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月餅的傳說故事簡短
中秋節(jié)吃月餅是最大的習俗。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那么中秋節(jié)月餅的傳說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0年中秋節(jié)的月餅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點擊獲取更多“中秋”相關(guān)內(nèi)容↓↓↓
★★ 中秋節(jié)古詩詞大全★★
★★ 中秋節(jié)祭月的目的 ★★
★★中秋節(jié)月餅的傳說故事★★
★★ 中秋節(jié)趣味燈謎大全 ★★
★★ 中秋節(jié)各地風俗介紹 ★★
中秋節(jié)月餅傳說: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殘酷的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的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了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給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晚上,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了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就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日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的越來越精細,品種也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了。
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的特別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等系列活動,有的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jié)還有另一個說法: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會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遺俗。
月餅的寓意
月餅寓意團圓,也就應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guān)月餅與中秋節(jié)民俗的資料來看,就應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jié)祭月后,全家人都圍坐一齊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構(gòu)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節(jié)傳說
嫦娥奔月
我國對月亮的崇拜,集中體現(xiàn)在嫦娥奔月這一傳說上。
早在戰(zhàn)國末年成書的《歸藏》上就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p>
西漢名籍《淮南子·覽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靈藥,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獨往,難免冷清。東漢科學家張衡(78—139)大概是為了懲罰嫦娥的私奔,在其專著《靈憲》中說,超群絕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變成丑陋的蟾蜍——癩蛤蟆,并被罰在月宮中搗藥。
但是,蟾蜍的丑惡形象和美麗的月亮畢竟難以協(xié)調(diào),在民間,人們慢慢地為奔月的嫦娥恢復了原來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變成了美女,孤棲月宮,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詩人李商隱寫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從唐代開始將八月十五賞月改為祭月,盼嫦娥回歸人間。為使她在月宮不感寂寞,人們又逐漸創(chuàng)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樹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進一步演繹出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吳剛伐桂,可桂樹有特異功能,隨砍隨合,所以,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到了宋代,中秋節(jié)習染成風,賞月、玩月更加熱鬧、普遍。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本熂涝拢瑑A城人家子女登樓或在夜半之時焚香拜月,“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蟾宮折桂,喻科場得意)……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p>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了兩三千年,添枝加葉,越來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宮之謎,包容著人類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同時也反映古代婦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獨立的強烈愿望。
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zhuǎn)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ldqu;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rdqu;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可愛的玉兔,這是民間公認的。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壓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養(yǎng)的白兔。白兔兒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西游記》中也有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間,還揮舞起搗藥杵與孫悟空對戰(zhàn)的情節(jié)。我們在月夜中抬起頭來,也許能從月亮上找到那只可愛的兔子。
吳剛伐桂
傳說吳剛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魯?shù)奶鞂ⅲ绘隙鸬拿利惿钌钗?。也不顧對方的拒絕,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宮糾纏。嫦娥不堪其擾,于是指向月中桂樹說,它枝條太長了,今夜你若能將它砍斷,便答應你的追求。吳剛心花怒放,心想這算什么難題,掄起斧頭就砍。可每次拔出斧頭,桂樹的樹身便恢復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樹總是不斷。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傳說中吳剛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株五百丈的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shù)。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
玄宗漫游月宮
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quán)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jié)月餅的傳說故事簡短相關(guān)文章: