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習資料 > 初中 > 中考 > 2021中考復習資料

2021中考復習資料

錦鵬1147 分享 時間:

2021中考復習資料匯總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備考也需要這樣持之以恒的精神。一起來看看中考復習資料,歡迎查閱

中考物理復習資料

初中物理可分為:聲、光、熱、電、力、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關鍵性的概念、規(guī)律、實驗原理、具體應用。

很多知識點的出現看似凌亂,同學們對各個物理量和綜合性、對比性較強的章節(jié)常常覺得復雜,而且同一種概括方式不能完美地梳理各個知識點。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同內容,尋找不同的復習方式。

在初中物理學習內容中,最難的就是“電(與磁)”相關內容的學習。下面就以這一部分內容為例,簡單闡述幾種較有普遍適用性的知識網絡構建方法。

方法一:列圖表

集中基本概念、公式、規(guī)律等

電學中出現的基本物理量較多,有電壓、電流、電阻、電能、電功率,它們的定義、表示字母、單位、公式、部分測量工具等等。

概念一多,整體把握上就出現混亂,甚至望而卻步。對于這種情況,通過列圖表的方式囊括所有概念是相當有效的。

舉例如下:

在自行復習完課本知識后,可以列出表格進行歸類

在此過程中,這些基本概念有了整體的認識,而且條理清晰,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把知識點重新理清了一邊。

類似這種必要將概念進行列圖表對比復習的內容還有很多,例如:

光的三種傳播(直線、反射、折射);

六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

三力(重力、彈力、摩擦力);

三能(動能、勢能、內能)等等。

方法二:情景分類

構建物理模型

這種方法在計算題中應用得較多,對于某些概念的計算,它出現的具體情景很多,這是有必要讓學生針對不同情景的題目進行分類比較,找出每一種情景的一般規(guī)律。

例如求“機械效率”的題型中,可以分類四種物理模型:

1.“桶裝沙”子模型

當然,這里的“桶”只是一個代表,它可以是用來裝物體的任何東西以及附加的某些工具,如繩子(常忽略不計)。

而“沙子”代表為達到目的必須要拉動的物體,在這個情景中,對“桶”所做的功是額外功,對“沙子”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它們所用的力不同,而桶和沙子所經過的路程必然是相同的。

2.“杠桿”模型

在拉動物體時,有時要利用杠桿,此時拉動物體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實際施加在杠桿上的力所做的功是總功,簡化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兩個力相應的做功距離之比等于這兩個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之比,也等于它們沿著桿到支點的距離之比。

3.“滑輪”模型

這類題型的簡化關鍵在于找出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因為它決定了公式中H與S的倍數關系,假設動滑輪上有n段繩子

(1)若滑輪是豎放的,G為掛鉤上被拉物體的重量。

(2)若滑輪是橫放的,f表示掛鉤上物理需要克服的摩擦力,F表示繩子自由端實際所用的力。

4.“斜面”模型

這種模型求機械效率比較簡單,可以直接套公式。

這些模型歸納,都需要自己在做題的過程中歸納總結、比較,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其它可以用構建模型方法復習的知識點還有很多,比如密度的測量,可以構建成兩種常見的模型:“不規(guī)則形狀固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

方法三:對比法

有些知識點之間存在較強的對比性,分別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可能困難都不會太大,但是一旦學到后面就會把前面的知識點混淆在一起。

比如說電動機和發(fā)電機的對比,我們應該充分比較它們各個方面的區(qū)別,包括原理、作用(能量轉化)、實驗裝置、應用等等。

方法四:專題復習法

對于部分內容,很多同學常覺得復雜混亂,比如說電學,往往會感到抽象難懂。電路圖看起來縱橫交錯學生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

在初中階段,電學的物理概念、定律及相應的計算公式是最多的。

為了突出各知識點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學生對電學進行全面的知識歸納的基礎上,分專題來進行復習。在電學復習中按各知識點的聯(lián)系,可分五個專題。

1.分析電路:

電路圖是電學的重要內容。許多電學題往往一開頭就有一句“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如果把電路圖辨認錯了,電路中的電流強度、電壓、電阻等物理量的計算也隨之而錯,造成“全軍覆沒”的局面。所以分析電路是學好電學的第一步。

2.歐姆定律的運用:

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計算的核心。它揭示了電學三個最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3.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公式的運用:

初中生在學完歐姆定律時,還覺得電學不是很難。因只需一個公式I=U/R或它的變形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學到電功(W=UIt)、電功率(P=UI)和焦耳定律(Q=I方Rt)時,對于這三個十分接近而又聯(lián)系緊密的概念,容易混淆。

有同學反映,這部分內容的大小公式加起來共有十幾個,經常會用錯公式。學好電學,突破電學的難點,關鍵在于靈活運用這十幾個公式。

4.電路變化:

不少同學反映“變化的電路難,不只從何下手”。這是因為分析變化的電路涉及的內容廣,考慮問題深。

對電阻、電流強度、電壓及電功率相互關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連錯反應,得出錯誤的結論。電路的變化,關鍵是分析電阻的變化。分析電路變化的方法一般可分為四步:

(1)從變化電阻入手。

(2)由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看電阻的變化情況。

(3)由總電壓(電源電壓)不變,得出總電流的變化情況。

(4)根據電路特點以及題意,判斷部分電路電流電壓電功率的變化。

方法五:實例歸類法

物理是一門注重應用的學科,特別是初中物理,幾乎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強調實際應用,對實例分析有一定的要求。

而部分知識點的實例分析特別多,學生容易混淆,不如說物態(tài)變化和光的傳播這些章節(jié),對于這些內容,進行實例歸類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

比如說,對“水”的各種物態(tài)變化區(qū)分不了,可以把它進行狀態(tài)分類:

水:

固態(tài):冰、雪、冰雹、霜;

液態(tài):霧、露、雨、云、“白氣”;

氣態(tài):水蒸氣等等。

還有光的傳播這一章,可以將光的具體實例進行歸類為:

光的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

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湖中倒影、照鏡子、自行車尾燈;

光的折射:鋼筆錯位、水中筷子彎折、池底看起來比實際淺等。

中考政治復習資料

一、基本國策、戰(zhàn)略方略

1.基本國策:對外開放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

2.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戰(zhàn)略、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

3.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

二、基本路線、理論體系

1.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含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三、十四條基本方略

1.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4.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

5.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6.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7.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8.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0.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11.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12.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

13.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4.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礎

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2.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政治保證)。

3.我國的興國之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

5.實行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6.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7.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8.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9.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憲法。

10.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

1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2.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是:憲法。

1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方法:統(tǒng)籌兼顧。

15.要解決我國存在的諸如就業(yè)難、醫(yī)療難、教育難、收入不均等難題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

16.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7.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徑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tǒng)一。

18.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實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堅持黨的領導。

19.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

20.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1.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22.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3.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2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25.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6.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據和基礎是:憲法。

28.發(fā)展科技和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是:教育。

29.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公有制經濟。

30.發(fā)展(海峽)兩岸關系的基礎(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1.實現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前提和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3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3.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堅持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五、最、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體

1.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2.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4.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為嚴格的法律是:憲法。

5.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是指:人身自由權。

6.公民行使監(jiān)督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聞監(jiān)督。

7.我國的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8.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9.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

10.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1.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首要問題是:人口問題。

12.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憲法。

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有:立法權、任免權、決定權、監(jiān)督權。

14.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領域中占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yōu)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fā)展起主導作用。

六、特點、特征

1.我國現階段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中華文化的兩大特點(或說特征)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3.人口現狀的特點:

(1)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2)新的特點: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xiāng)分布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

七、內涵、含義、定義

1.違法行為的含義:是指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

2.犯罪的定義:是指具有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3.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含義:指由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權利和義務。

4.公民的經濟權利的含義:指公民享有經濟物質利益方面的權利,它主要包括勞動權、休息權、生活保障權等。

5.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6.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

7.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

(2)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3)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4)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

8.科學發(fā)展觀的含義(內涵):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9.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兩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八、機關、機構

1.我國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是指:人民檢察院。

2.我國的法律審判機關是指:人民法院。

3.我國的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察委員會。

4.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統(tǒng)稱人民代表大會)。

5.我國的國家機關有: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人民政府)、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國家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國家監(jiān)察機關(監(jiān)察委員會)。

6.我國的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7.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8.我國的監(jiān)察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

9.在我國,有權制定和修改憲法的國家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九、主體、主題、核心、中心

1.依法治國的主體:廣大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3.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5.(新)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chuàng)新。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

7.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8.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9.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會保險。

10.我國的中心任務和工作是:經濟建設。

十、關系、關鍵

1.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兩者具有一致性,互為條件,互相依存?!皼]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是履行義務的前提,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

3.法律和道德的關系: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4.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5.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關鍵(措施)是:幫助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發(fā)展經濟,脫貧致富。

6.和平與發(fā)展的關系:維護和平是實現發(fā)展的必要前提;保持發(fā)展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基礎。

7.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yōu)勢的關鍵是: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

十一、因素、趨勢

1.我國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由以下因素決定: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趨勢是:經濟全球化。

4.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貿易摩擦、領土爭端、資源爭奪、宗教矛盾等。

十二、包含、包括、范圍

1.經濟權利主要包括:財產權、繼承權、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等。

2.我國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權利有: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的權利和自由。③監(jiān)督權。

3.人民享有的監(jiān)督權包括: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4.我國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包括:如受教育權、出版權、知識產權等。

5.智力成果權包括:著作權、發(fā)明權、發(fā)現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6.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7.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股份制企業(yè)中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

8.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yōu)撫四個部分。

十三、帶“一”的知識點

1.“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解決我國人口問題正確的選擇: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4.一個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5.我國的“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6.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個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7.我國的“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

8.我國的“一個形象”: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十四、帶“二(兩)”的知識點

1.兩個基本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

2.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和平與發(fā)展。

3.建設“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

4.政協(xié)的兩大主題:團結和民主。

十五、帶“三”的知識點

1.我國現階段總體小康的三個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

2.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三大主要職能: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4.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三個原因(或表現):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5.我國的三大重要國情: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

十六、帶“四”的知識點

1.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四大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

3.四大發(fā)展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

4.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的四大構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5.中華民族精神的四個主要內容:愛好和平,團結統(tǒng)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6.人民代表大會的四大主要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jiān)督權。

一、“本質”、“實質"類

1、社會主義本質: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人民當家做主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4、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實質:依法治官、依法治權

5、改革的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6、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科技和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二、發(fā)展戰(zhàn)略”類

1、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2、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

3、經濟社會發(fā)展三步走

4、中部崛起戰(zhàn)略

5、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

6、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

7、科教興國戰(zhàn)略

8、人才強國戰(zhàn)略

9、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

三、“基本國策”類

1、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2、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3、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4、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基本國策;

四、“制度”類

1、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偉烴經濟共同發(fā)展。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緯度、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

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我國的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5、現階段的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文明”類

1、物質文明

2、精神文明

3、政治文明

4、社會文明

5、生態(tài)文明

五、"基礎"類

1、教育是發(fā)展科技培養(yǎng)人才和增強民族創(chuàng)晣能力的基礎。

2、公有偉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3、科技和經濟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4、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5、物質文明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六、“核心”類

1、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2、依法治國的核心一依憲治國

3、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4、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

5、生態(tài)文明的核心--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

6、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8、人格權中的核心權利——人格尊嚴權

七、“原則”、“準則”類

1、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道路、"專政"、領導"、“思想"。是立國之本。

2、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

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4、依法治國確立的根本原則——法高于人、法大于權

5、發(fā)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和原則--一個中國

6、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

7、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的違法犯罪案件中應遵循的原則—--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八、“特征”、“特點"類

1、法律的基本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最主要特征〕、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最本質待征---嚴重社會危害性〔犯罪的本質待征〕,觸犯刑法受刑罰處罰。

3、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4、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大、種類多、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衡,開發(fā)難度大

5、我國環(huán)境形勢的總特點---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qū)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huán)境形勢依然相

6、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不全面、發(fā)展很不平衡。

九、“基本”、“根本”類

1、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根本目的—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

3、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本方法統(tǒng)籌兼顧

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5、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承擔的基本義務

6、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

7、正義的首要要求是:不傷害他人;第二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其他基本權利

8、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9、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對人有禮貌,尊重他人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

10、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

11、國家的根本任務---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2、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教育。

1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14、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介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15、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另有本質、領導、理論、改革開放等)

16、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fā)展的根本基點。

十、“目標”、“理想”類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

在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全面建設小康的奮斗目標-六個“更加’(課本130頁

最關鍵目標-—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

3、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

4、兩個100年目標-—即建黨100周年目標(2020年〕和建國100周年目標(2050年)

5、改革的目標—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考化學復習資料

1:常用的儀器(儀器名稱不能寫錯別字)

A:不能加熱:量筒、集氣瓶、漏斗、溫度計、滴瓶、表面皿、廣口瓶、細口瓶等

B:能直接加熱:試管、蒸發(fā)皿、坩堝、燃燒匙

C:間接加熱:燒杯、燒瓶、錐形瓶

(15)試管夾用于夾持試管,給試管加熱,使用時從試管的底部往上套,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16)鐵架臺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種儀器,常用于加熱、過濾等操作。

(17)酒精燈使用前先檢查燈心,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也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以免失火)

酒精燈的外焰,應在外焰部分加熱先預熱后集中加熱。

要防止燈心與熱的玻璃器皿接觸(以防玻璃器皿受損)

實驗結束時,應用燈帽蓋滅(以免燈內酒精揮發(fā)而使燈心留有過多的水分,不僅浪費酒精而且不易點燃),決不能用嘴吹滅(否則可能引起燈內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

萬一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18)玻璃棒用做攪拌(加速溶解)轉移如PH的測定等。

(19)燃燒匙

(20)溫度計剛用過的高溫溫度計不可立即用冷水沖洗。

(21)藥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狀的固體藥品,每次用前要將藥匙用干凈的濾紙揩凈。

2:基本操作

(1)藥劑的取用:“三不準”不準用手接觸藥品不準用口嘗藥品的味道不準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味

注意:已經取出或用剩后的藥品不能再倒回原試劑瓶,應交回實驗室。

A:固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塊狀固體用鑷子(具體操作:先把容器橫放,把藥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豎立起來);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時要用藥匙或紙槽(具體操作:先將試管橫放,把盛藥品的藥匙或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再使試管直立)

B:液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時可用膠頭滴管,取用較多量時可直接從試劑瓶中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標簽向著手心,防止試劑污染或腐蝕標簽,斜持試管,使瓶口緊挨著試管口)

(2)物質的加熱給液體加熱可使用試管、燒瓶、燒杯、蒸發(fā)皿;

給固體加熱可使用干燥的試管、蒸發(fā)皿、坩堝

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試管一般與桌面成45°角,先預熱后集中試管底部加熱,加熱時切不可對著任何人

B: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試管口應略向下(防止產生的水倒流到試管底,使試管破裂)先預熱后集中藥品加熱

注意點:被加熱的儀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熱時玻璃儀器的底部不能觸及酒精燈的燈心,以免容器破裂。燒的很熱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應放在石棉網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質的溶解加速固體物質溶解的方法有攪拌、振蕩、加熱、將固體研細

B:濃硫酸的稀釋由于濃硫酸易溶于水,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在稀釋時一定要把濃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固體物質的配制過程計算、稱量量取、溶解用到的儀器:托盤天平、藥匙、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

液體物質的配制過程計算、量取、溶解用到的儀器: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

(4)過濾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一種方法(即一種溶,一種不溶,一定用過濾方法)如粗鹽提純、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分離。

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指用水潤濕后的濾紙應緊貼漏斗壁;

“二紙”指濾紙邊緣稍低于漏斗邊緣濾液液面稍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指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邊漏斗末端緊靠燒杯內壁

(5)蒸發(fā)與結晶A、蒸發(fā)是濃縮或蒸干溶液得到固體的操作,儀器用蒸發(fā)皿、玻璃棒、酒精燈、鐵架臺

注意點:在蒸發(fā)過程中要不斷攪拌,以免液滴飛濺,當出現大量固體時就停止加熱使用蒸發(fā)皿應用坩堝鉗夾持,后放在石棉網上

B、結晶是分離幾種可溶性的物質若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不大,則可采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若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的,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法。

(6)儀器的裝配裝配時,一般按從低到高,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

(7)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先將導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緊物捂器壁(現象:管口有氣泡冒出,當手離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儀器的洗滌如儀器內附有不溶性的堿、碳酸鹽、堿性氧化物等,可加稀鹽酸洗滌,再用水沖洗。如儀器內附有油脂等可用熱的純堿溶液洗滌,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凈的標準是:儀器內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勻地附著一層水膜時,就表明已洗滌干凈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A:使用酒精燈時,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

B:酸液不慎灑在桌上或皮膚上應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C:堿溶液不慎灑在桌上應用醋酸沖洗,不慎灑在皮膚上應用硼酸溶液沖洗。

D:若濃硫酸不慎灑在皮膚上千萬不能先用大量水沖洗。

3、氣體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

A:固體之間反應且需要加熱,用制O2裝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燈。

B:固體與液體之間且不需要加熱,用制H2裝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燈。

(2)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適用于難或不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的氣體,導管稍稍伸進瓶內,(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氣法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向下排空氣法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排氣法:導管應伸入瓶底

4、氣體的驗滿:

O2的驗滿:用帶余燼的木條放在瓶口。

CO2的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證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5、常見氣體的凈化和干燥一定先凈化后干燥

(1)氣體的凈化(除雜)

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

CO(O2)用銅網

O2(CO2、HCl、H2O)用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氣體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劑有濃硫酸(酸性)、堿石灰(堿性)、固體氫氧化鈉(堿性)、氧化鈣(堿性)、五氧化二磷(酸性)、無水氯化鈣(中性)、無水硫酸銅(中性)

酸性干燥劑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氨氣;

堿性干燥劑不能干燥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氫等。

注意:證明時,一定要先證明水再證明其它物質,證明水一定要用無水硫酸銅;

除去水時,先除去雜質,再除去水。證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6、指示劑的使用使用指示劑只能說明溶液呈酸性或堿性,不能確定溶液一定是酸或堿。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測溶液滴在試紙上,絕不能將試紙伸入待測試液中,更不能將試紙投入到待測溶液中去。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顯紅色,遇堿性溶液顯藍色;

無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顯紅色。

7、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表示,測定pH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

PH的范圍在0——14之間,pH>7溶液呈堿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越小酸性越強;pH升高加堿(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8、證明鹽酸和可溶性鹽酸鹽(Cl-):用AgNO3和稀HNO3,產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證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鹽(SO42-):用BaCl2和稀HNO3,產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證明碳酸鹽(CO32-):用鹽酸和石灰水

證明銨鹽(NH4+):用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是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9、(1)試管夾應夾在的中上部,鐵夾應夾在離試管口的1/3處。

(2)加熱時試管內的液體不得超過試管容積的1/3,反應時試管內的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2。

(3)使用燒瓶或錐形瓶時容積不得超過其容積的1/2,蒸發(fā)溶液時溶液的量不應超過蒸發(fā)皿容積的2/3;酒精燈內的酒精不得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積的1/4。

(4)在洗滌試管時試管內的水為試管的1/2(半試管水);在洗氣瓶內的液體為瓶的1/2;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時應取少量,液體取用1——2毫升,固體只要蓋滿試管的底部;加熱試管內液體時,試管一般與桌面成45°角,加熱試管內的固體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2021中考復習資料相關文章:

2021初三中考數學復習資料整理

2021中考歷史必備復習資料大全

2021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大全

2021初三中考物理重點復習資料大全

最新中考數學復習資料整合2021

2021最新中考英語重點復習資料歸納初三

中考語文總復習資料大全2021

初三中考數學必備復習資料2021

2021年初三中考考前數學復習資料梳理

2021中考數學三角函數知識點復習資料大全

84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