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讀后感 > 外國名著讀后感 >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

宋佳1152 分享 時間:

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范文,歡迎參閱。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著,它講述了一個敲鐘人和一個吉卜賽姑娘的真摯愛情。同時,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丑惡嘴臉,歌頌了下層人民的善良、有愛、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巴黎圣母院里住著道貌岸然、且心理扭曲的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和駝背的丑八怪卡西莫多。一天,他遇到了埃斯美拉達,她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的社會下,這樣一個鮮花般的姑娘,在極端腐朽的教會勢力下,被摧殘的令人惋惜。

卡西莫多外貌極丑無比,嚴重的殘疾,讓他一來到這個社會,即遭到親人的拋棄。然后,再遭到社會的拋棄。但他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用不摻任何雜質的愛情,摸摸這守候著埃斯美拉達,試圖讓她遠離一切傷害。在強大的社會偏見下,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強悍的卡斯摩多以殉情這件事結束。

這兩位主人公在外貌上有較大的差異,但無法掩蓋身上的純真天性。在他們這種至真至善照耀下,其他人物的都露出了卑鄙的本質。

代表邪惡勢力的副主教克洛德,常年在巴黎圣母院里,對于神學的研究,給了他顯赫的地位,但殘忍的q奪取那本該快樂,青春的少年時光。更在禮儀中將他緊緊捆縛住。心靈缺乏美德感受而扭曲。第一次看見埃斯美拉達,那如一簇火焰般的美,對于靈魂枯槁的克洛德來說,是一種殘酷的刺激。他的年輕、活力、陽光,是他少年時期的夢。第一眼看到她,便“愛上”了她。更確切的說,是愛上了那一種自由奔放的生命。這本是他脫離教士生活的救贖。但與他又是何其的不幸,扭曲的心靈讓他不由自主的選擇了一種傷害所有人的殘忍方式,追逐自己的愛情,且親手毀了自己的夢。

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愛,都是那么的熱烈??墒?,一個是奉獻,一個是占有??ㄎ髂酁榱藧鬯姑览_付出了生命,克洛德為了他的殘忍方式,遭到了應有的報應。

讀完這本書后,使我深刻認識到了,真善美、假丑惡??ㄎ髂嗟膬刃拿溃攀俏覀儜撟非蟮拿?。而外表的美,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對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或許更多把外表美放在首要位置。但現(xiàn)在我才明白,我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真善美得到贊頌,假丑惡遭到排斥。我們應有真善美的心靈。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2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寫的。雨果在搜索圣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墻上有幾個大寫的手寫的希臘字母——“‘AN’ARKH”,因受雨水的侵蝕,字已經(jīng)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頭里。這幾個字母形狀奇特,呈現(xiàn)峨特字體的特征,仿佛是為了體現(xiàn)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個人的手跡,這些難以名狀的符號,尤其是這幾個希臘字母所組成的詞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深深地打動了雨果。于是,雨果就以古老的圣母院為線索,挖掘下去,從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這部舉世聞名的文學巨著。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巴黎圣母院的鐘樓里,神甫弗羅洛收養(yǎng)了一個孤兒,他長得奇丑無比:獨眼、駝背、跛腿、斷牙,叫卡西莫多(譯)。他日復一日地為人們敲著鐘樓上的大鐘??ㄎ髂嚯m然外表丑陋,卻有著一顆常人都不一定會有的善良而向往美好的心靈。卡西莫多的丑與美正好與那外表風度翩翩,內心陰險狡詐的神甫弗羅洛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某種原因卡西莫多與養(yǎng)父鬧矛盾。本以為女主角愛斯梅哈達(譯)的出現(xiàn)能使他們關系緩和,然而卻沒想到就因為愛斯梅哈達使得他們的父子關系愈演愈烈,最后到愛斯梅哈達慘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從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秘失蹤。

大約是在一年半或兩年后,人們在一個隱秘的山洞里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對相擁的骷髏,姿勢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還殘留著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緊擁著這一具骷髏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頭壓在肩骨里,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而且發(fā)現(xiàn)這具男的不是與女的同一時間死亡,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尸骨生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獨自一個人來到這里,并且死在這兒的。而當人們要將他(她)們的骨骼分開時,他剎時化為了塵土……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生動感人,它形象地講述了在舊社會人們的不平等與勞苦的奴隸制社會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這個題材牽引著人們的思緒往哪里去。從這本書里反映出了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人生,而一個人一生能夠體驗的多少種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詮釋在這一本書中,而故事的來源僅僅是那幾個發(fā)霉的希臘字母。

我覺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個性鮮明,看后讓我真正體驗到人類非比尋常的善與惡??ㄎ髂嗥娉鬅o比,本來可以講話,但因為不和人接觸,人們也不敢與他接觸,到后來就只能“哇—哇”地亂叫了??伤]有就此厭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舊為人們任勞任怨地服務,一心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愛斯梅哈達從罪惡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帶,他甚至還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鎮(zhèn)所有人……他圖什么,他什么也不圖,難道就為了讓人們不懼怕他嗎?不可能。人們永遠也不可能對這個丑陋的大怪物好。

故事的結尾是個悲劇,這個悲劇似乎想告訴人們:真理在人們面前永遠只能是悲劇!同時這個悲劇也在勸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要學會在復雜與不安的世界中尋找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畢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3

雨果筆下醞釀的《巴黎圣母院》,巍峨壯美,在作者的心里,她是神圣的,是神的產(chǎn)物——“這是一個時代所有力量凝結的神奇產(chǎn)物,每一塊石頭都千姿百態(tài),鮮明地顯示了由藝術天才所統(tǒng)攝的工匠的奇思異想,一言蔽之,這是人的創(chuàng)造,偉壯而豐贍,賽似神的創(chuàng)造,似乎竊來了神的創(chuàng)造的雙重特質:繁豐和永恒,龐然大物,見者無不震悚?!彪m然沒有真實的見過這座神圣的教堂,但是在《巴黎圣母院》中,在作者的深情描寫下,就已經(jīng)讓人無限遐想。

初次看完《巴黎圣母院》,只是僅僅知道了在巴黎圣母院中發(fā)生的一段浪漫而又悲哀的故事,但當自己真正去讀這本書后,就會發(fā)現(xiàn)故事背后讓人深思的含義,作者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講述了法國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由于貪婪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的美色,指使卡西莫多擄走愛斯梅拉達,被上尉隊長福比斯救,嫉妒的克洛德決定刺殺福比斯,并嫁禍于愛斯梅拉達,使愛斯梅拉達被判死刑,在行刑時被卡西莫多救走,藏身在巴黎圣母院,乞丐群體為救斯梅拉達而在巴黎圣母院與卡西莫多發(fā)生大戰(zhàn),可愛斯梅拉達卻被克洛德殘忍的絞死在巴黎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的將那個內心丑陋的克洛德從巴黎圣母院教堂的頂樓推下,最后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尸體長眠于鷹山地窖中。

“__者迷,旁觀者清?!痹诠适卤澈蟮恼嫦?,讓人哀嘆,委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讓人永遠都看不完,讀不盡,書中人物的性格,結局,心理,無不在演繹現(xiàn)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善惡美丑。世界上每一種事物都存在著利和弊,善和惡,相反的兩面,非善即惡,有人總說世上的好人比壞人多,所以,故事中的壞人總是惡名昭彰,落的個悲慘的結局,而善良的人也會得到他們最后自己選擇的結果。正如《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一樣,她有著最旖旎的正面,也有著最丑陋的反面,她有著最炙熱的靈魂,也有著最蝕骨的陰謀,她在東方的陽光下閃閃發(fā)光,也在西邊落日之時成為最獨立的殘霞。

在讀完這本書后,想象著書中的場景——在飄渺的云霧中,一座碩大的教堂在云霧之中,在教堂的樓頂平臺上,閃過了一幕幕的畫面: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鐘人卡西莫多則遠遠地望著;丐幫男女老少為救愛斯梅拉達,開始攻打圣母院;從教堂上投下梁木石頭,還將溶化了的鉛水傾瀉下來;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怪似乎都復活了,紛紛助戰(zhàn)。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4

如果世上真的有一部小說可以如此鮮明地把浪漫主義色彩融入現(xiàn)實世界,那么,就是《巴黎圣母院》了。它不僅是一部悲劇,同時也是一部探討人性的偉大著作。為什么伽西莫多奇丑無比卻善良純真,肯為所愛的人獻出一切?為什么克洛德主教原本向善,十年的清心寡欲卻因愛斯梅達拉的出現(xiàn)毀于一旦,以致做下傷天害理之事?為什么愛斯梅達拉對無情的衛(wèi)隊長始終癡心不改,直到生命盡頭?為什么伽西莫多對收養(yǎng)自己的主教,在最后一刻下了狠手?這一切的問題,從《巴黎圣母院》的背后,都能找到答案。

是的,書中最鮮明的形象就是伽西莫多了,他集常人所無法想象的缺陷于一身,獨眼、歪鼻、駝背、跛足,還因長期敲鐘導致了耳聾。這樣一個人,只因為丑陋,被社會無情地棄置,沒有人肯接近他,然而愛斯梅達拉卻在他身受重刑,口渴難耐時為他送去了水,還送去了來自一個受害者的諒解與關心。這一口水滋潤了伽西莫多干裂的心靈,使他由“獸”成功地變成了一個“人”,一個好人。在最后關頭,他救了愛慕的少女,救了一個純潔無辜的靈魂。

關于另一個被人們痛恨的角色,克洛德,也因愛斯梅達拉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原本是有善心的人,可憐伽西莫多而收養(yǎng)了他。然而自從被愛斯梅達拉迷住后,他讓自己的愛情變得扭曲了,不顧一切地去占有她,玷污她,在得不到她之后用匕首刺向與她幽會的衛(wèi)隊長并嫁禍于她,最后親手將她送上了絞架。但惡有惡報,當克洛德狂笑著看他喜愛的姑娘吊在空中時,被氣憤的敲鐘人推下了塔頂。這是一個道貌岸然而內心陰暗的人最終的下場。

也許連作者自己也被伽西莫多感動了吧,他成全了他的愛情,讓他抱著心愛的姑娘的尸體死去,最后他化為了灰燼。這樣的結局多少有些夸張,但這正是浪漫主義的精髓所在。

同時,書中對巴黎底層人民也作了許多描寫,即乞丐居住地“奇跡王國”。在那里有愛,有正義,有勇氣,有善良,是任何上層社會中所沒有的,也是作者所追求和推崇的。除此之外,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巴黎市民濃重的市井氣息,這也是書中一大亮點。在全書開頭就描寫了觀眾等著看圣跡劇的場景,從幾次大鬧與停歇的交替中,從乞丐的出現(xiàn)引發(fā)的小亂子中,19世紀巴黎風味的一幕幕場景活靈活現(xiàn)地躍然紙上。小小的美與丑接連涌現(xiàn)。

社會是個大舞臺,演繹著人生的悲歡,而《巴黎圣母院》則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深層次下人性的內涵。無論美還是丑,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任何時候,美可能會變成丑,而丑也可能變成美,不變的,是擁有一顆充滿愛與寬容的心靈。也許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告訴我們的。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5

第一次翻開這本經(jīng)典之作,被其曲折精彩的情節(jié)所吸引,不是很明白美與丑的概念;也不是很區(qū)分心靈和外表。第二次是看了這部影片,演員的演技著實精彩,但也畢竟是“演”出來的。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書中感悟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從文字中感悟心靈之美與丑。

作者雨果是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這本書就突顯了“美丑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于現(xiàn)實但也被大大夸大和強化了。整個小說就是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河水永恒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嘆息,悲劇曾留的記錄,在不經(jīng)意中打開。

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圣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丑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于同情心,樂于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當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邢,只有她會同情憐憫,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沒有計較,把水送到因口渴而聲嘶力竭地呼喊的卡西莫多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會被教會`法庭污蔑為“女巫”`“殺人犯”,并被判處絞刑。

愛斯梅拉達是美與善的化身,她心靈美,外在美,卻遭受如此厄難,不禁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對封建教會和王權的強烈憤恨。其實,美也需要堅持,需要勇氣,試想,有多少人能像愛斯梅拉達那樣始終保持純潔的心靈,能冒著危險去解救一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她是圣潔的,不容許任何骯臟去玷污。她就是“美”!“這種高尚感情根據(jù)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p>

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也讓我震撼一番??寺宓卤砻嫔线^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望__樂,對世俗的享樂充滿妒羨。他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里,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6

維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的愛情是人們所歌頌的,而副主教弗羅洛卻被釘上了道貌岸然、陰險毒辣、心理扭曲的恥辱柱。

但我眼中的弗羅洛,卻是一個可悲的人。

“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我早該預見,在那第一天第一夜?!薄拔业淖铮铱駸岬挠顖?zhí)迷,折磨我嘲弄我,糾纏我撕裂我,我只有一個愿望,看你歌舞時裙子飛揚的模樣。”其實,就算弗羅洛有再多的錯誤,當我們讀到上面的內心獨白時,怎能懷疑他對艾斯美拉達的愛呢?怎能懷疑他在多少個日日夜夜里所經(jīng)受的折磨與痛苦呢?怎能不認為這個男人是值得同情的呢?

壓抑了太久的東西會在某一天噴涌而出,宛如熾烈的巖漿從火山口噴發(fā)——就如弗羅洛對艾斯美拉達的愛。

熱焰以吞噬一切的氣勢燃燒著,即使有黑色教袍冰冷的纏裹,也無法阻擋熱焰的瘋狂。

我們不能這樣單一地評價副主教: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心理扭曲的壞人。因為,副主教弗羅洛也是一個悲慘的受害者。

弗羅洛不是一個天生的壞人,細讀他的經(jīng)歷,他的所行所為,你會發(fā)現(xiàn),他具有太多優(yōu)秀的品質。他出身貴族,兒時就被父母送到學院“讀著彌撒和經(jīng)書長大”;他是“一個憂郁、莊重、嚴肅的孩子,學習勤奮、敏捷”,從不大聲喧嘩、酗酒鬧事,與其他學生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在這位優(yōu)等生心中,人生的目的就是求知,“19歲以前他的世界只有書本、科學和知識”。

19歲那年,巴黎的瘟疫幾乎奪去了他所有的親人,只剩下襁褓中的弟弟約翰。他發(fā)誓為了弟弟的幸福和命運獻身神職。不僅如此,他還出于深切的憐憫和“為弟弟進行功德投資”的想法收養(yǎng)了眾人厭惡、唾棄的卡西莫多,保護他、教他說話并讓他當了圣母院的敲鐘人。對善良、嚴肅、憂郁又熱愛知識與親人的副主教弗羅洛而言,雖然約翰不成器,一次又一次辜負他的期望,但他的生活是安靜而幸福的。作為副主教,他主管靈魂;作為一個人,他充滿道德崇高感。此時,“道貌岸然”“偽君子”一類名號與他毫無關系,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

可是,艾斯美拉達出現(xiàn)了。

弗羅洛的愛情在誕生之初就是痛苦的。身為神父貪戀紅顏,產(chǎn)生這種情感違背了他的道德準則,而偏偏情感又不易控制,這種糾結與抉擇必然導致痛苦。與費比斯、卡西莫多甚至其他所有人相比,副主教的痛苦在于他的愛情受到嚴格的宗教與道德限制。他本是道德天堂的國王,現(xiàn)在卻要被一個女人拉入“地獄”,怎能不痛苦?

他曾試圖把自己更深地埋在書本與科學中,卻沒有成功;再試著讓艾斯美拉達遠離圣母院,“眼不見為凈”,也沒有成功——“我見到過你第一次、第二次,就想再見到你第一千次,想永遠見到你!”宗教的禁欲枷鎖當然不能束縛人向往自由、美好、愛情的天性。在第一次“絞死”艾斯美拉達后,已經(jīng)走上墮落之路的弗羅洛心中仍存有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想象著他本來可以擁有充滿祥和與愛情的生活?!?/p>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他內心有多糾結,有多痛苦。對費比斯與艾斯美拉達“愛情”的強烈嫉妒,對費比斯的鄙夷,以及因自己所愛至深卻一無所獲而產(chǎn)生的不公、怨憤,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的痛苦與狂躁終于使他的理智蕩然無存。

強烈的嫉妒心與占有欲,再加上失去理智控制的頭腦,以往的善良天性與“崇高”的道德準則,也再不能約束他瘋狂和變態(tài)的行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也無法使他改邪歸正——既然已站上通往地獄的斜坡,又有什么好畏懼的?

走向瘋狂的同時,弗羅洛也在走向自己可悲的末路,收獲的必然是可悲的恥辱。罪惡已不可阻擋,悲劇已不可逆轉;弗羅洛的可悲,已不可改變。

隨著弗羅洛一句“誰也別想得到她”,絞索升起,絞死了他曾經(jīng)的圣跡、愛情、希望;絞索落下,將弗羅洛本人也放入了他親手為自己建造的地獄,綁上了親手為自己豎起的恥辱柱。

得不到便要毀滅,這不是愛。弗羅洛產(chǎn)生愛沒有錯,只是他的愛太過殘忍,需要這么多生命去祭奠。

可悲的人。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7

我登上了巴黎圣母院的鐘樓,維克多·雨果在那里等我,為我講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身影,慢慢顯現(xiàn)出他的原始面貌,噢!他是多么丑,“那個四面體的鼻子,那張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入遭的牙齒”,讓人見了不禁感到厭惡。雨果告訴我他就是加西莫多,公認的“丑人王”,他從小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收養(yǎng),受盡了凄涼,就連原本健全的耳朵也因敲鐘聾了,克洛德對他來說可以說是再生父母,出于感恩加西莫多對他惟命是從,甚至做出傷天害理的事——綁架愛斯梅拉達,這可以說是其初期的愚昧的感恩。因為這件事加西莫多受到笞刑的懲罰,可是作為幕后指使者的克洛德卻若無其事的悄悄溜走,留下加西莫多口渴難耐地哀嚎,最終卻是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為他捧來了水,加西莫多飲著甘甜的水,流下了他平生第一滴熱淚,此時他的心靈也在發(fā)生微妙的改變。當愛斯美拉達被克洛德誣告判處絞刑行刑的前一天的懺悔儀式上,加西莫多心痛了,為了救自己的恩人,他奮不顧身地將愛斯梅拉達抱入了圣母院,悉心照料她。當目睹克洛德企圖強__愛斯美拉達,未遂后又將她騙

我抬起頭仰望雨果,雨果將手放在我的額頭上,我感到他掌心的溫暖,回首望去。我看到了節(jié)日廣場上的愛斯美拉達:“只見她的頭部纖細,柔弱,轉動起來如胡蜂似那樣敏捷;身著金色胸衣,平整無褶,袍子色彩斑爛,蓬松鼓脹;雙肩__露,裙子不時掀開,露出一對優(yōu)美的細腿;秀發(fā)烏黑,目光似焰;總之,這真是一個巧奪天工的尤物?!?/p>

是呀,她就是巧奪天工的尤物呀,像偉大的圣母一樣,上天賜予了她令人艷羨的美貌,一顆像白云般純潔的心,卻又讓她身世坎坷,出生不久,便被偷抱走,從此流落下層,與親人天各一方。可是她卻將所有的不幸欺侮寫在沙子上,讓風沙幫自己忘記,將感恩牢牢地刻在心靈之石上永遠銘記。每一天對于她來說都是節(jié)日,她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那些困厄痛苦的人們;她將所有的金錢給予給窮苦的孩子們,為了救甘果瓦甘愿和他結為夫婦,給加西莫多親人的溫暖...。我惶惑了,一個遭受所謂上層社會唾棄的無依無靠的吉卜賽少女是什么讓她每天像天使般快樂,活力四射?又是什么讓她在那萬惡污濁的舊社會里出污泥而不染,拋棄了自私自利,為了愛而存在?又是什么使她在趨炎附勢的惡臭之風中孑然而立?是什么是什么,雨果你告訴我,你讓我去用心去體味,去回望!哦是感恩,是對自然的感恩,對社會感恩,對那些辛勤工作,雖飽受壓迫剝削,仍對命運充滿感激的勞動者的感恩。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本已是造物者的的恩惠,然后為了衣食住行,以及永無止盡的貪欲,我們只知一味索取,就像一個長著大口的怪物吞噬所能獲得的一切財富,可是還永不滿足,認為這個世界欠自己太多,可是捫心自問我們所獲得這些都是誰問我們借了應該還給我們的嘛?!殊不知即使自己用自己的一生也無法償還所被給予的恩惠。我想到了為了探索未來社會發(fā)展方向而終身貧苦遭受驅逐的卡爾?馬克思,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幾十年如一日放棄國外聲名利祿的錢學森,為了堅持“日心說”真理而被活活燒死的布魯諾以及那些為了人類社會及未來默默奉獻一生的開路者引路人,他們既不是瘋子和傻蛋,也不是異端者,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只不過自小就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界就享受著別人的恩惠,并用感恩激勵自己前進成長,并用一生去回報。再想想

在感恩中成長的愛斯美拉達怎能不因回報而快樂,她生活在一群貧賤但懂得感恩的人群中,詮釋人性的魅力。雨果走到我面前,我們相視而笑他身后是一些可愛的人們,逝去了,精神仍活在書籍和人們心中的天使。鐘塔上的鐘聲又響起了,愛斯美拉達翩翩起舞。我從書桌旁站起,手中仍捧著《巴黎圣母院》,噢,剛才我與雨果有個約會。伸伸懶腰將書輕輕地放回到書架上,默默凝視著先人的思想,感受著他們的恩惠,去感恩地成長。

中學生《巴黎圣母院》讀后感篇8

從小說一開始的描寫來看,這是一個虔誠的、好學的教士,也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他十分疼愛他的弟弟約翰弗羅洛,為了他的弟弟而收養(yǎng)了卡西莫多。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刻苦鉆研神學,也正因為求知欲太強而沉迷于煉金術,乃至對自己的信仰產(chǎn)生了懷疑。然而他卻對艾絲美拉達產(chǎn)生了瘋狂的欲念和占有欲,這跟他的教士身份產(chǎn)生了沖突,并最終毀滅了他。他為了得到艾絲美拉達不惜傷害他人的生命,使用卑劣的手段,陷害艾絲美拉達,使她被判處死刑。又在卡西莫多救了她并將她安置在鐘樓的小屋里時想要強行占有她。在小說的末尾,他趁流浪漢攻擊巴黎圣母院的混亂之際,將艾絲美拉達騙出鐘樓,以向搜捕她的國王的部隊告發(fā)相威脅,遭到拒絕。國王的部隊最后抓住了艾絲美拉達并對她實施了絞刑。他最終毀滅了自己瘋狂想占有的人。用作者的話來說,他得不到艾絲美拉達,就要毀滅她。而他本人,最后也被卡西莫多從欄桿推下而摔死。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認為他是“惡”的化身。他作了惡,既毀滅了別人也毀滅了自己。他的惡源自他瘋狂的欲望。但是他的欲望是每個男人都會有的欲望,只不過他的欲望跟他作為教士應該擁有的虔誠的信仰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突,這種欲望和沖突折磨著他,他承受不了這種痛苦,在這種痛苦的驅使之下,他不顧一切地毀掉了艾絲美拉達、他的弟弟約翰弗羅洛、卡西莫多,也毀了他自己。有人說他虛偽,我覺得這并不確切,他并不是刻意想要追求崇高的地位和聲望、追求別人對他的尊重,他的虛偽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教士的身份和他的瘋狂欲望的沖突。

艾絲美拉達在小說中被塑造成一個美麗、天真、善良的少女。靠賣藝為生。因為被費比斯從卡西莫多手下救出而對費比斯產(chǎn)生了瘋狂的愛戀。從流浪漢手中救下了格蘭古瓦。又在卡西莫多遭受鞭刑時勇敢的給口渴的卡西莫多喂水。只可惜因為愛錯了人,愛上的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好色之徒費比斯,而使自己被絞死在絞刑架上。當她在被自己的母親認出并差點得意逃脫國王的部隊的搜捕的時候,卻因為對費比斯的愛戀而暴露,那一刻我真是覺得她太不理智,完全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了,最后也連累了她自己的母親。這一點讓我對她始終不能有什么好感。僅靠外表就對費比斯產(chǎn)生熱切的愛戀,而她也最終因為這種愛戀付出了代價。有人說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并且十分喜歡這個角色,但是我覺得,即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因為自己的狂熱的感情,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并且連累了自己的母親,這種角色實在不能讓我有“喜歡”的感覺。

我在小說中最喜歡的角色,跟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外表丑陋內心善良的卡西莫多。卡西莫多被副主教收養(yǎng),對副主教無比忠誠,充滿了感恩、尊重、敬愛。他是一個可憐的人,有著各種身體上的缺陷,駝背,跛腳,獨眼,耳聾,外表丑陋到令人畏懼。從小被副主教收養(yǎng),在巴黎圣母院里長大,負責敲鐘樓里的銅鐘。因為外表丑陋而被人歧視,導致性格孤僻怪異。但是在他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顆溫情的心。這種溫情既包括對副主教的感恩之情,更體現(xiàn)在他對艾絲美拉達的愛慕之情中。他雖然丑陋,但他也有愛美之心。他對艾絲美拉達不僅僅有愛美之心,還有對于她在自己受到鞭刑口渴難耐時勇敢地站出來給自己水喝的感激之情。他對艾絲美拉達的感情讓他在艾絲美拉達遭受絞刑時勇敢地救下艾絲美拉達并將她帶到教堂里避難,并讓艾絲美拉達住在鐘樓的小屋里,給她食物,在一旁保護她而沒有想過占有她,并阻止了副主教強行占有艾絲美拉達。為自己的丑陋,而感到自卑,感到配不上艾絲美拉達。在流浪漢們攻打巴黎圣母院時機智勇敢地進行抵抗;親手將副主教推下欄桿。最后在鷹山的尸骨堆中和艾絲美拉達的尸骨相擁死去。小說的最后一句話是“當人們將它和它抱著的骨骼分開時,它瞬間變成了一堆骨灰?!边@種夸張的寫法,卻能給人以觸動??ㄎ髂酁榘z美拉達付出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副主教最后都死了,悲劇往往都是這樣的結局?;蛟S,這樣的結局最能給人以震撼。好的,壞的,善的,惡的,最后統(tǒng)統(tǒng)都變成了虛無。這是他們的歸宿。

1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