼓起勇氣,給小姑認了錯,小姑高興地說∶你長大了,其實我早就原諒你了。聽了小姑的話,我的心情格外的輕松。

同學們,如果我們都像廉頗那樣知錯必改,像藺相如那樣沒有嫉妒心理,心胸開闊的話,那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負荊請罪》讀后體會5

今天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負荊請罪",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秦王請趙王到澠池相會,想借機羞辱趙王,藺相如卻緊緊相逼,秦王始終沒占到一點便宜。藺相如因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封為上卿,受到廉頗的不滿,藺相如卻以大局為重,廉頗感到十分慚愧,向藺相如請罪。

寬容是人生一大美德,假若藺相如不寬容廉頗,他們兩人爭斗起來,誰又來保護趙國呢?趙國失了保護,秦國肯定會趁機攻打,趙國被滅,只是時間問題;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地面對錯誤,倘若廉頗知錯不改,堅持鬧事,而藺相如又不可能一味的退讓,畢竟他也不是一個懦夫,兩人總有一天會鬧大,他們一天不和好,趙國就一天比一天危險。

所以說,誠信做人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我在家里正做著作業(yè),猛然看見袖子臟臟的,想起沒聽爸爸媽媽的話,忘記帶袖套了,在書包里找了找,發(fā)現(xiàn)袖套居然不在了!把我急得呀,是頭上、手心直冒冷汗。沒了袖套做作業(yè)袖子肯定會臟。去認錯又肯定免不了一頓批評,到時候袖套沒找著又被罵,一點也不劃算。但誠信做人非常重要,只能去認錯了,爸爸媽媽后來原諒了我,而我也成功的在我的書包夾層里找到了那雙袖套。

讓我們嚴格遵守“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句話吧。

118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