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初中作文素材五篇

喬洪221147 分享 時間:

  有句古語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但良藥一定要苦口么?苦口的藥總讓人難以下咽,在好的要也只是一堆廢藥,良不良已不是重點。這正像規(guī)勸他人一樣,要講究方式方法,讓“良藥”“甜口”更利于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踔凶魑泥u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一)

  諷諫,古意指委婉地規(guī)勸。在我們剛學(xué)習(x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鄒忌就是用了由家事談及到國事這一明確又不失委婉的方法來規(guī)勸齊威王,讓他廣開言路。這樣既照顧了齊威王的面子又提出了建議,最終得到了一個雙方皆歡、兩全其美的結(jié)局。這種做法真可謂是巧妙之致。而這就告訴我們:對別人提意見時不要太直接,用委婉的方法、適合的方式才是最佳。

  早在戰(zhàn)國時代,除了鄒忌外,還有一位十分善于提建議的名人,他就是晏子。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很冷。而景公與晏子聊天時卻說天氣一點都不寒冷,真是奇怪。晏子就笑著說:“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知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景公聽了這番話,便下令發(fā)衣分糧,給饑寒交迫的人民,因此晏子的諷諫之道也揚名四海。從晏子的說辭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晏子分寸把握得十分巧妙,他將賢主與景公比較,不露骨也不繞彎地將他的意見以及希望景公做的事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與鄒忌的諷諫之道異曲同工。

  我國古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逆耳忠言的提出也要因人而異。古羅馬的卡利古拉是一個著名的暴君,猶太人希提希望他可以改變政策,于是在國家大會上公然指出國王的暴行,字字句句都十分直白,卻十分有道理,但希提忽略了國王是位暴君而直言以致被施以絞刑。這便告訴我們,好的意見,如果不能因人而異地用適當(dāng)?shù)姆椒ㄎ裉岢觯Y(jié)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會招來禍端。

  其實諷諫之道不僅在古代十分重要,在現(xiàn)代也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學(xué)問。羅素曾經(jīng)說過:“出發(fā)點好的話語,要看你怎樣引出?!痹谏钪?,無論我們是對父母、老師還是同學(xué)朋友提意見,我們都應(yīng)該學(xué)會諷諫的藝術(shù),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目的,也可以使別人對你的好感度更上一層樓。讓我們學(xué)習(xí)鄒忌,學(xué)習(xí)諷諫之道,使我們的好建議少一點毛刺,多一點溫柔。少一點烏云,多一點陽光。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二)

  鄒忌諷諫齊威王,忠言順耳更益于國家發(fā)展。鄒忌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切身經(jīng)歷與齊王的“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作對比,十分委婉的告訴齊王他受蒙蔽之嚴重,廣開言路的重要,于是乎齊王納諫,齊王的過失愈來愈少,國家當(dāng)然越來越興旺,致使“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鄒忌聯(lián)系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運用類比勸諫齊王的“藥方”一定不是“苦藥”,他希望齊王廣開言路的“藥材”,也一定是良藥,藥不苦口,齊王當(dāng)然甘于下咽,既然是良藥,一定會有好的藥效,那么會有“四國皆朝于齊”的結(jié)果,亦是必然。

  觸龍說服趙太后也采用了“良藥甜口更利于病”,觸龍先對她進行問候,讓趙太后保重身體,消除太后的“戒備”,然后由自己愛小子,通過太后愛燕后,引入太后更加愛長安君,再用太后對待燕后與太后對待長安君做對比,從為子女考慮長遠才是真正愛子下手,委婉告訴太后既然愛長安君就要為他做長遠打算,使長安君質(zhì)于齊,讓齊出兵救援,消除了危機。

  正因為觸龍說法委婉才讓趙太后接受,才讓國家免除了危機。如果觸龍開門見山,直接讓太后允許讓長安君到齊作人質(zhì),那么,趙國的歷史恐怕要截止了吧!

  由此可見良藥甜口更利病,忠言順耳更利于行,我們要學(xué)會規(guī)勸他人的正確方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三)

  鄒忌之妻,妾及容皆言他比徐公美,而鄒忌卻并未因此而得意而是仔細思考其原因,聯(lián)系國家;相同齊王在仔細思考鄒忌進諫寓意之后,做出明確選擇。是什么使鄒忌從小見大,又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善于思考問題是必定是他們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善于思考使人能力得到提升,善于思考使人思維得到拓展,善于思考使人思想得到升華、更使生命的智慧得以閃耀。在能力的提升中不斷進取,在思維的空間中反復(fù)摩擦出新的火花,在思想的升華中使靈魂得到純凈的積淀,

  若不是伽利略在學(xué)中思。激發(fā)思維的火花,又何來得“阻力的大小于物體的速度無關(guān)”這一理論的誕生?若不是魏格納臥病在床偶然發(fā)現(xiàn)地圖上的奇妙之處,并乘勝追擊,思考其中原因,又哪來的今天的“大陸漂移學(xué)說”?若不是牛頓處處細心觀察生活后積極思考與探究,“萬有引力”定律又怎能如此快得聞名世界?他們對萬物有著一種思考的“沖動”,他們思考的價值最終在外促使了科學(xué)的進步與發(fā)展,對內(nèi)真正是一種的積淀。鄒忌的思考與這些名人相比外在價值似乎相對較小。而內(nèi)在是等同的,無疑都將思想得到升華,思維擴展到另一個更廣闊更遐遠的空間。

  而善于思考不只是科學(xué)學(xué)者才會有所成就。也并非是王侯將才的專利品,相信每一個人只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便一定會擦出思維的火花?,F(xiàn)在每廣泛使用的自動鉛筆。其實是一個中學(xué)生發(fā)明的。他再一次考試中偶然將鉛筆芯折斷。他頓時便萌生發(fā)出一個念頭:如果有鉛筆芯能夠持續(xù)地出來就好了。自此,他便開始不斷研究不斷思索。制成了第一支自動鉛筆。想必這一信息一定會令大多人大跌眼鏡。但同時會感悟到:思考的光芒存寄于每一個人的身上,只需要一把鑰匙將久閉于內(nèi)的光芒放射出來,他一等會照耀整個生命。

  鄒忌與齊王的善于思考決定了他們的整個人生。善于思考可以除弊端,揚優(yōu)勢;善于思考使人擺脫平庸與無能:善于思考使人摒棄淺薄膚淺,擁有豐富的;善于思考更使我們感悟到生命的躁動與靈魂的升華。

  朋友,善于思考是智慧的體現(xiàn),讓思考之光閃耀除我們的生命的智慧吧!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四)

  人的一生如同一只前行的船,需要開足馬力勇往直前,但不時會遭遇困境停滯不前,此時我們便需要張開船帆,吸收四方意見,合理揚帆助我們扳正航向,更快更好的駛向目的地,在《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中,鄒忌、齊王無一不是在合理的聽取他人的意見后矯正了自己:鄒忌拒“徐公不若臣美”“徐公何能及君”的過分吹捧于外,避免了驕傲自滿的可能,齊王聽取鄒忌的建議廣開言路,以汲各方精英言論完善自己,富強國家,戰(zhàn)勝別國與朝廷。

  由此看來,學(xué)會合理聽取別人的意見,善于在各方言論中尋出真正對自己有利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我們在自己這塊料石上雕琢修改,成材成器。

  中國古代成就一代偉業(yè)的君主唐太宗,正是由于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才取得成功。他朝中有一位諫臣魏征,時時向太宗提出有益的諫言,雖然多次觸犯太宗的禁忌,但太宗明白損益,強壓怒火,依然汲取改進,從而在歷史上出現(xiàn)了有名的貞觀之治。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感慨:“我失去了一位明鏡?!笨梢?,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更有助于我們的進步,因為有時我們的錯誤往往不能被自己發(fā)現(xiàn),他人的意見能擋住我們的錯誤,助我們完善。

  著名發(fā)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fā)明,然而他的晚年卻毫無亮點。原來他聽不進他人的任何意見,堅持說自己的思想是無人能及的,于是迷失了航向,被后人所超越,由此看來,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是不利于我們的進步的。

  由鄒忌、齊王、唐太宗、愛迪生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才能改正自己,提高自己。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感(五)

  鄒忌的妻子偏愛他,他的妾畏懼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說鄒忌比徐公美。實際上鄒忌比徐公差得遠。鄒忌從這件事想到了整個國家,于是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勸諫齊王廣開言路。齊王爽快的同意了,并頒布了勸諫的具體措施。一年之后齊國政治修明,沒用一兵一卒就使敵國畏服,紛紛來齊朝見。這就是有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主要內(nèi)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善于聽取正確的意見也很重要。試想如果鄒忌把道理擺的一清二楚,可齊王就是不聽從,還會有“戰(zhàn)勝與朝廷”的結(jié)果嗎?不會。善于聽取正確的意見,對個人、群體乃至國家都有很大的好處。

  我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楚漢相爭”的故事。說的是力量較為弱小的劉邦最終打敗了力量強大的楚王項羽。劉邦有三位人才,張良負責(z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蕭何負責(zé)籌集糧草,保證運輸暢通;韓信負責(zé)揮師百萬,戰(zhàn)必勝,攻必取。劉邦積極聽取三人的正確意見,做出正確的抉擇,才會建立西漢大業(yè)。而項羽雖力量強大,卻剛愎自用,十分固執(zhí),謀士范增多次獻計均不采用,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由此可見,領(lǐng)導(dǎo)者如齊王般善于聽取正確意見,有利于集體的發(fā)展、強大。若不善于聽取意見,則會損失慘重,追悔莫及。

  商朝的最后一位國軍紂王,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宰相比干誠懇勸諫,紂王非但不聽從,還殺了他。國家其他重臣也去勸諫,幾乎都落得與比干同樣的下場。于是商朝逐漸變的衰落,為周所滅。如果紂王如齊威王般善于納諫,有錯就改,還會亡國嗎?可見聽取正確意見的重要。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誠懇地囑咐后主,要“廣開言路”,就是希望后主如齊王般廣泛納諫,整頓國家朝政。

  由此可見,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非常重要,我們只有學(xué)會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才能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我,最終才能獲得成就。讓我們做一個善聽的人吧。

14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