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
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砒霜。我以兄弟之心待你,你愿我身敗名裂。讀完《惡意》,感受到了滿滿的惡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1
好久沒有給大家推薦過書了,似乎也沒有推薦過吧。那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小說,就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東野圭吾的《惡意》?!稅阂狻愤@本書大概是我在兩年前看的,當時看完,我并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于是,對當時我的心理就無從追蹤了。
為什么我會想起這本書,并且向大家推薦呢?其實是因為我在后來寫《尋夢環(huán)游記》的影評時,偶然的感悟,我的回憶被勾起了。
于是便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惡意》。如果說,世界上的好人都是一樣的,惡人其實也是一樣的?!督鈶n雜貨店》詮釋了人性的溫暖,這《惡意》則是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該怎么說呢?!稅阂狻纷屛也豢伤甲h。書中有一大部分借用了日記的方式去記載這事情的經(jīng)過,可是很可笑的是過去的日記也是會騙人的,就連錄像也是騙人的。
有時候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事實。古人常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p>
可是當兩者皆為虛假的時候,真相又在哪里呢?當然書中不僅講了這一點,還有就是,當你處于一個高位,人們僅能仰視你的時候,可能你自以為的朋友對你有的不是艷羨也不是驕傲,而是嫉妒。
《惡意》實在是很精髓的反映了人性,你相信的,你不相信的,書中都有描繪,讓你從不同角度去體驗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如果你也喜歡東野圭吾,不妨去看看這本書吧。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2
還記得問朋友看完《看不見的客人》之后的感想時,他說,“世界上怎么會有那么壞的人!真不敢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這么壞的人?!?/p>
當我讀完《惡意》的前半部分時,我的內(nèi)心深處也充滿了一個呼喊:“怎么會有向日高邦彥那么壞的人!”
竊取朋友的構思,還假裝一副好心的樣子吊著他,理直氣壯地找影子作家,絲毫不覺愧疚。
然而,這才不是真正的“惡意”,如果真的只是如上面那樣,野野口修在七年前找到了剛以幾本小說展露頭角的新人作家,發(fā)現(xiàn)他是兒時的玩伴,“朋友”,——日高邦彥,并將自己最近新構思的小說交給他,希望他能推薦給編輯,但在此過程中與日高的妻子產(chǎn)生了婚外情,并因受盡相思之苦想要殺了日高偽裝成強盜殺人案件,結果被日高發(fā)現(xiàn)并留下了證據(jù)。后來才知道日高把自己的小說微微改了改而發(fā)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銷量,所以輕而易舉地放過了自己,后來日高拿著證據(jù)要挾野野口修繼續(xù)為自己寫作,日高的妻子懷著滿腔的愧疚自殺于貨車下身亡,而野野口修心灰意冷,也不想再與日高有口舌之爭,真正成為了日高的影子作家。直到七年后,日高和第二任妻子即將前往加拿大,自己終于再次決定殺了他。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樣一起殺人案件,其實只是單純的報復殺人,也許有一點“惡意”吧,畢竟那全部都是自己的成果,而自己每次能得到的卻只有1/4的報酬,還有完全得不到的掌聲與鮮花。但這樣的“惡意”,可以成就殺人,作為殺人動機也能說得通,卻構不成一本暢銷小說。
是的,小說。
一個22分鐘或者一個44分鐘的柯南案件,也許到這里就結束了。但是,東野圭吾的小說才是真正開始。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3
前幾天在琳瑯滿目的書店不知所措的時候,想起了前一段時間朋友極力好評和推薦的東野圭吾的書籍。當我看到這兩本書封面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肯定停不下來了,僅僅花了一上午時間就看完了《惡意》,給了我莫大的震撼,也讓我知道了誰是東野圭吾。
我以為作者是要述說的是一個復仇故事,卻沒想到他刻畫的是一個丑惡的靈魂,惡到讓人絕望。
01、第一印象可能會成為你的潛意識,在你的腦海中不斷作祟。在看書之前,朋友好幾次跟我說我絕對猜不到結局,所以剛看書的時候就會去摳每一個字眼來尋找線索,希望能在看到真相之前就把事實推測出來,從而可以在下次跟朋友談論時肆意地嘲諷他。盡管我大膽地去猜測了各種各樣的結局,但是在真正看到結尾的那一刻,只能說,失望越大,驚喜越多。
現(xiàn)在仔細回味起來,我在一開始就直接被作者帶入了一個思維誤區(qū)。一個直白敘述的“殺貓事件”,雖然是野野口修個人的記錄,但依然讓我在腦海中直接給日高邦彥打上了一個壞人的標簽。而且跟簡簡單單一句“日高邦彥是一個心機頗深的人”的直接描述不一致,通過一件把鄰居的貓毒死的事件來刻畫出這個人物的性格。對于我們這些往往喜歡站在道德至高點的人來說,貓多么地可愛和無辜,人多么地可恨,我們多么地正義啊!
也正是這樣,不管我做出什么樣的推斷,一直都建立在被害者本身就是一個壞人。當這個支點崩塌的時候,也就是我把“惡意”這兩個字深深地記在腦海中的時候。
02、往往是有了動機才殺人,他卻用殺人來營造動機,或者說,殺人只是動機中的動機。
劇情一次又一次地反轉,雖然殺人手法并不驚艷,但是那一步一步的引導卻是更能激起我們繼續(xù)讀下去的渴望。而且跟其他的兇手不一樣的是,野野口修那一步步的手段不是用來殺人,也不是用來掩飾自己,而是故意引導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為了讓世人知道自己想讓世人知道的。真的應了那句話:殺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他沒了最好的朋友,不會是兇手,我們相信他。
他是逼不得已殺人,雖然是兇手,我們可憐他。
他一直想殺好朋友,真是個壞人,我們厭惡他。
我不是專業(yè)的文學家,不知道怎么樣才算是一個好作品,但能時時刻刻牽動著讀者的神經(jīng)和情感的,應該怎么樣都不會差吧。
03、無邊的惡意,猶如深淵,深不見底。
你以前對我好,我卻跟著別人欺負你,你不計前嫌地幫助我,我卻要殺了你,而且我不僅要殺了你,更要你被人厭惡。因為自卑,我要殺了你;因為嫉妒,我要殺了你。即使你把我當好朋友,你是我的恩人,但依舊無法消除我心中對你的恨。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果真如此。
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將人心中的善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野野口修那份扭曲的惡意讓我們感到絕望,但日高邦彥的溫柔和加賀的堅持卻又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心安。
或許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存在著一份或深或淺的惡意,但只要我們不去凝望深淵,我們便不會被它吞噬,它也就不會生根發(fā)芽。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4
這本書講述的是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殺。命案現(xiàn)場的發(fā)現(xiàn)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樣身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加賀恭一郎參與此次案件的調(diào)查。經(jīng)過一連串的抽絲剝繭下,很快的加賀根據(jù)現(xiàn)場的煙頭以及死者的朋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等等確定他就是兇手。在徹查被害人與兇手的過去之后,警官面對案情、手法均平淡無奇的事實,卻感到如墜萬丈深淵般無邊的寒意。而關于野野口修殺害日高邦彥的犯罪動機,野野口修的每次口供都不相同,最后通過加賀的一再調(diào)查下,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是“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源于這種恨意讓野野口修殺死了日高并在其死后盡一切可能的讓其身敗名裂。
這是百度上的高度凝練概括,只有在真正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才會更加感受到其中的深沉與“黑暗”,會去思考,會去明白。惡意并非可能“根治”,但絕不能讓它蔓延,危害到更多人,這絕非是你釀成大錯的緣由啊!
日本知名文學家北上次郎評論到“小說早早就將兇手置人眼前,卻以大量篇幅探討作案動機,實在扣人心弦?!毕啾戎拔医佑|過的東野圭吾的書來說,的確如此。這次東野圭吾淡化了謎團,淡化兇手的身份,把重點放在了“犯罪動機”上,以前如此迷霧層層,但是這次卻如此大不相同。這本書在三分之一左右,兇手就已經(jīng)被抓住,并且兇手對自己做的事供認不諱,而引人注目的便是犯罪動機,兇手總是言辭閃爍、含糊不清。
在此之后,犯罪動機也不斷發(fā)生改變,從開始的“影子作家”到與日高前妻有染,直到最后的只是憎恨日高邦彥,恨意層層深化,逐漸將真相撥開,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人性”中深沉的恨意展露出來,讓人不寒而栗。因為恨意,野野口修殺死一條生命,也是恨意,讓他萌生出“活著就殺了他,死了就抹黑他”,這樣的想法讓人不寒而栗。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xiàn)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xiàn)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yōu)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癥。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并給你,全部用來恨你。惡意就是這么沒有道理,人性就是那么復雜。
其實也真是一念之差罷了。惡意彌漫在人生之中,若是沒有處理好,惡意會不斷發(fā)酵,不得消解,可能它會是一次轉變,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動力,讓你繼續(xù)向前,雖然沉重,但是有助,之后自己學會轉化,轉悲憤為力量就是如此。但是若是處理不當?shù)脑?,它便可能成為一把利刃,扎在每個人的心上,不僅是對自己心上的一種折磨,而且更會不斷成為你傷害到別人的借口與你無底線的失敗罷了,最后帶來的失敗可能便會是終生的。
人性是那么復雜,惡意都甚至可以讓你墮入深淵。平時請積極一點吧!學會轉化,不要讓自己犯出大錯??赐赀@本書,我便有了新的理解。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5
今天安利下東野圭吾的《惡意》?!稅阂狻泛汀栋滓剐小愤@兩本書有不同的地方但又互相聯(lián)系,《惡意》這本書主要以怨恨貫穿全文,讓你感受人性的底線無比憂傷令人窒息。而《白夜行》這本書則是以愛情的極度來貫穿了全文,讓人感受到壓迫感讓人痛不欲生?!稅阂狻愤@本書是把復雜的人性很深刻精準的刻畫。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了。
這本書就是在朋友實現(xiàn)了自己一只想要的夢想就起了殺心,再加上患上了癌癥讓這個本該發(fā)狂的人更加的瘋狂,他會在自己死之前先殺掉自己的朋友,并且讓他接受所有人的罵,這還不算殺死朋友后更加的恨。這本書在人性底線的刻畫上簡直就是直擊心靈。
下面就是本書的經(jīng)典語錄:
1、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建立在一份錯覺上。老師錯以為自己可以教學生什么,而學生錯以為能從老師那里學到什么。重要的是,維持這份錯覺對雙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在做的事,不過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
2、痛苦的時候要假裝快樂是很困難,但快樂的時候要假裝痛苦卻還好辦。
3、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xiàn)理想??墒俏揖褪呛弈?。我恨你搶先實現(xiàn)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yōu)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癥。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并給你,全部用來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殺了你。讓你帶著世人的罵名下地獄。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繼續(xù)恨你。
4、簡單來說,現(xiàn)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書了,卻一味逼著小孩去讀??墒怯捎谧约簺]有閱讀的習慣,所以也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么才好,結果只能把政府推薦的圖書硬塞給他們。不過,那種書通常內(nèi)容生硬又無趣,只會讓孩子更討厭書本。這種惡性循環(huán)應該會周而復始吧。
5、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fā)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象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6、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啊?
7、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缺乏謀生能力的事實。
8、誰都會有秘密,而且應該有權不讓它公開,就算是已故的人也一樣。
9、看清了真相,反而一點好處都沒有
10、犯罪的潛在因素往往是女人,這句話耳熟能詳。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他人。沒讀過《惡意》這部小說時不理解,讀過之后,感觸頗深。
向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撥開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里面是空的,就像是惡意一樣,看到了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空的,看完后更是引起了人們的深思,究竟要有多恨才會想著全部占為己有呢。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東野圭吾惡意小說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