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精選5篇
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佛教禪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1
綿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中國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發(fā)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
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佛教禪林。[1]綿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仿古建筑群風(fēng)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shè)計者和建設(shè)者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fēng)格。
在綿山綿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建筑群體中宗教建筑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筑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跡建筑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筑博物院(園)。綿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有14個大景點,360余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后,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huán)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并于清明節(jié)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jié)”。
綿山早在春秋時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動。因介子推而被封為介山;介子推作為道家思想的先驅(qū)之一,身體力行著道家清凈無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樸素思想。在西漢劉向所著的《列仙傳》中,介子推已被尊奉為道家神靈。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石桐水,即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流經(jīng)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們到綿山尋幽探古,訪賢求道,憑吊先哲,更使綿山道家的活動日益興盛。20___年,綿山被中國民協(xié)命名為“中國清明寒食文化之鄉(xiāng)”。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2
綿山以寒食清明節(jié)的發(fā)源地聞名於世。也許是寒食清明的名氣太大,遮掩了它種.種的神奇。今年清明時節(jié),去到綿山拜謁大情大義的介子推墓,進山一看,吃了一驚,綿山竟藏龍臥虎有此絕世的奇觀!
歸來與友人侃一侃綿山的見聞。友人便給我出一道題:“你能給綿山的神奇起個名目嗎?”我說:“至少三大奇觀”。友人說:“說說看,哪三樣奇觀。不過,每一樣必能稱奇於天下,方可謂之奇觀?!蔽衣犃T笑而道來——第一樣是佛教奇觀:全身舍利。
早聽說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圓寂之后,身體不壞,僧人們便請來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體火化后米粒狀的凝結(jié)物,稱做舍利,并視做勤修得來功德的成果與標志。而這種圓寂后身體不壞的高僧更具同樣的意義,故稱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卻有高僧的身體與精神在其中,自然對敬奉者有一種震憾力和影響力。要有怎樣堅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這樣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來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極其珍罕。然而,誰會想到綿山上竟還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頂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綿山,修煉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將至,便由一根鐵索攀至山頂,或通過一個臨時搭架的木梯爬到懸崖絕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凈身,結(jié)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據(jù)說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綿山正果寺中東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體風(fēng)干后抽縮,體量顯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氣卻栩栩如生。三晉彩塑藝人的技術(shù)真是高超絕倫,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個性都傳達出來。有的仁慈和善,有的憂患悲憫,有的明徹空靈,有的沉靜淡定。他們大多是唐宋金元幾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歲月太長,泥皮破裂,里邊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寶年間的高僧師顯的腳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歷史赤裸裸和千真萬確地呈現(xiàn)在眼前。一種堅韌追求的精神得到見證,令人敬佩。當(dāng)今世上哪里還能見到這樣佛教的奇觀?
再一樣是山水的奇觀。先說山。綿山以石為骨骼,土為血肉,樹為衣衫。山多巨巖,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頗為壯觀。最奇特的是這些巨巖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內(nèi)深凹進去,有如大漢吸腹,深邃如洞。里邊既寧靜又安全,無風(fēng)無雨,冬暖夏涼。綿山里這種內(nèi)凹的巖洞隨處可見,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巖,中間竟然凹進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寬竟達二百米!我此次到綿山已是春暖花開,巖腹內(nèi)冬天里凍結(jié)的冰竟然依舊堅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這大自然神奇的恩賜,便在這巨大而幽深的巖腹里建廟筑寺。自三國以降,歷代修建的廟寺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優(yōu)美異常。年年逢到廟會,來朝拜的香客多達萬人。一時香煙繚繞,溢滿巖腹。這樣的奇觀何處之有?
綿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為綿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卻告我一句不可思議的話:“綿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單溪水在谷底奔流,就連近兩千米的龍脊嶺和李姑巖的極頂也可以見到泉水從石縫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這些水好似從石頭里溢出來的。有的像雨水一樣滴滴答答落下來,有的匯成細流沿著石壁蜿蜒而下,有的從巖石里滲到表面濕漉漉地洇成一片,難道綿山的石頭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說好的石頭都是“負土胎泉”?
綿山最神奇的水莫過於圣乳泉。
傳說的圣乳是一種理想,現(xiàn)實的石乳卻更奇異。所有石乳都長滿厚厚的生氣盈盈的綠苔,好似毛絨絨翠綠色的乳罩。有時上邊還生出一種紫色小花,嬌艷可愛。
這美麗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綿山獨有的奇觀嗎?
更加驚心動魄的綿山奇觀是——掛祥鈴。這個原本在唐代是一種祈雨謝佛的法事活動,漸漸已演化為綿山一帶的民間習(xí)俗。
綿山的掛祥鈴在抱腹巖的空王寺。人們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許愿或還愿之后,便請專事掛鈴的藝人上山,將一只水罐大小的銅鈴掛在巖腹上方陡峭的巖壁上。
掛鈴之舉十分驚險。藝人先要爬到山頂,將一條繩索系在松樹上,然后扯住繩索一點點降落下來,直至巖腹上方,遂以繩蕩身,直到貼附巖壁,再把銅鈴牢牢掛在洞口上方的巖壁上。整個過程令人心驚膽戰(zhàn)。藝人只身懸吊,下臨無地,全憑一根繩索,需要非凡的膽量與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達對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將銅鈴掛好,隨即燃放紅鞭一掛,以慶事成,亦報吉祥。
掛祥鈴這個古俗為綿山人所喜愛,千年不絕。如今抱腹巖洞口掛著銅鈴密密麻麻一片,山風(fēng)吹來,鈴聲叮當(dāng),清脆悠遠,與下邊寺廟中的鐘鼓和梵樂合奏成樂,悅耳亦悅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處還有?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3
早晨,吃完早飯,我們奔向了綿山。
綿山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清明寒食發(fā)源地,正巧,今天是寒食之日,很有意義呦!
景區(qū)主要景點有:龍頭寺、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棲賢谷、水清溝。
我們先游覽了大羅宮,它是“天下第一道觀”,里面珍藏著許多古代的藝術(shù)藏品,很有研究價值。
今天的霧很大,大羅宮就像是在仙境中一樣。
下一個景點水清溝,沿著水流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個小瀑布,我迫不及待的跑進了瀑布。哈哈!全身濕啦!
最好玩的景點是:棲賢谷。山谷的云梯,貼著懸崖峭壁沖出云霄。走到跟前,哇!太壯觀了,云梯的旁邊伴著一個個瀑布飛流直下,濺起了層層水花。
我們開始順著云梯往上爬,心里一陣一陣的激動,這云梯很窄,很陡,懸空在峭壁中。我手腳并用,爸爸在第一,我在中間,媽媽在最后押隊。一路上,水流湍急,云梯在山澗中盤旋、交錯。
途中,有一段路很陡、很滑,我微微顫抖著,實在是爬不上去了,可是也退不回去,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爸爸和媽媽都鼓勵我,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終于爬到了山頂。走出山谷,我才發(fā)現(xiàn)兩手全是泥,全身也濕了,真像一只落湯雞。
今天,我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學(xué)到了很多歷史知識,還知道了:只要堅持,就能勝利,永不退縮!
我做到了,體會到了快樂。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4
綿山,亦名綿上,后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古老神奇的綿山,歷史悠久,2640年的歷史博大精深。人文景觀雄壯宏偉,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集秦山之雄奇、無水不秀、無澗不幽、無景不典;氣勢恢弘,巧奪天工,蒼松翠柏,山環(huán)水繞,人稱北方九寨溝。
綿山的吃、住、行、游、購、娛各具特色,住在懸崖上,吃在巖溝邊,行在云霧中,游在飄飄欲仙,似仙非仙。登介公嶺拜介公,游仙洞,龍頭寺觀日落。遠眺中國最大道觀建筑群大羅宮,穿越天橋漫步一斗泉,拾階朱家凹,觀佛教圣地云峰寺,探秘九曲一線天棲賢谷,遠足龍脊嶺,暢游自然景觀北方九寨溝——十里畫廊水濤溝,令游客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nèi)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luò)繹不絕,在于她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巖、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空王真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節(jié)習(xí)俗,形成了綿山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紛至踏來。綿山人間仙境,旅游好去處,堪稱全國之“最”,千山萬水看不盡綿山,游綿山,看盡千山萬水。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5
前幾天,我們?nèi)胰チ司d山旅游。綿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譽海內(nèi)外,有2600余年的歷史,是我國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名山。
綿山綿亙百里,古樹繁茂,飛泉流瀑,洞中藏幽氣冠群山。原始森林滿山覆蓋有珍貴中藥草千余種。綿山被游人譽為“天然氧吧”。我早就聽說這里很好玩,因此來到這里,我很興奮。
我們?nèi)サ牡谝粋€景點是水濤溝,這里是一處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氣的靈地,基本是自然景觀。這里有“五虎山”、“之章醉酒”、“刀劈石”、“連年有余”、“五龍瀑”,等景點。我覺得這里特別清爽,趕走了夏日的暑氣,讓人忘掉了一切煩惱憂愁,讓你感覺到置身于天堂。這里有大片的瀑布群,那氣勢和聲音讓人流連往返。
接下來我們?nèi)チ藯t谷。我們首先乘電梯垂直上升了180米,看到了“六丁六甲保介子”、“天界石”、“鹿鶴泉”、“回首望月”等景點,非常美!聽管理人員的意見,我們選擇了沿峭壁、走天梯的路線下山。這條路很險,走的很刺激,但的確是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選擇。路由一塊一塊的間隔30-50CM的鐵板或木板組成,旁邊有可以攀沿的鐵鏈。最高的地方距離水面有幾十米,最低的地方可以在水中行走。這里真的是懸橋飛瀑,曲徑通幽。年齡大、體制弱的人在這里會感到不適,但我覺得路非常好玩,上上下下,旁邊的峭壁一會凸出,一會凹陷,頭上有飛瀑,腳下有激流,上面有滴水,下邊又濕滑,那聲音、那氣勢,讓我覺得很刺激。棲賢谷路險景美,如果有機會,推薦你也來走走看看,不知是否與我有同感。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山西綿山導(dǎo)游詞精選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