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

禧寅0 分享 時間: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但在我的心目中,一度是高不可攀的。據(jù)說他寫的文章很難懂,據(jù)說他的文思耐人尋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魯迅作品的讀后感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1

今天重新欣賞了一遍郁達夫為了追悼魯迅先生而作的《懷魯迅》,文字雖然不多,卻能夠聲聲音的道出對于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杰出人物的聲聲哀嘆與深深緬懷之情;更能夠從中看出一位愛國文人志士的一腔義憤填膺的慷慨之意。是國仇家恨,是大義凜然;是晴天霹靂,是微紅的希望!

而當(dāng)時正值多事之秋,外侵內(nèi)擾,民無安生之日的時候;亦是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輩出的時候。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而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自當(dāng)要為國為民作出一番大事業(yè);如若不然,豈不愧對生養(yǎng)自己的一片熱土,更無顏面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大眾。

每個時代,都會造就出順應(yīng)那個時代潮流的英雄人物來的,無論是文的,是武的,都是值得后人景仰,崇敬的。而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又曾經(jīng)孕育,衍生出了多少的英雄豪杰,似乎早已無從細數(shù)了。

就像是《三國演義》中那段開篇詞所講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而是非成敗轉(zhuǎn)頭既是空,古今又有多少事,也唯有那么一句都付笑談中了。

而尤為似魯迅,郁達夫這樣的人物,在隨著時代的大潮不斷推進的今天,更應(yīng)該是我們值得驕傲,值得學(xué)習(xí)的榜樣。想當(dāng)然的既是榜樣,是楷模,就不能夠單單只用嘴那么一說便了事的,那是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去做,去行動的。只有如是,才能夠使悠悠中華的光榮傳統(tǒng)以及豐厚的文化底蘊得以日益的輝煌燦爛,發(fā)揚光大,并開出足以炫耀與世的花朵來。

如同郁達夫先生在這篇文字里說的那樣:“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擁護,愛戴,崇敬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說得多好啊!難道說誰就愿意去做奴隸?甘愿去做奴隸?盡管那樣會得一時之風(fēng)光,一時的耀武揚威,最終換來的卻是一世罵名,一世凄涼,甚至是永生永世的遭人唾棄,遭人忌恨。

《三字經(jīng)》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說,墨子亦有人之初性本惡之論;而無論熟對熟錯,做人首先得分清好與壞,善與惡,暫不去理會那個天生的是什么,畢竟都得一步步的成長起來,一步步的摸爬滾打,歷經(jīng)世事滄桑;所以便要從這一步步中慢慢的學(xué)習(xí),慢慢的認清什么是自己應(yīng)該做的,必需去做的;什么是需要去舍棄,應(yīng)舍棄,必需去舍棄的,這才是做人的根本同關(guān)鍵所在。至于說什么本善本惡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要看你的行動,看你真正的作為是什么,然后你便會是什么。而反過來說,自然應(yīng)當(dāng)要向魯迅,郁達夫等等的偉大人物靠攏,再結(jié)合自身現(xiàn)有的條件,憑自身的不懈努力進取,才能夠成就一番相對圓滿,無所愧疚的人生。

不僅是魯迅,郁達夫等等,還有以后或以前的那些杰出的,榜樣式的人物,甚至還有默默無聞的,卻一直在做著為國為民的好事的那么一些人,可能他或她就存在于你的身邊左右,只是你無暇去用心的觀察;只要你稍加注意便會看到許許多多你以前所不曾知道,不曾發(fā)現(xiàn)的事情。原來英雄不只是個傳說,原來在我的周遭就一直存在著?可能就在你的左鄰右舍之間,而你,又能夠真正的看到嗎?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2

郁達夫先生的作品,我少有讀過,卻都是文字較為柔美的,因而一直認為郁達夫先生是文藝的。今日讀了《懷魯迅》,頗覺意外,意外于他不同以往的強烈,更意外于自己讀后的深沉、悲壯。不是沒被作品打動過,卻不曾此次這般沉淪。我?guī)缀鯉е炭志捉烂恳粋€文字,眼過之處,頗有些觸目驚心。

不同的時代會涌現(xiàn)不同類型的偉人,這是由當(dāng)時的時代環(huán)境造就的。我們渴望偉人,渴望偉人拯救支離破碎的國邦,渴望偉人喚醒沉睡著的帶有奴性的人們。而魯迅,即如一道劃空之光,著涼了當(dāng)時長期被黑暗遮蔽的半邊天??偸侵患闼氐闹惺介L衫,頭發(fā)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矮子”,卻著實讓那個時代的大地抖了三抖,著實讓許多國人放掉了奴性,挺起了自己堅硬的脊梁!

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因魯迅先生一死射向了彼岸,我禁不住拍手叫好。魯迅先生的脊梁是筆直的,骨頭是堅硬的。對于習(xí)慣于依附、服從,習(xí)慣于在封建思想中求生存的國民來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是罕見的精神,是罕見的異端。而在充滿奴性的潮流中,這種異端常會被淹沒,難以生存。阮籍、嵇卻康曾為一代叛逆之首,但魏晉以降,卻少有人再將他們提起。明代的李贄“其性褊急,其色矜高”,但晚年卻未逃厄運。魯迅先生逆流而上,凜凜然于世俗之上,可謂奇哉。

魯迅先生的辭世,給中國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讓中國迎來一線希望?!耙螋斞傅囊凰?,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在封建統(tǒng)治了兩千多年的中國,魯迅先生的出現(xiàn)是一個奇跡。他是“好斗的精靈”,是鋒利的長劍。能憎,才能愛。他的斗爭性是有名的,是令敵人聞風(fēng)喪膽的。整整一生中,他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的文章,不是雅致的,隱逸的可供擺設(shè)賞玩的,而是深沉的、曲折而犀利的。他時時將手中小小的筆化為利劍,直插敵人的心臟,在敵人叫苦聲中引領(lǐng)著國民為解放而奮斗!

在魯迅先生的靈柩前,悲嘆愈顯無力,淚眼或是旁睜,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握的拳頭,是控訴?亦或不甘?那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的背后折射出的光芒,不正是那微紅的新月嗎?那不正是魯迅先生在這時空的成功嗎?

也因魯迅先生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國家。先生一旦認準了的道路,他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向的。這正是中國人最缺少的,最難以達到的精神品格。想起先生曾寫到冷眼旁觀同胞被殺的中國人,個個油頭粉面,外表亮麗,內(nèi)心丑陋的行尸,是如此地令人不恥。這是一個怎樣缺乏精神向?qū)У膰?此時,先生的反抗意識是多么得難能可貴。他的被人們認為過于冷傲、偏激的個性,他的既深刻得片面又冷靜得逼人的精神狀態(tài),不正是中國現(xiàn)代人自我意識成熟的標志嗎?

魯迅的靈柩,在夜深里被埋入淺土中去,甚至不敢光明正大,我著實感到不平。一個“民族魂”,卻被如此靜悄悄地埋沒,甚至不敢公然立碑為念。先生呼喊的“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死亡”仍時時撞擊國人的心靈,激動著青年男女向著晨光進軍。一腔腔的熱血青春便在呼喚中迸發(fā),這也是給了先生最大的安慰吧!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3

我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那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溫馨與幸福,人們地位平等,安居樂業(yè)。但是,一想起魯迅先生筆下所描述的自己在舊社會中蕭索、黑暗的家鄉(xiāng),我不禁暗暗痛心。

在魯迅的心目中,故鄉(xiāng)是美好的,漂亮的。童年時他是一位地位尊貴、家境又好的少爺,在一個大院中成長。在一次祭祀中,他結(jié)識了忙月叫來管祭器的孩子——閏土。少年時朝氣蓬勃、見多識廣的閏土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童年記憶,但他在魯迅二十年后回鄉(xiāng)時所展現(xiàn)出的蒼老麻木卻也讓魯迅著實吃了一驚,多子、饑荒、苛稅等等生活壓力將他壓迫得遲鈍且畏懼生活,繁雜的禮教更是讓他與身為“老爺”的魯迅產(chǎn)生了不可打破的一層隔閡。不僅是閏土,加上魯迅的家人、當(dāng)年安分守己、年輕漂亮的豆腐西施楊二嫂,都被封建社會那經(jīng)濟上的貧困、壓迫與精神上的摧殘折磨的叫苦不迭,便漸漸變得自私放縱,尖刻貪婪與麻木。

中國幾千年的舊制度舊文化和舊的理念到那時已經(jīng)腐朽,但又猶如一顆巨大的毒瘤,想要根除是非常困難的。那時老百姓沒有一個好的領(lǐng)頭人,再加上人們的心靈已被黑暗吞噬得所剩無幾,被尊卑、主仆的觀念侵蝕得遲鈍木訥,所以大家不敢改變,也沒有能力改變。所以,封建社會的制度就這樣毒害了人民那么多年,使中國農(nóng)村逐漸蕭條,破敗,人們無奈之中只好把愿望托付給那些不存在的佛啊神啊,對平等社會的渴望也就自然而然的灰飛煙滅。從碧綠的瓜田,深藍的天空,到蒼黃的天下,蕭索的荒村;從熱愛生活,無憂無慮的少年閏土,到悲哀痛苦、蒼老貧困的中年人;從與閏土是親密無間,情真意切的好朋友,到現(xiàn)在使用上“老爺”“磕頭”等詞的主仆身份……這一切,魯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說到這兒,我真的為魯迅與閏土那原先真真摯摯的友誼感到惋惜,如果不是社會上禮教的壓迫,他們的友誼本可以永遠保持下去。魯迅先生在目睹了人們被剝削摧殘下的慘況和中國農(nóng)村在辛亥革命的后期逐漸衰敗、破落后留下了篇尾那句啟悟人心的名言:“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認為,魯迅先生這是將“路”作為一個比喻,其實這個“路”象征著人們走向幸福與平等的革命之路,是人民百姓推翻帝國主義的成功之路。魯迅先生激勵人民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而不是空說空想。魯迅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開路者,拓荒者,他犀利的筆觸,就仿佛無形的武器,將敵人打得頭破血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指明了方向。

現(xiàn)在,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這都是老一輩革命者打下的基礎(chǔ)與條件。所以我們新一代人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他們以生命為工具的勞動成果,學(xué)習(xí)他們的精神,也以便為以后的人們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社會。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4

讀完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這篇文章,我最想說說文中的閏土了。

魯迅在文中回憶閏土?xí)r講了一個活潑能干的少年形象:“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是一個典型的南方英俊少年形象。在家族的一次大祭祀中,閏土和魯迅認識了,并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雖然他們家境不同,那時,閏土的家境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他知道許多事,見多識廣。而魯迅家境很好,是個地主少爺。卻整天被困在四角的天空里。閏土向他講了許多稀奇的事:獾豬、刺猬、猹、角雞、鵓鴣……使魯迅難忘。

但二十年后,當(dāng)他們再見面時,閏土竟然還叫他“老爺!”書中是這樣描寫的: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二十年了,怎么這樣叫?以前是以哥弟相稱的好朋友。魯迅感覺他和閏土間隔了一層透明的屏障。是永恒的,不可破碎的。

在那時,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等導(dǎo)致閏土十分貧窮,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從書中的外貌描寫可以看出,閏土家境十分不好,再加上六個孩子,唉!

魯迅的《故鄉(xiāng)》還表達了一個意思:自由。自由是美好的。是啊,沒有了自由,就算給我1000個億我都不換,在《少年閏土》片段中,魯迅寫道: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從這一句中我感受到魯迅在那時是多么渴望自由啊!

比起現(xiàn)在,我們自由的生活,無憂無慮,豐衣足食。一到下課就和同學(xué)們鬧,不可能像閏土和魯迅呢樣有著隔閡。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時間就是生命,我們應(yīng)該珍惜時間。

文章講述了魯迅十分珍惜時間,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忘我地學(xué)習(xí),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愛惜別人的時間,開會也從不遲到。

文章讀完了,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是因為魯迅熱愛時間,把時間看作生命,所以他的一生才做出那么多成就。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要是你不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就悄悄過去了,什么也不等你了。為什么有些人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完此事還可以多做點別的事,而有些人在同一時間內(nèi)辦不完事?這就因為珍惜時間的那種人,從不拖拖拉拉,在指定時間內(nèi)能做非常多事,做完指定的事后,見還剩下時間,馬上又投入到別的事中。那些拖時間的人,前面的準備已經(jīng)花了許多時間,好不容易開始,但一會兒又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最后就干不完事了。

有許多人正是因為珍惜時間才完成了大業(yè)。牛頓也是珍惜時間的人。有一次,他約了朋友吃飯,他早到了,見朋友還沒到,就拿起筆記本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直到朋友來了,他才停下筆記。當(dāng)朋友對他道歉時,他卻說:“我已經(jīng)利用這段時間把我的新想法記錄下來了?!闭驗榕nD珍惜時間,才使他成為一個物理學(xué)家。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時間的小主人吧!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600字精選10篇

狂人日記魯迅先生作品讀后感

關(guān)于魯迅的觀后感600字精選作文

魯迅文集《吶喊》個人觀后感范文7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字作文10篇

拿來主義魯迅作品讀后感

魯迅小說《狂人日記》讀后感500字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作品讀后感范文

魯迅《吶喊》讀后感400字

朝花夕拾第一章讀后感作文

讀了魯迅作品集的讀后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1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