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鶴雀樓導游詞

文濱221147 分享 時間:

如果你在找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的資料,那么請好好看看小編整理的山西鶴雀樓導游詞優(yōu)秀5篇,這里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文小秘精心整理的山西鶴雀樓導游詞優(yōu)秀5篇,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寫作上的難題。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篇1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痹缇褪毂沉送踔疁o的《登鸛雀樓》,今天,我總算是有幸親眼目睹了!

真不愧為四大名樓之首!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雄偉,高大。

導游阿姨說,鸛雀樓總高73。9米,其中,光基座就有16。5米呢!總面積竟達33206平方米!樓身面寬7間,進深5間,外觀3層,可利用空間為6層,形成了“四區(qū)十二點”的空間結(jié)構(gòu),是一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剛剛下車,天空便下起了蒙蒙細雨,圓潤的雨珠順著剛剛萌芽的柳葉滑了下來,柔柔的滴落在芬芳的草地中。遠遠望去,高大的鸛雀樓矗立在綠色的國度之中,周圍有好多景觀樹,讓園藝工人那雙靈巧的手修剪成許多美麗的圖騰,給那被絲絲濃霧包裹住的人間凌霄殿增添了幾點神秘色彩。

在鸛雀樓前,有一塊不算大的.廣場,上面鋪滿了一立方分米的彩色小方磚,一層一層向外鋪開,像一朵美麗的雛菊,在雨中傲然怒放。別看它不大,可奇妙得很呢!只要站在上面拍拍手或者跺跺腳,就可以發(fā)出不同的鸛雀的叫聲,記錄了鸛雀的生長過程,及它們生老病死的不同聲音,很是有趣。

人常說,在鸛雀樓頂鳥瞰能看到黃河美景,我一路跑上樓頂——真高呀!我這不常運動的人呀!被累得氣喘吁吁~~~終于到了呀!我猛地眼前一亮:好美——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更加暗淡,黃河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好一幅流光溢彩,金碧交輝的壯麗畫面!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復建后的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它最早建于北周時期,六檐三層,土木結(jié)構(gòu),高三十多米, 之白樓,因為有許多的鸛雀鳥棲息于此,人們干脆叫它鸛雀樓。因為它是附近唯一的高層建筑物,又建立在高臺之上,所以許多的唯人墨客,以及官員等等,常常登高望遠。然而不幸的是金元大戰(zhàn)時卻毀于戰(zhàn)火之中;又過了許多年,又遇到了一場大的地震,也就是傳說中的“天塌蒲州”。又過了許多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鸛雀樓的又址,又處于河床之上了。而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座鸛雀樓,自然是復建之后的,同時也依然是建立在高臺之上。它座南朝北,四檐三層,黑瓦朱楹,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整座建筑物,高七十三點 九米。江澤民主席還為他之門提寫了一塊匾額哪。

進入大廳,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非常的寬敞。那么你們知道這里的天花板有多高嗎?那么我告訴你們,它足足有五層樓那么高,你想知道這些通天巨柱有那么粗嗎?只要你嘗試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即使成人,也須要幾個人才能圍住,再看看這些“斗拱”吧,據(jù)說,無論是“斗”還”是“拱”,都是我國當今仿古建筑當中最大的。還有,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些各種各樣的圖案或者色彩,一律都是仿唐的。

進入二樓,我們是不是會發(fā)現(xiàn)有點特別呢?也就是說,我們站在地板中央,一樓的景象竟然盡收眼底。據(jù)說,這就是“天井”的設計。

進入三樓,我們是否感覺依然有點特別呢?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本層只有窗戶,而沒有門。據(jù)說,本層謂之暗層。同本層一樣的,整座建筑物還有兩層;當然,與其相對應的另外三層,自然就是名層了。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最高一層。走出門外,依著欄桿,當我們來到西南角,這里應該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喚所站立的地方,順著它的視線,華山、中條山歷歷在目;自然的,我們看到黃河在此拐了一個彎,滾滾的向東流去。靜靜的,聽一聽,我們可以能夠聽到鸛雀鳥的鳴叫聲,甚至能夠聽到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及人類的腳步聲。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557—580年間),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于兵,僅存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后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隨之難以尋覓。人們只得以蒲州西城樓當作“鸛雀樓”,登臨作賦者不絕。清初詩人尚登岸寫道:“河山偏只愛人游,長挽羲輪泛夕流。千里窮目詩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樓”?!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城西河洲渚上,周(公元557—571年)宇文護造?!碧瞥铄小逗又宣X雀樓集序》云:“宇文護鎮(zhèn)河外之地,筑為層樓,遐標碧空,影倒橫流,二百余載,獨立乎中州,以其佳氣在下,代為勝概。唐世諸公多有題詠。歷宋至金明昌時尚存。有河中府錄事李逵書樓額。”元代王惲《登鸛雀樓記》云:“至元壬申(公元1272年)三月,由御史里行來官晉府,十月戌寅,按事此州,獲登故基,徙倚盤桓,逸情云上,雖杰觀委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偉,云煙之勝,不殊于往古矣?!迸f志云:“明初時,故址尚可按,后盡泯滅,或欲存其跡,以西城樓寄名曰鸛雀”。

改革開放以來,重修鸛雀樓的呼聲日益強烈。1992年9月近百名專家、學者聯(lián)名倡議“重建鸛雀樓”。永濟市于1997年12月在黃河岸畔破土動工,拉開了鸛雀樓復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樓自元初毀滅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開始接待游人。

約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護軍鎮(zhèn)河外之地蒲州,始建鸛雀樓。

約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渙游蒲州,登上鸛雀樓,寫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钡牟恍嘣娖?。

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與元兵爭奪蒲州,“焚樓、櫓,火照城中?!睆拇?,鸛雀樓毀于戰(zhàn)火,僅存故基。

1272年冬元朝王惲游蒲州,登鸛雀樓舊址故基,并寫下《登鸛雀樓記》。

1992年7月永濟縣召開了鸛雀樓復建方案論證會。會議由國家著名建筑學家鄭孝燮、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主持。論證會肯定了規(guī)劃方案,初步選定樓址。9月,山西省計委、旅游局將“關(guān)于申請復全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項目建議書的報告”上報國家計委和旅游局。

199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將江澤民題寫的《登鸛雀樓》詩原件托山西省委轉(zhuǎn)送永濟縣委。6月,運城行署“關(guān)于復建鸛雀樓的請示”由省長胡富國批閱:“先立項,同意上報?!?月,國家旅游局局長孫鋼到永濟考察鸛雀樓新址,并對“修復方案”提出修改意見。

1994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到永濟視察,現(xiàn)場詢問鸛雀樓的重建情況,并察看樓址。7月,山西省常務副省長劉澤民與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劉毅考察鸛雀樓項目,提出了國家、省、地方各拿1/3進行投資建設的意見。

1996年1月省計委下達“關(guān)于復建永濟市鸛雀樓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并對樓址、建筑面積、總投資、三方籌資額、形制等作了具體規(guī)定。5月, “山西永濟鸛雀樓復建工程指導委員會”成立。6月,永濟市政府開始鸛雀樓占用灘涂土地的劃撥兌換、附著物補償?shù)裙ぷ鳌?月,鸛雀樓復建指揮部委托山西省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對復建設計初步方案修改完善,并按設計編制圖紙、設計說明、工程做法、工程預算等。8月,永濟市召開鸛雀樓復建方案修改審定會,從四種仿唐和三種仿明方案中,選定仿唐第三種方案。

1997年4月山西省計委對永濟市鸛雀樓工程初步設計作了批復。5月,永濟市政府組建了“永濟市鸛雀樓景區(qū)管理處”。12月,山西省計委批準了鸛雀樓復建工程開工的報告。12月31日,永濟市在鸛雀樓復建工地舉行“奠基開工儀式”,副省長薛軍等領(lǐng)導為工程開工奠基、剪彩。

1998年3月鸛雀樓復建工作列入運城地區(qū)重點建設項目。11月,“鸛雀樓主樓工程招投標”在普救寺進行。

2000年5月鸛雀樓復建工程列入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10月31日,國家文物局中國圓明園研究會會長馬瑞田先生在對唐代彩畫考察論證的基礎(chǔ)上,承擔鸛雀樓唐代彩畫設計工作。12月31日, 鸛雀樓復建工程主樓結(jié)構(gòu)封頂,永濟市舉行隆重典禮。

2001年1月《永濟市鸛雀樓景區(qū)詳細規(guī)劃》在太原進行專家評審。3月,鸛雀樓景區(qū)列入山西省“十五”期間建設的“十大旅游景區(qū)之一”。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太原視察期間,應山西省委,省政府之請,為鸛雀樓題寫了樓名匾額;29日,省委書記田成平來鸛雀樓工地現(xiàn)場辦公。9月14日,省長劉振華來鸛雀樓工地現(xiàn)場辦公。

2002年4月11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來鸛雀樓視察;4月29日,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任建新來鸛雀樓視察;5月23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來鸛雀樓視察;7月3日,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思卿來鸛雀樓視察。6月,“山西永濟鸛雀樓旅游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5303萬元。7月5日,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王兆國來鸛雀樓視察。9月19日,鸛雀樓試開放慶典活動與2002山西永濟世界情侶月活動同時舉行。10月1日,鸛雀樓正式對國內(nèi)外游客試開放。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篇3

今天,我們來到了山西運城,來參觀中國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山西風景好,地勢又高,我想,當我登上樓頂時,一定會被祖國的壯麗山河所震驚、陶醉。好了,大家快隨著我來到這里吧……

到了樓的底下,從下往上看好像看不到頂,高高的樓插入云霄,他有偉岸的身姿,在它面前,我顯得很渺小。在樓底下,你好想拍一千張照片來表示激動之情,拍著拍著,跳著跳著,說著說著,不知不覺進入了鸛雀樓,哇……

鸛雀樓一共有六層,樓層不多,但間距很大。里面寬闊又亮堂,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文物,也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我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眼睛都花了,伴著導游姐姐的講解,不知不覺地走向二樓……

我蹭蹭蹭爬到二樓,二樓有一個關(guān)公的雕像,也就是關(guān)羽,我發(fā)現(xiàn),山西各地好像都有這個雕像,手拿大刀,目視前方,眉毛翹起,一副威風的樣子。我們還看見了司馬光,他正舉著石頭,不慌不忙地將缸砸開,旁邊一個小孩子順著水流下來,渾身都濕透了,我知道這個故事,但經(jīng)過這個故事我對它有了新的認識,遇到危險要想辦法,不能坐以待斃……我還看到了一些著名人物的雕像,有柳宗元、王之渙等,這里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三、四樓也一樣,講了山西的厚重文化,在這兩層我就不多說了,哈哈,大家快隨我登頂吧!

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忘了告訴大家,鸛雀樓就在黃河邊上呢!黃河邊的風比大海的風更兇猛,雖然有時風看似很“溫柔”,但其實柔中帶剛,森林、平原、森林、平原,一塊一塊的將山西打造的完美無雙,這令我想到王之渙的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呀,將鸛雀樓寫的生機勃勃,將黃河寫的有聲有色,充滿情趣,將山西一下子點活了。這,也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雖沒有美國發(fā)達、沒有澳大利亞景好,但,永遠印在我們心里的,永遠是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雞……

觀足了美景,我又匆匆匆跑下來,站在遠處,看著這高大的鸛雀樓,我激動極了,我認為,這里一定能把人迷惑住,這里就是觀賞風景的天堂!再見了,鸛雀樓!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最新范文相關(guān)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篇4

陽光正好,藍天依舊,萬里無云。趨步前行,不多時,一座歷史名樓躍然眼前,心生向往,便去觀樓。

遠望,樓高七層,朱漆紅瓦,恢弘大氣,似有王者之風;近看,雕欄玉砌,雖龐大巍峨,仍不妨礙它的精致美觀,各類飾品均勻地排放在房檐四周,小巧玲瓏,襯得古樓越發(fā)朱紅,大氣。趨步上樓,第一層是寬敞的大殿,高約5米,長寬不可計量,迎面走入,寒風撲面,卻不是那種刺骨的寒,而是一種悄愴幽邃的空寂。大殿四周,朱紅色的柱子似能擎天,任憑風吹雨打總是屹立不動,穩(wěn)穩(wěn)地支撐起了整棟樓的碩大樓身。大殿正前方,隔著玻璃,一副三維圖像清晰可見,古風古色,似夢回古時,把酒臨風,登高望月,月圓風蕭,頓生詠懷之情。

走馬觀花地瀏覽完一層大殿,緩步沿著通道向二層前行,通道不寬也不窄,高度也足以讓一個七尺大漢昂首通過。緩緩邁著腳步,靜靜地,悄悄作文https://Www.ZuoWEn8.Com/地,唯恐打擾了它的寂靜與閑適。認真聆聽,可以聽見風聲在外呼嘯,似也能聽見這座古樓的心跳與呼吸。

慢慢地,時光似已過去千年,又回現(xiàn)代,我的腳邁上了第四層的地板,第四層比一、二、三層都要亮了許多,陽光透過外面的走廊映照進來,整層都被照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悄悄邁進走廊,迎面風聲呼嘯,趴在護欄邊,極目遠眺,四周景色盡收眼底,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游人如織,黃河如帶,我竟也是醉了,久久沉浸其中,頓覺心曠神怡,恨不得仰天長嘯,一抒胸臆,將煩惱與困苦,淹沒在這風中,埋沒在這歷史的洪流中。

月有陰晴圓缺,遺憾的是,我只得瀏覽六層,第七層游人禁入,終也是不能屹立于鸛雀樓之巔,與王之渙一道,共賞千里景色,心中不免生出幾分遺憾。已而夕陽在山,便興盡而歸。

登鸛雀樓,醉于鸛雀樓,憾別鸛雀樓,不覺夢回千古……

山西鶴雀樓導游詞篇5

鸛雀樓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黃河東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時兵家修建的軍事建筑。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云棲樓”。

以鸛雀樓主體為中心的鸛雀樓景區(qū)分四個游覽區(qū):一是名樓游覽區(qū),包括門殿、鸛影湖、唐韻廣場;二是黃河風情游覽區(qū),包括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園、柳園;三是山水游覽區(qū),包括蒼山自然景觀園、吉祥如意湖、鸛雀園;四是康樂游覽區(qū),包括蒲津康樂園、唐風馬球場、日潭戲水園等人文自然景觀。整個景區(qū)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根基,以盛唐時代開放的社會精神和盛唐文化為包裝,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整個景區(qū)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根基,以盛唐時代開放的社會精神和盛唐文化為包裝,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

鸛雀樓已經(jīng)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遠意境,成為國內(nèi)外游人觀光、瀏覽、休閑、度假的國家級旅游景區(qū)?!熬徘S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奔騰洶涌的氣概;又可望那阡陌交織、坦蕩無限的大地,遙望“堯王訪賢,舜耕歷山,大禹治水”華夏根祖的歷史風貌;也可以南望起伏連綿的條山,還可以隱約西覽雄偉壯觀的西岳華山,領(lǐng)悟臺灣歷史學家姚榮齡先生“中華”緣于永濟,“中”指太行山脈的中條山,“華”指秦嶺山脈的華山的論斷。正由于鸛雀樓立晉望秦,西為華,東為夏,正好座落在華夏歷史座標的中點上。因此,必將吸引國內(nèi)外更多的華人在這里領(lǐng)略王之渙千古絕唱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中華民族登高望遠的精神。

43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