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

禧寅0 分享 時間:

余光中,閩南人,一九二八年生于南京。他的散文,陽剛與陰柔并工,知性與感性并濟,文言與白話交融。梁實秋言:“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毕旅媸切【幗o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1

十年前舊作,祭余光中老師

余光中寫過一首《尋李白》: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不難看出,余光中自己就有些現(xiàn)代版李白的氣質(zhì)。詩不用說。他的散文寫到興處,也時不時會跳出一句“哈哈”之類的語氣詞,就好像這個人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和你交心暢談一樣。

余光中的詩使我想起年少時嘗試寫詩的經(jīng)歷。和所有以夢為馬的同齡人一樣,那些詩尚未懂得節(jié)制,往往只是一時興起或無病呻吟,淪為情感發(fā)泄的工具。詩沒有字數(shù)規(guī)定,不失為搪塞每周隨筆作業(yè)的最佳選項。生硬的修辭、雜糅的句式、混亂的語序,時而插一句“你難道沒見過江流水涌嗎”式的反問,仿佛故意要人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到如今,自認為拿得出手的也僅剩下一句:

詩是我靈魂深處的利劍 劍既出 非見血不止步

雖免不了自戀的嫌疑,氣勢總歸還有的罷??上甏眠h,明了世事通了人情,別人怎么假我就怎么學,曾經(jīng)的少年意氣早不見蹤影。常常聽到抱怨,說現(xiàn)在的人際交往真是越來越功利虛偽了。不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謂一團和氣不過是共同利益暫時營造出來的表面現(xiàn)象。有時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不得不割舍一些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所謂收斂本性乃是邁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嘛。

而如今,我依然在寫詩,但我的詩已經(jīng)失去了鋒芒,出鞘的劍見不了血,只溢出多余的組織液。與其拔劍四顧心茫然,不如把破劍小心收好,別拿出來丟人現(xiàn)眼。我是這么想的。

“詩人”趙麗華的所謂的“詩”《廊坊下雪了》,只有兩句話:

“已經(jīng)是很厚的一層 并且仍然在下”

如果說郭沫若寫的“我的我要爆了”等等見證的是中國現(xiàn)代詩初期的青澀,趙麗華的“梨花體”是否已經(jīng)預言了現(xiàn)代詩的末日?像《廊坊下雪了》這種自我炒作而成名的“名句”,簡直就是在嘲笑中國三千年的詩歌歷史。

舒婷在《神女峰》里寫道:

“與其在懸崖峭壁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

現(xiàn)在看來,這倒更像在給時下流行的感情快餐做廣告。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還有幾個人依然在追求永恒呢?有一句話,叫做“時間是檢驗愛情的唯一標準”。時間的檢驗作用,狹義適用于愛情,廣義則適用于一切事物,詩也不例外。趙麗華所謂的“詩”讓時間檢驗的結(jié)果到底如何;僅僅憑借點擊率,趙麗華所謂的“詩”究竟能存活多久——我也很想看看。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2

最初接觸余光中的作品就是那首《鄉(xiāng)愁》的小詩,不多的幾行字,把個游子的心酸和無奈寫得真是淋漓盡致,在質(zhì)樸的文字中盡顯蕩氣回腸。后有在散文精選里讀過他的散文,書卷氣十足,喜歡得不得了。終是買了一本他的作品選,以犒勞自己。

文集按照時間的順序收錄了他歷年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百六十多首詩歌,三十四篇散文。喜歡他的五嶺少年還有不開燈的緣故,喜歡他用歷史的深沉來撥響心底最低音的弦子,喜歡他的手輕輕的放下,輕輕的撥起,怕驚醒了什么,又怕錯過了什么。喜歡他文字里的博大,喜歡他文字里的清澈,喜歡他文字里那些與我們一個節(jié)奏的心跳聲。

“高齋臨海,讀老杜暮年的詩篇\不覺暮色正涉水而來\蒼茫已侵入字里行間\天地悠悠只一頭白發(fā)\凜對千古的風霜”這詩寫于1984年,那時候余光中已經(jīng)年近六旬了,詩人的情懷依然如此敏感,宛若青春的少年對著古人發(fā)呆,對著長夜遐想。雖然詩中是一種對于自己進入暮年的感傷,但是卻用這是不開燈的理由來開解,真是可愛的老人。

一九六零年的《五嶺少年》是余光中二十二時候的詩作。詩中的轉(zhuǎn)折和比擬肆意灑脫,順暢歡快,不著些許雕琢痕跡。青年人的意氣飛揚就在來一瓶高粱的呼喝中被特特地素描了出來。依然是思鄉(xiāng)的調(diào)子,依然是對祖先的崇拜,也許就因為這些,除去散文和其他學術(shù)成就的余光中才在無數(shù)的詩人中不溫不火地顯露出來,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當代名詩人。

喜歡他詩歌里不曾老去的青春。

再說說他的散文。讀的他的第一篇散文就是《聽聽那冷雨》。詩人的散文從來不會有冗長的句子,每一句話都有詩歌輕靈的節(jié)拍,整個文章配合著雨滴的節(jié)奏寫下來,更覺雨下在心上。是沉沉的鄉(xiāng)愁把冷雨拽了下來,還是因為鄉(xiāng)愁把雨變得如此清冷?雨下在余光中少年和青年時候住的舊屋瓦片上,下在老祖先留給他的方塊字里,下在他貼在窗戶眺望家鄉(xiāng)的眸子上?!耙淮蛏倌曷犛辏t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僧廬下”。鄉(xiāng)愁成就了余光中的文學之名,也啄傷他的敏感之心。與他一起聽著年華老去的雨聲,一起吟誦鄉(xiāng)愁在荷葉上的凄楚。文章,也可以如此晶瑩剔透呵。

《四月,在古戰(zhàn)場》文字華麗肅穆,聯(lián)想恢宏,與聽冷雨完全不同的手法?!杜M苡洝飞鷦佑腥??!端膫€假想敵》將一個女兒的父親的心理寫得讓人忍俊不禁。呵呵,女孩的父親們啊,端端都是如此的小心翼翼和警惕性高昂么?

其余或?qū)懢盎驅(qū)懭嘶蚯榫敖蝗诘奈恼露际怯喙庵邪娴纳钋榭羁?。是一個長衫的書生臨風而立,坦蕩蕩襟懷,暖洋洋笑容,喜歡~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3

上了初中,我接觸最多的就是散文了。昨天下了雨,讀了《聽聽那冷雨》,雖沒有瓦來伴奏,卻也感慨萬千。

余光中是臺灣人,這篇《聽聽那冷雨》中無處不隱藏了他對中國的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這篇《聽聽那冷雨》文字細膩而憂傷。像“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焙汀岸迥?,沒有愛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補償吧?!蔽淖珠g透出的是盡是憂傷。

這篇文章是物+事,通篇寫雨,卻非想雨,而是借雨抒發(fā)對大陸的思念之情。而美麗的句子很多,我印象蠻深的是“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影光相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庇昧诉B續(xù)幾個象聲詞寫出了以前下雨的熱鬧和現(xiàn)在下雨的凄冷?!皽厝岬幕颐廊藖砹耍睦w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睂⒂瓯茸鳒厝岬幕颐廊?,將瓦比作琴鍵,那叮叮咚咚的脆響確實如彈琴一般。

這篇《聽聽那冷雨》是我明白了思念是一種痛,卻又是一種快樂。像從西門街道廈門街,作者想像從西門到廈門,沉醉在自己編織的虛擬的幻想中,體現(xiàn)出那沉沉的思念。

此時的我,回憶昨天的雨,叮叮咚咚,沒有瓦,卻有傘,一曲無限回音。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4

最早接觸余光中的作品好像是在初中的時候吧,對那首《鄉(xiāng)愁》印象很深,小時候的鄉(xiāng)愁,長大后的鄉(xiāng)愁,現(xiàn)在的鄉(xiāng)愁……

喜歡余光中歌頌祖國文明,歌頌國家精神的詩歌,例如《淡水河邊吊屈原》中這樣寫道:“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余光中對屈原的傲骨和不屈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屈原的傲骨吞不下,歲月磨滅不了?!睹窀琛分性谝婚_始時寫道“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才能唱歌,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痹凇睹窀琛返慕Y(jié)尾,詩人寫道“有一天,我的血也結(jié)冰,還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從A型到B型,哭,也聽見,笑,也聽見?!痹娭心欠N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使我仿佛聽到了這首民歌,聽到了億萬炎黃子孫在合唱?!按蛞粋€結(jié)在繩上,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隱隱地牽痛,會做噩夢,會消化不良?!薄吨袊Y(jié)》中不光寫的是中國結(jié),更寫出了心結(jié)。

余光中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歌所傳達出的那種韻味也是獨特的。《鄉(xiāng)愁》中,詩人分別把鄉(xiāng)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xiāng)愁一步步地加深,尤其是最后一段“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庇舌l(xiāng)愁衍生出對祖國統(tǒng)一的期盼?!岸l(xiāng)情怯怯,只怕一下子,五千年與是萬萬,從山東半島到天山,甸甸都壓上肩來,承受的起嗎?”“風太勁了,這顆緊繃的心,正在倒數(shù)著歸期,只等,你在千里外地收線,一寸一分?!薄?/p>

余光中的愛情詩寫得很朦朧細膩,可以看出詩人是個情感細膩的人?!讹L鈴》中“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風鈴,叮嚀叮嚀嚀,此起彼落,敲扣著一個人的名字?!比税炎约旱男谋茸黠L鈴,風鈴輕輕搖動,每一聲,仿佛都在呼喚著一個人的名字,訴說著一段浪漫的故事?!澳銇聿粊矶家粯樱垢杏X,每一朵蓮花都像你,尤其是,隔著這樣的細雨?!卑炎约阂鹊娜吮茸魇巧徎ǎ氂觌鼥V,夕陽余暉下,該是怎樣的一番美景,靜若蓮花,閑庭漫步。

“我不敢就看他,怕蠱魅的藍眸,真的把靈魂勾去,化成一只海鷗,繞著他飛?!痹娙嗽趯懞5镊攘r這樣寫,在詩人筆下沒還仿佛幻化成人。而我在這想說,我不敢去看更多的余光中的詩,怕詩中的眼神,把我的靈魂勾走,化成一只墨猴,舔食墨香。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5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首《鄉(xiāng)愁》。

但余光中并不僅僅是《鄉(xiāng)愁》里的余光中,他作詩千余首,也不僅僅都在訴說鄉(xiāng)愁。

他的詩歌里有引經(jīng)據(jù)典的部分,也有環(huán)保的部分。

余光中是1949年從廈門離開大陸,先去香港,1950年去了臺灣。

1952年在臺灣大學畢業(yè),到美國去讀書、教書,一直到1972年42歲時,正是“戰(zhàn)爭”,兩岸不可能交流,感覺回歸無期,所以在這種心情下,寫出《鄉(xiāng)愁》。

當時一口氣寫了很多別的“鄉(xiāng)愁”。

另外一首由羅大佑譜的曲,在大陸也唱過,叫《鄉(xiāng)愁四韻》,有四段。

另外還有一篇感情差不多的,叫做《民歌》。

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寫鄉(xiāng)愁的詩歌,還寫過很多很西化的詩、也寫散文、甚至還翻譯西方的文學作品。

《鄉(xiāng)愁》這首詩因為被編到教科書里,所以大家都念過,而且也好記,形式單純。

《鄉(xiāng)愁》是大白話,我在這頭,誰在那頭,都是白描的。

但也有一些寫得很文的引用典故很多的詩,比如《湘逝》,是寫杜甫的晚年,他安史之亂一路從陜西輾轉(zhuǎn)逃到四川成都,到了三峽那里順流而下去了湖南,所謂“湘逝”就是死在湖南。

這個當然很受古典的影響,語言也比較文,典故也比較多。

另外還有一首《尋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余光中的詩在現(xiàn)代詩里,是比較強調(diào)音樂性的,往往有押韻,不一定是腳韻,行、句子中間有關(guān)鍵字眼,跟前后呼應的也是一種韻。

押韻也有各種方式,押得不好是油滑,押得好是恰到好處。

余光中有一首詩叫做《浪子回頭》,一開頭就講,“鼓浪嶼鼓浪而去的浪子”,“浪”字就出現(xiàn)了三次,“清明節(jié)終于有岸可回頭”,這樣的句子開始,同樣一個字扭來扭去,變來變?nèi)ゾ涂梢园l(fā)展下去。

像李白那首,“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幾個“日”字翻來覆去就發(fā)展下去了。 

余光中文集精選讀后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08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