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清明主題班會
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zhuǎn)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們用它安排進行農(nóng)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三篇走進清明主題班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清明主題班會1
教學設(shè)計
“中國民俗文化”之清明節(jié) 主題:
生與死的歡會
教學目標:通過對清明節(jié)的習俗講解與詩文鑒賞,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遷移。
教學重點:詩文閱讀,鑒賞其間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民族文化中對生死大事的態(tài)度。
一、導語設(shè)計(課前播放樸樹的歌曲《旅途》) “我夢見一個孩子,在路邊哭泣,
他丟失了他的氣球,在遙遠的山谷。
老爺爺把它系在屋頂上,等著爸爸帶你去尋找,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就走失在茫茫的那個山坳,
像那只氣球,再也找不到。
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湖泊,
路過沙漠,路過荒原,
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
路過幸福,路過痛苦,
路過一個女人的溫暖和眼淚,
路過生命中漫無止境的寒冷與孤獨??”
這首歌充滿了預言和暗示,大家讀懂了嗎?哈姆雷特發(fā)出永恒的質(zhì)疑: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但是在某個時刻,生存與死亡,竟然同時被紀念,這就是清明節(jié)。
二、民俗文化基本知識介紹
1、清明
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zhuǎn)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 自古人們用它安排進行農(nóng)事活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剑瑲鉁厣?,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梢娺@個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2、清明節(jié)的習俗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3、清明節(jié)的活動
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心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例如:
掃墓
清明節(jié)是一個充滿懷念的節(jié)日。人們向革命先烈紀念碑敬禮,緬懷先人;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寄托哀思。當人們在墓前點香獻花時不難發(fā)現(xiàn),種.種懷念,多夾帶一種“感恩”情愫在其中:感念先人及親友, 并為親人在世時自己的種.種不足而深感遺憾。在此意義上說,清明節(jié)可以算作是中國人自己的“感恩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知恩圖報”的內(nèi)涵,在不斷提醒著現(xiàn)代人生前盡孝、薄葬厚養(yǎng),學會感恩,并付諸實踐。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戴柳插柳,植樹
清明節(jié)植樹的習俗,發(fā)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插柳的習慣。又傳說清明既是鬼節(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節(jié)的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箏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蹴”即用腳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蹴鞠是影響了中國和世界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文化和體育項目,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都臨淄,在漢唐宋時期得到發(fā)展并走向全面繁榮,為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lián)確認: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臨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三、詩文鑒賞
出示三首風格各異、時代不同的詩詞,請學生概括詩歌內(nèi)容及思想情感,并比較其中的區(qū)別。
(1)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明確:描述人們游春的歡樂情景,語言清新明麗,主要手法有設(shè)問和擬人。
(2) 清 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明確:寫出了作者凄涼貧寒的讀書生活,語言樸實無華。
(3)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確:描述了歷經(jīng)戰(zhàn)亂、民生凋敝以至于無人上墳的清明凄慘景象,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的厭惡。
小結(jié):清明節(jié)是一個很有文化價值的節(jié)日,體現(xiàn)了華夏民族的“沖和”與“平衡”。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佇立在冰冷的墳塋之前追悼死去的親人,盡情地表達著平日里故作漠然而無法流露的哀思;同時又愉悅地走進生機勃勃的春天原野以種.種載歌載舞的歡樂形式歌頌著生命的美好。歡樂與悲傷、生與死,竟然都和諧地共存在這個時空間隙,融合成一個圓滿。
四、討論: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
明確: 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五、圖文卡片鑒賞
1、展示寫有短詩的圖畫,并略作點評。
清明雨上(圖片主色調(diào)為綠色,綴有烏篷船和柳樹)
月影憧憧 煙火幾重 燭花紅
紅塵舊夢 夢斷都成空
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點評:清明時常伴隨細雨,黃梅時節(jié)更添離人愁緒。幾個短句言簡意遠。
2、欣賞清明節(jié)期間所盛開的燦爛花朵
六、國外清明節(jié)
離故土越遙遠,思念和懷舊的感情似乎就越綿長,世界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節(jié)就會有人按照傳統(tǒng)習俗,在當?shù)靥魍世?,遙寄追念。
1、印度教徒點燈紀念故人
為寄托哀思,印度人通常在家中、辦公室甚至自己開設(shè)的商店的顯著位置掛上死者的遺像,并用黃色的萬壽菊花環(huán)裝飾像框。印度每年最大的節(jié)日—燈節(jié)(其重要性等同于中國春節(jié))那天,等到夜幕降臨,家人會在樓梯、走廊、陽臺以及屋里都安放上點燃的一根根蠟燭,為死者祈禱,并期盼亡靈保佑家人平安。每逢死者忌日,家人還會舉行一種叫“沙拉達”的儀式來祭祀,參加儀式的人通過吃一種特制的米糕來緬懷故人。
2、日本人祭祖神神道道
日本是個把佛教與本民族的神道教生死觀結(jié)合在一起的國家,在日本人看來,人的肉體生命就仿佛煙花,絢爛而短暫,而人的靈魂不滅,可以永生。所以在日本,與祭奠亡靈、追悼故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法事、祈?;顒邮址倍?,像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彼岸會”、死者周年、50歲、70歲和百年大祭等層出不窮。日本最盛大的節(jié)日盂蘭盆節(jié)也和追祭亡人聯(lián)系在一起。每到陰歷的七月十三至十五左右,全日本都放7天左右的長假歡度盂蘭盆節(jié)。據(jù)說在這段時間里,逝去的祖靈都會回到家中,為了不讓祖靈找不到家,人們會在家門口擺放歡迎的火盆,并在屋內(nèi)掛上燈籠。每年盂蘭盆節(jié)初日的傍晚都會舉行“迎火”式,即為迎接先祖之靈在門前焚燒麻竿,而節(jié)日的最后一天就有“送火”式,即把供物放入河里或海中,代表恭送祖靈而去。
3、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的風俗稍有不同,比起清明節(jié)他們更看重每年陰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據(jù)說這個節(jié)日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爸性?jié)”的風俗和清明節(jié)非常相似,也是給先人上點供品、祭拜一下,不過他們的舉動有時更具迷信色彩,不少人在整個七月都盡量避免遠行,搞得新加坡的飛機票那個時候特別便宜。
走進清明主題班會2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jié)的來歷以及一些習俗。 2.通過教育,讓學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活動準備: 1.詩朗誦
2.清明節(jié)來歷和風俗等資料的介紹 3.《清明》 4.歌曲欣賞
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主題班會。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班會中有所收獲,也預祝你們的班會獲得成功!
主持人甲:春天,萬物復蘇,盎然春意。
主持人乙: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節(jié)。
主持人甲: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
主持人乙:看烈士事跡,學烈士精神,踏上紅色之旅。
主持人甲:看到了嗎,聆聽了嗎,感受到了嗎?
主持人乙: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我宣布《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1.出示《清明》古詩
主持人甲: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
主持人乙:對,那天是我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說起清明節(jié)的來歷,我們就會想起一個人——介子推。下面,讓我們來聽一聽介子推的故事吧。 2.清明節(jié)習俗的介紹
(1)到了清明節(jié),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了。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jù)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2)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放風箏的習俗。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在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主持人甲:謝謝為我們做的介紹,現(xiàn)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知識了。
主持人乙: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我們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一種形式了。 3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乙:王二小真了不起,年紀雖小卻那么勇敢。
主持人甲: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
主持人乙:是他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zhàn)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主持人甲:下面,再讓我們聆聽一個關(guān)于夏明翰的故事。 4.詩歌朗誦《英雄贊歌》
鮮花 像燦爛的火把燃燒在眼前?? 五星紅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紅了蒼穹?? 面對莊嚴的墓碑 我們心如潮涌
面對先烈的英靈 我們熱淚盈眶?? 耳邊,仿佛還震蕩著激烈的槍炮聲
眼前,好像還彌漫著戰(zhàn)斗的濃濃硝煙?? 永遠不會忘記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遠不會忘記 力戰(zhàn)頑敵,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個聲音高喊著 勇往直前,戰(zhàn)斗不息?? 是你們 使天空變得晴朗高遠
是你們 使大地變得瑰麗斑斕
是你們 使陽光變得燦爛輝煌
是你們 使春風變得和煦溫暖
高亢的國歌在耳邊響起 鮮艷的國旗在空中飄揚
聽,革命先烈 鮮紅的熱血
譜寫的英雄贊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主持人甲:先烈們的故事,我們記在心里,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主持人乙:先烈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動容,更應在我們身上延續(xù)。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我宣布,《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主題班會到此結(jié)束。
師:今天,在《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的主題班會中,我們同學既了解了清明節(jié)的一些知識,又知道了一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跡。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發(fā)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長大為祖國做貢獻。篇四:清明節(jié)安全主題班會
班會主題:清明節(jié)安全教育
班會目的:繼承傳統(tǒng)習俗,懂得尊敬父母,愛護、保護自我 班會時間:星期三第四節(jié)
主要內(nèi)容: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就要到了,這是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根據(jù)分院指示,為了響應學校號召各個班級開展清明假期安全教育活動,今天我們班召開名為“清明假期安全教育“的主題班會。
安全無小事,細節(jié)很重要,清明假期期間具體安全注意事項如下:
一、交通安全:
乘車前往祭祀或出行時千萬不要乘坐“三無”車輛,要密切關(guān)注車況;騎車出行時,要注意遵守相關(guān)的交通法規(guī);步行出門時,過馬路時候要牢記“一停、二看、三通”,“先向左看,再右看”,注意來往輛。
二、祭祀過程中的安全:
在進行點香、放炮、燒紙等活動的時候應注意周圍的林木的防火事項,不要在易引起火災的地方和時間段內(nèi)燃放,不要在有風的情況和草地上燃放,祭祀完畢后,一定要確認祭祀用火已無安全隱患方可離開。
三、謹防欺詐、傳銷等不法欺騙行為: 要提高個人的警惕性,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類似于誘惑的言語,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堅信“天上絕不可能掉餡餅”。
四、上坡時,不亂爬樹。
五、牢記“
110、120、119”等緊急求助電話,遇到緊急突發(fā)狀況時,不要慌張,保持頭腦冷靜,沉著應對,適時撥打電話求助。
走進清明主題班會3
一、導入:師朗誦: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問:同學們還記得這首詩嗎?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對,是《清明》。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主題班會。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班會中有所收獲。
二、介紹清明節(jié):
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的柳樹樹洞里的衣襟上,題了這樣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來源。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jié)的活動延續(xù)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xiàn)在,清明節(jié)取代了寒食節(jié)。
三、清明節(jié)習俗的介紹
同學們都搜集了哪些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習俗,能來介紹一下嗎?
(1)到了清明節(jié),最主要的一項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了。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jù)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2)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放風箏的習俗。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在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四、講革命故事 看影片《小兵張嘎》
學生談感受
師小結(jié):今天,在《清明時節(jié)憶先烈》的主題班會中,我們同學既了解了清明節(jié)的一些知識,又知道了一些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跡。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先烈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們能發(fā)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正直無私的人,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走進清明主題班會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