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6篇
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jīng)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6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1
因為個人的經(jīng)歷,讀來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開頭講主人公參與母親葬禮的那一段。他的每個想法都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想著如何跟老板請假,看著美景想出去散個步),但這種“合情合理”卻又透露出一種荒誕感。因為世界的規(guī)則要求他這時候應完全被感性所主宰,而不能擁有正常理性的思維。
加繆的局外人其實是一種能力的缺失。做一個局外人其實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因為異己往往是社會生活中最大的罪過。“自由”兩個字聽起來美好,但它同時意味著“孤獨”,意味著放棄社會對人的幫助,只靠自己承擔起生命的重量。從個人經(jīng)歷而言,我在做局外人的時候,往往得到的也不是什么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yōu)越感,而是一種恐懼,一種對于自身缺乏融入局中的能力的痛苦和害怕。當自身無法融入群體的狂歡,這種刻骨的驚恐與孤獨無異于一種折磨。
結尾讓我覺得極為觸動,因為最后作者寫了主人公其實很痛苦。這“痛苦”兩個字,透露出了曾經(jīng)主人公對世界有過的巨大的熱愛和希望呀。主人公如同一個賭氣的孩子,試圖說服自己接受世界丑陋又冷漠的本質,“局外人”的態(tài)度甚至帶著點冷戰(zhàn)的意思??傻缴M頭,當世界真正向他證明它確實不值一愛的時候,他還是刻骨疼痛了。如同曾經(jīng)所愛非人,真情錯付。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2
社會現(xiàn)實扭曲著一個原本完整的人,直到殘缺不全,血肉模糊,卻仍不放過,必須毀滅。正如書末說,生命接近死亡所感到的是解脫。只有死亡才能洗刷罪惡。問題是他到底有沒有這般重的罪。罪惡至死刑,罪惡到一切的罪惡都只是強加上去的罪惡,罪惡到連想想都是罪惡。直到整個生命都只剩下了罪惡。唯有虛無與無盡的荒誕將隨無辜生命的逝去得以永存,卻死的毫無價值可言。哦!對報社也許能產(chǎn)生點微小的利益。
不論是女友瑪麗,還是損友雷蒙,在檢察官犀利的言辭面前所有的語言都只是蒼白而無力的證詞。他們是不同的人,卻都在最后變成了同樣的角色。比如說雷蒙惹到別人卻把無關的'好友主人翁莫爾索也拖下了水,瑪麗深愛著莫爾索卻在最后說著可以指認莫爾索殘忍無情,道德敗壞的言辭。他們都是無意的,但可以說是無辜嗎?那莫爾索呢,同樣的無辜,卻因為糊涂而成了罪犯,且被判決以死刑。還有鄰居沙拉瑪諾老頭與他那生了病的西班牙獵犬,老頭在狗還跟著他的時候只懂打罵,丟了時,終于傷心。而事實是,在這樣一個社會階層中不論誰犯了錯都是錯并且是永遠無法挽回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主角太笨,也同樣不能抨擊社會是有多么的虛假,因為沒有了掩飾就不是一個完全的社會。只不過真正不幸的卻是成為一個被社會所排斥的局外人。因為在那時,如同莫爾索,一個內向的人,因為內向的性格變成了冷酷無情,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因為隨意的態(tài)度變成了殘忍兇惡。設想,就算是法律不給他死亡的制裁,在不斷承受雙重精神暴力后也終將走上死亡的路途,一切不過是殊途同歸。這個社會永遠也容納不下這樣一個獨特的,淡然的,對生活報以不在乎態(tài)度的人。世人所認可的不過是大眾眼里的正常與自然。包括人本應有的欲望及自私。然后這樣一批人組成了競爭的社會,而他們只認可和他們一類的人。
當他在逼仄的鐵牢里看向黑暗的卻無比廣闊天際時,也許只剩下了被塵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其實生命,早已一無所有。到最后的最后塵埃依舊以那般優(yōu)雅而高貴的姿態(tài),隔斷了,他的望眼欲穿。這是社會的現(xiàn)實,也是現(xiàn)實的人生。
人何以無跡,眼前滿是塵埃。局內的事實卻尚未落定。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3
加繆,27歲寫成了《局外人》,44歲獲得諾獎,47歲因車禍passed away。他和39歲第五次自殺成功的太宰治一樣,兩人的《局外人》和《人間失格》給那些對社會有抽離感陌生感的人,不完全按照既成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的人,徘徊在社會邊緣、游蕩于生命邊緣的人,動物本能強過社會屬性的人帶來了溫暖。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社會形成了很多的游戲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就整體而言,至少就其設立之初而言,是非常有益且有效率的。但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有益的東西可能變得有害,有效率的可能變得兼容性不夠,應該給高度制度化、規(guī)則化的東西一定的緩沖墊,當然不是對另類的無限妥協(xié)。
莫索爾身上有很多閃光的地方,本我、自由、坦誠、實事求是(今天看新聞,曹德旺呼吁企業(yè)在疫情面前,應實事求是,按自身需求復工。實事求是真的不容易)。莫索爾的這些品質都彌足珍貴,但我拒絕一些評論中稱其為英雄。畢竟他在意識到周遭荒誕甚至真相后,滑向了“我怎么都行”(用我們日常的話來說,就是“隨便”),這樣的虛無態(tài)度,怎么能是英雄?但我仍然很感謝加繆,感謝莫索爾,這個人物是孤立無援、無法適應規(guī)則的人們的“排欲溝”,讓一些被社會排斥到自我否定的人,學會了接納自己。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4
《局外人》是法國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加繆26歲完成的作品。是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作。最開始吸引人的是書在介紹的時候就是“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這本書。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但是有從一個荒誕的故事入手,但是當你完整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本書完整的意義通過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人們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發(fā)出了充滿和諧又有道德分寸的聲音。
《局外人》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灘上殺死阿拉伯人為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爾索內心自發(fā)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為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在第二部分里,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默爾索自發(fā)的意識。司法機構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fā)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為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為審訊幾乎從不調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系聯(lián)系在一起。
《局外人》這本書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jīng)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索爾的種種行為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那么一刻特殊時刻,感覺自己對待一些事物的時候,感覺自己與這個社會完全脫節(jié),好像一個局外人一樣,但是又在這個劇中。做一些被人認為離經(jīng)叛道的事情。也許這樣才能體現(xiàn)自己身在局中的意義。但是這也許是平凡的人沒能自身強大的原因。當你強大到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才能使得自己身在局中吧!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5
篇幅并不長,讀完卻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默爾索,養(yǎng)老院的人認為他是冷血的,他沒有陪在母親身邊,他不知道母親的年齡,他甚至沒有為母親的逝世表現(xiàn)悲傷;朋友的眼中,他是一個爽快的人,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無辜的人;在戀人心里,他是一個不會做壞事的人,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但是,默爾索就是默爾索,一個不愿欺騙自己想法的人,一個對生活沒有期望的人,一個不愿和社會有太多聯(lián)結的人。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當他站在法庭中間,聽著人們?yōu)樽约旱霓q解,他只覺得吵鬧。他是一個局外人,不僅能毫不在乎的對待別人的事情,而且也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但遺憾的是,他以一個局外人的心態(tài)入局了,當他不愿為自己辯解的時候,妄加的.揣測也隨之而來了。人生活在社會中,需要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有時候有些事不是做給自己看的,而是做給其他人評論的。自己臉上的喜怒哀樂是別人的,只有心里的情緒是自己的。人們只看得到你做的事情和他自己內心的看法,并不能看到你的心靈。
一個人可以孤獨的生活在這個社會,切斷自己與周遭的聯(lián)結,也可以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活動,拒絕對自己說謊話。但是,當你和社會產(chǎn)生了聯(lián)結,便不能是一個局外人。
加繆的《局外人》閱讀感想6
糾纏與解脫,幻滅與真實,拘禁與自由,愛與救贖。于他,沒有什么悲傷逆流成河,更沒有什么思之如狂,因為已經(jīng)做好覺悟的人,早已失去了人性的自由和廣闊。深以為終有一日將會塵埃落定,卻忘了思考自己是否還有時間去等待。
人生的荒誕和虛無,總以那般優(yōu)雅而高貴的姿態(tài),隔斷了,他的望眼欲穿。于是變成了一個局外之人。
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莫爾索在最終的法庭上等待著判決的樣子,沒有彷徨,也沒有畏懼,就那樣淡然地環(huán)顧著四周,靜靜地聽著律師和檢察官激烈的言辭。曾相信自己的刑罰將被減至最低,但判決卻是死亡,而其中心原因竟是在母親遺體前未哭,抽煙,第二天陪女友等。確實,這是事實,但也早已脫離了原始的案件,唯一牽扯上的不過是說此為能證明他的殘忍無情,因而能預謀好去殺人。
這就是法律,判決一個罪犯,一個只能稱為局外人的罪犯?這就是現(xiàn)實,讓一個真實的正直的人面對社會的譏諷?這就是一個人該有的權力,連死亡之前,還要受到神甫的精神壓制?我尚記得莫爾索每一句“媽媽”,語氣的親昵,尚記得他從開始的正常不過,到最后承認自己是異類的無奈。但當他面對所有的痛苦時,卻仍舊期望著,“我期待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fā)出仇恨的叫喊聲?!?/p>
這時已然只剩下了對社會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