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2023

業(yè)鴻0 分享 時間:

張玉滾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qū)農(nóng)村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之路,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的事跡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2023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1)

張玉滾是河南省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黑虎廟小學校長。他不忘初心,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扎根深山17年,矢志不渝奮斗在鄉(xiāng)村教育一線。他愛崗敬業(yè),學校師資緊缺,他潛心鉆研每一門課程,苦練教學本領,千方百計上好每一堂課。他無私奉獻,寄宿學生多他學縫衣做飯,學生家庭困難他慷慨解囊,山區(qū)不通車,他用扁擔把學生教材和學習用品挑進大山,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照亮山區(qū)孩子求學之路。張玉滾先后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

近一段時間,張玉滾的先進事跡集中宣傳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張玉滾為了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甘守清貧、默默耕耘,在大山深處為孩子們點燃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忠誠踐行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愧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廣大教師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_,以張玉滾為榜樣,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潛心教書、用心育人,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好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時代楷模”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授予張玉滾同志“時代楷?!狈Q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跡的短片。中宣部負責同志為張玉滾頒發(fā)了“時代楷?!豹務潞蜆s譽證書。發(fā)布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首都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發(fā)布儀式。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2)

央視網(wǎng)消息:與同齡人相比,“80后”張玉滾顯得滄桑許多,風華正茂的年紀皺紋卻早已爬上眼角。他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做好一件事: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

偶然的鼻子一酸,成了村里離不開的先生

張玉滾工作的黑虎廟小學位于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北部深山區(qū)的黑虎廟村,屬于高丘鎮(zhèn)。從地圖上看,這里距離縣城70多公里,并不算太遠。然而,一座座大山卻像鐵桶一般,把黑虎廟圍困其中。

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2001年8月,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最困難的還在于,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粗⒆觽兦宄簾o邪、渴望知識的眼神,張玉滾鼻子陡地一酸。

從那以后,21歲的張玉滾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教后,由于山里交通不便,張玉滾一扁擔一扁擔將學生的課本挑進大山。這一挑就是5年。

張玉滾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滴水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zhèn)上。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fā)了,一步一滑直到中午才趕到鎮(zhèn)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從家里揣來的幾個涼饃,他倆又趕緊挑著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yè)本往回走。

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此時,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他們實在走不動了,只好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好,兩人在一旁坐了大半夜。

第二天一早繼續(xù)趕路,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可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的,打開一看,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一根窄窄的扁擔,挑起山里娃的“上學夢”。家長們常說:“有了玉滾,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p>

有他在,一個孩子都不會失學

黑虎廟小學一共有75名學生,其中40多人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

哪個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張玉滾一清二楚。

2014年6月,晚上10點多,張玉滾正在批改作業(yè),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睆堄駶L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黑虎廟小學頑強地“生存”著。一年又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名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有16名大學生。

山里缺師少教,他把自己練就成全科教師

由于學校條件艱苦,師資力量不足,張玉滾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安坏⒄`一節(jié)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律”。

數(shù)學課上,張玉滾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nèi)ヒ巴饪疾?,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斗雞,活動課還經(jīng)常領孩子們?nèi)ヅ郎健?/p>

為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張玉滾自己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先跟著一遍一遍學。在課堂上,他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fā)音,就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張玉滾打趣地說:“發(fā)音要練好,可不能讓孩子們將來出去了說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

17年來,最讓張玉滾牽掛的,永遠只有他的那群孩子。

2013年10月,天還沒亮,張玉滾騎摩托車到高丘鎮(zhèn)中心校開會。當時山上起了大霧,在一個急轉彎處,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一塊大石頭,張玉滾摔暈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y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著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

“上課!”

望著講臺上頭裹紗布的張老師,憨厚樸實的山里娃喊出“老師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

大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張玉滾卻始終難以挪開他的腳步。問及將來的打算,張玉滾的回答詩意而簡單:“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大山里的孩子,而我更愿意做一輪明月,守望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3)

最近學習了模范教師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我學習后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平凡又偉大,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他的事跡動人、令人感動,值得學習和深思,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張玉滾教師的事跡體現(xiàn)了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學習、熱愛學生。他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從模范教師張玉滾的身上,我看到了模范教師那種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事業(yè)為重的高尚品質(zhì),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yè)道德。張玉滾老師有著愛黨、愛國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業(yè)務實敬業(yè),不畏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獻身精神;他們做學問嚴謹務實、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教學生言傳身教,厚以載德,他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甘為人梯,無怨無爭地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模范教師為榜樣,學習他的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以德立教、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yè),獻給我們的孩子們。從事教學以來,我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孩子們的智慧之門,教育孩子們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學習了模范教師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我大受啟發(fā)。曾記得霍懋征老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座右銘;盤振玉老師的“一切為了大瑤山的孩子”的話語;林崇德老師要“培養(yǎng)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些都深深將我感動。同樣是平凡的人,他們于平凡中見偉大!這正是我畢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崗位上,象他們一樣,將愛的陽光灑向所有因我們而幸福的人!

一、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yè)的最大特點是培養(yǎng)、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孩子們,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孩子們、感化孩子們,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fā)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教師對孩子們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教師對孩子們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yè)的強烈事業(yè)心和高度責任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孩子們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對差異的孩子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孩子們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三、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我們是直接面對孩子們的教育者,孩子們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fā)生著量和質(zhì)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shù)字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tài),跟上時代發(fā)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對孩子們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幅教書育人的重擔。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該以模范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yè),獻給我們的孩子們。其次,要熱愛孩子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模范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為孩子們服務。愛不應該是掛在嘴上,也不應該是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該深入到思想落實在行動上。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我們有責任把孩子們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yōu)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積極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探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4)

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改變山里娃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他,雖然收入微薄,但17年資助學生多達300多名。從教的黑虎廟小學因交通困難,學生每學期的課本都是他靠著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擔挑進大山的。而這一挑,就是5年。面對山里學校缺師少教的現(xiàn)實,他不得不把自己練就成語文、數(shù)學、英語、品德、科學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教師。他,就是“時代楷?!睆堄駶L。

張玉滾,現(xiàn)任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黑虎廟小學校長。他扎根黑虎廟小學,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yǎng)出16名大學生。當?shù)厝税阉氖论E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shù)人。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張玉滾“時代楷模”稱號。2018年12月,入選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2019年2月,榮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2019年4月,榮獲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9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河南南陽市鎮(zhèn)平縣黑虎廟村,坐落在伏牛山深處,村里人要走出大山,得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但“80后“時代楷?!睆堄駶L,卻在黑虎廟小學堅守了18年。

18年前,因為老校長的一次邀請,他放棄了城里月薪千元的工作,來到黑虎廟小學當起了月薪30元的代課老師。18年的時間,他用扁擔,翻山越嶺挑回孩子們的學習用品。18年間,妻子落下殘疾,女兒因車禍奪去生命。他曾經(jīng)一度想離開這個令他傷心的地方,但因為孩子們渴求的眼神,他最終選擇依然堅守在這里。

張玉滾說:“學生能夠從深山里走出去,能夠?qū)W有所成,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能夠走上好的工作崗位,這就是老師感覺到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只要黑虎廟小學有學生,我會依然選擇堅守。 ”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5)

根據(jù)昝崗鄉(xiāng)中心校關于全鄉(xiāng)在職教師學習張玉滾奉獻精神重要指示,__年4月29日,昝崗鄉(xiāng)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利用周五例會時間,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集中觀看有關張玉滾精神的新聞報道和專題介紹。

通過觀看張玉滾精神的新聞報道和專題介紹我們了解到:張玉滾身為校長,在大山深處,為了學校的發(fā)展、孩子們的學業(yè)、山村的教育,十幾年如一日甘為紅燭,犧牲自己,愛崗敬業(y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點亮了偏遠山村的希望,對全體教師的觸動真的很大。特別是率先垂范,成為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的多面手,擔起學校教學和發(fā)展的重擔,對學生生活各方面無微不至的關懷,真正稱得上是為人師表了。

在觀看尾聲,我校老教師楊敬偉楊老師說:“張玉滾的這種精神是一種雷鋒精神的傳承,是時代新風的弘揚,同為教育工作者,教育界出了這樣的模范人物,是我們的驕傲,覺得自己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下一步要認真學習張玉滾這種奉獻精神,以他為標桿來嚴格要求自己?!?/p>

最后,我校的葛校長也深有感慨地說:“張玉滾是校長,我也是校長,我覺得張玉滾那種精神面貌、處世態(tài)度和他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積極進取、勇于擔當、意氣風發(fā)、無私奉獻的精神著實讓我感動,更讓我驚訝,我要向他看齊,愛崗敬業(yè),決心帶領大家興昝崗教育!”

昝崗鄉(xiāng)中心小學遵照昝崗鄉(xiāng)中心校學習張玉滾的指示精神,組織昝崗鄉(xiāng)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學習張玉滾精神是非常及時有效和必要的,相信必將進一步推進昝崗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6)

學習了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跡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張玉滾對學生的愛是他最偉大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們?nèi)W習的地方。在張玉滾剛剛畢業(yè)的時候,他的同學們老師們都建議他去南方的大城市去工作,但是當時張玉滾知道祖國的很多山區(qū)很缺少老師,其實一開始他就決定了要去到最需要他的山區(qū)里去,把知識傳遞給那些孩子們。

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他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他不僅僅給孩子們傳授了之后,還是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因為山區(qū)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資源。張玉滾對孩子們的關愛不止表現(xiàn)在教學上,對孩子們的生活也好關照的無微不至。因為當?shù)氐臈l件艱苦,學生們的書本在當?shù)刭I不到,張玉滾就騎摩托車去十幾公里之外的鎮(zhèn)上買,然后發(fā)放到孩子們的手里。他說,自己這些事情他從不覺得苦,只要能夠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的走出大山,他就很開心了,他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張玉滾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教育的工作一直做的很出色,他的座右銘就是永遠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這是永遠不能變的。他的學生們的成績在整個鎮(zhèn)上都是很靠前的,這對于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吧。山區(qū)最缺少額就是教師資源了,張玉滾一個人擔起了全面教學工作,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是很強的,張玉滾帶著孩子們畫畫,去感受大自然,這不是張玉滾擅長的,但是他希望給到孩子們更多的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

幫助學生們?nèi)姘l(fā)展,在那個小小的講臺上,張玉滾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在講臺上發(fā)光發(fā)熱,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知識傳遞給孩子們,幫助他們走出去。

張玉滾的妻子也和他一起奮斗在山區(qū),妻子每天給孩子們做飯,手指在做面條的時候被機器碾壓,造成了殘疾,這些她都自己埋藏在心里,從不向別人提及。自己一個人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業(yè)。

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是偉大的,為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樹立的榜樣,他在這個小小的崗位上做出了光輝的事業(yè),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普通的工作也是可以做出偉大的成就的,我們應該用最真摯的感情付出到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中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時代楷模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篇7)

張玉滾:擔起鄉(xiāng)村未來的80后教師

張玉滾大學畢業(yè)后,放棄在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xiāng),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zhí)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頒獎辭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

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

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張玉滾人物事跡

在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的伏牛山區(qū),有這樣一個“80后”小學校長,他叫張玉滾,扎根黑虎廟小學多年,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yǎng)出16名大學生。當?shù)厝税阉氖论E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shù)人。

如今17年過去,這里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而這位鄉(xiāng)村教育守望者一直都在。

他的17年:扎根這片土地做教育

八百里伏牛山,錦巒疊嶂,美如畫屏。云霧深處,大山之巔,成片成片的連翹扎根巖土,擁抱峰巒,迎著太陽默默生長。

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他已經(jīng)躬耕了十七年。

黑虎廟村是鎮(zhèn)平縣北部深山區(qū)的一個行政村,屬于高丘鎮(zhèn)。從地圖上看,這里距離縣城70多公里。以前,黑虎廟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著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頂山,再穿過險峻難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鎮(zhèn),通常需要10個多小時。老輩人說“上八里、下八里,還有一個尖頂山;羊腸道、懸崖多,一不小心見閻羅?!币恢币詠恚叱龃笊?,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夢想。

一座破舊的兩層教學樓,一棟兩層的宿舍,三間平房,就是黑虎廟小學的全部家當。

2001年8月,剛剛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而當時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教這些“土孩子”。

從那以后,21歲的張玉滾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

他的扁擔:給山里的孩子挑來希望

從教之后,由于山里交通困難,學生的課本都是張玉滾一扁擔一扁擔挑進大山的,這一挑就是5年。

張玉滾還記得,有年冬天特別冷,山里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zhèn)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揣幾個涼饃扛上扁擔就出發(fā)了,他們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zhèn)上。回來一路緊趕慢趕,可天黑了還是沒趕到學校,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實在走不動了找個山洞,將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因為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干干凈凈,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后,他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粗算一下,幾年來“運書”騎壞了4輛摩托車。

他的堅持:不讓黑虎廟村的一個孩子失學

黑虎廟小學一共有75個學生,其中40多個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正改作業(yè)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睆堄駶L看著心疼,舍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背著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說,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黑虎廟村的一個孩子失學。

黑虎廟小學始終在頑強地“生存”著,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6個大學生。

他的努力:當一個“全能型”教師

語文、數(shù)學、英語、品德、科學,他樣樣“精通”。4年前,張玉滾接任校長,當好“掌舵人”的同時,他又肩負起學校教研課改的總體工作。

“不耽誤一節(jié)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睌?shù)學課上,張玉滾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nèi)ヒ巴饪疾?,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斗雞,活動課還經(jīng)常領孩子們?nèi)ヅ郎健?/p>

為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張玉滾自己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先跟著一遍一遍學。在課堂上,他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fā)音,就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張玉滾風趣地說:“發(fā)音要練好,可不能讓孩子們將來出去了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

這些年,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在不斷改善,新建了宿舍樓,蓋起了食堂,校園里還搭起了乒乓球臺。

“以前是‘復式教學’,幾個年級混在一起上課?,F(xiàn)在,我們從學前班到五年級都可以分班開課,課程跟城里孩子沒啥差別。”張玉滾說。

2012年6月,編外11年的張玉滾最終成為一名在編人民教師,實現(xiàn)了長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夢想。

他的賢內(nèi)助:為支持丈夫的工作失去了4根手指

每天天剛麻麻亮,張玉滾就輕手輕腳下床,妻子張會云也一骨碌爬起來。夫妻倆打著手電,出了門。朝隔壁學生宿舍里望望,孩子們睡得正香。

走進廚房,張玉滾從櫥柜里舀出米,淘洗干凈,放進大鍋,倒入清水。張會云將灶里的柴火點燃,慢慢熬煮。等到一鍋粥咕嘟咕嘟冒出了香噴噴的熱氣,張玉滾輕輕撇起小半勺,送到妻子唇邊。

這時候,天已經(jīng)大亮。張玉滾夫婦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其實,面對微薄的工資,艱苦的環(huán)境,養(yǎng)家糊口的窘困,張玉滾也曾猶豫過,想到過離開。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孩子。思來想去,都走了,孩子們咋辦?”這句話常常在深夜徘徊在夫妻倆的心間。

張玉滾有一兒一女,因為沒時間照顧,他把兩個孩子全部送到縣城寄宿學校,兩周接一次。張玉滾幾乎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學校、把全部的熱愛都給了學生,對自己的親人,卻滿懷歉疚。他最感虧欠的,就是相濡以沫的妻子。

學校原來沒有食堂,孩子們自己從家里帶米面饅頭,在教室后面一間臨時搭建的棚子里生火做飯。每天煙熏火燎不說,年齡小的孩子做的飯總是半生不熟

2003年,食堂建好了。可是給的工資少,沒人愿意來做飯,還是開不了張。萬般無奈,張玉滾想到了妻子張會云,就把在外地打工的她喊了回來。

“當時她在外打工,一個月一兩千塊錢,收入比我高得多?!睆堄駶L說,架不住自己的甜言蜜語加上軟磨硬泡,妻子終于同意來學校給學生們做飯。

2014年5月的一天,張會云在為學生們做飯軋面條時出了意外,右手四個手指被機器軋折,鮮血淋漓。等趕到縣醫(yī)院,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落下了殘疾。

望著丈夫那張因自責而滿是痛苦的臉,張會云輕輕地嘆了口氣。夫妻一場,她比誰都明白丈夫的心。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為了照顧山里的學生,沒過幾天,她就重新出現(xiàn)在學校。只不過,她炒菜、做飯都換成了左手;見到生人,也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后……

春去冬來,尖頂山上的麻櫟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就這樣,為了改變山里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17年。

13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